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擲骰子嗎?「質量、能量、信息、生命、意識、智能、時空、宇宙」都是固有的嗎?

2020-10-18 馬客思考2043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骰子。玻爾說:你不要支配上帝擲骰子,擲不擲是自發隨機的!一部量子力學發展史就是一部愛因斯坦與玻爾科學觀念和哲學信仰爭論不斷的科學史。

讀史可以明智慧,爭論可以長知識。爭來爭去無不是他們對世界總的看法和總的想法不相同而已。簡稱世界觀不同或者哲學信仰不同。人們常說:理論是行動的指南,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哲學觀念真的是對真實世界的主觀反映嗎?科學理論真的是對真實宇宙的客觀描述嗎?量子信息技術和量子計算機技術真的能模擬整個宇宙嗎?

21世紀,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地球生態文明時代,人類更是進入了一個量子信息技術神性大爆發的萬物互聯的宇宙數字文明時代!21世紀,人類社會的奇點正在臨近。

這是一個「人類理性智慧和上帝神性本領」並存的時代!人類社會從來沒有像量子資訊時代這樣是如此地靠近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神話傳說中的情景。

經過幾千年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積累,人類認識到:上帝的確有時擲骰子,有時不擲骰子。世界既是規律性存在,又是隨機性存在。世界既是有序的,又是混亂的。世界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世界既是可理解的,又是不可理解的。世界既是連續的,又是不連續的。世界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世界既是無限可分,又是有限不可分的。一句話,世界的本質是矛盾的、包容的、循環的。

愛因斯坦為什麼這樣偉大、貴為神人呢?這是因為他顛覆了人類幾千年來對「物質、運動、時間、空間、質量、能量、加速度、光速、歐幾裡德幾何、物理學、時空、天體、宇宙」等基本概念的傳統日常認知。

愛因斯坦在研究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時發現了:光速不變原理和事件時間不同時原理。這兩大原理結合伽利略相對性原理便構成了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認為:兩個事件在同一時間發生,在兩個不同運動速度的人看來「同時性」是不同的、相對的。由此,「時間的不同時性」推導出了「空間的不同一性」,推導出了「物體質量的不同一性」!

愛因斯坦在研究光電效應時發現了:光量子與金屬電子相互作用時具有粒子性,進而推導出光量子在發射、吸收、傳播過程中都同時具有波粒二象性。他已經發現了「同一個微觀粒子」的「測量屬性不同一性」!但沒有進一步地認識到「粒子測量屬性不同一是粒子本體實在性不同一的表面現象近似反映」!這才是量子力學的本質。

愛因斯坦在研究物體運動加速系時發現了:等效原理和廣義協變原理。他已經發現了物體運動時「加速度內力」與「引力場外力」的等效性。但沒有進一步的認識到「引力的本質是物質之間的能量相互作用」,而不僅僅是時空彎曲的效應。「能量之間相互作用導致引力不一樣」(推導出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可以相互轉化統一),「能量之間相互作用導致時空不一樣」(推導出宇宙膨脹或者收縮),「能量之間相互作用導致物質實體不一樣」(推導出物體和時空有生有滅),「能量之間相互作用導致天體不一樣」(推導黑洞存在)!

美國物理學家惠勒在回顧一生科學信仰發展變化時說:第一階段相信萬物源於原子。第二階段相信萬物源於場能。第三階段萬物源於比特。可以說物理學家惠勒科學信仰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正是他科學思維方式否定之否定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原子論實體思維方式。第二階段場論能量思維方式。第三階段比特理論信息思維方式。可以說惠勒的科學思維方式發展變化是自發的、進步的、先進的,代表了世界上絕大多數自然科學家思維方式的發展變化歷程。但是這種科學思維方式自發發展變化是不夠的!惠勒的科學思維方式仍然是一種本體論思維方式。

