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不會擲骰子,卻在地下造了一個「仙境」

2020-12-03 櫻殤之戀

石臺素有「溶洞之鄉」的美譽,單是見諸於地方典籍記載的溶洞就多達一百多個,而蓬萊仙洞即是其中的代表。

在安徽,有兩句著名的俗語,其中一句是「黃山歸來不看嶽」,還有一句就是「蓬萊歸來不看洞」。據馮光浙編撰的《石埭縣誌》所載:「入其中,寬廣可容數百人。中有『積翠臺』、『蓮花柱』、『華蓋巖』、『夕照光明』,五彩爛然,蒼碧錯列,奇不可盡述。」

當然,此蓬萊非彼蓬萊,而是一個多層次、多階段、多堆積形態的大型溶洞,全長3000餘米,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層結構,囊括迎賓廳、探海長廊、東海龍宮、通明宮、迷仙宮、玉嬋宮、銀河長廊、瑤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廳等10多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獨門絕技」,諸如探海長廊中的「落地金鐘」、通明宮中的「凌霄寶殿」、玉蟾宮入口處的「石花」、銀河長廊中的「天馬行空」等等,皆是各具特色,美不勝收。不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數「蓬萊四絕」:山水浮雕、羅紗帳、千佛山、天絲。

既然名為「仙洞」,自然跟傳說脫不了關係。據說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把蓬萊仙子逐放到此洞,還命令哪吒在洞口把守,不準蓬萊仙子出來。恰巧不巧的是,蓬萊仙子偏偏鍾情於此,遂指石為物,將洞府裝點得如同瑤臺仙境一般,蓬萊仙洞因此而得名。

傳說雖不可信,但裡面的美景卻是實實在在的,就好像真的闖入了仙境,迎面而來的是一場視覺盛宴。

一入洞門,就是「迎賓廳」,有鐘乳石形如「八仙」和「神獅」,或各顯神通,渡過波濤洶湧的大海,或抖動著縷縷青絲,頭舞足蹈地迎接貴賓。

「蓬萊四絕」則依次分布於通明宮前端迷仙宮的入口、瑤池和南海。

一絕「山水浮雕」,又被稱為「天然壁畫」,仿佛是最傑出的畫師在巖壁上一揮而就,樓臺亭閣,山環水繞,情景交融,鬼斧神工。

二絕「羅紗帳」,乃是由高純度碳酸鈣凝結而成的巨大的結晶體,渾如帳幔,從洞頂直垂到溶洞的底部,因其顏色潔白如玉,晶瑩剔透,故而得名。這種結晶體雖非稀有品種,但是擁有如此大的體量,華東僅此一例。

三絕「千佛山」,由無數個蓮花瓣狀、黃褐色的鐘乳石自然壘砌而成的洞中山,高約20米,圍度約50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四絕「天絲」,又被稱為「天女散花」。因南海西南側溶洞穹頂上,懸掛著無以數計的玻璃管狀結晶體,晶明透亮,宛如一場急雨從天而降,卻又因為某種神力的不期而至,使「雨絲」僵持在了半空中,故而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洞中也有「C位」的話,「瑤池」絕對能輕鬆當選,只見粉紅色的鐘乳石上端坐著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身著金縷玉衣,面如滿月,目若青蓮,恰似剛剛出浴的王母娘娘。身旁月牙形的池內,一群仙女正在嬉水沐浴,風姿綽約,栩栩如生。

或許因為有了這一方「瑤池」,一如點睛之筆,整個溶洞也有了幾分「仙氣」!

