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國家地質森林公園三大主園區攻略手冊(上)

2021-01-12 隨遇SZLIN

手冊目錄

平頂山主園區:平頂山景區、滴水洞景區。補充四方臺景區、大冰溝景區、本溪大峽谷景區。

本溪水洞主園區:水洞景區、溫泉寺景區、湯溝景區、關門山景區、鐵剎山景區、廟後山景區。

五女山主園區:五女山景區、望天洞景區、大雅河景區。補充虎谷峽景區、楓林谷景區。

本溪自然地貌及境內交通網絡分布概況

1、自然地貌

本溪地處遼東半島腹地,呈亞鈴形分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山城。全境總面積8411.3平方公裡,境內叢山峻岭、連綿蜿蜒,江河如帶,九轉鑲嵌。青山綠水是這座城市的依託,亦是這座城市的名片。

本溪的群山峻岭屬於長白山餘脈、尾脈。森林蓄積量和森林覆蓋率,位居遼寧首位,有遼東「綠色屏障」之稱。境內有大小河流200餘條,殊途匯入太子河、渾江、草河三大水系裡。

位於中溫帶溫潤氣候區的本溪,春天風和日麗,夏季稍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天冰封雪飄。獨特的自然地貌和地理環境,造就了山城四季分明,風光旖旎的生態風貌。合諧優美的自然景觀,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內容豐富的地質遺蹟是這座旅遊城市的精髓。

2005年8月,本溪通過了國土資源部的審核,正式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城市。整個園區規劃面積218.2平方公裡,包括平頂山主園區、本溪水洞主園區、五女山主園區。

三大主園區,以巖溶、地層剖面、地質構造和地層接觸關系所組成的地質遺蹟為主體景觀特色,結合雋秀、旖旎的山林、河湖風光和珍貴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集科考、科教、觀光遊覽、休閒度假於一體,科學內涵豐富、地方特色濃鬱、具有極高美學觀賞價值。

平頂山主園區是以市區、城郊為界,包括平頂山景區、滴水洞景區、金坑村巖溶漏鬥群、西砬湖地縫式巖溶小峽谷、歡喜嶺逆斷層、大明山火山、大明山溝平曠不整合及斜交不整合接觸關係、千金嶺水平巖層及剪節理、白石砬子直立巖層、鄭家交錯層、彩屯豎井煤礦和牛毛嶺中石炭統本溪組層型剖面等12個景區。在平頂山生態公園範圍內,涉及到的景區和教學科研基地主要是平頂山景區和滴水洞景區。

本溪水洞主園區是以本溪滿族自治縣為核心和主體,東以桓仁滿族自治縣為界,西以本溪市區為界,由水洞景區、溫泉寺景區、湯溝景區、關門山景區、鐵剎山景區、廟後山景區等6個景區,融山、水、洞、泉、湖、古人類文化遺址於一體,沿太子河呈帶狀分布,總面積200平方公裡。

五女山園區分布於桓仁滿族自治縣境內,以五女山山城和望天洞為主體,涵蓋大雅河的部分地段,包括五女山景區、望天洞景區和大雅河景區。

近幾年來,本溪相繼開發建成了本溪大峽谷、大冰溝國家地質森林公園、虎谷峽、楓林谷等諸多優質的風景名勝區,補充壯大了原有的三大主園區,表明本溪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步上了快車道。2021年底將完成的四方臺、滴水洞、老母嶺一期開發改造工程,將把山城的旅遊產業推到一個新高度。

2、本溪境內的交通網:

本溪位於遼寧省的中部地區,北靠瀋陽、撫順,南接丹東,西鄰遼陽、鞍山,東傍吉林。目前有三條高速、四條國道,兩條鐵路線過境。可謂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使得來溪旅遊更為方便快捷。

公路網

G1113丹阜高速(遼寧丹東—阜新)

G11鶴大高速(黑龍江鶴崗—遼寧大連)

S13永桓高速(撫順永陵—本溪桓仁)

G506國道(吉林集安—遼寧本溪)

G304國道(遼寧丹東—內蒙霍林河)

G229國道(黑龍江饒河—遼寧蓋州)

G201國道(黑龍江省鶴崗—遼寧旅順口)

鐵路網

南向:瀋陽方向到達或途經本溪的D/G/K列車多達70餘次,

東向:本溪到桓仁(五女山)有三個車次,分別為

K7507次,瀋陽——五女山 本溪站07:04發車;(小市站、鐵剎山站、大陽站、八裡甸子站、五女山站)

K7591次,山海關——通化 本溪站15:34發車;(小市站、五女山站)

2257次, 北京——白山市 本溪站06:23發車。(小市站、五女山站)

列車車次和發車時間,以當日鐵路變更為準。

平頂山主園區旅遊手冊

平頂山主園區是「本溪地質搖籃」的凝縮,它不僅是地質學科的教學科研基地,同時也是多學科綜合性的教學科研基地。

在平頂山主園區下轄的12個景區裡,平頂山景區和滴水洞景區是集地質、人文、自然景觀與一體,適於登山徒步、觀賞遊玩、休閒娛樂的場所。

其它9個景區主要體現的是,在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中,「地殼歷經多次升降和凹陷,並有海陸交替變化、火山噴發、巖石風化剝離、搬運,從而形成集中構造帶互為鑲嵌的錯綜複雜的構造體系和構造層」的地質風貌。地質研究價值大,但觀賞性不強。其中,僅金坑村巖溶漏鬥群、西砬湖地縫式(臥龍)巖溶小峽谷、歡喜嶺逆斷層(窟窿山)適於戶外徒步穿越(見腳在地獄,眼在天堂。。。)。

1、平頂山景區

平頂山,城中之山。海拔高度657米,山勢巍峨雄偉,山頂四周絕壁圍繞,似刀削斧劈。地貌特徵是以中低山地貌為主。平頂山——四方臺一帶是後層石英巖為主的層狀巖石,形成平頂狀山峰。

名稱來歷:有白雲濃霧罩青山之象,古稱之為青雲山。元代末年,紅巾軍高姓族群佔據青雲山,自立門戶。後 被遼東府明軍在此殲滅,明朝當權者將其改為平定山。後來,人們根據山峰呈現出的平頂形狀的地 貌特徵,稱之為平頂山。

地質變遷:山頂出露的地層為上元古界(24億年)青白口系釣魚臺組和南芬組。兩組地層分界清楚。半山腰出 露的地層為太古界(31.45億年)鞍山群大峪溝組,其熔巖多為黑雲母變粒層,混合花崗巖。

遺址遺蹟:平頂山是古廟、碑林、古井、古樹、碉堡群、鬥姥宮、掩體、洞穴等人文景觀和歷史遺址集中分布地。濃縮著廟後山、高句麗、元末明初時期、日俄戰爭與日本侵略時期、共和國時期工業建設格局五種文化沉積。

