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雲探洞口,雲散洞天深,石穴千年乳,冷冷滴到今」。--《中國國家地理》
本溪水洞的水是哪來的?
本溪水洞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巖充水溶洞,而且是全世界最長的,洞內深邃寬闊,水流終年不竭,形態萬千的石筍和鐘乳石是景點的最大看點。去過本溪水洞的遊客在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餘,不由想問:「本溪水洞的水是哪來的」?「本溪水洞是如何行成的」?下文先為大家解答這個疑問。
據最權威的解釋,本溪水洞最大的水源來自湯河,水洞也是溝通湯河的地下暗河。湯河是太子河的支流之一,經遼陽市安平鄉和小屯鎮匯入太子河。
水洞是如何行成的?
本溪水洞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也稱巖溶地貌。形成原理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流經石灰巖,石灰巖變為可溶性態,遇溫度和壓強的突變,又會再次固化。這樣,湯河水在石灰巖層裡流動,經過幾十萬年的溶蝕、崩塌作用,最終形成了天然的暗河型洞穴。同時也形成了造型各異,形態萬千的石柱、石筍和石鐘乳。
本溪水洞攻略
本溪水洞常年恆溫,年均氣溫保持在15℃左右,所以夏天遊玩需要穿景區提供的棉衣。冬季是去水洞的黃金時期,因為淡季遊客少,所以好停車、不排隊,而且還免去換裝的麻煩。
進入洞口,先要走一段300米長的旱洞,旱洞高低錯落,有一處需要彎腰才能通過,稱為「鞠躬洞」,旱洞兩側還有一些別具特色的雕塑。
水洞是需要乘船遊覽的,全程5800米,往返約30分鐘。景區門票含船票,請解說員需額外支付100元。建議找解說,否則船速過快,只能走馬觀花,有解說還能控制一下節奏。在船上用手機拍攝效果很差,因為船速太快,照片大多很模糊,想拍照建議用專業相機。
從水洞出來,還可以參觀一下「中國地質博物館-本溪館」,展館面積不是很大,展品以地質類的礦石為主,展館免費參觀,也算是景區的額外福利吧。
愛文化,愛生活。感謝關注瑞泉傳承,本期分享就到這裡,文中如有不當失實之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