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毛黎
近日,以色列希伯萊大學表示,由該校洞穴研究中心、以色列洞穴探險者俱樂部和保加利亞索菲亞斯佩萊奧俱樂部率領的國際探險隊成功地繪製出死海Sedom山中的馬勒姆(Malham)鹽洞圖,並確定其為世界上最長的鹽洞,長度超過萬米。
圖片來源:路透社
鹽洞主要出現在沙漠地區有裸露鹽層的地方,如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伊朗的格什姆島和以色列的死海。水是幫助鹽洞形成的原因,甚至包括乾旱氣候地區偶然的暴雨。下雨時,水從裸露鹽層表面的裂縫流入,將鹽溶解同時沿途形成近水平通道。在雨水排出後,留下的乾涸通道或「河床」便是地質學所稱的鹽洞。
11千米長的Sedom山位於死海西南端,海平面170米以下,由鹽構成。整座山沒有被溶解的原因是其覆蓋有堅固的冠巖以及內蓋夫沙漠的乾旱氣候。
Sedom山地段年降雨量約50毫米,大部分時間是短暫但劇烈的陣雨。希伯萊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洞穴研究中心主任阿莫斯·弗魯姆金(Amos Frumkin)教授解釋說:「馬勒姆鹽洞是一個河洞。來自地表水流的水流入地下並溶解鹽,形成洞穴。在Sedom山上大雨時,此過程在約每年一次繼續進行。」通過這種方式,馬勒姆鹽洞「活著」並不斷生長。
洞穴研究中心於20世紀80年代首次發現馬勒姆鹽洞。隨後,洞穴研究中心組織了數十次探險,對Sedom山進行了調查,發現內部有100多個不同的鹽洞,其中最長的洞穴為5685米。
同時,碳-14測試顯示洞穴的年齡定為7000年。不過,過去數十年間,連續的暴雨在鹽洞中創造了新的通道。當國際探險隊於2018年和2019年返回馬勒姆鹽洞時,他們發現洞穴達到了破紀錄的長度。
馬勒姆是世界上第一個達到萬米長度的鹽洞。相比之下,原世界紀錄保持者、伊朗的格什姆島鹽洞僅有6,580米。除了它的長度,馬勒姆洞穴內還有一系列令人驚嘆的鹽鐘乳石和鹽晶體。這些鹽冰柱懸掛在洞穴的天花板上,並隨著每滴水向下緩緩流動然後蒸發成鹹的空氣,變得越來越長。
目前,調查小組正在處理新馬勒姆鹽洞調查的最終數據,以便創建洞穴的電子地圖並公布其調查結果。
來源:科技日報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