古廟:玉皇廟清虛觀。東北道教發源地鐵剎山主持郭守真弟子秦太玉和高太護,於清康熙二年在平頂山創建。

碑林:收集有誥封碑、墓碑、寺廟碑等四十餘塊的古碑,展示遼東上千年文化底蘊和近百年城市的文化積澱。

點將臺:後金汗王努爾哈赤指揮八旗兵將與明朝軍隊於柴山(望溪公園)激戰的歷史見證。

杜度祠:杜度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孫,當年曾在此率兵與明軍激戰。

橫山城遺址:公元400年前,高句麗政權佔據遼東後,在平頂山設置了山城遺址。

日俄戰爭遺址:1904年間,日俄沙河戰役發生在平頂山的一場罪惡戰爭的鐵證。全長285米,共11個碉堡。

解放戰爭碉堡群:1948年10月30日解放本溪最後一仗的戰爭遺址,碉堡為國民黨軍隊據守的防禦工事。

歷代官印園:本溪歷朝歷代各個時期,經過放大刻在石頭上的官印,最早可追溯到金朝(1115年-1234 年)。最為耀眼的是本溪曾經做為中央直轄市的官印。

傳說:1、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未遂,被秦王追殺,曾在青雲山棲身數月,留下「迎日崖」、「望月臺 」與「龍泉井」等歷史遺蹟。

2、唐朝紅袍督蓋蘇文之妹駐山修築營盤,開鑿了"七口水井"。

3、清初,俠士神彈李五,恥為清官,隱居在平頂山的"玉皇閣"。現以關閉的「萬佛窟」中部有李五洞 。據《奉天通志》記載:「清初俠士李五萬年遁跡於斯......。山南有李五墳,其瘞骨處也。」

自然景觀:平頂山森林公園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高達95%以上,自然林木繁茂,林相完整,種類繁多。森林層次結構複雜,主要樹種有柞、榆、山楊、槐、楓、黑松、油松、落葉松等。觀賞價值極高,是市區範圍內最大、最集中的生態綠地。春夏交季,天女木蘭花盛開,馥鬱滿園,仲夏綠蔭如幕,清涼爽心,秋來楓紅山野,絢爛多彩。冬至雪降,晶瑩剔透,心曠神怡。

北部觀景臺上,扶欄俯瞰,市區容貌盡收眼底。太子河穿城而過,宛然如帶。本鋼高爐群,水汽迷漫,生機勃勃。東部紫雲峰上臨崖遠眺,與市內最高峰老母嶺遙遙相望,俯首展目,四方臺把守的丹阜高速,似大河流動。讓人產生奇幻之感。

景區路線:

自駕:1、丹阜高速G1113本溪南口出,200米左拐,進入南天門路,到頂。

2、國道G304、G506進入市區,導航設定本溪平頂山即可。

公交:上平頂山有兩個選項三條線路可以登頂(不排除還有野路可尋哦)。一是站前乘坐38公交車,公園北門拾階而上,用腳徵服2000多個臺階,或是乘坐纜車通頂(距本溪動植物園幾百米)。二是站前乘坐17路 公交車,新立屯下選擇南面5公裡徒步。在丹阜高速本溪南口外(四方臺景區下面),有一條盤山公路 ——南天門路,直通山頂。

門票:無

2、滴水洞景區

滴水洞位於平頂山南,老母嶺西側深谷之中。平頂山至滴水洞線路是本溪旅遊局指定的「本溪登山健身步道」,途經四方臺景區,在馬鈴薯研究所處左向通往老母嶺,右向通往滴水洞。

名稱來歷:古稱老母洞。谷底峭壁有石洞五處,受瀑布影響,洞內滴水如珠串線,故又稱滴水洞。

地質變遷:滴水洞的斷層瀑布落差為36.4米。出露地層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釣魚臺組,巖性以石英砂巖為主,節理和斷層十分發育,斷層標誌清楚而典型。它是牽引構造和階梯式構造,是研究瀑布成 因的重要依據。因此,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

遺址遺蹟:滴水寺

傳說:唐將薛仁貴隨唐王徵東,在思山嶺附近與高句麗大將蓋蘇文交戰,被箭所傷,一和尚將其背到寺廟中療 養。薛仁貴痊癒後準備重返戰場時,寺廟旁洞內供奉的觀音老母顯靈,賜其三支神箭。薛禮返回唐營,再戰蓋蘇文,大獲全勝。唐王李世民獲悉,大受震動,便來到寺廟遊歷。見寺廟傍有一股溪水從山崖上 洋洋灑灑如珍珠般濺落在洞口處的巖石上,又觀此地風水極致,遂追封這個洞外的廟叫「滴水寺」。

自然景觀:一條清流,從三十多米高的懸崖飛流直下,形成壯觀的瀑布。豐水期時,落瀑咆哮,聲震翠谷。枯 水期時,溪水潺潺,玉珠點點,形成水簾。冬季,滴水成冰,從崖口到谷底,似一條倒懸冰龍,威 嚴瀰漫。豔陽之日,從谷底仰首上望,懸崖,峭壁,飛瀑,藍天,白雲,堪稱風景如畫,令人嘆為 觀止。

滴水寺內原有的5座泥塑觀音老母和十八羅漢壁圖,被毀於六十年代那場文化浩劫,1989年,市政 府出資重修滴水洞,大體上恢復了原貌。並修建了景觀「崖亭觀日」、「曲廊攬勝」、「天池映月 」等景點。2020年,滴水洞、四方臺、老母嶺翻修擴建工程啟動,工程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主 題,著力打造文化,科技旅遊景區,預計2021年底一期工程完工。

景區路線:

自駕:1、丹阜高速G1113本溪南口出,200米左拐,一公裡左右,左拐沿路直行。至馬鈴薯研究所,右向行駛 。即可到達。2、國道G304、G506進入市區,導航設定本溪滴水洞即可。

公交:站前乘坐17路公交車,新立屯下,在丹阜高速本溪南口外穿過四方臺景區,走本溪登山健身步道,約6 公裡左右。

門票:暫無

3、四方臺和老母嶺景區

四方臺和老母嶺是平頂山園區平頂山景區的重要景點,是今年景區項目改造的重點之一。改造完成後,將與滴水洞景區形成一個區域內,大型的綜合性旅遊場所。極大地提昇平頂山主園區的旅遊價值體系,加快本溪「文旅興市」的步伐。

1)四方臺景區

名稱來歷:古稱聚仙臺,有小平頂山之稱。因山體北高南低,自然斷裂形成三個巨大臺面而得名。

地質變遷:構造剝蝕中低山區。巖性主要為太古界茨溝組片巖、角閃巖、變粒巖及部分元古界南芬組、橋頭組 、康家組的砂巖、粉砂巖、頁巖。

遺址遺蹟:3000年前,古貊族生活遺址。出土有珍貴的陶器、石器、青銅器等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傳說:洪鈞老祖(道教祖師,傳說修道本溪水洞)和長眉李大仙(東北道教祖師,傳說修道鐵剎山),講經論 道之地。

