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圖說|「天問」在途發回地月合影;「糰子」滿月等你起名

2020-08-03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1、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一周圖說|「天問」在途發回地月合影;「糰子」滿月等你起名

圖|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微信公眾號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

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

2、「毅力號」發射升空

一周圖說|「天問」在途發回地月合影;「糰子」滿月等你起名

「毅力號」發射升空,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圖|Joel Kowsky

美國宇宙神5號火箭搭載「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本次任務發射時間為7月30日上午7點50分,「毅力號」升空1小時25分鐘後與火箭分離並向地面發回第一個信號。

目前火星探測器已進入「安全模式」狀態,預計飛行7個月後在火星赤道附近著陸。「毅力號」的主要任務是探測火星地質和氣候特徵,尋找火星生命存在的跡象。

它還首次搭載火星探地雷達,能夠勘探地下冰層,為人類登陸火星尋找水源。

3、臺北新生大熊貓滿月

一周圖說|「天問」在途發回地月合影;「糰子」滿月等你起名

臺北動物園發布一張新生大熊貓的照片,中國臺灣。圖|Taipei Zoo

這隻雌性幼崽出生於6月28日,乳名為「柔柔」,父母是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

7月27日,臺北動物園開始線上徵集「柔柔」的正式名字。據園方介紹,「柔柔」性情溫和、文靜乖巧,性格更加接近父親「團團」。

目前工作人員已經將幼崽交還給母親「圓圓」,並逐步減少人工哺育、增加大熊貓自行照顧幼崽的時間。大熊貓幼崽通常會在18個月後離開母親獨立生活。

4、新加坡動物園罕見樹袋鼠寶寶亮相

一周圖說|「天問」在途發回地月合影;「糰子」滿月等你起名

當地時間2020年7月28日,新加坡動物園,新生古氏樹袋鼠寶寶亮相,從育兒袋中探頭探腦。圖片來源:ICphoto

據悉,這隻袋鼠寶寶出生於2月4日,是世界上受人類照顧的58隻樹袋鼠之一。

古氏樹袋鼠原產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平時生活在樹上以葉子、果實為食,幼崽出生時僅豆粒大小,需要住在母親的育兒袋裡,滿8個月後才會離開並學習獨立生活。

受人類捕獵和棲息地減少影響,古氏樹袋鼠數量在過去50年裡減少一半,已被列為瀕危物種;全球圈養數量僅58隻。

5、恐龍最早順序換羽行為被發現

一周圖說|「天問」在途發回地月合影;「糰子」滿月等你起名

微盜龍的翅膀蛻皮。圖|Cell

近日,以色列和中國科學家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發表已知最早的順序換羽行為的化石記錄及研究成果。

研究認為能確保鳥類和非鳥長羽毛恐龍維持全年飛行能力的順序換羽模式至少在約1.2億年前已經出現,推測其演化與日常覓食或躲避掠食者的行為緊密相關。

以色列海法大學生物學家Yosef Kiat等人與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徐星等人合作,採用祖先狀態特徵分析的研究方法,基於一個由302個現生鳥類構成的數據集,對鳥類換羽的演化歷程,進行了宏觀演化分析。

此次在小盜龍標本上發現的順序換羽行為的證據,是順序換羽行為首次在化石記錄當中發現,也是換羽行為首次在非鳥恐龍中發現。

順序換羽行為的發現,也同樣讓科學家們對小盜龍這種恐龍有了全新的認識。基於演化分析和對現生物種的觀察,順序換羽行為一般都與可以維持全年的穩定飛行能力緊密相關。

因此,小盜龍中發現了順序換羽行為的證據,也進一步證實了它們具有相當強的、全年穩定的飛行能力。

同時,這也可能說明小盜龍所生活的環境可能缺少給他們提供換羽期保護的必要條件。

該研究展現了結合現生和滅絕物種數據開展功能演化分析研究的優勢,體現了綜合生物力學、形態學、生態學和生物生理節律數據開展研究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中國新聞網,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250338.shtml

2. 中國科普博覽 ,NASA堅毅號啟程奔赴火星,本屆火星季圓滿落幕,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32716216647903#_0

3. 騰訊網,大熊貓「圓仔妹」滿月了!快來幫她取好名,https://new.qq.com/omn/20200727/20200727A0VA2Z00.html

4. 中新網,新加坡動物園罕見樹袋鼠寶寶亮相,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20/07-29/949978.shtml

5. Cell, Sequential Molt in a Feathered Dinosaur and Implications for Early Paravian Ecology and Locomotion,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0)30862-9?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960982220308629%3Fshowall%3Dtrue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其中,大的新月狀球體為地球,小的新月狀球體為月球。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地月合影
    天問一號於距離地球120萬公裡深空傳回地月合影
  • 天問一號滿月,離地900多萬公裡
    中新社北京8月23日電 8月23日是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奔火滿月之日。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23日12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裡程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目前探測器飛行正常。
  • 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圖像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本報北京7月28日電(記者馮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奔火滿月
    中新社北京8月23日電8月23日是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奔火滿月之日。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23日12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裡程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目前探測器飛行正常。
  • 奔火路上的天問一號,給地月拍了張合影
    圖為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的黑白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供圖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 (葉雨恬 記者付毅飛)記者2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目前飛行狀態良好。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據國家航天局消息,該照片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承載著很多個第一次
    新聞周刊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
  • 今天,天問一號奔火滿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是天問一號奔火滿月的日子。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8月23日12時,天問一號飛行裡程達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正常。
  • 「天問一號」探火丨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天問一號」奔火滿月啦
    8月23日是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奔火滿月之日。火星車模擬圖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於13時17分25秒器箭分離,準確進入預定地火轉移軌道。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目前飛行狀態良好
    央視財經(記者 王聞聰)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照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絡留言,有人問它「是不是已經飛出銀河系了?」,有人鼓勵它「別害怕」,也有人好心提醒「看著路慢慢走」!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照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絡留言,有人問它「是不是已經飛出銀河系了?」,有人鼓勵它「別害怕」,也有人好心提醒「看著路慢慢走」!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首張地月合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攝影師」竟然來自上海
    昨晚,一張「地月合影」傳遍了朋友圈。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時,獲取的一張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茫茫太空,拍下這張歷史性照片的「攝影師」誰是?據透露,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研製的安裝在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完成了這次對地球、月球的成像,獲取了這張地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