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外互懟的背後,隱藏的是認知盲區

2021-01-18 十品小官

打開各類媒體,隨便就能找到體制內外的互懟,比如有的人曬出自己的工資條,說工資少卻每天「五+二」「白+黑」,又看不到前程。下面總會有若干人開懟,怎麼不曬福利、獎勵?灰色收入不敢說以覺得不好可以辭職啊之類的。接著又會有人懟回去,有能耐你也考啊!吃不上葡萄就說葡萄酸……

有人形容體制內外也是一座圍城,城外的想進去,城內的想出來。其實呢,各有各的難,各有各的好。其實,無論是城裡還是城外,多是以自身的認知,去理所當然的認為應該怎樣。

這就是一種認知盲區,歷史上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出自晉惠帝司馬衷,他是三國後期司馬懿的重孫子。說的是有一年鬧了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能扒樹皮,吃草根,甚至吃吃觀音土。消息報到了晉惠帝司馬衷這裡,他很是擔憂,認真思考後問道:「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這並不可笑,在皇帝的圈子內,各種肉就是每天要吃的,老百姓吃不上米,為什麼不吃肉,而要挨餓呢?恰恰是這種認知,才鬧出了讓人啼笑皆非的大笑話。

體制內外的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01認知盲區束縛了思維

什麼是認知盲區?盲區就是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認知盲區就是別人知道的事物,自己卻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導致人往往以自己的經驗和認知去判斷未知事物,從而產生判斷錯誤。

馬雲和諸多明星的電影《功守道》有一個橋段:馬雲到華山派去挑戰,來到一個寫著「華山派」的牌樓下,被警察同志趕了出來,馬雲才發現原來「華山派」後面還有被擋住了的兩個字「出所」。

網上有個不是段子的段子,說「印度再不努力,孟買就要被上海超過了」。印度人也被國人稱之為迷之自信,但真沒幾個人把這當回事,多數當作一個笑話。

實際上,印度的這種迷之自信,就是一種認知盲區。印度人引以為豪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的醫藥和軟體業,再加上西方媒體的持續吹捧、本國媒體的不實報導、民族自身的自戀情結,造成了許多印度人的腦海中,印度就是比中國發達的多的國家。偶爾有來過中國的,真實的聲音微弱被忽略不計,甚至被冠以說謊的帽子。在大多數印度人聽到、看到的,都是印度比中國發達的各類信息,久而久之,大多數人認定這就是事實。

生活中很多問題的產生,就是因為人不知道自己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部分,或者不知道自己尚對某事物不知情,而以自己的固有認知,作為判斷的依據,並作出決定和選擇。

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芝諾有句名言「人的知識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圓圈以外的事物,就是認知盲區,如果以圓圈內的知識,去判斷圓圈外的未知事物,往往是錯誤的決定。這會導致我們處理矛盾、解決問題,人為製造困難和矛盾,阻礙於我們的能力提升和職業發展。

02認知盲區受環境制約

回到體制內外的話題。體制外的人看到的新聞,往往是某些官員貪汙受賄、權色交易、濫用職權等負面新聞,這些往往又是人比較關心的,於是將這類負面信息無限放大,變成對整個體制內群體的普遍認定。縱然體制內人怎樣辯解,都不能改變其內心的固有認知。

還有一些人認為,已經在體制內了,屬於旱澇保收,這已經足夠了,還要什麼提拔啊。

殊不知,在體制內的人,也同樣面臨許多競爭,經歷一些不公,提拔與否根本不是想不想,而是必須且唯一要走的路,這可不僅僅是前途,還包含著若干面子等諸多問題。

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們總喜歡用自己所處環境,日常所聞所見,來認定所處環境以外的事物。

比如,體制外的人的圈子,往往同是體制外的人,工作、生活、交際,大多以體制外為主。這類人基本上聊的話題,都是體制外的東西。這一群體對體制內的人其實未必真的了解,有些東西道聽途說卻堅信不移。所以認為體制內的人,已經有固定工資,捧著鐵飯碗,又不幹髒活累活,卻又要做些令人痛恨的事。而且有一部分人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體制內的人,同時又兼有羨慕、鄙視、痛恨、敵視,各類心態非常複雜。