自然景觀:四方臺是以自然景觀為主,休閒娛樂為輔的旅遊景區,地貌景觀豐富,巍巍壯觀,山泉幽谷,怪石林立,隨處可見。一線天、一指擎天、獨佔鰲頭、巨蟒出水、掌上明珠、日月峰、佛掌峰、巨人峰 、兄弟峰、獅子峰、豹回頭、日光島、月光島等地質景觀分布其間,呈現出險峻壯麗的景觀。

目前景區處於擴展修建中,此次修建大型輔助公園及配套設置,將極大地提升園區的整體檔次。

景區路線:

自駕:1、丹阜高速G1113本溪南口出,即是。2、國道G304、G506進入市區,導航設定本溪四方臺即可。

公交:站前乘坐17路公交車,新立屯下,高速南口方向步行一公裡左右即達。

門票:暫無

2)老母嶺景區

名稱來歷:山勢高大渾圓,遠望似草帽,古稱「草帽山」。後有觀音老母顯靈除惡,遂改為老母嶺。

地質變遷:與平頂山、四方臺一脈相承,屬構造剝蝕中低山區地貌。

遺址遺蹟:無

傳說:相傳古時,有惡虎下山傷害鄉民,有獵人自告奮勇登山獵捕,在與惡虎相博危急之際,觀音老母顯靈施 法將虎除掉,為感激觀音老母施手解難,鄉民將此山改稱老母嶺,以示虔誠。於山下洞穴外興建寺廟、 供奉觀音老母,洞稱老母洞(滴水洞)。後因與唐王李世民產生因果,遂被唐王賜封為滴水寺。

自然景觀:老母嶺頂,海拔953.9米的,是本溪市區最高的山峰。景區處於擴展修建中,目前柏油公路和玻璃觀景臺鋪搭完成,後續工程於2021年底竣工。

老母嶺與平頂山遙遙相望,觀景臺上,視野開闊,可遠眺市區城貌。景致四季各不相同,尤以秋冬 為佳。秋天,群山五彩斑斕,美侖美奐,賞心悅目。冬天,雪霽山城,霧松冰掛,晶瑩剔透。

老母嶺是戶外徒步經典線路,本溪大八峰的中轉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景區路線:

自駕:登山健身步道滴水洞方向,在馬鈴薯研究所左向行駛,到頂。

公交:站前乘坐17路公交車,終點新立屯下,沿高速架橋下的水泥路一直往前走,山腳下徒步登山。或經過四 方臺景區,沿登山健身步道行至馬鈴薯研究所,左向走,到頂。

門票:暫無

4、大冰溝國家地質森林公園(3A景區)

大冰溝總體風貌和景觀可概括為「一溝五岔四景區」,百餘處景點,可謂一年四季皆風景,春看杜鵑映日,夏觀木蘭冰瀑,秋賞萬株楓葉,冬遊十裡雪山。

名稱來歷:古稱雷擊砬子,源於傳說。後據「六月藏冰」奇特現象,改稱大冰溝。

地質變遷:大冰溝屬長白山脈東南延伸部分,形成於數十億年前的燕山早期侵入巖運動,成像於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其獨特地貌被譽為「最精美的地質教科書」。

遺址遺蹟:大王溝抗聯密營遺址:東北抗日聯軍一師獨立營營長王殿甲的「山林隊」密營所在地;楓山垛道古炭窯遺址:馬幫販炭古道。沿途建有數十座炭窯群。

傳說:遠古,玉京山下的石洞(本溪水洞)裡,住有一對神仙眷侶,男是洪鈞老祖,女為太元玉女。他們育有一雙兒女,子叫玉皇;女叫九天玄女。

一日,九天玄女在楓山雷音峰上做法時,佩戴的冰墜藍寶石,突兀地飛到對面的九頂山(大冰溝瀑布上的一座山)上,那帶著極寒屬性的冰墜藍寶石從九頂山上向下四跳一翻,墜入了泉湖中。由於冰墜藍寶石寒氣太重,使泉湖瞬時結冰,且難以融化。

冰墜藍寶石墜落的過程中,砸出了一條綿延幽谷,並且每一跳就形成一級瀑布,一翻成為最小的瀑布。最後,把大冰溝跳成了五級一百多米落差的溪澗瀑布。

自然景觀:大冰溝國家地質森林公園最奇特之處,是出現的在中溫帶低海拔罕見的夏季冰瀑奇觀。整個景區溝壑縱橫、林幽花香、鳥鳴泉唱、景色怡人。

暑天外面38—39度時,大冰溝正常溫度是23度,負氧離子高,進景區沿千米林泉棧道散步,泉韻相隨,鳥鳴相伴。實屬休閒避暑的勝地。

木蘭冰谷瀑布群是景區的最牛景觀。它由大冰溝、漱玉、浣紗、飛虹、追風五個瀑布組成。「飛虹」最高落差達40米。大冰溝瀑布豐水期寬15米;每年11月冰谷結冰,冰體晶瑩剔透,宛若翠玉瑪瑙,綿延3-4公裡,最厚處達5-6米,次年6-7月才開始消融。

景區路線:

自駕:南向區間,高速G1113橋頭出口下,導航設置大冰溝即可;國道G304,進入橋頭,設置大冰溝即可。東向區間,本溪縣由小草線進入北璦線,設置大冰溝即可。

公交:城際班車,每天早上6點50開始在火車站右斜對面5路車站處發車,每隔一小時發一趟車,票價8元(34公裡,本溪到甬子峪延長線)。季節不同,發車時間有變,行前要查詢、諮詢。

門票:60元(有免費政策,諮詢景區客服)

地址:本溪市南芬區思山嶺

5、本溪大峽谷景區(3A景區)

2018年3月20日本溪赫奕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本溪大峽谷景區。完善了景區配套設施和娛樂設施,打造了「東北之最」的娛樂項目。東北最長的玻璃橋全長369米,寬3米,最高落差158米,可同時容納800人,逼真的5D碎化效果能夠體驗「命懸一線」的刺激感。東北最長的玻璃滑道(叢林滑道)全長達880米,從谷頂到谷底僅用2分57秒,體驗真正的速度與激情。仙女湖裡的吶喊噴泉,可盡情表達愛意。連接橋出口與滑道入口的路上,顏色不一的「風車仙子」在隨風盡情跳躍。橋出口的花海絢麗多彩,爭奇鬥豔,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名稱來歷:因地貌得名

地質變遷: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釣魚臺組。谷齡8-10億年,形成於漫長的地質構造作用,和風化、侵蝕、搬運作用。

傳說:當地流傳一首民謠:「大峽谷險,大峽谷奇,大峽谷嚇退司馬懿。徐家巧設疑兵計,隱士救人一萬七。」

說的是三國時期,群雄並起,軍閥混戰。關外遼東公孫氏政權乘機崛起,成為雄霸一方的割據政權。

公孫氏政權的建立者是遼陽人公孫度,公元189年,公孫度經權臣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後,利用中原戰亂頻繁之機,開始了開疆擴土的擴展,在他統治遼東16年的時間內,遼東擁有一州五郡,勢力直達山東蓬萊一帶。兒子公孫康繼位後,向東打退高勾麗的侵擾,勢力伸展到朝鮮半島,擁有10萬大軍。後來其弟公孫恭接位,接受了魏文帝曹丕的封賞,公孫氏政權從此隸屬於曹魏政權。現在本溪屬地大部分屬於遼東郡,南芬以及市區一帶當時叫襄平東山。

