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都在採用網上閱卷系統的考試模式,最後通過電腦統計相關的統計指標,但是有一些相關的統計指標老師並不知道什麼含義,在這裡我給各位老師簡單介紹下。
百分等級
百分等級是一種相對地位量數,計算方法是把考生各科的原始分在全體考生中從高到低排序。算出每一個原始分以下的考生佔全體考生總數的百分比。這個百分數就稱為百分等級。
PR=100-{(100R-50)/N|},其中R是原始分數排列順序數,N是指總人數(樣本的總人數)。
例如小東在30名同學中語文成績是80分,排列第5名,則其百分等級為:
PR=100-{(100*5-50)/30}=85
百分等級為85即指,在100名被試中,語文成績低於小東的80分的有85人。
常模標準分
「常模」是指樣本(或被試)在測驗或考試中的平均數和標準差、成績分布狀態及各種相對地位量數等。常模標準分是以常模為參照的一種導出分數,它反映了考生個人在全體考生中的位置。具體的計算方法是:
1、 計算出每一原始分的百分等級。
2、 由每個原始分的百分等級查正態分布表,找出它在正態分中對應的正態分數。
3、 按正態分數給出標準分:如果正態分數是正態分布的平均值,則報告該原始分的標準分為 500分,如果正態分數比正態分布的平均值大1個標準差,則報告該原始分的標準分為 600 分,比平均值小1個標準差,則其標準分為 400 分。一般地,正態分數距離正態分布平均值+(-)X個標準差時,其標準分為 500+(-)100X 分。按正態分布原理,規定標準分在 100~900分之間。
達標平均分權值
根據測驗或考試總分數的實現目標(如上本科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等目標分數值),按各科試題難度係數的比例分配計算出的各科目標分數值:
達標貢獻值
在某次考試中,針對某個實現目標,某個考試群體的各科成績所發揮作用的大小,參試群體可以是個體考生、某班考生、某校考生或某一類考生。貢獻值成功地把某群體在此次考試中各科目所作貢獻大小量化了,同時也成功地把每個考生各科目貢獻大小量化了,它具有可比性,因而具有評價作用。
該評價體系只對參試群體作「考試結果評價」使用,不涉及教學質量評價。
名次和排名
由考試科目設置為計入名次和的科目的名次加起來再計算排名。
Z分數
Z分數是一種由原始分數推導出來的相對地位量數,用以刻劃某原始分數在參試整體中的相對位置,它以一批分數的平均數作為參照點,以標準差為單位來表示的距離。
全科及格率
全科及格率 = 所有科目都及格的人數 / 總人數*100%
超均率
超均率(比均率)是一個反映某分值超出(或低於)整體水平的程度的數值,常用於進行縱向比較。
超均率 = ( 班級平均分 – 全體平均分 ) / 全體平均分 * 100%
比均率 = 班級平均分 / 全體平均分 * 100%
難度
難度是指測驗題目或整份試卷的難易程度,對於一道試題,如果大部分被試都能答對,則該題的難度就小,反之,該題的難度就大。難度取值介於0—1之間。
達標平均分權值
根據測驗或考試總分數的實現目標(如上本科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等目標分數值),按各科試題難度係數的比例分配計算出的各科目標分數值
區分度
區分度是指測驗對考生實際水平的區分程度。具有良好區分度的測驗,實際水平高的應該得高分,實際水平低的應該得低分。 取值介於 -1.00 — +1.00之間,值越大,區分效果越好,如果是負數,說明實際水平高的得了低分,實際水平低的得了高分。
題目區分度
該題答對的考生人數與總人數之比
該題答錯的考生人數與總人數之比
該題答對的考生的試卷總分平均分
該題答錯的考生的試卷總分平均分
所有考生的試卷總分的標準差
信度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測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採用克倫巴赫(Cronbach)α係數公式計算測驗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