再比如,現在人們普遍關心的教育問題。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大學擴招後,農村生源反而不斷下降,而且現在農村學生考上重點名校的微乎其微,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和農村的教育問題。

在農村因為生存壓力,經常過問孩子學習就已經是重視了,因為基本上家家都如此,所以很少有家長考慮過多的課外班。很多家長看城市孩子上各種班覺得不可思議,覺得一點沒必要,只要學習好就行了。

而城市的經濟條件比農村要好,家家都重視孩子教育,除了日常的輔導外,還想方設法為孩子報各類課外班。而且城市孩子每天聽到、見到的,遠比農村孩子要廣泛得多,相比之下,自然是農村孩子直接輸在高考上了。

都說貧窮限制了想像,其實認知更限制了高度。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城中村拆遷後,出現了大量的拆遷富翁,拿到錢以後不知道怎麼用,只會吃喝嫖賭抽,幾年以後,很多富翁變成了負翁,就是這個道理。

這就象將近要考一門功課,匆匆地看了一遍書,覺得差不多了,看著似乎都會了。心思再好好讀讀背背,應該就可以了。但再看一遍,發現自己有些東西還是弄不懂,於是費心費力地又看了一遍,認為這回總差不多了。再複習一遍時,發現自己不懂的越來越多了,越學越感覺恐慌。但事實上卻是,功課複習的越來越紮實了,知識越來越豐富了。

越是認知少的人,認知盲區越大,相反越是認知淵博的人,認知盲區越小。知道的越多,才會知道不知道的更多,才會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這一點真的非常重要。

03怎樣破除認知盲區

盲區可分為真盲區和假盲區。

真盲區是真的不知道,比如每天生活工作在一個固定的圈子,圈子以外的東西毫不關心毫不知情,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不斷重複著當前,久之就會認為一切理應如此,不這樣才是不正常。

假盲區是裝不知道。生活工作在一個溫暖的舒適區,安定、清閒、無憂,久之就會安於舒適,拒絕挑戰。圈子外面雖然很精彩,但很難割捨當下,逃避圈子外不熟悉的世界。

那麼,如何擺脫自己的認知盲區呢?

第一是多看。

首先推薦各類書籍,包括哲學、歷史、紀實、心理、科技、經濟等各方面的書籍,多多益善,可以讓你了解的更多,做事更加理性,思維更加多元,眼界更加開闊,心胸更加豁達。

其次推薦影像資料,多看紀實紀錄片,網絡上這方面的東西很多,儘可能地多了解外面的世界,豐富你的認知,感悟個體有多小宇宙有多大。「世界這麼大,你應該去看看」,看過以後,你的格局會變大。

最後是多瀏覽新聞媒體,這主要是必須知道當前世界大事、熱點事件、發展趨勢等,這樣才能跟得上形勢,不作井底之蛙,坐井觀天而不自知。

第二是多聽。

現在手機上隨便一搜索就有很多聽書軟體,各種各樣的教育培訓、商業財經、人文歷史、科技時尚等等,不想花錢就找免費的,重點是聽一些能引人思考,讓人提高的,聽的多了,也會讓你打開一扇大門。

聽名家講課,業內一些專家(是專家非)、名人,成功人士,經常會有一些分享,聽聽他們的思路、認識、看法,你經常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多參加一些有質量的聚會,不要吃吃喝喝、聲色犬馬,有機會多和有思想的人交流,你會聽到這些對相同事物的不同聲音、不同評價、不同看法、不同思維。當然你得有參與的價值,也就是你也能有讓人欣賞的東西,否則的話,誰會帶你玩?這會對自己認知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是多學。