後來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繼位。圖謀稱王,積極參與魏國和吳國的鬥爭,而且反覆無常。徹底激怒了魏國。

公元238年,魏明帝派司馬懿為將,貫丘儉為副將,率軍4萬攻打關外遼東公孫氏政權(地方割據政權)。這年的7月,借大雨破遼陽,追殺公孫淵父子於太子河,消滅了3世4主50年的公孫氏割據政權。

蕩平襄平後,司馬懿一面在此紮下大營,等待各方面的消息。有人來到他的營帳報告:襄平東山的大峽谷內藏有1.7萬人,許多人都是富甲一方的富翁。聽說襄平東山的大峽谷內還藏有大量財富,司馬懿立即和兒子司馬師各帶一支兵奔襲而來。

不忍見襄平被屠城的慘劇再演,名動天下的大隱士、賢士管寧、邴原、徐嘉三人,用計擊退了司馬懿大軍。挽救百姓於水火。被救的人們為感謝管寧等三人,把大峽谷內的三個村莊改名為徐嘉保、管寧保、邴原保,時間久了,徐嘉保被叫成了徐家村,管寧保、邴原保已合成了今日的解放村。計謀中的陷馬塘經過千年的演變,由陷馬塘變為嚇馬塘、下馬塘。釣魚臺附近的滾馬谷如今叫滾馬坡,可說是歷千年不變。

自然景觀:本溪大峽谷懸崖瀑布坐落於大峽谷懸崖一側,落差百餘米,是東北落差最大的瀑布。夏有流水飛濺,冬有冰封如柱,夏乘涼,冬攀冰。懸崖瀑布浩浩蕩蕩、氣勢磅礴,飛流而下,水霧升天,陣勢有如排山倒海,雄偉壯觀,尤其晨霧繚繞時,仿佛披上了一層薄紗,宛若仙境。此外還有石佛、女兒石等天然景觀,富含美麗的故事,維妙維肖。

景區路線:

自駕:高速G1113在南芬出口下,沿景區指示牌行駛即可到達景區, 國道G304可在南芬進入或橋頭進入都可。 導航設置本溪大峽谷。

鐵路:坐火車到南芬站,然後出站選擇做客車或打車前往;客車4元/位,計程車20元/10公裡。乘坐高鐵/動車 到南芬北站,出站可以直接打車過去。

公交:城際班車,長客中心到南芬。打車到景區。

門票:30元,不含娛樂項目費用;玻璃吊橋:68/人;玻璃滑道:30/人;

地址:本溪市南芬區郭家街道解放村

本溪水洞主園區旅遊手冊

本溪水洞主園區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由本溪水洞、溫泉寺、湯溝綠石谷、關門山、鐵剎山、廟後山六個景區組成,沿太子河呈帶狀分布,總面積44.72平方公裡。 主園區以本溪水洞為主體,融山、水、洞、泉、湖、 古人類文化遺址於一體。

1、本溪水洞景區

本溪水洞是數十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巖充水溶洞,於1983年對外開放;199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7年被國際旅遊洞穴協會接納為亞洲首批會員;201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5A級名勝風景區。

洞內深邃寬闊,鐘乳石光怪陸離,惟妙惟肖,姿態萬千。現開發地下暗河長三千米,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 洞內乘船遊覽其中有置身險峻三峽、秀美灕江之感,使人流連忘返。

名稱演變:原名謝家崴子水洞,因地處本溪縣謝家崴子村而得名,為提升城市名片效應,改為本溪水洞。

巖溶洞穴成因:巖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巖石和白雲巖巖層當中,由於水的長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它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的潛水洞階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階段和晚期的完全脫離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稱化石洞)階段。

1996年本溪水洞洞穴科研成果表明,水洞開始發育於距今40-50萬年前的第四紀中更新世的早中期,經過裂隙充水和洞道擴大,形成了水洞的雛形。在距今20-25萬年的中更新世的晚期,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地下暗河。

本溪水洞正處於中期階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發育階段。而洞中西側的旱洞已進入晚期的化石洞階段,洞口東側的銀波洞則仍處於早期的充水洞發育階段。

本溪水洞奇特之處:本溪水洞洞口座南面北,洞口高16米,寬25米,呈半月形狀,顯得極其壯觀寬敞。一般來講,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有著共同的特徵,即入水口較大,出水口較小。可是"本溪水洞"卻是找不到入水口,出水口又挺大。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個「迷」之神奇呢。

1996年,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對本溪水洞進行了科學研究,使這一問題得到了圓滿地解釋。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洞口,並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於太子河的側向侵蝕作用,將水洞"側蝕掉"了其間800米的長度。因為太子河屬於古老的上層遺留河,平面形態呈蛇曲狀,所以它的侵蝕作用的能力特別強,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攔腰"吃掉"800m。

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約800m遠處的燕丹亭下(同江峪大橋南側),有一個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沒,這個水下洞穴原本應與水洞相連,由於太子河的側蝕作用吃掉了這一段,使水洞成為斷頭洞,因此水洞洞口並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間一部分,所以洞口就顯得非常大。

研究成果對水洞暗河不見入水洞口做了科學定論:水洞暗河的補給是以地表水「湯河」為主,分散入滲式,因而沒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育,也就沒有較大的入水洞口了。這是與中國南方的側向輸入型的地下暗河點狀灌入式補給有著很大的區別。

本溪水洞的這一特異現象,為"地下河洞穴發育的系統演化"理論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滲式的側向輸入類型"。

遺址遺蹟:見本溪地質博物館

傳說:本溪縣城東3公裡遠的謝家崴子,背倚莽莽青山,面臨太子河水。人間仙境一般的本溪水洞就藏身在一座叫玉京山的山腹之中。

傳說中,玉京山下的石洞裡,住著洪鈞和太元玉女二仙。有子名叫玉皇;有女名叫九天玄女。

有一天,一個法力高深的多嘴怪獸路過此地,見此地物華天寶,水秀山青。還有一位風姿綽約的仙女,便想霸佔這裡的一切。於是,怪獸嘴吐百十丈高的水柱,興千裡捲風,禍害四方。洪鈞和玉女二人合力施法,大戰九萬回合,最終把怪獸降服。洪鈞將它鎮壓在石洞底下,讓它在洞底吐水,造福百姓。

大水退去,洪鈞和太元玉女重整山河家園,使洪荒的大地又長出了花草樹木,生機重複。當他們正要動手打開用神土封堵的玉京山紫霄宮大門時,忽聽遠處有啼哭之聲,不禁抬頭觀望。原來是一些憂世愛民的神仙在那裡哭訴,哀天地之間人和動物滅絕的悲慘現狀。洪鈞領眾仙來到玉京山,手拍紫霄宮大門道:"玉京山,紫霄宮,藏著十萬八千命,飛禽走獸洞中藏,一對男女做人種。"

