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事業的技術革新和相關實驗是不能中斷的,在今年更是爆出我國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的消息,據筆者了解的衛星發射事件都不下5起了,而就在周六,我國的商業運載火箭,「穀神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更是傳來了發射成功的消息。
據新華網近日報導,在當天下午15時12分,「穀神星一號簡陽號」成功首飛,並搭載了天啟星座11星送入了預定軌道。據了解,這艘火箭是由北京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小型固體商業運載火箭,能夠滿足近地軌道對於微小型衛星的發射需求,而且它是一款民營火箭,而這次發射的目的就是要令其入軌5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它搭載的天啟星座11星,作為國家天啟物聯網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提供數據傳輸和採集等任務,由北京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研製,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它的應用。
圖 「穀神星一號」發射成功
就外形看,它是一枚四級固體運載火箭,其中一二三級均採用了固體發動機,而第四級採用了先進液體上面級,直徑達1.4米,全長19米,起飛總重量為31噸,而在500公裡外的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載能力也達到了300公斤。另外據了解,作為第四次在酒泉中心發射的民商運載火箭,這也是第二次民營火箭成功入軌。這次發射成功也讓星河動力順利實現了兩個「全球首個」:即成為了全球首個發射即挑戰500公裡的SSO同步軌道成功,全球首個從成立到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花費時間最短的民營企業公司。
技術上來看,這次的發射成功也間接體現了兩種技術的成功應用:即「垂直自瞄準」和「矢量固體推力」等關鍵技術也是首次用在商業民營運載火箭上,預計該衛星轉入平臺即載荷測試的兩周以後,可以面向全球提供精確而系統的數據通信服務。
圖 「智神星一號」研發
而據了解,星河動力在今年的九月完成了A輪的融資,其中就包括了在研的兄弟衛星「智神星1號」的研發工作和「穀神星」1號的批產能力配置。其實當前我國的衛星研製這段時間來又成功的令很多衛星系統的家族成員一一問世,而當務之急就是得配套出相應的運載火箭,並且據了解星河動力公司接下了至少三艘以上的火箭預定,在不久的將來就要實現。
圖 穀神星一號進入發射軌道
而就這次發射活動的根本目的來看,它不像傳統火箭那樣發射上去是為了科學測試和實驗,對於500公裡的近地太陽軌道來說,它一上去就是要幹活的,這樣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和意義。為什麼這次民營火箭會這麼成功呢,這主要是因為前段時間中國向國際電聯提交了國家衛星發射計劃,由於它的發射任務龐大,而運載量卻十分有限,這才有了民營航天的機會。所以它的國防意義也十分重大,因為據電信聯盟提出的規定,即申請完這一整批軌道資源後,需要完成在五年內按照規定發射上千顆衛星的任務,這也足以說明了中國將面臨的研發壓力。
中國在去年共完成了34次軌道發射任務,而美國是21次,但客觀的說後者不論火箭運載量和運載能力都要優於我國,美國的這些火箭有足夠的衛星搭載量而中國並不具備,中國在接下來的五年將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未來的大規模批量發射主要還是取決於大中型液體火箭的發射能力,而現在的星河路線採用的是固液並舉的研發布局模式,而且固體和液體火箭的發射存在不少共性,而固體火箭的研發成功率較高,相信這種成功模式也會適當合理的轉移至液態火箭上,為後者的成功發射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也相信星河動力能夠堅持這種正確的研發路線並能取得新的技術突破,為將來500公裡的太陽同步衛星軌道上一系列星座的建立鋪平道路!(何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