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犯罪學(一)模擬試題及答案三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犯罪學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國人類學家(A )
A.託皮納爾 B.貝卡利亞 C.費爾巴哈 D.加羅法洛
2.被害人學的奠基者是以色列律師(D )
A.漢斯•馮•亨蒂 B.施奈德 C.艾連•伯修 D.孟德爾頌
3.犯罪的產生與國家、法律緊密相連,表明了犯罪具有(C )
A.社會性 B.穩定性 C.階級性 D.普遍性
4.1956—1965年我國犯罪狀況的顯著特點是( C )
A.犯罪數量劇增 B.發案率高 C.反革命犯罪減少 D.中老年犯罪逐漸增多
5.挫折攻擊論認為挫折攻擊是一種( B )
A.正常性反應 B.侵犯性反映 C.異常性反應 D.變態性反應
6.犯罪學研究表明,失業與犯罪之間(A )
A.呈正相關關係 B.無關係 C.有一定關係 D.呈負相關關係
7.精神障礙者實施的最多的犯罪種類是(B )
A.高技術犯罪 B.暴力犯罪 C.經濟犯罪 D.有組織犯罪
8.被犯罪分子運用而作用於犯罪對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稱為(C )
A.犯罪條件 B.犯罪空間 C.犯罪工具 D.犯罪時間
9.依據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種被害性的因素,將被害人分為機會被害人與(D )
A.既然被害人 B.潛在被害人 C.複合被害人 D.狀態性被害人
10.依據犯罪預防作用對象的不同,分為一般預防、特殊預防和(D )
A.疏導性預防 B.保護性預防 C.懲戒性預防 D.重點預防
11.指導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綜合治理具體內容之間辯證關係的原則是(A )
A.打防並舉,標本兼治,重在治本 B.誰主管誰負責
C.屬地管理 D.系統實施
12.改變社會環境和社會條件,防患於未然的預防主張是(A )
A.罪前預防 B.罪中預防 C.罪後預防 D.罪中和罪後預防
13.標籤論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學家(D )
A.塞林 B.薩瑟蘭 C.塔爾德 D.坦嫩鮑姆
14.犯罪學區別於社會學的標誌之一是它(B )
A.研究各種社會動態 B.側重研究犯罪現象 C.側重研究社會發展規律 D.側重研究越軌行為
15.被尊為犯罪學鼻祖的是(A )
A.龍勃羅梭 B.菲利 C.加羅法洛 D.費爾巴哈
16.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論的基礎上推導出了著名的(B )
A.消長律 B.犯罪飽和律 C.輻射律 D.起伏律
17.一定時間和地區的犯罪總和,被稱為(C )
A.犯罪率 B.發案率 C.犯罪數量 D.定罪率
18.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時的時空、工具、對象因素的是(B )
A.犯罪原因 B.犯罪條件 C.犯罪根據 D.犯罪的相關因素
19.研究犯罪原因可以為犯罪人的(A )
A.改造與矯治提供充分依據 B.生活提供出路 C.生產提供條件
D.安全提供保障
20.加羅法洛於《犯罪學》一書中提出了(B )
A.犯罪原因三元論 B.自然犯罪概念 C.天生犯罪人論 D.犯罪飽和律
21.與犯罪人初犯年齡密切相關的是(C )
A.性別 B.犯罪類型 C.再犯的可能性 D.文化程度
22.犯罪學多用亞文化理論解釋(A )
A.青少年和中下層人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男性犯罪的成因 D.有色人種犯罪的成因
23.犯罪的相關因素是指與犯罪的發生有(C )
A.直接關係的因素 B.排他關係原因素
C.間接關係的因素 D.必然關係的因素
24.自身已經具備被害因素和條件,處於被害臨界狀態的人被稱為(A )
A.潛在性被害人 B.疏忽型被害人
C.機會性被害人 D.有責任的被害人
25.犯罪預測的方法主要有對比類推法、因果分析預測法、時間序列分析預測法和(C )
A.回歸法 B.臨床診斷法 C.專家評估法 D.問卷法
26.以匿名方式輪番徵詢專家意見,得出預測結果的經驗推斷法被稱為(B )
A.相關定量法 B.特爾菲法 C.時序分析法 D.線性外推法
27.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內在動力是( D )
A.犯罪機會 B.犯罪原因 C.犯罪條件 D.犯罪動機
28.研究者通過收集、考察文件,從中取得資料用於研究犯罪現象的方法被稱作(A )
A.文獻法 B.訪談法 C.問卷法 D.觀察法
29.研究者直接感知、記錄研究對象的具體事實資料的方法被稱作(D )
A.文獻法 B.訪談法 C.問卷法 D.觀察法
30.個體犯罪的可能性取決於內外兩個控制系統的強度同犯罪誘因之間的(C)
A.力量等同關係 B.力量平行關係 C.力量對比關係 D.力量對等關係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對於'犯罪'的概念,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界定,對犯罪學影響較大的學科是(ABD )
A.法學 B.社會學 C.心理學 D.生物學 E.經濟學
32.建國初期,我國基本禁絕了(AC )
A.煙毒災害 B.暴力犯罪 C.賣淫嫖娼 D.青少年犯罪 E.女性犯罪
3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義在於促進(ACDE )