說道間,突然從封堵宮門的神土裡,拱出了一個大耗子的腦袋,三竄兩掙鑽出洞來,那耗子碩大無比,把洪鈞和眾神仙嚇了一跳!愣神的功夫,只聽洞內異聲四起,傳來了龍吟、雞鳴、狗咬、豬叫的聲音。接著從洞眼裡拱出黃牛,白虎,青馬和山羊,猴子,雞犬等諸多品種的動物,最後從洞裡又跑出來一對男女青年。

洪鈞屈指一算,知道他們在洞裡已呆了三百六十五天了。兩個青年人和飛禽走獸喝了紫霄宮裡瓊漿玉液化成的清水。有的碩壯氣神,有的已經化成了石頭像——大象把鼻子埋在水裡,始終沒有抬頭......。

那一男一女來到外面,結成了夫妻,生兒育女,繁衍後代。他們二人能從不分晝夜的山洞中鑽出來,得益於那些聰明勇敢的動物,為了使他們的子孫後代也象動物那樣勇敢,就按功勞的大小,給子孫定了十二生肖。

而每年的四月初八,人間的各路神仙都駕著祥雲,到紫霄宮聚會,吃仙果,飲玉漿,奏仙樂,吹洞簫……

眾仙見洪鈞開拓的宮蓼如此雄偉壯觀,無不驚嘆叫好,紛紛贈寶裝點紫霄宮。鬥轉星移,時至今天,雖然在水洞之中只能看到"四宮"、"三峽"等幾十處風光奇異的仙宮美景,不能盡遊水洞全程,但也使遊人嘆為觀止,讚譽為"人間獨此一洞天"。

自然和歷史景觀:水洞景區分為五個觀光景點,即水洞暢遊、地質博物館解惑、矽化木王國探奇、太子河船渡、玉京山賞景。每一處景觀,都稱得上絕佳。

1)水洞暢遊:水洞洞深流長,狀如迷宮。內有水洞、旱洞、向外排水洞。三洞合一,各具奇景。走進鬥拱形的洞口,就能看到寬敞的"紫霄宮",左接旱洞,右連瀉口銀波洞,一條瀑布從兩丈多高的仙人洞口噴瀉下來,傾入九曲銀河,恰如飛泉迎客。

旱洞狀如蟠龍,長約百丈,洞穴高低錯落,寬窄相間,洞中有洞,曲徑通幽,奇景渾然天成。

水洞洞內分 "三峽"、 "七宮"、 "九彎",故名"九曲銀河"。水域沿洞體展開,時闊時狹,迂迴曲折,洞內鐘乳石、石筍與石柱多從裂隙攢擁而出,不假雕飾即形成各種物象,幾可亂真。銀河兩岸鍾乳林立,石筍如畫,千姿百態,光怪陸離,洞頂空窿鍾乳高懸,晶瑩斑斕,神趣盎然,沿河景點達100餘處,千姿百態, 各具特色,泛舟其中,如臨仙境。這是水與石渾然天成的神秘洞穴,是迄今世界上已發現的最長可乘船遊覽的地下暗河。

2)矽化木王國探奇:矽化木王國,是一個遷地保護的矽化木森林公園,由9個功能區組成,其中包括矽化木展示區、觀眾與景觀互動 區(叢林探險、恐龍探秘、趣味樹屋、恐龍滅絕)、觀光和遊覽區、瀑布和水潭區、密林中的恐龍區、歷史瑰寶鑑賞區、休閒廣場區,以及生活服務區(購物、餐飲等)。是一處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地學研究、科學普及為一體,景色優美,風格獨特的地質公園。

3)地質博物館解惑:本溪地質博物館於2006年開始建設,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80平方米。由地球科學廳、生命進化廳、礦產資源廳、地質遺蹟廳、多功能廳和綜合廳等六部分構成。系統地展示地球誕生46億年來主要的地質變化及類型特點,館中陳列了遼寧本溪國家地質公園內的地質遺蹟、史前地質遺蹟,國寶級珍貴標本30餘件、珍稀標本3300餘件。館內地質藏品數量大,精品多,科學內涵豐富並且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極高的觀賞價值及科普價值,成為本溪又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4)太子河船渡:太子河是遊人駐足嬉戲的天然樂園,開發的船渡遊樂項目,體驗感十分的強烈。沿途可以領略山青水秀的風韻,觀瞻太子河水蠶食水洞留下的出露巖層。在同江峪大橋邊,仰望燕丹亭,體味燕太子丹與河水悠遠綿長的故事。

5)玉京山賞景:玉京山生態園是本溪水洞的主體山,入口在水洞西側,洞在山中,園在山上。生態園樹木蓊鬱,品種繁多,有核桃楸、樺樹、松樹、柞樹、冷杉槐樹5個資源保護區,素有遼東樹木博物館之稱。山中4公裡步道蜿蜒曲折,20餘處景點賞心悅目。石佛、石龍坡、天書壁、不老松、獅峰山、駱駝嶺、七星場、仙人聽風、峰湧蓮花、連心鎖、覽勝臺等多處景點讓遊人流連忘返。清新的空氣合有豐富的負氧離子,如同走進天然氧吧,是運動健身,回歸自然,體驗自然的好地方。

景區路線:

自駕:進入本溪境內,導航定位本溪水洞即可。

公交:在火車站做拼客20元/人或到東芬客運站做大客10元/人。

門票:三種套票,最實用的套票包含:水洞+旱洞+地質博物館+矽化木王國+景區遊覽電瓶車+景區保險 :160元/人。門票出售方式比較多,價格不一,對比求購。有優惠政策,可查詢官網。

地 址:本溪市本溪縣小市鎮謝家崴子村

2、溫泉寺景區

溫泉寺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的太子河畔,西距本溪市區40公裡,南距本溪水洞7公裡。溫泉寺依山傍水,環境幽雅,"白雲來往,松濤怒號,人居其中,宛然在蓬萊閣苑"。"前有太水,清波環繞;後有層巒,聳翠照臨。左右諸嶺,實為壯觀,故東山之第一盛境也。"

而溫泉則"浴之能祛病"。溫泉寺自明末以來,就是遼東著名的旅遊、避署和療養勝地,也是本溪歷史上最大的佛教文化活動中心。

詳情請見:都知道本溪縣的羊湯地道,知不知道還有盛名的「狗兒湯」

3、湯溝綠石谷景區

早期的湯溝綠石谷,是一個原生態的林場改造過來的景區。通過近幾年的改擴建工程、配套設施的逐漸完善,現在已經躍升為本溪湯溝國家森林公園,AAA級景區。是一個集溫泉療養、休閒渡假、避暑遊玩的綜合場所。

公園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植被完好,生態原始自然。因谷中石上苔蘚碧綠,大小瀑布眾多而聞名。

區域內地熱資源豐富,水量充足,壓力大,面積廣,出地表水溫高,居遼寧省首位。溫泉水中含有碳酸錳、碳酸鈉等多種化學元素和礦物質,對多種疾病有顯著的療效。在東三省及內蒙古都有不錯的聲望。

