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從天而降,終結了地球上長達1.6億年恐龍時代,原始的哺乳類動物憑藉其自身強大的適應能力倖存下來,在隨後的歲月裡,由於沒有了恐龍的壓制,它們得到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大約3000萬年前,猿類開始出現在地球上,而到了大約6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在進化的道路上正式與地球上的其他猿類分道揚鑣,並最終演化成了現在的我們。
這些人類祖先的實力並不強悍,他們在大自然中戰戰兢兢地生存,時刻面臨著各種危險,比如說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恐貓」的貓科食肉動物,就是人類祖先的天敵。
(恐貓)
類似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幾十萬年前才得以全面改變,那時的人類已經掌握了火,也會製造各種裝備,並且總是成群結隊地出現,從此以後人類就成為了自然界的頂級獵食者。
當然了,幾十萬年前的人類根本不懂得冶鍊金屬,因此那時的人類裝備通常都是由石頭和木材所製成,而由於木材在大自然中很容易降解,因此考古學家很難在考古遺址中找到遠古人類的木製裝備。
但位於德國下薩克森州東部地區的「舍寧根」考古遺址卻是例外,這個遠古人類的聚居地在30萬年前是一片沼澤地帶,其沉積環境可以讓這裡的木材得到良好的保護。自從1990年代以來,考古學家已在這裡有了不少的發現,比如說用木材製作的短矛、長矛以及推桿等遠古人類的裝備。
2020年4月20日,《自然》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在考古學家的努力下,「舍寧根」考古遺址中的又一種30萬年前的人類裝備重見天日,在仔細研究以後,考古學家認為這種裝備是遠古人類的一種用於遠程攻擊的投擲棒。
(圖片來源:Alexander Gonschior)
該投擲棒的材料來自於雲杉樹的分支或樹幹,被石材工具打磨得非常平整和光滑,長度為64.5釐米,重264克,最大直徑為2.9釐米,末端的碎片代表著這根投擲棒的兩端曾經相當尖銳,而從它表面的不規則的衝擊凹陷可以看出,這件裝備曾被遠古人類多次使用。
(圖片來源:Alexander Gonschior)
研究人員推測,這種投擲棒應該是由30萬年前生活在這裡的海德堡人所製造的裝備,其用途是在狩獵時進行遠程攻擊,需要注意的是,利用這種裝備,遠古人類不只是能夠捕獵到像鳥類和魚類一樣的小型動物,事實上,那些體型更大的動物也在其威力籠罩範圍內。
在狩獵大型動物的時候,人們首先會從不同的位置發起遠程攻擊,將大量的投擲棒扔向目標,這些尖銳的投擲棒將有效地削弱目標的實力,在遠程攻擊產生了效果之後,人們再利用長矛等近戰裝備來完成後續的狩獵過程。
(註:上圖中的古人類所使用的是短矛,而投擲棒則會被扔得更遠)
我們可以看到,原來那時的人類就已經如此強悍,他們所製造出的一系列裝備,使自己同時具備了遠程和近程的攻擊能力,並從此爬上了食物鏈的頂端。可以想像的是,在如此強悍的人類面前,即使是那些兇猛的食肉動物,恐怕也不敢輕易地對人類發動攻擊,當它們與成群的人類遭遇時,更明智的選擇應該是遠遠地躲開。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認為海德堡人最早出現在70萬年前,然而由於氣候的原因,後來的海德堡人分為了兩支,其中一支分布在歐洲,並演化成了能夠適應寒冷氣候的尼安德特人,另一支則分布在非洲,這支海德堡人在大約20萬年前演化成了智人,也就是我們現代人類的直系祖先。
也就是說,在「舍寧根」考古遺址聚居的遠古人類只是人類進化史中的一個分支,而我們都知道,在智人走出非洲以後,尼安德特人就隨之滅絕,這就意味著,很可能我們現代人類的直系祖先比這支遠古人類更加強悍。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