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引言並非「單刀直入」,而是遵循學術界約定俗成的「倒金字塔」結構——從寬泛的研究背景講起,最終聚焦到具體的研究點子和研究結果(即由大到小)。
為此,作者首先要介紹這個研究領域的背景、重要性,讓審稿人認同論文的選題。接著,作者要介紹別人在這個領域做了什麼、發現了什麼,承認前人的貢獻。接著,筆鋒一轉,指出不完善之處。最後,介紹你的研究工作——做了什麼、發現了什麼,研究結果有什麼意義和價值。下面,我把引言拆成四個部件,分別介紹。
介紹研究領域的背景、重要性時,要注意幾點。
第一,不要從很遠處(宇宙、人類)開始談起。例如:一篇論文的主要內容是用一種固體強酸催化分解氟利昂-12,那麼不能從催化劑的定義和應用範圍說起。
第二,缺乏寫作思路時,可嘗試「關鍵詞法」,即把論文標題分解為幾個關鍵詞,構思出最佳串接順序後,逐一展開關鍵詞。比如,一篇論文的主要內容是用一種固體強酸催化分解氟利昂-12,那麼這兒有三個關鍵詞:固體強酸、催化分解、氟利昂-12。介紹研究背景時,可以先說氟利昂-12 的危害,再說催化分解和其他方法相比的優越性,再接著介紹固體強酸及其應用。
第三,介紹研究背景並非寫長篇大論,而要有概括,且不能人云亦云。
介紹前人的研究工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這不是寫綜述,作者沒有必要不厭其煩地介紹自己看過的所有論文。要概括出以往研究工作的脈絡,並引用典型的論文。例如:在金催化領域,有些人研究金催化劑的製備方法和製備細節,有些人開拓金催化劑在環境催化和化學品轉化中的應用,有些人研究反應機理和活性位的本質。以上這句話就是概述。
其次,要注意點面結合,就是概述以往研究工作脈絡後,還要簡短地舉出兩三個典型的、相關的文獻報導。例如:你使用一種固體強酸催化分解氟利昂-12,而前人曾用另外一種固體強酸催化分解氟利昂-12,那麼你就得簡短提及前人的研究工作。這不但關乎學術規範,也關乎你的論文的命運——編輯收到你的稿件,看到你專門提到了別人的研究工作,就有可能把你的論文送給那個人評審。
介紹前人的研究工作之後,要筆鋒一轉,指出文獻中的缺漏。正因為文獻中存在著不足,有樣品性能提升的空間,有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你的後續研究才有價值。否則,如果以往的研究都完美了,那麼你還有什麼研究空間呢?
雖然指出文獻中的缺漏是必要的,但不要把前人的研究工作說得一錢不值。科學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人們對研究課題的認識也是不斷深入的。前人剛開始做這個課題時,樣品的性能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不理想,但正是基於前人的摸索,你才開展了後續研究。並且,別忘了你的論文有可能被編輯送到前人的手裡進行評審。
引言的最後需要介紹你針對這個研究工作,做了什麼,發現了什麼,這個研究有什麼意義和價值。作者寫到這兒,無須長篇大論,言簡意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