名稱來歷:因谷中石上布滿苔蘚而得名。

苔蘚成因:散射光線和潮溼環境是苔蘚植被生成的必要條件。一般生長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溼的森林和沼澤地。

遺址遺蹟:抗聯紅色路線。有楊靖宇將軍休息過的"靖宇石"

傳說:狐仙祠

自然景觀:景區有三溝九瀑、五峰峭蒼穹、五女峰、雙龍潭、峰嵐疊瀑等景點。景致依時而變化。初春,映山紅簇簇,大杜鵑花鋪滿峰 巔崖頭;盛夏,滿谷溼地,茵茵綠苔,上百種花木爭奇鬥豔。本溪市花天女木蘭,花香四溢,風姿綽約。深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七角楓、九角楓,形成紅霞落穀穀映紅的美麗景象。隆冬,飛雪迎賓,冰崖靜穆。這裡季候分明,春夏秋冬四季景觀別有特色,令人流連忘返。

景區路線:

自駕:本溪縣方向,由小草線進入胡湯線即達;本溪市南向由北璦線進入小草線,進入胡湯線即達。丹東方向由賽馬進入北璦線,進入小草線,進入胡湯線即達。導航設置本溪湯溝綠石谷國家森林公園。

公交:本溪縣客運中心有班車

門票:40元(私家店鋪賓館有優惠票)

地址:本溪縣草河掌鎮胡家堡村

4、關門山景區

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本溪縣南部,1998年由原始林場改建後對外開放。是一處集旅遊、觀光、避署、度假、休閒於一體的森林旅遊景區,遼寧省「五十佳景」之一。森林公園由小黃山、夾砬子、龍門峽、月臺子和鳴翠谷五大景區構成。

景區內四季風光各具特色。春日,山花爛漫,五彩繽紛;夏日,柏蒼樹翠,清幽涼爽;秋日,澄紅金黃,野果清香;冬日,飛雪迎賓,冰崖百丈。集吃、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綜合性4A旅遊景區。

名稱來歷:因地勢地貌而得名。因雙峰對峙,一闊一窄,一大一小,其狀如門,故稱關門山。

地質變遷:出露地層有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釣魚臺組,南芬組、橋頭組的變質石英砂巖和沉積巖,古生界寒武系鹼廠組等。巖體以正長花崗巖為主。

遺址遺蹟:鳴翠谷景區有高句麗遺址

傳說:寶塔峰,鴛鴦石等地有諸多美好的傳說

自然景觀:關門山是中國著名的以楓樹為主的國家旅遊風景區。景區內楓樹多達120多種,比較著名的有日本紅楓,中國紅楓,五角楓,三角楓,羽毛楓,青楓,元寶楓,血皮槭,雞爪槭,地錦槭,秀麗槭,紅翅槭,樟葉槭等。一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楓葉讓整天關門山都批上了一層紅妝。

小黃山景區:以險著稱。山峰奇峭,拔地而起,峰頂松姿綽約,怪石林立,宛若天造地設的巨型盆景。

月臺子景區:以高大的樹木,主要是松類樹為主。深秋降至,所有的葉子都已經黃了。厚厚的松針鋪在地上,走在上面非常鬆軟。更值得一提的是松木的濃重味道,讓人回味。

龍門峽景區:屬於溪穀類型風景區,全長2公裡,以楓樹為主,著名的楓王也在這裡。一到深秋,整座山像是被火燒著了一樣,一片紅豔豔的景色,讓人流連往返。

夾砬子景區:又名天趣谷。這裡的主要景點有碧波蕩漾的五彩湖、陡峭秀麗的寶塔峰,栩栩如生的雄獅鎮嶽等等。

鳴翠谷景區:景區內一條山谷,翠綠的植物,配以溪聲鳥鳴,仿佛仙境。走在幽深的林間小路上,感受飛動與靜謐結合,剛烈與溫柔相濟,會生成不在人間的神妙、奇幻之感。

五彩湖:五彩湖,它是98年修建的一個人工湖,平均水深3.6米,最深處可達7.5米,每到萬山紅遍的秋天,湖邊山上的樹林色彩斑斕,倒影在湖水中就形成了五彩繽紛的顏色,故此湖得名"五彩湖",是關門山秋季一個特景。

景區路線:

自駕:本溪縣方向,走小草線即達;本溪市南向由北璦線進入小草線即達。丹東方向由賽馬進入北璦線,進入小草線即達。導航設置本溪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公交:本溪縣客運中心至草河口班車,關門山下。旅遊旺季拼客小客車,十分方便。

門票:90元(不含景區電瓶車)

地址: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關門山陳英村

5、鐵剎山景區

九頂鐵剎山是東北道教的發源地,被稱為東北道教的"祖庭"。

鐵剎山系長白山餘脈,一「山」五峰。東峰玉皇頂,南峰靈寶頂,西峰太上頂,北峰真武頂,以中峰原始頂最高,海拔900多米。從東、南、北三面仰視均可看到五頂中的三頂,三三合而為九,故得名"九頂鐵剎山"。鐵剎山除五峰之外,還有香爐峰、獅子峰、南天門、北天門、青陽紫氣嶺、瑤池金田嶺等峰嶺。

2009年10月,本溪縣正式啟動鐵剎山風景區開發建設工程。歷時五年,總投資近3億元,先後完成7公裡景區公路、6公裡登山步道、6萬平方米生態停車場、6000平方米仿古步行街、2000平方米遊客服務中心以及山門、石雕牌坊、太極廣場等配套設施和正教宮、青雲觀等文化景點建設。老子像是鐵剎山風景區的標誌性景點,通體採用花崗巖進行雕刻,總高9.9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花崗巖老子像,老子像的落成和新服務區投入使用,標誌著鐵剎山風景區開發建設全面竣工。

名稱來歷:一「山」五峰,東南北三個方向仰望都能見到三個峰,狀似漁。又三三為九,九為尊數,故有九頂鐵叉山之稱。後東北道教於此開山立派,遂改稱:九頂鐵剎山。

遺址遺蹟:郭祖塔、天官廟、三清觀等道教建築

傳說:鐵剎山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八寶雲光洞"中的石床,相傳是長眉李大仙收養笛子楊金豹的地方;懸於洞中的石定風珠,相傳周武王伐紂時向長眉李大仙借的此寶,破了妖人十絕風吼陣;而在懸崖上的天橋洞,則是長眉李大仙開仙之所。

黑媽媽在東北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長眉大仙的大護法,在東北眾仙家中有著極高的地位,黑媽媽屬於狐仙,與胡三太爺同等級號令與管理東北眾仙家。黑媽媽生性慈悲,道法高妙,濟苦救難,廣度有緣,扶持賢能,在整個東北道教中最受崇拜與敬仰。

