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論的發展幾乎就是年輕人的天下。愛因斯坦1905年提出光量子假說的時候,也才26歲。玻爾1913年提出他的原子結構的時候,28歲。德布羅意1923年提出相波的時候,31歲(還應該考慮到他並非科班出身)。而1925年,當量子力學在海森堡的手裡得到突破的時候,後來在歷史上閃閃發光的那些主要人物也幾乎都和海森堡一樣年輕:泡利25歲,狄拉克23歲,烏侖貝克25歲,古茲密特23歲,約爾當23歲。和他們比起來,36歲的薛丁格和43歲的波恩簡直算是老爺爺了。量子力學被人們戲稱為「男孩物理學」,波恩在哥廷根的理論班,也被人叫做「波恩幼兒園」。
「現在薛丁格加入波動的陣營,他甚至為波動提供了一部完整的憲法,也就是他的波動方程。在薛丁格看來,波動代表了從惠更斯、楊一直到麥克斯韋的舊日帝國的光榮,而這種貴族的傳統必須在新的國家得到保留和發揚。薛丁格相信,波動這一簡明形象的概念將再次統治物理世界,從而把一切都歸結到一個統一的圖像裡去。」
薛丁格聰聰穎早慧而情人無數,雖然他最終跟唯一的妻子白頭到老,可是, 他的確擁有過無數的情人,並真心誠意挖心掏肺的深愛著每一個過往的情人,他的愛情生活絕對不比他的科研成就遜色,以至於當時的很多人都發出世紀的疑問:「到底是波-粒子的二象性難一點呢,還是(薛丁格)的老婆-情人的二象性更難?」
然後,又是各種複雜,各種爭論,各種探索。
「停止爭論吧,上帝真的擲骰子!隨機性是世界的基石,當電子出現在這裡時,它是一個隨機的過程,並不需要有誰給它加上難以忍受的條條框框。全世界的粒子和波現在都得到了解放,從牛頓和麥克斯韋寫好的劇本中掙扎出來,大口地呼吸自由空氣。」
甚至有人認為量子理論可以解決計算機的意識問題。「計算機在複雜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便可以實際擁有意識,持這種看法的人通常被稱為「強人工智慧派」。在他們看來,人的大腦本質上也不過是一臺異常複雜的計算機,只是它不由電晶體或者集成電路構成,而是生物細胞而已。但腦細胞也得靠細微的電流工作,就算我們尚不完全清楚其中的機制,也沒有理由認為有某種超自然的東西在裡面。」
「怎樣在觀測者和非觀測者之間劃定界限?薛丁格貓的波函數是在我們打開箱子的那一剎那坍縮?還是它要等到光子進入我們的眼睛並在視網膜上激起電脈衝信號?或者它還要再等一會兒,一直到這信號傳輸到大腦皮層的某處並最終成為一種「精神活動」時才真正坍縮?如果我們在這上面大鑽牛角尖的話,前途似乎不太美妙。」
但是,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神奇的量子世界。一個bit是信息流中的最小單位,這看起來正如一個量子!我們回憶一下走過的路上所見到的那些奇怪景象,量子論最叫人困惑的是什麼呢?是不確定性。我們無法肯定地指出一個電子究竟在哪裡,我們不知道它是通過了左縫還是右縫,我們不知道薛丁格的貓是死了還是活著。根據量子論的基本方程,所有的可能性都是線性疊加在一起的!電子同時通過了左和右兩條縫,薛丁格的貓同時活著和死了。只有當實際觀測它的時候,上帝才隨機地擲一下骰子,告訴我們一個確定的結果,或者他老人家不擲骰子,而是把我們投影到兩個不同的世界中去。」
「比如我們要分解一個250位的數字,如果用傳統計算機的話,就算我們利用最有效的算法,把全世界所有的計算機都聯網到一起聯合工作,也要花上幾百萬年的漫長時間。但如果用量子計算機的話,只需幾分鐘!一臺量子計算機在分解250位數的時候,同時處理了10500個不同的計算!」
有人說光是微粒的,有人說光是波動的,其實它應該是每一個具有波動性的微粒而組成的波動微粒,簡稱量子;上帝擲骰子嗎?有時候擲有時候不擲,經過擲與不擲的疊加,上帝他老人家看著心情隨機擲著骰子;我們認識世界從一維的點,到二維的面,到三維的立體,到n維的,其實世界它也許是n維上的n微粒維度的空間,那將是怎樣無窮的一個維度?
很是敬佩科學家們,以及把高深的科學講解成普通人可以看懂的說辭,科學家,運用他們無窮的智慧和探索,為人類創造著更無窮的可能。當人類的智慧只能通過可見介質存儲之時,科學家可以僅用1和0來存儲,當需要用佔整個屋子大的計算機來存儲1和0時,科學家可以把它們整到書本大的晶片上,因為,他們發現,在擴容之外有另外的各種可能,比如改變存儲的方法,以及改變存儲的邏輯,基於對量子理論的深入研究,發現,原來的1不只是1,它有無窮原子維度和存在和可利用。這難道就是老子他老人家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有人在假設愛因斯坦和玻爾的對話,
愛因斯坦:玻爾,親愛的上帝不擲骰子! 玻爾:愛因斯坦,別去指揮上帝應該怎麼做! 現在,就讓我們狂妄一回,以一種尼採式的姿態來宣布: 愛因斯坦的上帝已經死了。霍金對此說了一句同樣有名的話:「上帝不但擲骰子,他還把骰子擲到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去!」
我們仍不清楚,但我們深信會出現一個量子引力理論,把整個物理學最終統一起來,把宇宙最終極的奧秘驕傲地譜寫在人類的歷史之中。」
整本書就這樣囫圇吞棗般看完,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確,但是,從此我對學習物理這門課充滿了全新的神聖感和使命感。因為科學家們的努力,人類從絕望中找到希望,從有限中找到無窮,從悖論中找到真理,隨著科學家們不斷的努力,我們一步一步見證著各種不可能,我們一步一步接近著人生,世界,宇宙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