A.犯罪預防 B.打擊犯罪 C.犯罪學學科的發展
D.從深層次上認識犯罪現象 E.犯罪人的改造
34.家庭的功能有(ABCDE )
A.生產功能 B.消費功能 C.社會保障功能
D.教育功能 E.精神生活功能
35.專家評估法的主要特點有(BCD )
A.連續性 B.匿名性 C.反饋性 D.統計性 E.準確性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36.個案調查:是對一個調查單位相對完整的信息所進行的全面、深入、具體的調查。
37.犯罪條件:是指有利於犯罪現象產生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38.犯罪預防:是綜合多種社會力量,運用各種手段和措施,通過消除或減少誘發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徑,有效地防止、遏止和減少犯罪的行為體系。
39.犯罪預測: 是指利用預測學的原理和技術,根據歷史和現實犯罪的形勢及影響因素,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犯罪狀況、原因、條件、結構及其變化趨勢進行科學的測定。
40.犯罪消長律:在特定社會發展階段上,犯罪的升降取決於誘發犯罪的消極因素和抑制犯罪的積極因素的彼此消長。
41.犯罪被害人:是指合法行為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2.簡述年齡與犯罪的關係.
(1)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在生理特徵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差異,會對他們的犯罪傾向和犯罪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2)犯罪的高發年齡階段是青少年時期;(3)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在犯罪的類型和方法上存在諸多區別。
43.簡述季節與犯罪的關係. 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同犯罪之間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2)主要表現為季節變化對犯罪類型的影響;(3)季節對犯罪類型的影響,往往是通過中介因素來完成的。
44.簡述改革開放後犯罪類型結構的特點.
(1)犯罪數量大幅度增長,社會損失嚴重。(2)侵財犯罪突出。(3)暴力犯罪向惡性化發展。(4)流動人口犯罪突出,群體性犯罪增多,犯罪呈低齡化趨勢。(5)新型犯罪不斷出現。
45.簡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義. (1)是解決我國社會治安問題的根本出路。(2)是為經濟建設創造穩定、良好社會秩序的重要保證。(3)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4)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措施。(5)是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新發展。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46小題10分,第47小題12分,共22分)
46.試論述不同類型的家庭狀況對犯罪的影響. (1)家庭對犯罪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①通過對個體人格形成過程給予的影響;②對個體生活產生的直接影響。(2)各種不同類型的家庭狀況對犯罪的影響:①完整家庭因結構合理,其功能得到有效發揮,控制力較強,可減少誘發犯罪的條件;②不完整家庭因結構性的缺陷,功能受到破壞,控制力減弱,容易產生犯罪;③良好家庭由於家庭成員思想品德健康,能遵紀守法,對犯罪有很強的抑制作用;④病態家庭引發犯罪的因素較多,極易引發犯罪。 47.試論述犯罪預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犯罪預防是指綜合多種社會力量,運用各種手段和措施,通過消除或減少誘發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徑,有效地防止、遏制和減少犯罪的行為體系。 (2)犯罪預防的重要性:①犯罪預防可避免和減少犯罪對社會造成的損害;②犯罪預防是保證社會穩定的根本性措施;③犯罪預防是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徑。 (3)犯罪預防的可行性:①犯罪規律和犯罪原因的可認識性,為犯罪預防提供了哲學依據;②犯罪學理論的深化和發展,為分析研究犯罪原因、犯罪的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犯罪預防提供了理論基礎;③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為犯罪預防提供了科學的手段和方法;④預防犯罪的實踐為犯罪預防提供了豐富的經驗;⑤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犯罪預防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⑥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為犯罪預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