著名的石匠老人姚希德心地善良,一生做善事,當年在鐵剎山刻字他不慎從陡峭的山崖上摔下掉入深淵,出人意料的是沒有粉身碎骨,卻是安然無恙,年近九旬身體仍然硬朗。

發展歷史:九頂鐵剎山有源遠流長的歷史。不僅有傳說的長眉李大仙在此修仙得道,更有東北道教龍門派始祖郭守真於明崇禎三年( 1630 年)在此出家,開創東北道教龍門派的歷史。

郭守真字致需,號靜陽子,生於 1606 年,原籍江南,後到遼東,定居於此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內。後拜龍門派道士李常明為師,在北京白雲觀受戒。此後,返回鐵剎山收徒傳道。 1663 年,在清代將軍烏庫扎支持下,在盛京(今瀋陽)建立三教堂,勢力大增。郭守真乃以九頂鐵剎山為上院,三教堂為下院,積極向外擴展勢力,派諸徒到東北各地興建廟宇,佔據土地,收徒布道。如吉林清華宮,黑龍江的慈雲宮,遼寧千山無量觀等都是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的道教龍門派的支派。

自然景觀:鐵剎山高聳入雲,旋起旋伏,奇峰峭拔,古松蒼勁。獅子峰左右對峙,氣勢雋永;香爐峰雲山霧罩,每當山雨欲來之際,蒙蒙水霧自天而降,如白紗飄落,縈繞群頂,故而有九頂落霧之奇景。中峰原始頂下,偏西有天橋洞。洞外峭壁陡絕,形成深澗。山澗有一鐵橋,人由橋上過,可越深澗而抵天橋洞。

山上流水潺潺,野花灼灼,翠柏參天,蒼松蔽日,雲霧飄渺,清風徐徐,風景優美,名勝眾多。最負盛名的是八寶雲光洞。此洞居山南,形如"八字"。洞口高5 米,洞內高 9 米,洞尾高 7 米,洞長約 30 米。洞中有石虎、石龍、石壽星、石蟾蜍、石木魚、石仙床、石定風珠、石蓮盆等"八寶"。洞口正中上方刻有"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 10 個大字。在雲光洞上方還有乾坤洞、玲瓏洞、臥虎洞。在乾坤洞附近的摩崖頂上有東北道教始祖郭守真的坐觀。觀下有泉水井,清澈見底,常溢不竭。

鐵剎山歷代遊人題詠和石刻隨處可見,"與天同壽"磨崖石刻,高 8 米,寬 5 米,碑文 800 餘字,出自清末學者、遼陽人白永貞之手。太上頂上有"直上青天",原始頂有"一覽眾山小"等石刻。尤其是乾坤洞下青石上刻唐楷的"乾坤正氣" 4 個大字,字長 1.8 米,字寬 1.3 米,筆力雄勁剛健,厚重深沉,刻工極精。眾多的摩崖石刻彰顯出濃重悠久的歷史文化色彩。

景區路線:

自駕:G506國道。導航定位:九頂鐵剎山即達

公交::從本溪乘坐到小市的快客,在東芬客運站10分鐘一次,從小市乘坐到 鹼廠的小客,在田師傅鎮下車,然後打車到鐵剎山。

火車路線:從本溪乘坐到田師傅的火車,然後打車到鐵剎山。(車次見上一篇)

門票:60元(含險,網票:50元)有優惠政策

地址:本溪滿族自治縣南甸子鎮

6、廟後山景區

廟後山,是我國迄今為止最靠東北部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洞穴遺址。於1978年發現,出土人類文化遺物14件和古動物化石74種,在第五、第六層還出土了兩枚人牙和一段幼兒股骨化石。1978-1980年考古工作者對其進行了系統發掘,發現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腫骨鹿和三門馬及76種動物化石,一顆完整的人牙化石及部分石器、骨器,並有炭粒、灰燼等,故被命名為"廟後山文化"。是一處古人類文化遺址,據考證,約40萬年以上。

廟後山文化遺址已分別載入《中國東北史》、《中國大事記》和《中國百科全書》(考古卷),為中國歷史增添了輝煌的篇章。

名稱來歷:以地域名稱冠名

遺址遺蹟: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洞穴遺址

發掘成果:1978年—1980年先後經過4次發掘出土了76種磨製石器和陶器等文化遺物,據考證最早年代距今約40萬年以上,約和北京猿人同期。廟後山遺址為研究遼東地區古人類分布和發展以及古地理環境等提供了寶貴資料,是一處頗具考古價值和旅遊價值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出土的3顆人牙和一段人類股骨化石,分屬4個個體。4件人類化石,代表著不同年齡階段的廟後山人。

出土動物化石76種,這些動物可以分作喜暖和耐寒兩大群落。早期喜暖動物種屬較多,有梅氏犀(xi)、水牛、碩獼(mí)猴等,晚期動物則適於乾冷環境,有旱獺(tǎ)、洞熊、羚羊等。兩組不同的動物群落,反映了當時廟後山周圍氣候環境由溫暖溼潤向涼爽乾燥的變遷過程。

發現的灰燼層、炭屑及燒骨,證明廟後山人已經掌握人工取火、用火和保存火種的本領。火的使用,拓寬了人類的食物種類,促進了人類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大大提高了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推動了社會進步。廟後山遺址的用火遺蹟,曾經閃爍著人類的智慧之光。近50萬年前灰燼,點燃了東北大地上第一縷文明之火。

自然景觀:天然洞穴。1988年12月20日被遼寧省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該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路線:

自駕:本溪縣城通往關門山風景區的小草線上,山城子鎮進入。有路標指示。

公交:本溪縣客運中心有班車。

門票:無

地址:本溪縣山城子鎮山城子村東廟後山的南麓山坡上(距縣城小市10公裡,距關門山風景區15公裡)