今天的量子資訊時代,我們需要一種自覺的、先進的、辯證法的過程論思維方式。

恩格斯說:宇宙不是實物的集合,而是一種過程的集合。

懷特海說:世界的一切都是過程的事件的集合。

普裡高冿說:我們正在從一個存在論思維方式為主導的時代進入到一個演化論思維方式為主導的時代,等等。這些偉人名言不用一一列舉。

量子資訊時代正在呼一種新的神性思維方式一一一量子信息辯證唯物主義思維方式!世界既是實體的又是過程的。宇宙萬物既是無中生有大爆炸生成的,又是總體對稱守恆相互作用轉化的。世界既是熵增無序熱平衡的又是有機有序互聯一體的。世界既是物質原子構成的又是數字比特虛擬的。

量子力學的創始人玻爾和海森堡都認為:微觀世界的量子客體「本體實在性是不同一的」、「本體實在性是相對的」、「本體實在屬性是不確定的」、「本體實在物理量是同時測不準的」、「本體實在性是疊加的」、「本體實在性是機率的」、「波函數是瞬時坍縮的」、「波函數是完備的」、「波函數不是實在的」、「波函數是機率波」等等。這些都是實驗中經驗總結出來的觀點,基本上都是對的。恰恰作為實體的、自發、樸素的機械論唯物主義者愛因斯坦過不去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詮釋這道量子力學門檻!列寧說:一個客觀辯證法學家比十打機械唯物主義者更能發揮人類主觀能動性方面!當然,客觀辯證法學家發揮人類主觀能動性方面是對的,發揮主觀唯心主義認識方面就不對了!

宇宙、時空、空間、時間、質量、能量、信息、生命、意識、智能都不是固有的,都是在宇宙大爆炸後逐漸生成的。

量子態拓撲廣義相對論認為:在量子世界中,量子客體的「本體實在性不同一」即A≠A、pq≠qp!也就是說量子客體既是他自己又不是他自己,既是A又是B還是C!

我們認為:在量子世界中,月亮在天空中,人看時與不看時真的不一樣!這種結論與愛因斯坦實體思維方式嚴重相衝突、相對立!

我們認為:在量子世界中,時空對量子客體來說,時空實在性也是不同一的!時空是不實在的、機率性的存在!

我們認為:量子資訊時代,人們需要一種「機械還原論×有機生成論×人工構造論×數字虛擬論×機器擬人論」五種自然辯證法相結合的有機、自覺、信息、辯證的過程論思維方式!

