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大道「專屬日出」只在冬至前後才出現

2020-11-22 華西都市報

蜀都大道「專屬日出」只在冬至前後才出現

金色的太陽在高樓之間快速上升

  12月16日上午7點50許,整座城市還未完全甦醒,成都總府路天橋上,劉聰調好相機等待著。幾分鐘後,東邊天空泛紅,高樓林立間,一個「鴨蛋黃」崩出天際線,高掛在蜀都大道上方。這樣的場景可不是隨時都能看到。這背後,藏著一個關於成都的城市秘密。

蓉城懸日引來路人圍觀

  「早上醒來,感覺天氣很好,應該是個好時機。」周日的清晨,劉聰早早醒來,推開窗戶,他做了一個決定:立馬去總府路天橋上拍日出。冬日裡的太陽來得晚一些。7點59分,它躍出地平線,一分多鐘後,它從龍泉山以及遠處的高樓上探出頭來。在劉聰的相機取景框裡,蜀都大道直直延伸向前方,畫面正中間,一輪金色的太陽在高樓之間快速上升,整座城市在朝陽下漸漸變得忙碌起來。「這次效果很滿意。」
  路過的市民起初並未發覺有何特殊,只是在看到眼前的美景後,也紛紛加入拍照的行列。「這是蓉城懸日,可不是每天都能看見的。」劉聰向他們科普到。作為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的一名成員,劉聰不放過一切跟天文有關的現象,而今早他拍下的這一幕,正是成都一年中難得一見的「蓉城懸日」,他把它稱作「蜀都大道的專屬日出」——一年中,只有冬至前後一個星期,紅日在蜀都大道盡頭升起。

