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大型網絡公司因涉嫌壟斷行為被調查,網絡上對於其引起的影響討論非常激烈。
如果你一直關注,自然就知道某企業使用市場支配,打算幹之前幹過的事情,就是小夥伴們熟知的網際網路公司賺錢3板斧。
啥是3板斧?
先高額補貼,再壟斷市場,最後提價收割。
從豐巢收費到蛋殼坑害年輕人,從外賣、打車、共享單車大戰到今天,都一樣的路子。
還好及時叫停了,就在各位小夥伴們為菜農捏一把汗的時候,其實各位已經面臨一個很嚴酷的風險集中轉移周期,甚至有些人已經在被割韭菜。
啥意思?
最近那個被查的某裡公司被噴得很多,特別是大談特談所謂的996福報,而另一邊卻忙著做小額信貸。
這兩件事表面看沒啥關聯,但稍微懂點經濟學知識,細想之後就會窺到內裡的根本。
那某首富為啥要這樣做呢?讀懂這篇文章,估計你就明白了一半。
小夥伴們一定要學會一些基本的經濟知識,然後通過現象看到內裡的實際規律,這樣才能避免成為韭菜,如果更聰明一點的,搞不好因為這一點點的經濟知識看到了整個事件的面,從而成為風口的豬。
最近很多小夥伴在我留言裡面談談某裡公司看法,今天我就通過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分析,來看看裡面到底是啥情況,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金融槓桿,因為明白了這個東西,才知道資本是如何運作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金融槓桿和印錢的原理。
01何為金融槓桿?
懂槓桿原理的人可以跳過去直接看結尾。
我先說個小故事:
老王是個磚家,去年股市不錯漲20%,1萬塊錢變成1.2萬,淨賺2000塊。
同時老王是個泡妞高手,但是不管多高手,還是需要錢做後盾(這個關聯在後面會體現),老王1年賺2000元似乎還不夠前段時間某假富二代請某某網紅女吃一頓飯的錢,畢竟網紅一頓飯要吃掉2萬塊啊,雖然網紅女最後還是被猥瑣了。
老王為了泡妞就必須多賺錢,咋辦?找親戚朋友借99萬湊夠100萬,並承諾一年利息10%,意味著要還108.9萬。
幸好今年市場依舊燦爛,一年後漲20%,老王120萬到手,除去要還的108.9萬,還有10.1萬,淨收入10.1萬,收益率1010%,從此老王一夜暴富!
簡單來說,金融槓桿就是——借別人的錢做自己的事。
那麼老王的槓桿有多少倍呢?槓桿是按倍數算的,老王最終撬動的資本是100萬,本金1萬,槓桿倍數是100倍!
記住,這個是利好的狀態,如果市場不景氣反倒賠了20%,100萬變80萬,意味著你自己還要填28.9萬的坑,最終老王虧損率3000%。
哪怕平平過,也還是要還108.9萬,一樣虧錢。
所以作為普通投資者,面對槓桿的巨大誘惑還是需要保持冷靜,畢竟一夜暴富是美談,傾家蕩產可就覆水難收啦。
潛臺詞就是:通過槓桿原理,利被放大時,危害同樣被放大,本質就是風險與收益並存。
好了,知道槓桿原理,我們延伸一下。
假如企業要做一個項目,需要投資1000萬,自己才有100萬怎麼辦?
那就去找親戚朋友借錢啊,當然企業借的都不是實際上的人,而是找金主,例如銀行貸款,或者去股市找錢,或者某些大型金融機構借錢,就是說,這時候企業也要運用槓桿來運做的。
同樣的,對於一個國來說,假如要做很大的投資,一樣要找錢,有人說這個好辦,直接印錢不就好了?這個肯定不行,為啥?
這麼想的人只能說在經濟學領域知識不夠,所以我想科普一下,為啥鈔票不是你想印就印的。
貨幣本質就是一張紙,必須有信用才能購買東西,所以貨幣又稱之為信用貨幣。
信用如何何來?在本國內,信用還是靠譜地,但是他國眼裡信用一文不值,大家都是國,憑啥信你?
