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用到晶片上 西湖大學這項技術厲害在哪兒

2020-11-27 杭州網

周南嘉在西湖大學精密智造實驗室。 嚴粒粒 攝

11月6日,記者走入西湖大學精密智造實驗室看到,一根細細的金屬探針正在一塊名片大小的電路板上循環畫圈,探針內流下的液體逐漸圍成一個圓環。「這是我們通過3D列印而成的微電極陣列,再用矽膠進行二次加工後,可用於藥物機理檢測等領域,檢測效率將大大提升。」正在顯示屏前監測情況的西湖大學工學院周南嘉實驗室博士生朱沛然說。

正在顯示屏前監測情況的西湖大學工學院周南嘉實驗室的兩位學生。 嚴粒粒 攝

這是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周南嘉團隊自主研發的微米級精度三維3D精密製造技術的一角。該技術為目前國內最高精度的電子3D列印,以新材料作為突破3D列印精度極限的核心,設計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

近日,由周南嘉創立的西湖未來智造公司完成了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我們做的最小尺度的3D列印,就是直接在晶片上用3D列印進行加工。」周南嘉說。通過實現超高精度,周南嘉團隊將3D多材料列印技術引入到晶片級高端製造領域,利用3D列印技術進行三維高精度光電封裝、製造高頻無源器件,例如可將天線尺寸縮小到十微米至百微米級別。周南嘉說,這一做法較現有的加工方式,在精度上提升了1到2個數量級,從而使得3D列印技術得以應用到毫米波技術、光通訊、微型機器人、柔性電子等領域,為未來小型化、集成化、個性化電子設備提供新的製造方案。

周南嘉實驗室電子3D列印產品。 西湖大學供圖

當下,電子與光學領域核心功能器件與系統加工對技術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工藝難以滿足產品需求;同時,目前市場上為人所熟知的3D列印主要以雷射燒結、光固化等工藝為主,其產品主要為金屬、航空件以及塑料等聚合物,但這些3D列印產品往往僅具備結構而無法功能化。這些都成為當下相關行業領域的痛點。

在周南嘉看來,3D 列印並不只是能夠實現具體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實現特定的功能。依託西湖大學精密製造實驗室及浙江省3D微納加工與表徵重點實驗室,周南嘉以精密增材製造技術為核心,基於先進功能材料和三維集成技術方面的優勢,開發了多材料、多尺度的靈活加工工藝。

「在超高精度 3D 列印方面,工藝本身並不複雜,要實現超高精度以及多樣化功能,真正在實際應用上取得突破,從源頭出發,實現材料方面的突破才是關鍵。」周南嘉說。通過材料和技術兩方面的努力,突破目前的列印精度之後,其團隊自主研發的微米、亞微米級3D列印技術與材料體系成功解決了這些難題。「其實,今後生活中常見的顯示屏、手機、可穿戴設備、無人機、汽車導航、醫療健康儀器等許多電子產品的『內臟』裡,就能找到我們產品的身影。」周南嘉說。

周南嘉實驗室電子3D列印產品。 西湖大學供圖

在2018年加入西湖大學之前,周南嘉在國外學習工作多年。他說,中國電子加工上下遊產業鏈完備,浙江在智能製造領域又有著很好的市場前景,這成為他在浙江創業的重要考慮因素。周南嘉團隊計劃通過產學研結合,將電子 3D 列印技術帶入市場,擴大功能 3D 列印技術的市場空間。「作為西湖大學在智能製造領域第一個自主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項目,西湖未來智造公司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由學校成果轉化辦公室專業團隊全程跟進,以技術保護、政策諮詢、法務諮詢、融資指導等專業服務為企業賦能,正加速推進成果的成功轉化。」周南嘉說。