要多接觸更多的行業、更新的領域,現代社會各行各業,都處在不斷迭代、不斷更新的時期,落後就意味著被淘汰。必須讓自己的思維別拉下時代的發展,你可以做不到超前,但決不能跟不上。

別讓自己的認知停留在現有狀態,必須要跳出來看看外面,獲得新的認知、新的思維,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現在是終身學習的時代,是知識付費的時代,別怕花錢學習,你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投資,投資是你的技能和未來。

第四是多思。

資訊時代,各類媒體的碎片化知識,讓我們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為我所用。但帶來的影響是讓人慢慢退化了思考能力,什麼都實行拿來主義,即插即用,不用思考為什麼,這已經成為阻礙成長的最大障礙。

我們多看多聽多學,並不是要過程,重要是真正進心入腦,凡事不能過後就算,應該學會獨立思考,一個事物多想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把新的東西和自身緊密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認知和思維,才是最重要的。

認知就一道堤壩,沒有外來的水,就永遠衝不破藩的禁錮,只有不斷知新,才能衝破束縛,奔向遠方。

相關焦點

  • 兩大新式茶飲創始人互懟 同質化網紅茶還能火多久
    兩大新式茶飲創始人互懟 同質化網紅茶還能火多久 原標題:   兩大新式茶飲創始人互懟  中國至今尚未誕生一個可以比肩星巴克的茶飲品牌,近年來紅透網絡的新式茶飲企業卻先陷入內戰中。
  • 特斯拉與小鵬互懟 華為想靜靜
    引發了特斯拉和小鵬這一對老冤家的互懟。因為馬斯拉早斷言,「雷射雷達對電動汽車的價值為零,傻瓜才用雷射雷達」,順帶著,馬斯克還翻了下舊帳,對小鵬技術的原創性發了些議論。李小鵬自然不服軟,回懟對方「明年要小心被打得找不到東」。說實話,因為對技術外行,大多數人對蔚來、理想、小鵬的技術實力,沒有本質認知。只能從股價、股東、銷量等外在數據,判斷這些企業真正實力。
  • 華晨宇和粉絲互喊話讓對方胖到150斤 粉絲調侃小學生互懟
    對於此番調皮對話,粉絲們紛紛調侃道:「小學生互懟既視感,可可愛愛」。 原標題:小學生互懟!華晨宇和粉絲互喊話讓對方胖到150斤 責任編輯:方迪
  • 吳奇隆王子文互懟身高矮 稱劉詩詩不會來探班
    當天,各主演悉數到場,吳奇隆與王子文互懟「身高」,郭曉東則透露曾經逃課看吳奇隆的電視劇,王姬大讚吳奇隆暖男。當被問到妻子劉詩詩會不會來探班時,吳奇隆表示對方也在拍戲,所以不會來探班。吳奇隆王子文互懟身高 王姬贊吳奇隆「暖男」電視劇《別了,拉斯維加斯》自1月12日正式開機,當天劇組也首次揭開神秘面紗,一座掛滿鹿頭飾物的美式大別墅裡,上演著張力十足的大戲。
  • 胡軍稱被何冰忽悠半輩子,曾是大學的上下鋪兄弟,他們互懟了32年
    一聽此話的胡軍也是淡定接招,立馬回懟何冰,說自己被對方忽悠了大半輩子了。胡軍又委屈又有點小抱怨的表情也是十分可愛了。後來,何冰也是逮住機會就要懟一懟老同學胡軍。在聽完胡軍爆笑的分析之後,何冰秒變「捧哏」,表面誇獎實則暗懟胡軍。
  • weir哥新劇《心之特許》,島主與夫人的互懟日常