所以很多弱小的主權國直接放棄貨幣權,採用美元流通就是這道理。
一個國的貨幣要想獲得信用,有抵押物才行。有人說,抵押物不就是黃金咯?但是你想想我們的星球上有多少黃金?所以假如用黃金抵押,必定會崩潰。
講個小故事,之前美帝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這個體系核心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鈎,當第七次美元危機爆發,各國立即用美元兌換黃金,最後美帝發現沒辦法兌現這麼多黃金,於是耍賴直接取消美元與黃金掛鈎。
所以用黃金抵押是不靠譜的。
那美帝用啥抵押呢?國家信用。
美帝發行一萬億國債,以國信用擔保進行償還,美聯儲花一萬億美元買完國債後實際資產多了一萬億國債,總體來說資產負債是平衡的,只不過規模擴大了。
這就是多年來讓大家如雷貫耳的擴表,中文名稱叫量化寬鬆政策。
所以量化寬鬆政策並不是印鈔,而是通過擴大美帝的負債,來變相增加市場貨幣供應。
反過來,如果美聯儲降低美國的國債規模,那市面上的美元就會消失,美聯儲的資產和負債也會同時減少,這就叫縮表。
世界上,只有美帝有這個能力以這種模式製造美鈔,所以也稱美元霸權。
而其他國,抵押物只能是他國外匯。
所以大家請記住,外匯異常重要,一旦被席捲一空,國家信用崩潰,同時帶來的是貨幣信用崩潰,對外貿易崩潰等一系列慘重後果,因為下文要用到這個理論。
總的來說就是不是你想印錢就印錢的,要印鈔是一定要抵押品的,如果沒有抵押品會出大事。
哪怕是美帝這種大國,如果要敢於打破規律,進行無抵押印鈔,那美帝結果就和當年德國人靠燒馬克取暖,民國時期拿法幣糊牆一樣。
脫離抵押品濫發貨幣,這就是下場,錢會迅速成為廢紙一張。
好了,我們知道了槓桿原理,又知道了印鈔的基本原則,這兩個東西一旦結合起來,將會發揮很大的經濟威力。
威力有多大?大到直接讓一個國家崩潰!二十年裡面每年均GDP增速只有0.75%,原地踏步二十年!
你不信?大家看看島國是如何被美帝做空崩潰的。
02島國是如何被做空至崩潰的?
有人會問,島國有多崩潰?
我先說一個事情,大家都知道島國的大寶劍稱之為"援助交際",雖然說得清新脫俗,但是今天援交經濟規模可能已經超過每年1000億日元(約74億人民幣)!
島國高二有32.3%人有"援交"行為,高三達到了44.7%,這個比例還在刷新!其實這個就是經濟崩潰引起的連鎖反應之一!
大家一定會納悶,這個關經濟崩潰啥事?
先說個小知識,最開始"援交"指的是島國的有錢人包養小三。
這個要從島國藝技說起,起先島國男人喜歡找只是找藝技喝酒,但藝技是賣藝不賣身的,俗話說男人有錢就變壞,於是有錢人都是採用私下包養藝技來解決問題,那時候頂級藝技大約要300萬元人民幣左右,這就是援交。
上世紀80年代,島國經濟飛速發展(原因後面會解釋),普通公司職員收入高得一逼,島國人民似乎非常尊從"男人有錢就會變壞"的定律,於是都出去花錢"泡妞"了,就和上一段的老王一樣!
這個只是剛剛開始,到了後期"援交"開始泛濫成災,為啥?
之前島國銀行錢非常多,以至於給個人放了非常多的信用貸,普及到很多家庭主婦和學生都發放大額度信用卡,簡直就是只要你是個人都可以信用貸款!
那時候很多島國大學生為了泡妞,都貸款買奔馳,哪怕利息高達50%,為啥?因為太多豪車,你開寶馬E32都沒女的看上!根本原因就在於島國錢太多了!
