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120條經過層層選拔的人工繁育的成年揚子鱷被放歸大自然。此次放歸的120條人工繁育揚子鱷年齡在6-7歲,其中雌性鱷魚90條,雄性鱷魚30條,這些揚子鱷今後將在郎溪縣高井廟的野放區開始野外生活。
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野生數量可能不足200條,處於極度瀕危狀態。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為擴大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2002年國家林業局批准安徽省實施《揚子鱷保護與放歸自然工程》,通過將人工繁育的揚子鱷放歸到野外的方式,快速恢復壯大野生揚子鱷種群。
為確保本次野外放歸順利開展,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首先對放歸塘口進行摸排,補充食料,在各個重要的塘口安放了監控設備,對揚子鱷進行全面科學的監測。
為了能夠準確掌握這120條揚子鱷在野外的生存狀態,放歸前,全都被植入了帶有唯一身份的電子晶片,其中,有18條在尾部安裝了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衛星追蹤器,通過追蹤器監測的參數,可以更加準確的掌握鱷魚的活動範圍和活動量,評估放歸效果。
人工繁殖的極大成功,為揚子鱷數量的恢復創造了條件。這次野外放歸邁出了對揚子鱷保護和種群重建的關鍵一步,意義重大。
紅外監測儀|望遠鏡|手持終端|在線監測系統|負氧離子監測站|電動生長錐|信息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