    這部劇中的男女主角的設定是互懟,你可以看到他們每天在島上的互懟日常,weir哥還在劇中喝了粉紅凍奶,這讓大丙不禁想到了《一年生》的暖暖啊!
  • 《海王》曝中文預告片 組"互懟"CP 盡展視效奇觀
    《海王》曝中文預告片 組"互懟"CP 盡展視效奇觀 預告中海王與湄拉也製造了諸多笑點,幽默又略帶「毒舌」的互懟橋段,讓女性觀眾對這對「相愛相殺」的CP充滿期待!《海王》作為這位海洋霸主的首部獨立電影,由一手打造「《招魂》恐怖宇宙」和《速度與激情7》的好萊塢著名亞裔導演溫子仁執導。他也將進一步創新水下特效拍攝技術,帶領觀眾首次探秘海底超級英雄世界。《海王》將於今年12月21日於北美上映。
  • 《無名之輩》「憨匪VS悍婦」特輯上演方言爆笑互懟
    特輯中,任素汐、章宇全程使用西南官話,方言互懟,喜感十足,令影迷和觀眾紛紛表示更加期待影片上映。  橋城憨匪遭遇毒舌悍婦 任素汐章宇花式互懟不走尋常路  電影《無名之輩》中,任素汐飾演因車禍失去雙腿只能長居家中的「馬嘉旗」,生活起居皆需他人照料,性格因此變得易燃易爆;章宇飾演一心想在小城中闖出一番成就的劫匪「胡廣生」,因作案過程頻繁鬧出令人笑掉眼淚的烏龍事件,因此被眾人調侃為「橋城憨匪」。
  • 袁弘張歆藝夫妻開啟互黑互懟模式,起因竟是一張全英說明書?
    不過老袁也不是吃素的「懟」起媳婦兒來可絕不「口軟」這不二姐剛一坐上車就要脫鞋老袁滿臉嫌棄向二姐火力開懟話說不是要互黑嗎?
  • 馬光遠:「央媽」和「財爹」互懟究竟誰有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
    為這場互懟基本定了調。我後來對這場掐架興趣高了起來,不是大家勸我寫文章,而是看到「財爹」這一方的豬隊友的表現實在讓人著急。同時,我覺得,這場掐架雖然吃相難看,但在雙方互撕的過程中,居然說出了很多中國經濟的真相。所以,這是一場品相雖然難看,拳擊手的水平一般,但每一拳下去都能砸出幾個含金量相當不錯的料出來。
  • 《創有寶藏挖》姚琛周震南互懟,5人齊力逗小琛哥,琛哥慘被欺負
    在最新一期的《創有寶藏挖》當中,姚琛和周震南就一起做客這檔節目,兩個人的感情十分要好,在節目現場更是互懟對方。馬雪陽問周震南最想和場上的誰一起組隊公演,周震南想都不想就說出了姚琛的名字,引起了在場學員的驚呼。對此,周震南的解釋是因為姚琛,所以姚琛,他們是一起在海外奮戰過三年的兄弟,感情非常要好。
  • 蝕日風暴張智霖薛凱琪好拍檔互懟取關 許紹雄驚喜亮相
    ­  張智霖薛凱琪好拍檔同臺 開啟互懟模式揚言取關­  劇中,張智霖飾演的凌風是毒品調查科督察,與王陽明飾演的毒品調查科科長樊毅,共同奮戰在緝毒一線,卻因捲入黑勢力與驚天陰謀,而走向了不同的命運結局。­  雖然嘴上互損,但單從默契度上就不難看出二人的友誼。聊到拍攝中吃了哪些苦?張智霖努力回憶,薛凱琪急忙指著頭部提醒,張智霖這才想起來,自己拍戲過程中遭到了「極刑」:「用兩塊鐵電住頭,是真的有電流,感覺到那個刺痛,好像針在刺你。」同臺主創都忍不住為敬業的智霖哥豎起大拇指。薛凱琪也在拍攝中受了不少苦,稱這是跑得最多的戲,尤其一旁的張智霖跑得特別快,只能一直苦苦追他。
  • 《指甲刀》發花絮 周冬雨張孝全片場「互懟」
    周冬雨張孝全「鬧翻片場」停不下來 沒想到你們是這樣的人魔「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魔」主題花絮中,周冬雨張孝全兩人互懟達到了新高度。其中有一場戲是兩人在極具懷舊情調的房間裡裝修房子,搗蛋鬼周冬雨一手扯起張孝全的衣服,一手拿著刷漆用的滾筒在張孝全身上舞弄,玩到高興處,張孝全瞬間「暴怒」,周冬雨也尷尬笑場。