到了94年,島國被美帝做空,信貸資金全面收緊,職場人雖然受影響但畢竟有收入,可對家庭主婦和學生毀滅性的打擊!在島國經濟幻覺和金融機構誘導之下,當了負債族,現在沒有了信貸現金流,只能要了他們的命。
為了還錢,於是只能出去用身體換現金了。
最初的"援助交際"群體,是收入相對更低的公司底層白領和家庭主婦,後面逐步擴大到大學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甚至有一些"丈夫失業妻子出來援交,父母不給零花錢學生出來援交"。
最後的結果就是演變成現在的援交普遍性!
還沒看出門道?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背後島國是如何被美帝做空到遍地都是"援交"女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背景:起初島國雖然是戰敗國,但是美帝被朝戰和越戰打怕了,要趕緊在亞太地區找個小跟班,島國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於是島國在美帝扶持和不停發紅包的幫助下迅速發展,到了1980年,島國已經從一片戰後廢墟之地一舉成為世界經濟第二,GPD達到美帝一半左右。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島國狂妄了,不僅買下好萊塢,還買下了美帝標誌性建築物,成為美帝最大債權國,這時候美帝已經開始氣得牙根痒痒了。
美帝做空島國的目的:
讓美帝最終下定決心動手的還是上面說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垮臺,美元的霸權體系受到島國、德英法等國貨幣強烈挑戰。
為啥美元霸權受到挑戰會這麼生氣?
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基辛格
簡單來說就是:作為世界貨幣的美元,本質只是一張張紙,可是這些紙卻可以換得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工業產品和真金白銀,美帝就是一個坐在世界經濟金字塔頂端的法老,可以不停的空手套白狼,是美帝最不能喪失的霸權!
在美元霸權體系受到威脅之下,美帝開始對前來挑戰的島國、德英法下狠手!
它是如何動手的?1985年,美英德法日在紐約廣場賓館籤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從表面上看是美帝認慫和各位大哥說"各位大哥,我快頂不住了,行行好,救救我吧"。
表是讓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貶值",以增加美帝出口來拯救美帝經濟,裡則是開始醞釀對島國的金融絞殺。
題外話:德國人做事確實非常謹慎踏實,雖然貨幣升值,但是不停降槓桿,於是資產價格得到平穩過度,化解了危機,確實值得很多國家學習。
日元和美元比值從250:1一直升至70:1,啥意思?
本質是被人為增加宏觀槓桿,前面已經說過,因為槓桿原理,收益放大,但是別忘了,危害同樣被放大了!
起初很多資本知道日元升值,大量外錢湧入島國,導致股票樓市一直飆升!當時股票市值超過美帝成為世界第一,佔全球總市值41.7%!樓市同樣瘋狂,東京一個區的房價居然超過了全美帝房價總和!
島國人民發現,自己的錢一夜之間變得很值錢,加上隨便買什麼股票和房地產都會賺錢,試問問這個時候那個還去幹實業?有錢都趕緊炒股市樓市去了,賺到的錢都用到之前說的"援交",和瘋狂的買買買之中。
當時大批島國人民瘋狂的去世界各地買奢侈品,記得看過一部日劇,高中生就開始買高檔包包了,錢從哪裡來?
自然就是銀行,日元升值導致銀行錢太多了要想辦法用出去,於是就發生了上面提到的現象,就連學生都有信用卡,目的就是促進消費。這是為啥?這就涉及到貨幣的一個原理了,有興趣我會再寫一篇文章補充。
在島國瘋狂的時候,卸磨殺驢的時候到了!美帝早早醞釀最後的殺手鐧——股指期貨!
