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的情況下,牙齒表面會有一層堅固的牙釉質覆蓋,讓牙齒維持在健康、堅韌的狀態。如果在平時不注意口腔衛生,在食物殘渣和細菌的共同作用下,牙釉質表面就會發齲壞,形成一個「洞」,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蛀牙、蟲牙,臨床將其稱為「齲齒」。
齲齒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過程,最初患者只是表面上的牙釉質被破壞,還沒有形成齲壞和疼痛感。而隨著病情發展,牙本質就會被逐漸破壞,形成一個牙洞,在受到冷熱刺激後會產生痛感。
如果還沒有進行治療,就會發展為深齲壞,傷害牙神經和牙髓,引發急慢性牙髓炎,患者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感,特別是夜間疼痛尤為多見。
根據齲齒的程度不同,臨床上的治療方式也不相同:
1、淺齲壞
由於這種蛀牙病變只是在牙齒的淺表層,患者多沒有自覺症狀,所以容易被自身忽視。殊不知,這階段恰恰就是治療的最佳時機,且治療方式也比較簡單。只需要將齲壞部位磨除,然後在進行一次性填充、牙窩溝封閉、再加上控制菌斑、氟化物治療就可以了。
2、中度齲壞
這階段牙釉質已經大面積喪失,牙本質也因脫框而軟化,牙本質小柱坍塌就會形成肉眼可見的牙洞。當這部位接觸到冷空氣、酸甜熱冷刺激之後,就會產生瞬間的劇烈痛感,讓患者難以忍受。
這階段的治療,主要就是清除蛀牙腐敗物,然後再填充補牙材料,就能讓牙齒恢復至原來的完美狀態。
3、重度齲壞
中度齲壞放任不管,再加上食物殘渣和細菌的反覆刺激,細菌就會攻克牙本質進入到牙神經內,牙神經極其脆弱和敏感,患者就會因此感覺疼痛異常。而且,牙洞內也容易鑲嵌各類食物殘渣,導致牙髓腔壓力增加,這時的牙神經就如同在高壓鍋中一般,會產生強烈的痛苦感,誘發牙髓炎問題;
發展到這一階段的齲齒,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修復,首先要做的就是「根管治療」。也就是在牙齒上鑽洞開髓,然後對髓腔內進行反覆衝洗,去除壞死後的牙髓,將牙齒根管擴張再次衝洗,最後封如入消毒的藥物,如此反覆後就可進行根管充填了;
在進行根管填充後,醫生會再次對牙冠進行修復。但是,殺死牙神經看似是解決了煩惱,同時卻也讓牙齒喪失了感知能力,沒有營養來源的牙齒會變得脆弱異常,只有在牙齒上套一個牙套進行保護。這一過程也就是根管治療-填充治療-牙冠修復。
如果已經到了重度齲齒的地步,卻仍然苦苦忍耐放任不管,隨著爛牙洞的逐漸擴大,也就會失去保留價值。而且,還容易反覆發炎、產生痛感。對於這類牙齒,臨床上的處理方式就是徹底拔除,然後鑲嵌假牙,或種植一顆牙齒。
溫馨提示:由此可見,在發生蛀牙後,千萬不要拖!俗話說久病成疾,這一點放在牙齒上最為符合,所以為了牙齒健康著想,在出現齲齒後的第一時間,就應立刻對其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