量子信息辯證唯物主義理論是一種物質過程主義哲學,是一種物質流變哲學,是一種物質信息「對立統一、相互轉化」的演化論哲學。

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正在與時俱進!適應量子資訊時代的量子信息辯證唯物主義理論正在誕生!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人類的量子信息革命:上帝擲骰子嗎?
    潘建偉教授的演講以「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革命」為題,回顧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愛因斯坦與玻爾的世紀辯論:上帝擲骰子嗎?經典力學告訴我們:一旦確定了初始狀態,所有粒子未來的運動狀態原理上都是可以被精確預言。這也意味著,一切事件都是在宇宙大爆炸時就已經確定好的。那麼,個人的努力還有意義嗎?
  • 《上帝有時擲骰子:信息量子熱力學三定律的發現》
    信息量子熱力學第二定律或者熵增熵減轉化互補定律證明了第二類熱機型永動機、第二類信息型永動機或者第二類計算型永動機也都不可能實現。信息量子熱力學第三定律或絕對零度和上帝型絕對智能計算機不可能達到定律證明了第三類永不動機(絕對完美晶體)、第三類上帝型絕對智能計算機都不可能實現。信息量子熱力學三定律是經典熱力學三定律在21世紀中現代信息量子理論的升級版。
  • 我們的命運是隨機的嗎?上帝所擲骰子的結果也是隨機的嗎
    我們的世界的變化結果真的是隨機的嗎?我們的命運也是隨機的嗎?當上帝在擲骰子時的結果難道也會是隨機的嗎?「上帝不會擲骰子」是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人們把這句名言當做他斷然否定量子力學的證據,因為量子力學把隨機性看作是物理世界的內稟性質。那麼量子力學到底是個什麼學問?
  • 《上帝擲骰子嗎?》讀書筆記下
    「停止爭論吧,上帝真的擲骰子!隨機性是世界的基石,當電子出現在這裡時,它是一個隨機的過程,並不需要有誰給它加上難以忍受的條條框框。全世界的粒子和波現在都得到了解放,從牛頓和麥克斯韋寫好的劇本中掙扎出來,大口地呼吸自由空氣。」甚至有人認為量子理論可以解決計算機的意識問題。「計算機在複雜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便可以實際擁有意識,持這種看法的人通常被稱為「強人工智慧派」。
  •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了解量子物理發展史
    《上帝擲骰子嗎》是2006年01月01日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天元。本書主要通過講述量子物理的發展史,簡單的帶我們了解基本的量子物理知識。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它的基本觀點和假說至今沒有滲透到大眾的意識中去,這無疑又給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環。作為一部科普書籍作者沒有過多的去寫一些複雜繁瑣的物理公式,而是帶我們回顧整個量子物理學的發展過程。起初讀這本書是源於對宇宙的好奇心,提起量子物理不免會讓人們頭疼,太過的複雜專業使我們根本就無從下手。
  • 「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
    《上帝擲骰子嗎——混沌之新數學》誤打誤撞讀到的一本書,原本是想找曹天元那一本的(說實話我也是知道剛才才意識到還有破折號後面的內容)。但這一本單是今晚看的前面章節,就吸引到我了。「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這是在遙遠的世紀裡愛因斯坦曾為反對玻爾時說出的話。
  • 宇宙誕生的生命意識與數理模式
    以X代表宇宙時空、n代表宇宙引力,那麼0.Xn→0/X。當n大到極限時,X中的物質、意識、能量等所有「屬性」被壓縮成一個無限小的「熱點」(區別於物理學「奇點」),0.Xn趨向於變量0(非數學概念0),在平行宇宙熱點(奇點)的糾纏(「上帝」的第一把推力)作用下,擾動了,「熱點」變成了「功點」,達到極限,爆炸了。
  • 高維時空的演繹(24)宇宙的能量
    (前面也闡述過:質量是彎曲時空中所凝聚能量大小的度量,並通過時空的轉換而質量和能量的轉換)。 3、人類所在時空中的意識信息內涵 司機開車到一個停車場,會看是否剩餘車位的信息顯示牌而決定是否將車開進去。會看車速的數字來調節油門,控制行車的速度。 從大的方面來看,人類思想的不斷發展,導致了工業文明、信息文明。
  • 宇宙是無限的,生命的現象就是宇宙的必然,是固有的
    首先,宇宙是無限的,時空和物質都是無限的,既然生命在地球上能夠起源和存在,如我們地球上的人類,那麼宇宙中產生生命就是一種必然會發生的機制,就像生物必然會繁衍。那麼,產生生命必然是是宇宙固有的屬性,就像時空和物質一樣,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也就是說,生命的現象就是宇宙的必然,是固有的,生命的起源只是一種相對的說法。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一般來說有創造論、宇宙生命論、自然發生、化學起源說等等,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很多學者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
  • 為何愛因斯坦晚年認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上帝真的不會擲骰子嗎?