步入奇特溶洞,邂逅一方清涼世界,觸摸五光十色的夢,像漫天星光墜入你的眼,卻落在了我的心上。

相關焦點

  • 「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
    《上帝擲骰子嗎——混沌之新數學》誤打誤撞讀到的一本書,原本是想找曹天元那一本的(說實話我也是知道剛才才意識到還有破折號後面的內容)。但這一本單是今晚看的前面章節,就吸引到我了。「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這是在遙遠的世紀裡愛因斯坦曾為反對玻爾時說出的話。
  • 上帝不會擲骰子,但我會!
    物理學家們發現,對一個量子系統作單個測量,在原則上不能得到精確的結果,而只能得到獲得某種結果的概率是多少。對於量子力學測量的上述不可精確預期性或隨機性存在好幾種不同的解釋。其中有兩個主要的派別。一是所謂「正統派」,或「哥本哈根學派」,由大多數量子物理學家所持守。二是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少數非正統派。「正統派」以為量子力學(包括量子力學測量)對微觀物理系統的描述是完備的。
  • 愛因斯坦為什麼篤信「上帝不會擲骰子」,這是錯的嗎?
    愛因斯坦起初表達「上帝不會擲骰子」是為了否定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對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詮釋。愛因斯坦認為電子的行為是可以確定的,而不是類似擲骰子那樣而縹緲不定。 之所以我們暫時用概念描述電子的運動規律,在於電子內部的運動機制我們暫且不明朗。就好比預報天氣只能用概率,並不是因為空氣分子的運動是真隨機,而是人類無法同時掌握雲層中每個分子精確運動的軌跡。
  • 上帝擲不擲骰子?
    「上帝不擲骰子」「量子力學是很酷炫。可內心的聲音告訴我,它並非真實之物。這理論說了一大堆,但並沒有真的帶領我們更加接近『老頭兒』(上帝)的秘密。無論如何,我都確信,上帝不擲骰子。」(Quantum mechanics is certainly imposing.
  • 愛因斯坦:「上帝不會擲骰子」玻爾:「你別指揮上帝該怎麼做!」
    「上帝不會擲骰子」這句話最早在出現在1926年愛因斯坦寫給波爾的一份信中!但是被眾人所熟知卻是在1927年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這屆索爾維會議被稱為史上最著名的一屆。波爾等人認為在量子力學中,要用波函數來描述微觀粒子的量子態,波函數可以幫助我們計算出粒子出現在某一位置或者處於某種運動狀態的概率 —— 一個事件發生的概率等於其波函數絕對值的平方,人為的觀測會導致波函數塌縮成一個確定的量子態。
  • 量子力學最難理解的地方:上帝到底會不會擲骰子?愛因斯坦這樣說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97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量子力學中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上帝到底會不會擲骰子?牛頓的經典力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統治了物理學界將近四百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牛頓經典力學的補充與發展,但本質上來說,量子觀點是劃分經典與非經典物理學的分水嶺,即非經典的=量子的,所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仍然是一種經典的物理學,而量子力學作為一種全新的非經典物理學卻很難被大眾所接受,經典物理學與量子力學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上帝到底會不會擲骰子?
  • 上帝不會擲骰子|God Doesn't Play Dice with the Universe
    南藝美術館建築外觀|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of the AMNUA在展覽「滾動中的雪球」中,李怒作品《上帝不會擲骰子》是根據南藝美術館自身建築結構而設置>「上帝不會擲骰子」是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宇宙究竟是像發條裝置還是擲骰子的桌子?李怒通過擊打/叩問屋頂的鋼梁對社會發展和個人命運都提出了同樣的問題。試問,是誰在擲骰子?是誰做了骰子?又是誰成為被骰子偶然選中的對象?>12把「榔頭」擊打的力度極其微弱,就好比用手指輕叩桌面,遠遠不能危及鋼梁的安全。
  • 愛因斯坦說的「上帝不會擲骰子」是什麼意思?
    上帝擲骰子其實是發生在一次索爾維會議上,這是科學家的峰會。在上世紀的20年代~30年代,科學家們有一個議題,那就是哥本哈根學派對於量子力學的詮釋「不確定性」到底靠不靠譜?光是粒子還是波?我們傳統的物理學中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一般是這樣的,某時某地某物以多少速度朝著某個方向運動。可是,到了量子力學這裡,就變成了某時某地某物出現在某個位置的是多少?具體到原子核外的電子,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認為電子同時出現在原子核外的各個位置,各個位置區別在於概率不同,也就是說要用概率雲來描述電子的運動。