所謂的股指期貨就是對賭,賭啥?賭股票是漲還是跌。
當時島國人是這麼想的,認為自己國內的股市絕不可能跌,而且認為島內有識之士也不可能讓一路狂奔的經濟剎車,所以全部身家都投進去買漲,期望用槓桿原理獲得最大收益。
當時島國內的一個知名人士石原慎太郎還寫了一本書,名字叫《日本可以說不》,據說寫出了日本人的心聲,委婉地向世界宣稱島國即將超越美國。
美帝是如何收割的呢?一切布局妥當,開始收割了。
1990年1月12日,美交所異常詭異的出現"日經指數認證沽權證",而當時所有美帝金融大鱷都大量購進。這個權證是啥意思?
這個權證本質上就是賭島國股市下跌的期權,意思就是當指數下跌到某一水平以後購買者就能獲利,因此購買者開始不擇手段打壓日本股市。
在所有金融大鱷打壓之下,島國暴跌模式從股市開始,蔓延到樓市再到整個日本經濟!
外錢開始大批逃離島國,日元兌換成美金,單價島國政府去哪裡要這麼大外匯儲備?
前面已經解釋過了,如果錢不拿東西抵押,是不能隨便亂印的,否則一個島國經濟絕對崩潰!
既然島國沒有這麼大的外匯儲備支付,於是只能用實物來抵債,最後島國將好萊塢,洛克菲勒廣場都還給了美帝,甚至島內很多優質資產都吐出來,二戰後三十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家業就這樣被美帝收割了。
而體現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上面說的,發放貸款銀行倒閉,銀行催收貸款,島國人生活一落千丈,由奢入儉難,為了還錢不得不出去幹"援交"。
島國開始了長達二十年股市房市下跌,甚至到了今天經濟仍未恢復。
這是美帝擼羊毛的常見手法,同樣的手法也在97年用在了泰國身上,最後引起亞洲金融危機。
結果:在一個國家經濟被釜底抽薪後,非常的悽涼,而德國大力去槓桿,強化實體經濟,是一條比較正確的路子。島國殷鑑不遠,我們當需謹慎,對霸主的挑戰沒這麼容易,後面的幾十年,美帝挑事必是常態,哪裡有機會給你投降,輸的一方,將會被榨乾骨頭中的最後一絲血髓。
這個是島國血淋淋的實例,那小夥伴們要如何注意呢?
03學以致用,當代年輕人要如何應對?
好了,知道了槓桿和印錢的基本規律,我們來談談普通人如何應對。
在這之前,我還是建議大家有機會就學習點金融知識,真的非常管用!
近期網上有人以某首富評論996的口吻這麼評論某裡被調查的:
我個人認為,能被反壟斷調查是一種巨大的福報,很多公司想被調查都沒有機會。
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被調查,你什麼時候可以被調查?你一輩子沒有被調查,你覺得你就很驕傲了?
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請問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你怎麼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
所以今天BAT這些公司能夠被反壟斷調查,我認為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
你去想一下沒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關門的人,你去想想下一個季度公司的Revenue(收入)在哪裡都還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沒有人用的人……跟他們比,直到今天,我依然這麼覺得,我很幸運,我沒有後悔,我從沒有改變過自己這一點。
壟斷不壟斷不是由個人說的算,但是假如金融架空實業,看看之前的島國下場就知道了。
一個人的富有,一個資本企業的富有,是時代創造的,是人民給的,不能超出時代,不能反過來圍獵人民,這就是問題所在。
而對某裡的反壟斷調查,也許並不是針對網際網路時代下的網際網路企業,估計也不會危及某裡的江湖地位,但是要確定一個規則,一個原則,不管是網際網路企業,還是別的什麼行業企業,他們都必須要是為人民考慮的。
任何個人,任何企業膽敢越過底線,企圖以資本圍獵人民,都要打,必須打。
接下來就要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了。
小夥伴發現沒有,近幾年一打開網頁、電視基本都是小額貸款的廣告,而且都是信用貸款,立馬放款,為啥會是這樣?