    在這裡我就不多去解釋愛因斯坦是個無神論者,那麼,為什麼一直流傳著愛因斯坦認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呢?因為愛因斯坦也經常被誤解,甚至被錯誤引用,接下去我簡單地說一些我看到的相關報導,關於愛因斯坦的一些觀點,或者說,這個聰明的人是如何看待宇宙的。
  • 上帝真的擲骰子嗎?
    科學認識君的《通俗物理100課》系列【第三課:上帝擲骰子嗎?】或許你聽過這樣的話「如果初學者第一次接觸量子力學,卻沒有感到困惑,那麼他一定是沒搞懂」。這是玻爾的名言,當然原話並不是這樣,但意思完全相同。量子力學中有太多違背常識的地方。
  • 「上帝真的擲骰子嗎?」
    在中學物理中,我們學習過質點的概念。經典物理告訴我們,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首先要知道這個物體的基本量綱信息。比如物體運動的時間,長度(空間)和質量。速度,加速度,動量,力,能量等物理量都是在時間,空間和質量的基礎上導出而來的。比如速度=空間÷時間,力=質量×空間÷時間²....在我們生活的宏觀世界,我們能用這些物理量幾乎描述了大部分自然現象。
  • 有書快看 | 上帝擲骰子嗎?豆瓣9.3分的量子力學科普書
    今天有書君想要分享給大家的一本書,書名很有意思啊,叫做《上帝擲骰子嗎》,啥意思呢,這上帝就這麼沒正形嗎,關乎人間大事的決定,要擲骰子? 其實作者起這個名字是有根據的,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撂下過一句話:「上帝是不擲骰子的!」這句話源於愛因斯坦與物理學家波爾關於量子力學的長期爭論。用量子力學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為隨機、無序、偶然而出現的。不過這個理論可就令終身都在追求真相的科學家們感到尷尬了。
  • 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
    它闡述了引力場,引力波,時空彎曲,黑洞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物理現象。新事物的出現總以讓人不適應的姿態出現,但經典力學與相對論終能以合作式的相互補充,而且兩者具有可用物理知識解釋論定的相同特點,人們也就慢慢就釋然了。事物的出現總會孕育令人不可思議的兩面性。
  • 《上帝擲骰子嗎?》讀書筆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子茂,ID:BookwormCat】來自專輯子茂的讀書筆記一直對量子理論很感興趣,最近讀了這方面的科普讀物——《上帝擲骰子嗎?》。這本書的作者是曹天元,微信讀書上閱讀人數破萬,評分高達9.0。這兩天連著讀完,發現確實是一本很不錯的書。故事性非常強,讀起來津津有味。
  • 上帝擲不擲骰子?
    「上帝不擲骰子」「量子力學是很酷炫。可內心的聲音告訴我,它並非真實之物。這理論說了一大堆,但並沒有真的帶領我們更加接近『老頭兒』(上帝)的秘密。無論如何,我都確信,上帝不擲骰子。」(Quantum mechanics is certainly imposing.
  • 量子物理學家發現:人腦「微管」連接意識與量子時空,與宇宙相通
    哈梅羅夫和彭羅斯都認為,前意識或意識本身,或許正是嵌在這種普朗克尺度的幾何結構中,正像質量、自旋和電荷構成了物質世界一樣。換句話說,意識的本質特徵就是它是深及宇宙的最基本尺度,並在各個尺度都保留著全部信息,所以大腦中的量子生物過程才能獲得各種感受特徵。
  • 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嗎?神秘的量子力學告訴你
    潘建偉「我是獨一無二的,擁有自主意識,我的行為可以影響體系的演化,這是量子力學和牛頓力學根本的不同。」近日,在湖心講堂公開課上,著名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說。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這一物理學的經典之問,一直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 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嗎?神秘的量子力學告訴你
    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這一物理學的經典之問,一直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牛頓力學告訴我們,所有粒子的運動狀態都是可以精確預言的,這就會引起「決定論」的概念。在美劇科幻片《西部世界》裡的機器人,自認為自己是具有自主意識的,但事實上,其每一個舉動都是由後臺程序所設定:下一時刻要做什麼、說什麼,早就像拍電影一樣被確定好了。
  • 上帝擲骰子嗎 量子物理史話
    超星學習通app《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導讀章節測驗答案1【單選題】經典物理體系中不包括(D)。(C)A、《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止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B、《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C、《關於光的產生和轉變的一個啟發性觀點》D、《物體的慣性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