目前,周南嘉的西湖未來智造公司與中國多家行業領先的企業展開合作,在短時間內已建成多個精密製造平臺,驗證了相關技術的可行性,並制定了完善的設備及工藝開發流程和相關規範,並在一些具體產品應用方面探索量產方案。「就像開一扇門一樣,我們期待不斷開拓電子 3D 列印的前景。」周南嘉說,目前團隊通過 3D 列印製造高精度電子器件、柔性可穿戴設備等,憑藉團隊的專業能力提供對外電子 3D 列印服務、設備與材料集成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西湖大學再有成果轉化項目落地,此次瞄準微米級3D列印技術
    ,這項技術從上世紀80年代發明以來已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西湖未來智造(杭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家西湖大學工學院孵化的首個企業正是聚焦電子產品的智能製造,其掌握的微納級3D功能材料列印技術便可以幫助這些科幻電影裡的各種遙不可及的「想法」變成現實。
  • 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
    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周南嘉團隊自主研發的這項微米級精度三維精密製造技術,是目前國內最高精度的電子3D列印技術,以新材料作為突破3D列印精度極限的核心,設計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
  • 西湖未來智造微米級3D列印完成數千萬元融資
    作為西湖大學工學院首個自主科技成果產業轉化落地項目,成立於今年6月的西湖未來智造,是國際上電子3D列印領域首個專注於微米級精度的三維精密製造技術公司,通過將金屬、陶瓷、磁性材料、聚合物等集成處理應用,彌補電子、光學領域精密加工中百納米至百微米的市場空白。
  • 瞄準微米級3D列印 西湖大學「黑科技」獲數千萬元融資
    我們團隊可以通過3D列印替代現有基於平面模式的光電子封裝方案,製造高精度電子器件、柔性可穿戴設備、微小型機器人等,提供3D電子列印服務、設備與材料集成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西湖未來智造創始人兼CTO周南嘉表示。
  • ...從而讓3D列印技術得以應用到毫米波技術、光通訊、微型機器人...
    【西湖大學實現國內最高精度3D列印制晶片】 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周南嘉團隊自主研發的微米級精度三維精密製造技術,是目前國內最高精度的電子3D列印技術,以新材料作為突破3D列印精度極限的核心,設計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
  • 利用微納微尺度3D列印技術製備微流控液滴生成晶片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蔣卓副教授課題組基於微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nanoArch® P140),利用光敏樹脂材料實現微流控晶片的製備。此工作利用一種新技術製造了單乳液和雙乳液的微流控生成晶片。這些晶片採用微納微尺度3D列印技術製作,實現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的有機結合,可以同時滿足不同乳液類型的製備和生成,清洗後可多次重複使用。
  • 卡耐基梅隆大學3D列印可拉伸可穿戴的電子「紋身」
    這項創新使電路可以承受更大的損壞,因為它們可以簡單地對其進行自我修復。根據3D科學谷的了解,卡耐基梅隆大學還使用有機矽彈性體通過3D列印技術開發了具有壓力感應功能的可穿戴式脈搏血氧儀。直接書寫技術是高通量3D列印領域十分具有想像空間的技術,這項技術的專利中就包括哈佛大學Lewis教授的直接書寫專利。Lewis教授認為這種直接書寫的列印技術有利於創建最小收縮和變形的結構,並且可實現大尺度列印的可能,這種可以用來實現平面和三維維度上微結構的零件快速生產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 瞄準微米級3D列印技術,讓列印物品「五臟俱全」
    我們團隊可以通過3D列印替代現有基於平面模式的光電子封裝方案,製造高精度電子器件、柔性可穿戴設備、微小型機器人等,提供3D電子列印服務、設備與材料集成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西湖未來智造創始人兼CTO周南嘉表示。
  • 3D列印大腦晶片 科幻電影將成現實?
    將人腦與電腦連接起來,通常是科幻電影裡面的場景,但是現在,英國謝菲爾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和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合作研究的3D列印大腦晶片,讓人腦與電腦連接成為可能。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就發明了內固定金屬器材,而且逐漸的進入了臨床,使用這種器材不需要很久的癒合時間,因為它可以幫助患者進行骨骼結構重建,從而使得康復的時間會大大的縮短。不過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3d列印骨頭的新聞,所以這也不算是一種什麼新技術,但是在廣州就有一支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特殊的3d列印骨頭技術。以往採用3d列印骨頭技術使用的原材料都是金屬,不過將金屬移植到體內總歸還是不太好的。
  • 3D列印「加持」!馬斯克的腦機晶片未來有望在手術室現場製造?
    這種晶片已經開發出來,並在動物身上進行了成功的測試,研究人員現在希望它可以應用於人類。科學家們說,它還將能夠連接到計算機,並提供一系列下一代醫療福利。將人腦與電腦連接起來通常是科幻小說作家和電影製作人的工作,但讓這項技術成為現實的努力正在進行中。
  • 曲面甚至皮膚上的微流道電子器件與傳感器3D列印技術
    研究人員開發曲面甚至皮膚上的3D列印微流道電子器件與傳感器技術導讀:通過軟光刻技術製造的微流控設備已被證明具有引人注目的應用,例如晶片實驗室診斷,DNA微陣列和基於細胞的檢測。通過將微流控技術與電子傳感器和曲線基板直接集成,以及提高自動化程度以提高生產率,可以進一步開發這些技術。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目前珠寶3D印表機主要有兩種技術,一種是能夠直接列印出貴金屬實體模型的3D列印技術,即雷射燒結技術;另一種是運用了3D列印技術先列印出蠟模,然後再應用失蠟法等工藝,將貴金屬澆築翻模,再進行簡單後期加工處理,即可得到珠寶首飾成品。
  • 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在10秒內識別冠狀病毒的3D列印傳感器
    中國3D列印網9月29日訊,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人員3D列印了一個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大約10秒內識別Covid-19抗體。該項目研究了能夠在幾乎任何基材上沉積多種材料的製造工藝。以目前的形式,AJP能夠生產具有高達10微米特徵的材料,這些材料具有高精度的導電和非導電特性。該過程使用可以粘附到現成表面上的類似墨水的小液滴形成結構。 AJP的一些應用包括電子,航空航天,醫療設備製造,傳感器等。多家公司已將Optomec的AJP技術用於製造高解析度電子電路和設備,例如應變傳感器,無線藍牙收發器和小型數模轉換器晶片。
  • Cytena將公布生物列印技術的大幅升級
    打開APP Cytena將公布生物列印技術的大幅升級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1-01-13 11:54:31 Cytena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直接「列印」出骨組織,科學家開發的這款新型生物墨水,厲害了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近日,Akhilesh K. 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
  • 「Science子刊」科學家首次通過微米級3D列印技術
    近日,美國科學家首次通過3D列印技術,開發出可用於醫學檢驗的多功能曲面微流控晶片。轉化醫學網早前報導,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3D列印出了能夠正常運轉的釐米級人類心臟泵(相關閱讀:【新發現】首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3D列印釐米級人類心臟泵,能夠正常運轉),以及能夠模擬患者真實感受的心臟瓣膜模型(相關閱讀:【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 研究人員發現可以糾正錯誤的納米級3D列印技術
    代頓大學物理和電光學研究人員Md Shah Alam,詹奇文和趙成龍創造了一種成本更低廉的3D列印方法納米技術頂級期刊《Nano Letters》發表了他們的發現。多年來,工程師和設計師已廣泛使用3-D列印來定製項目的快速原型製作,但是直到現在,在納米級進行3-D列印仍然昂貴,富有挑戰性且難以糾正製造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