
「燕來雁往歡聚雄關歌盛世,鳥走鶯飛相逢鳥道話春秋」
隆慶關位於巍山縣城東北33公裡處,是巍山六張名片——鳥道雄關所在地。
鳥道雄關是茶馬古道和西南古絲綢之路的要衝,千百年來,承載了連接內外,溝通南北的交通紐帶職能,至今這裡仍是巍山物種多樣、地形險峻的明證。
與此同時,鳥道雄關更是三條中國候鳥遷徙路線之一。

每當秋冬季節,聚集於雲南境內的候鳥會從雲南北部地帶沿著橫斷山脈,經過巍山,到達東南亞一帶,以此越冬。
現存的「鳥道雄關」石扁為明代萬曆年間所刻,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唯一一塊關於「鳥道」的石碑。
由此可見,巍山作為鳥類遷徙的必經之地由來已久。

1仲秋·尋跡候鳥遷徙之路
每年仲秋時節,成千上萬鳥類從雲南北部出發,沿著高山河流,順著橫斷山脈,經過巍山,抵達東南亞。
離開寒冷的地帶到達溫暖的地方過冬是許多鳥類的生存指南,所以,對於隨季節變化遷徙而居的候鳥來說,這是一條極其重要的越冬遷徙之路。
由於通過這條路線遷徙的候鳥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因此它也成為了中國候鳥遷徙路線三條中的一條,極具代表性。
雲南的很多候鳥,正是通過這條既定路線遷徙越冬,到達溫暖的東南亞,安然無恙地度過寒冷的季節。

2隆慶關·遷徙路上的迷宮
位於巍山境內的隆慶關,海拔2650米,是候鳥遷徙路上的咽喉通道,也是鳥類前行路上的迷宮。
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從印度洋北部灣刮來的西南風受橫斷山脈的阻擋,會在隆慶關一帶形成遮天蔽日的濃霧,遮住山川河流、日月星辰。
夜晚以星星月亮為航標的候鳥飛到這裡,就會陷入迷宮般的濃霧中。
平時飛行高度不低於200米的鳥類到了這裡,只能離地2-3米「匍匐前進」,不僅讓遷徙之旅速度慢了下來,很多鳥類還會走不出這「迷宮」,在這裡盤旋打轉、互相撞擊,不時發出婉轉悽切的哀鳴,許多鳥類更是殞命於此。

3鳥道雄關·雲南鳥類環志第一站
1997年9月25日至10月8日,國際鳥類研究會在鳥道雄關召開。
來自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等國家地區的四十多位鳥類研究專家、學者來到鳥道雄關進行科學考察,召開會議。
會議結束後,一行人將鳥道雄關確定為「雲南鳥類環志第一站」,以後每年都在這裡進行鳥類環志活動。
到了今天,鳥道雄關成為了巍山的重要標誌。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徘徊不前的候鳥既是路經巍山的旅客,也是巍山生態多樣性的重要構成,值得每一個人去認真愛護。
延伸閱讀:鳥類環志是指世界上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鳥環由鎳銅合金或鋁鎂合金製成,上面刻有環志的國家、機構、地址(信箱號)和鳥環類型、編號等。一般把環戴在鳥的跗蹠部(腳環),此外,還有把環戴在鳥的頸部、翅根、鼻孔等處。戴環後即進行鳥體測量,數據記在統一設計的專用環志卡上,然後放飛。通過回收環志鳥,可以了解候鳥遷徙的行蹤、年齡以及種群數量等寶貴資料。
說明: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