相關焦點

  • 本溪國家地質森林公園三大主園區攻略手冊(下)
    五女山主園區旅遊手冊五女山主園區位於桓仁滿族自治縣境內,以五女山山城和望天洞為主體,涵蓋大雅河的部分地段。包括五女山景區、望天洞景區和大雅河景區。景區涵蓋歷史遺址、天然洞穴和地質地貌景觀。很好地概括大雅河的地質風貌。大雅河景區做為本溪國家地質森林公園五女山主園區的其中一部分,出露的地層主要為淺褐色中厚層、厚層中細粒石英砂巖,薄層細粒含海綠石石英砂巖,灰白色中厚層夾薄層石英巖,含少量磁鐵礦夾頁巖。同本溪大峽谷、滴水洞等同屬青白口系釣魚臺組。發育完好的地質地貌,造就了大雅河景區獨特的山水相依的優美風貌,是夏季體驗衝浪之險,享受山水之樂的絕佳之地。
  • 本溪一王國,竟暗藏600多株「樹精」
    在中國有一個國家地質公園,這是全國唯一一個以自己城市原名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這個地方就是本溪國家地質公園,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本溪水洞旁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景點,如果不是導遊介紹,差點就錯過了國家地質公園園區中的主要景點---矽化木王國主題公園。
  • 細說:本溪「水洞」之秘
    圖三本溪水洞是數十萬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至今發現的世界第一長地下充水溶洞,被讚譽為「鍾乳奇峰景萬千,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一此洞天」。銀河兩岸鍾乳林立,石筍如畫,千姿百態,光怪陸離,洞頂空窿鍾乳高懸,晶瑩斑斕,神趣盎然,沿河景點達100餘處,千姿百態, 各具特色,泛舟其中,如臨仙境,這是水與石渾然天成的神秘洞穴,是迄今世界上已發現的最長可乘船遊覽的地下暗河.水洞景區的本溪國家地質博物館本溪地質博物館是水洞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 獨特濱海地貌 深圳'驢友'聖地擬申報國家地質公園(組圖)
    七娘山典型的地質景觀使其具備申報國家地質公園的條件。  南方網訊說起國家地質公園,赫赫有名的九寨溝、黃山都在其中,也許在未來,深圳也將擁有自己的國家地質公園,最有希望的當屬「驢友」聖地七娘山。目前,深圳正在進行七娘山國家地質公園申報工作,申報材料6月底將出爐。
  • 遼寧古城本溪-林風驛站
    其中著名的有世界文化遺產—桓仁五女山高句麗山城,亞洲最大的天然溶洞—本溪水洞,東北道教發祥地—九頂鐵剎山,國家森林公園—關門山等,集山、水、林、泉、洞為一體,素有「燕東勝境」之稱。 2013年末星級以上賓館24家,旅行社40家。年末本溪市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17個。
  • 本溪水洞的水是哪來的?解密世界第一暗河溶洞(附攻略+組圖)
    --《中國國家地理》本溪水洞的水是哪來的?本溪水洞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巖充水溶洞,而且是全世界最長的,洞內深邃寬闊,水流終年不竭,形態萬千的石筍和鐘乳石是景點的最大看點。去過本溪水洞的遊客在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餘,不由想問:「本溪水洞的水是哪來的」?
  • 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在哪裡?
    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滇西北「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中心地帶,屬於香格裡拉迪慶藏族自治縣,離香格裡拉縣城22公裡左右,大概30分鐘左右的車程。普達措國家公園擁有地質地貌、湖泊溼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動植物等,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距香格裡拉市城區22公裡,總面積約1313平方千米。玩法:一般從麗江出發準備遊玩2到3天的時間,可以連同虎跳峽、香格裡拉古城、納帕海(伊拉草原)、松贊林寺等香格裡拉景點一塊遊玩。
  • 探訪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該公園是以展示2.2億年前(晚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化石為特色的國家地質公園,園內分魚龍化石館、海龍化石館、海百合森林化石館、原位保護館區、遊人挖掘體驗區等場館。遊客拍攝展出的海百合化石。遊客在挖掘體驗區體驗化石挖掘。遊客在博物館內參觀展出的化石。
  • ...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容縣高山大垌風景區建設工程項目地質勘察...
    廣西德元工程項目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受容縣樂源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的委託,就廣西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容縣高山大垌風景區建設工程項目地質勘察項目(項目編號:【RX2017011】GXDYZC2017-YL009)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 4.易貢國家地質公園(圖)
    2004年,在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的易貢鄉,發生了一次巨型的山體高速滑坡事件,大片森林被毀壞這次災害給西藏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但同時也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地質災害遺蹟,從此就有了以地質災害遺蹟為主體的易貢國家地質公園。公園裡雪山成群,冰湖、峽谷、瀑布遍布,泥石流溝、角峰、溫泉到處可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集地質地貌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博物館。這裡是高速滑坡特徵保存最完整的研究場所,也是向人們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科普教育基地。
  • 雲南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旅遊攻略
    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普達措」為梵文音譯,意為「舟湖」,是「碧塔海」的藏語原名。公園距香格裡拉縣城22公裡,擁有地質地貌、湖泊溼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動植物等豐富的高原景觀資源,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
  • 新疆奇臺矽化木 恐龍化石國家地質公園開園
    新華網奇臺(新疆)8月26日電(記者李曉玲)經過兩年的籌備,中國西北唯一一家以稀有、珍貴的矽化木群、恐龍化石為主體的國家地質公園——新疆奇臺矽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26日開園。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庫熱西·買合蘇提說,地質公園開園後將成為中國巨型史前博物館和考古公園。
  • 新疆又增加兩處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網站近日發布確認,新疆哈密翼龍-雅丹地質公園和新疆布爾津國家地質公園,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哈密翼龍-雅丹地質公園新疆哈密翼龍—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五堡鎮境內,地理坐標東經 92°01′06″—92°43′57″,北緯 42°39′54″ —42°57′01″。距五堡鎮約 20km,距哈密市約100km。
  •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依託四大優勢 申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的主體—砂巖地貌遺蹟景觀在很大程度上記錄了新構造運動湖相沉積和古氣候古環境的變遷,為研究在白堊紀以來青藏高原及祁連山在隆升過程中的重要地質事件和形成演化提供了依據,多種丹霞地貌複合存在使地質公園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 湘西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湘西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1、優越的地理位置    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境內,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核心景區所轄面積約20平方公裡。以酉水河為界與芙蓉鎮(王村)隔河相望,正好處在張家界至鳳凰這條旅遊黃金走廊的中間位置,湘、鄂、黔、渝旅遊板塊的中心腹地。
  • 湖北省擁有了第九家國家地質公園——騰龍洞大峽谷
    湖北省國家地質公園名錄 湖北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北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 (神農架世界地質公園) 湖北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 張掖地質公園精品研學旅遊線路如約而至【線路三】「探秘地球•...
    探秘億萬年的地球印記追尋天地間的詩與遠方張掖地質公園研學旅遊線路攻略張掖丹霞大景區管理委員會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2020年4月29日)——「探秘地球•品鑑丹霞」科考研究線路「探秘地球·品鑑丹霞」科考研究線路線路主題觸摸地球印記·揭秘滄海桑田線路對象高校地球科學專業師生、科研機構研究人員等線路特色億萬年的鬥轉星移,無數次的滄海桑田,使張掖地質公園富集了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地貌景觀
  • 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史前森林的遺蹟
    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政府確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縣境內,最高海拔4159.1米,年平均氣溫5.4℃。該公園佔地總面積1313平方公裡,其中開發旅遊的面積僅為總面積的3‰。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於2007年6月21日正式開始接待遊客,是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
  • 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躋身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
    西部網訊(陝廣新聞FM101.8 記者 杜鵬 通訊員 白益軍 朱雲)陝西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日前躋身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由此成為我省唯一國家級丹霞地質公園。丹霞地貌是一種奇特地貌景觀,它是紅色砂礫巖經過漫長的風化和流水侵蝕,最終所形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奇巖怪石。因在中國廣東省仁化縣丹霞山有典型發育而得名。我國現有600多處丹霞地貌。
  • 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名單出爐!31處景點你去過幾個?
    近日,國土資源部公布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在新增的31處國家地質公園中,有壯麗的火山地質遺蹟、震撼的猛獁象化石遺址、還有美輪美奐的丹霞地貌……今天鳳凰網旅遊帶你看看這31處國家地質公園,快約上你的小夥伴,一起來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力,一覽祖國攝人心魄的大好山水畫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