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21日,中山大學物理學院成功舉辦2019年「芙蘭」物理節之第十屆海峽兩岸大學生科技文化交流活動。海峽兩岸大學生科技文化交流活動是由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組織的校園文化活動。本活動以【學術交流】和【文化交流】為主題,以物理名家講座、學術演講邀請賽、文化之旅、交流晚會和物理實驗報告賽等為活動載體,邀請海峽兩岸高校師生共同參與,旨在增進海峽兩岸大學生之間的友誼,促進兩岸大學生相互了解和合作。
今年是中山大學第二十屆「芙蘭」物理節,也是海峽兩岸大學生科技文化交流活動的第十年。紫荊花開,相約如舊,本屆交流活動共有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13所高校的近百名師生參與。
在為期6天的活動當中,13所學校的大學生在學術演講邀請賽、物理實驗報告賽的平臺上同臺競技、互相學習;在團體活動、文化之旅和交流晚會上協作共進,增進友誼。每一位同學都在參與中收穫了一份成長,培養了一份友誼。
開幕式上鄭躍院長代表中山大學物理學院表達了對各高校師生齊聚廣州的歡迎,也表達了對同學們未來5天活動中精彩表現的期待。臺灣中山大學的嚴祖強教授代表各參會學校致辭,嚴老師鼓勵未來的物理學家們要把握交流平臺、互相學習成長,同時也祝願交流活動順利開展、同學們有所收穫。武家銘同學作為學生代表表達了對各高校同學的歡迎,以及對此次交流活動機會的珍惜。
在物理名家講座中,黃海平副教授、冼鈺倫博士分別以「人工智慧與物理」、「人工光照明技術在設施園藝的應用」為題,對物理學在人工智慧、設施園藝領域的應用進行的深入淺出的報告,講座結束後師生們積極交流探討,讓到場學生對於物理學對於實際應用的指導作用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學術演講邀請賽,13所高校的21個小組或個人圍繞一系列物理問題的基本原理、探究方法、困難與不足等進行了匯報展示,與會嘉賓教授悉心指導、直擊問題要點,師生互動交鋒,現場氛圍熱烈。
實驗報告賽,一天籌備,從0到1。13所高校同學重新組合,11支新的團隊從相識相知到磨合成熟,針對6個經典物理實驗展開探究,報告賽的精彩展示都源於新團隊的不懈努力與精誠合作。
尋跡中山印記,開展文化之旅。參會同學從報到當天破冰活動的相互熟悉,到尋跡中山先生(中山站)的初步合作,再到尋跡中山先生(廣州站)的充分互動,在了解熟悉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學習其一生堅守的高尚人格的同時逐步加深著彼此之間的友誼。徜徉於嶺南文化之中,感悟於歷史變遷之間,中山先生作為兩岸共同的文化印記,為參會同學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結。
晚會一展才情,青年風華正茂。在活動交流晚會的現場,13所高校的同學登臺獻藝,《愛的角動量》,《你好,物院》等展示著屬於物理人獨有的浪漫,《再會清華》、《西安人的歌》等節目向全場觀眾介紹著同學們學校的文化風採,街舞、吉他彈唱各類才藝展示更是引發現場一陣陣的歡呼,為活動增添了更多地熱鬧與歡樂。
每一份堅持與傳承,必定有一份迴響與收穫。不知不覺中,海峽兩岸大學生科技文化交流活動已經走到了第十個年頭。每一年的廣州之約中,一代代新面孔和新力量見證著海峽兩岸大學生科技文化交流活動的起步、發展與成熟。
「芙蘭」二十載,海峽十年約。2019年「芙蘭」物理節之第十屆海峽兩岸大學生科技文化交流活動感謝每一位參與者的傾情付出,也期待明年與你們的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