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能博會落幕,招商導向直指「煤與非煤」結構反轉。 李新鎖 攝
中新網太原9月18日電 (記者 李新鎖)18日,2018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落幕,共有42個重大項目成功籤約,項目總投資額達625.2億元。其間,先進裝備製造業、通用航空、新材料等產業成為招商重點,產業結構反轉導向明顯。
據介紹,本屆山西能博會以「低碳引領、智慧能源、創新發展」為主題,重點展示技術成果展、推動項目合作,意在「培育國內外能源新技術新成果交易市場和消費市場」,提高山西國際能源合作水平。
在能源大省山西,國企改革被視為決定山西轉型前途的關鍵一招。由此,國企產業轉型被寄予厚望。
按照山西省國資委確定的轉型目標,到2020年,山西省屬企業煤炭增加值比重年均下降4-5個百分點,增加值由2017年的1410億元增加到1554.6億元,佔比由61.2%下降到49.4%。同時,以製造業為主的非煤增加值由2017年的893.8億元增加到1606.3億元,佔比由38.8%提高到50.6%。力爭經過三年努力,實現山西省屬企業煤與非煤產業「結構反轉」。
在此背景下,山西的招商引資「減煤」意圖明顯。這一點,在當天的籤約項目中有直觀反映。
據介紹,當天共有42個重大項目成功籤約,項目總投資額達625.2億元,擬引資額559.2億元。
山西省商務廳廳長韓春霖說,在當天的籤約項目中,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佔到三分之一。包括100億元以上的項目1個,為金港能源集團與綜改示範區合作的鋁鎂合金全產業鏈項目;50億元-100億元的4個;30億元-50億元的5個;10億元-50億元的7個。上述大項目成功籤約,必將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山西經濟轉型提供強大動力。
此外,當天籤約項目中,有76%的項目(32個)屬於山西產業招商重點產業,項目總投資額達502.1億元,涉及先進裝備製造產業、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節能環保、大數據、新材料、現代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和現代煤化工等行業領域。
針對傳統能源項目,以「智能化、低碳化」為特徵的產業升級導向信號明顯。其中,總投資62億元的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體現能源技術革命新成果;總投資20億元的山西中晉交能大數據產業聚集區項目是能源智慧化發展的新產業。此外,總投資26億元的煤矸石綜合處理及資源化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劣質煤在航天氣化技術上的應用研究及合資合作項目,都是傳統能源低碳發展、綠色發展的代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