奇觀揭開成都斜城之謎

  從2015年開始,連續4年,劉聰都在冬日裡追尋懸日。之所以有如此「執念」,那時因為懸日太難得。「全國能在市中心的路面上就看到日出的,就只有北京和成都,北京出現在春分和秋分,成都則出現在冬至。」劉聰說。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奇觀?這個成都城市的布局密切相關。打開成都市區地圖,你會發現,成都並不像北京或西安等城市,呈正南正北走向,而是有著呈東偏南傾斜的角度。不只是現在,考古發掘的後子門街道遺蹟、大慈寺附近的江南館街等,都是呈現東偏南30度左右傾斜。「成都城市布局採用天文方位,從金沙時代開始,就是一冬至日出方向為標準的。」劉聰說,古蜀文化對太陽的崇拜,使得成都向陽而建、為陽而斜。
  經精確測量,成都的傾斜度是東偏南28.5°。而冬至這一天,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時,方位角正好也是28.5°。「兩個角度完全一致,這就是3000年前的金沙先民,留給我們的遠古智慧。」劉聰感嘆到。
  (封面新聞記者吳冰清圖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冬至成都暖陽普照 13:02分左右一年中正午最長影子你見到了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訊(記者 吳冰清)冬至今年的冬至,成都上空陽光閃現,為大家親身示範了一番。正午時分,成都天府廣場,天文愛好者劉聰用鏡頭記錄下了這一幕。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這一天,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時,方位角是28.5°。
  • 天空懸日,土木伴月——今年冬至日的華彩天象!
    圖片來源:在成都遙望雪山  公園城市建設堅守著城市的初心——  讓生活更美好  而公園城市中的一步一景  像冬至暖陽,格外溫柔  今日下午18時02分  迎來「冬至」節氣  當公園城市遇冬至  抬頭,遠方,懸日
  • 成都清晨出現懸日景觀,你看到了嗎?
    12月20日,多名網友爆料,成都清晨出現懸日景觀。20日早上8點17分,微博網友、攝影師@紅色的曼徹斯特 通過微博曬出自己在成都拍到的「懸日」景觀,「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天早來到蜀都大道等待它升起,前兩次失望而歸,今天如願以償又一次和一年可能就一次的成都懸日邂逅。」
  • 冬至前後麋鹿進入脫角期
    冬至前後是麋鹿脫角期。脫角後,隨之再生長,至來年春天長成型。進入12月份,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麋鹿已經陸續進入脫角期,靜待新鹿角的生長。走進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放區,剛脫完角的麋鹿,在鹿群中已經很難辨別雌雄。據悉,鹿角是鹿科動物中雄鹿的第二性徵,同時也是雄鹿們用來角鬥的強大武器。
  • 為什麼說冬至前後是化太歲的最佳時機?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冬至被賦予了多重意義,有幾點意義,甚至是「年」都無法比擬的,其中化太歲是尤為重要的一點!
  • 蜀都新城平地起 高新西區「邊緣效應」凸顯
    在規劃的郫縣東南新城,一座全新的「微型城市」——中信蜀都問世了。依傍高新西區,蜀都新城規劃核心發展房地產業和服務業,擬將建成成都新興一等酒店聚集區,並設置集生活、商業、醫療、教育、休閒等於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
  • 冬至前後出生的孩子,命運真的不好嗎?
    而冬至,無論從民俗還是從天文學角度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在很多地區,冬至和清明節一樣,是祭祖的重要日子。 冬至是按天文來劃分的一個節氣,又稱為冬節、亞歲,在周代人們在冬至日過新年,據說蘇州等地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而在南半球的冬至日則是白晝全年最長的一天。
  • 今天冬至,我們多數吃餃子、湯圓,外國人這一天怎麼慶祝呢?
    冬至,俗稱「冬節」,它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這一天由於太陽直射點直射南回歸線,因此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而過了冬至,北半球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在古代,國人就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的說法。
  • 2020冬至是什麼時候哪一天 2020年冬至是幾月幾號
    冬至是什麼時候  2020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8:02:12,農曆2020年十一月(小)初七。  2021年冬至時間:2021年12月21日 23:59:09,農曆2021年十一月(大)十八。
  • 2019年冬至就要來了,你知道大家為什麼這麼重視冬至嗎?
    2019年冬至就要來了,你知道大家為什麼這麼重視冬至嗎?在有3天的時間,就是2019年的冬至了。也就是12.22日,農曆冬月十六。冬至是24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所以,關於冬至也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冬至當天需要吃餃子,還有人說冬至過後,白天的時間就會變長。
  • 為啥冬至後連續多日
    A07版冬至(2011年12月22日)到昨天已經23天了,按理說,天兒應該亮得越來越早,可細心的市民發現,似乎並不是那麼回事。本報近日關於賴床的報導中,有17%的人因為天不亮不願意起床。究竟冬至過後,天是不是一天比一天亮得早?昨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給出的答案或許會顛覆你的傳統看法。連續14天一天比一天亮天晚我們常說的日出時間,是指太陽每天從東方地平線升起的時間。昨日,記者在網上查詢日出時間時發現,冬至過後,日出時間並非是一天比一天早。
  • 雲南一神奇的鄉鎮:一天有三次日出日落,景色絕美環境更是一絕!
    雲南一神奇的鄉鎮:一天有三次日出日落,景色絕美環境更是一絕!看過日出的朋友應該對黎明這個詞深有體會,它不像是烈日當空時的光芒刺眼,但卻蘊含著無窮力量的霞光萬丈。日出日落本就是自然現象,連小孩子可能也不會覺得稀奇,但是當大自然的雕琢和日出這件簡單的事情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營造出一種天然的奇特景觀。今天其實想說的是一片山和一輪紅日的故事,國內唯一一個一天能看到三次日出日落的地方,非常神奇,景色絕美環境更是一絕!這片山就在雲南省的麗江。在麗江附近的山區之中,有一個村落的名字就叫做:黎明。就像是所有的山中村落一樣,黎明村有著自己獨特的靜謐。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
  • 冬至羊夏至狗!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客家人這樣過冬至!
    客家人有「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的說法。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到冬至之日,才正式加進潔淨清涼的山泉水,之後讓其慢慢醞釀,時間愈久,酒質愈醇。 祭 祖
  • 為什麼還沒到冬至,天卻黑得越來越晚?不是應該越來越早嗎
    這周末就是冬至啦,準備好迎接數九寒冬了嗎?眾所周知,冬至那天是一年中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日子。那麼,在鄰近冬至的這幾天,天應該亮得越來越晚,黑得越來越早吧?可是,如果你關心每天日出日落的時間的話,會發現最近幾天太陽落山卻是越來越晚了。以北京為例,日落最早的那天並不是冬至(今年是12月22日),而是冬至前兩周(12月8日)。
  • 什麼是冬至意思含義及寓意 冬至的來源歷史介紹
    對於冬至是什麼,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其實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不是代表冬天開始了,或者結束了,冬至那天其實也是數九的開始,我們每年的數九都是從冬至開始算起的,那麼大家知道冬至的來源和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