  • 一組關於量子理論的名句;上帝不會擲骰子等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相對論探索的宇宙宏觀的規律,量子論研究的是宇宙微觀的規律;但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一種理論將兩種理論統一起來。以下一組關於量子理論的極有趣的看法。(在量子理論的世界裡,能量不是連續的是一段一段的)一,愛因斯坦。
  • 科學證明了,上帝從來不擲骰子?
    科學從來沒有否定上帝的存在,科學幫助我們觸摸到創世之初;觸摸到更加廣闊的被造世界;觸摸到創造這個世界的耶穌。「 起初,神創造天地。」| 創世紀1:1 |「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羅馬書1:20 |
  • 兩位華人物理學家的偉大貢獻,上帝不僅擲骰子,還是一個左撇子
    如何說哪種理論對於傳統物理學的顛覆最大,那肯定非量子力學莫屬了,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先是提出了上帝是擲骰子的,後來量子力學中微觀粒子在弱力中不守恆的現象有又證明了上帝是一個左撇子,上帝是否擲骰子?其實是愛因斯坦與玻爾這兩位物理大師關於微觀粒子不確定性的一場世紀大辯論,本質上量子力學概率論與經典物理決定論的一場生死對決,而上帝是左撇子則相對平靜,沒有擲骰子戰爭那樣濃重的硝煙,有趣的是:上帝是左撇子還是由兩位華人物理學家提出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為何上帝是一位左撇子呢?
  • 上帝真的不會擲骰子嗎?
    上帝不會和宇宙玩骰子「上帝不會擲骰子」也許物理史上最著名的言論之一,也經常被斷章取義,許多人認為這是對上帝信仰的一種表達,但事情絕非如此。這句話取自愛因斯坦寫給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馬克思·波恩(Max Born)的一封信。
  • 愛因斯坦說的:上帝不會擲骰子
    愛神提出了狹縫實驗,假設擋板上有一個縫隙,只允許一個粒子通過,通過狹縫時的上下動量可以由測量擋板的衝量得到,狹縫的寬度可以測量,這樣哪還有測不準啊,這不是測準了啊?玻爾看看門下諸位高手,各個噤若寒蟬,只好手持太極劍對陣愛神。
  • 2020,上帝也在擲骰子
    難怪愛因斯坦也會說:「上帝不會擲骰子」但單單2020上半年,上帝就擲了很多次骰子。疫情災情的莫名爆發,名人路人的莫名離世,各國關係的莫名緊張,錢包帳戶的莫名虧空……2020都下半年了,上帝還意猶未盡的擲骰子…也因此,接受世界的「不確定性」,還是有必要的。
  • 上帝不會擲骰子,但我們可以用它來打敗敵人
    骰子實在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
  • 上帝到底會不會擲骰子?量子力學實驗推進,這次愛因斯坦可能輸了
    筆者:三體-小遙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上帝不會擲骰子,萬事萬物都具有確定性,只要深入研究,就能夠發現它們的奧妙。然而,隨著量子力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宇宙的複雜性,尤其是疊加狀態的存在,給科學家們帶來了新的問題,相對來說更難破解。
  • 愛因斯坦為什麼要說「上帝不擲骰子」,他發現了什麼?
    ,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會發生的事情,在量子力學中就擁有了可能性。在五屆索爾維物理會議上,愛因斯坦和波爾進行了多次的討論,他一直對哥本哈根詮釋不夠滿意,以至於說出了著名的:「上帝是不擲骰子的!」很多人認為,愛因斯坦不願意解釋哥本哈根詮釋中的不確定性原理,才說出了「上帝不擲骰子」這句話,如果把不確定性原理代入宇宙,就像是有一個人不斷的丟骰子,在無限的不確定性中,丟出了宇宙的全部。
  • 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
    必然還是偶然,這也是一個問題!早在二十世紀前期,科學界就因這個問題「大打出手」,一方是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必然派」,一方是以量子力學為武器的「偶然派」。牛頓等科學家構建了經典物理學大廈,在宏觀物理界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 《上帝擲骰子嗎?》讀書筆記下
    「停止爭論吧,上帝真的擲骰子!隨機性是世界的基石,當電子出現在這裡時,它是一個隨機的過程,並不需要有誰給它加上難以忍受的條條框框。全世界的粒子和波現在都得到了解放,從牛頓和麥克斯韋寫好的劇本中掙扎出來,大口地呼吸自由空氣。」甚至有人認為量子理論可以解決計算機的意識問題。「計算機在複雜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便可以實際擁有意識,持這種看法的人通常被稱為「強人工智慧派」。
  • 上帝到底會不會擲骰子?愛因斯坦VS波爾、海森堡,誰對誰錯呢?
    上帝到底擲or不擲骰子兩大頂尖學科的大神對決按照道理他們不應該有衝突,但是在世界本質上他們學科代表大神卻對此有不同的見解,他們討論的是「上帝擲or不擲骰子」。兩大學科研究的不同方向科學家都是很嚴謹和苛刻的,任何理論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會發表出來,一旦發表出來給發現是錯的,那麼這一輩子的科學之路算是走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