  • 我科學家如何克服「地球是圓的」理論,來發現躲在盲區的美航母?
    > 我們知道,美軍正在開發新的艦載隱身戰鬥機,將隱身戰機投入戰場中,但航母作為龐大大物卻很容易被發現,因此讓航母待得越遠越好,讓地球本身來隱藏自己的航母 從小老師就教會我們「地球是圓的」這個道理,而這也就是美國人隱藏航母的訣竅。因為地球是圓的,這就導致我們從地球的一點畫一條直線,最終遠處的海平面一定會在這條線以下,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曲率」。雷達同樣是通過向前方射出電波來探測物體,而曲率以下的則成為了盲區。美軍航母就可以通過躲在盲區裡,實行突然打擊,因此發現盲區的航母對於維護我國海防安全至關重要。
  • 《陳芊芊》戲裡戲外常互懟!趙露思受訪用屎殼郎和榴槤形容丁禹兮
    原來在採訪中,趙露思和丁禹兮這對歡喜冤家把劇裡的相處模式原封不動的搬到了戲外,一場成交夫婦售後採訪硬是變成了「小學生打鬧現場」,兩人互懟的詞語也被網友過度解讀成了趙露思diss搭檔丁禹兮。當主持人讓兩人快速說出對方的三個優點時,反應迅速的丁禹兮立馬誇趙露思「頭髮多、戲好、幽默」,丁禹兮給出了標準答案,趙露思也撿漏回應道「頭髮少、頭套掉、敬業、耳光響」。
  • 評論:中國紀錄片需走出創作盲區
    「小循環」機制掣肘市場互動  根據調查,中國紀錄片的投資70%以上來自體制內,由於投資觀念和機制的困擾,始終沒有形成一種良性的市場互動。粗放一點分類,國產紀錄片的投入構成分為「官方投入」和「民間投入」兩類。所謂「官方投入」,一般指政府投入或體制內傳媒機構的投入。
  • 朱一龍白宇快本有愛互懟加互捧,《地星撞海星》唱出兩人兄弟情!
    這首歌裡帶著雙方的互懟。白宇看著龍哥唱,高冷的你總是終結所有話題,龍哥回敬,當然比不過你整天胡亂淘氣。龍哥調侃白宇長得太著急,魚尾紋太密集,絡腮鬍太濃密。白宇回應,我是90的,我很有型,我這是有魅力。白宇還唱到,看我拼命逗你開心,能不能笑笑給我個回應。龍哥唱到,你能不能不要淘氣,雖然我不會嫌棄。白宇要求龍哥釋放些熱情,不要冷冰冰,給你的地星。這首歌輕快上口,得到一致的好評。
  • 蘋果發布會不忘調侃windows 商業互懟來一波
    來源: 七姑娘愛生活 舉報   Apple蘋果公司在今年第三次發布會上,又一次上演了商業互懟
  • 高手之所以厲害,是他的「大腦黑箱」,隱藏著你看不到的認知地圖
    規律 —— 知識—— 認知前一章節最後一段我講了,對人類來說,整個世界的表象下面,隱藏著三大領域的規律:一、物理層面(物質世界)的規律;二、心理層面的規律;>三、社會層面的規律;而我們每個人其實從一出生開始,之後的生活就再也離不開這三大領域,並且終其一生我們都要不斷的「升級」著對這三大領域背後隱藏規律的認知。
  • 這個新的單位源自紅米榮耀的互懟……
    這其實是一個網友發明的新計量單位,而且來源於紅米公司和榮耀公司的互懟!釋義:1盧=10瓦=10W7月23日是榮耀公司發布榮耀9X系列手機的日子。榮耀9X憑藉著強大的性能、精緻的外觀和低廉的價格,引起了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