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倒退,美帝擴表,這些都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事實。從上文知道,去槓桿是預防風險的宏觀調控,從2017年開始就已經實行去槓桿,去的是一個個企業的槓桿,從宏觀來說槓桿率穩住了。
這時候資本就想辦法把槓桿轉移到個人身上,畢竟它也想找人一起承擔風險。從最近很多的經濟事件都可以看到這個趨勢,什麼因為還不起錢搞得家破人亡的新聞比比皆是。
但向個人轉移槓桿風險,是有選擇性的,比如久經社會毒打的人,是不會去承擔槓桿風險的,這時候資本就把目標轉向了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是不是像極了之前上文說的島國?
具體方法就是簡單的鼓勵年輕人用信用貸款,年輕人不要吃苦,及時行樂,而另一方方面就是通過媒體渲染996,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為啥?
我講個故事,大家好好想想自然就領會其中的道理。
村裡老王貸款辦了個廠,生產了100件商品,其中50件收益的錢支付來打工的村民,另50件賣到別的村去,這樣是一個完美的循環,村民有收入,老王能還上貸款,一直運作下去。
但是現在下雨塌方道路受阻,或者天災人禍,總之那50件商品賣不出去了,咋辦?
村裡面的錢只夠買50件商品,村裡如果要消化完剩下的50件商品要麼降價,要麼增加村民工資,但是那個幫老王還貸款啊?這時候就產生了經濟危機。
現代金融體系給了一個辦法,就是貸款給村民,讓村民有錢買剩下的50件商品,於是老王廠完成了一個循環周期,又可繼續生產,又可以發錢給村民生活了,而村民為了還貸款,就要沒日沒夜的加班,只有這樣才能還本還息。
於是每次循環,村民貸款越來越高,別忘了貸款是要還本還息的,本質上就相當於將企業巨大的風險轉移到村民身上,一條鏈條上所有人賺錢的前提是村民如期償還貸款,一旦不能維繫,就是現在看到的金融危機,看到這裡明白了吧。
為啥某公司大談996,又要繼續小額貸款?
資本要瓜分人的未來勞動時間。
原因就是現在利率水平非常高,結果就是債務水平越來越高,增長也越來越快,利息成本都要轉移到村民頭上。
而更容易被引導負債接盤的年輕人必然是未來壓力的最大承擔者,弱肉強食的經濟環境,你不去瓜分,總有人去瓜分年輕人未來的勞動時間。
讓下一代人去償還上一代人的坑,自然就要求下一代人數量更多,勞動時間更長,這就是996的來源,也是企業節省成本和將風險和壓力轉移到村民頭上的方式。
而某裡公司不在科技上繼續進步,想辦法提高勞動生產率,將工程師紅利儘量發揮,卻將目光轉移到了幾捆白菜上,確實讓人非常惱火。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努力是必要的,但必須要看清資本轉移風險和壓力的路子,尤其是讓你用信用換錢花的時候一定警惕,最近很多網際網路的廣告不是審核不嚴,就是為了將誘導負債偽裝成文化,用小夥伴們的負債置換資本的負債,也許這就是重啟去槓桿周期中大多數企業的方法。
04總結
假如小夥伴們能將這篇文章讀到這裡,對個人而言,好處就是看事情會越看越清楚,大腦更有激勵反饋。
我的很多文章都是尋找背後的邏輯,以及基本的客觀規律,假如小夥伴們能看清一個,少被透支一個,不就是件好事情麼,不能說沒有意義,當然也清楚個人影響力有限,還不足以對某些企業盈利產生影響。
總之,呼籲大家少透支信用至少個人認為是非常有意義的。
有空多學習點有用的知識,長期培養學習的習慣,這才是最好的進步。
今天說了比較多,希望大家能慢慢看完。
喜歡就為這篇文章點個讚,謝謝。
以上,互勉!
我是@匠心鑫先生,10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歡迎關注我,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讓你一路逆襲,獻給每一個不想混日子的人。本人為成長,收集了800M的書籍,裡面包含了很多職場道理。想破解成蝶,一路逆風翻盤的你請關注我「提升」,將會獲得驚喜!很多職場升遷的方法裡面都有了,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