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 Sci:死亡或許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可怕 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2020-11-27 生物谷

2017年7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死亡的想法是否會讓你感覺到害怕?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或許遠遠被誇大了。研究者表示,實際上,死亡通常被描述為一種「和平」,死亡是一個人生命的保障之一,然而通常情況下人們往往會避免談論到該話題。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

研究者Kurt Gray教授說道,這幾乎是一種不言而喻的假設,人們往往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死亡,但我們卻發現,死亡的抽象概念可能要比現實更為可怕;為了深入研究該問題,研究人員對因癌症或肌萎縮側索硬化臨終的患者的博客進行搜索分析,這些疾病的患者通常會維持其心理功能進入高級階段,研究人員對25名患者超過2600篇帖子進行了瀏覽分析。

隨後研究人員招募了50名健康個體,讓這些參與者想像其患有晚期癌症,並且會在博客中不斷記錄其臨終的生活狀況,最終研究人員獨立地評價每一條帖子;研究者發現,瀕臨死亡患者的帖子相比想像死亡即將來臨的參與者所寫的帖子要更為積極主動一些,而且隨著時間延續,瀕死患者的帖子往往更加積極。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參與者想像他們快要死亡時,他們通常會認為目前的生活與他們所知道的生活並不相同,但實際上,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我們或許並不會像想像之中那樣對死亡變得恐懼。

一般而言,人們往往在預測其對未來某些事情的感覺上變得有些糟糕。很多我們所恐懼的事情或許並沒有我們想想中那麼恐懼,因為我們並沒有理由認為死亡有什麼不同之處;在一項獨立性實驗中,研究人員讓150名參與者想像自己是即將要被執行死刑的犯人,隨後讓他們寫下最後想說的話,從1982年開始,研究人員對比了在德克薩斯州被執行死刑的人最終的「遺言」,結果表明,實際上面臨死亡的人往往會展現出一種讓人覺得非常光明的「前景」。研究者Gray說道,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這些死刑犯非常積極,他們往往會表現出一些被愛的感情,甚至對未來表現更為樂觀。但研究者並不清楚這些博客的帖子以及臨終者最後的話是否能夠反映大部分在最後死亡階段所經歷的。

當然了,選擇在博客上發表帖子的人們往往不同於那些並不寫帖子的人,這些人或許實際上表現更為積極樂觀一些。儘管在我們一生之中,隨著死亡的臨近我們會在不同時間段表現出不同的感覺。研究者認為這或許是一種「社會連通性」,也就是說,單獨面對死亡的人或許與那些被家人和朋友圍繞的人的感覺並不相同。當然這或許也是人的特質問題,從本質上來講,有些人更加悲觀,而且易於變得抑鬱,這或許會影響其面對死亡的境況。但一般而言,死亡或許並沒有很多人想像之中那麼恐怖。

醫生們通常會採取孤注一擲的手段來延長患者的壽命,這就與我們往往會不惜一切代價挽救生命的痴迷有關,人們採取孤注一擲的方法往往並不是針對患者,而是對自己心愛的人;但如果我們知道死亡對於瀕死的人而言並不是那麼恐懼,那麼我們或許更願意根據時間來順其自然吧。(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Goranson A, Ritter RS, Waytz A, et al. Dying Is Unexpectedly Positive. Psychol Sci. 2017 May 1, doi:10.1177/0956797617701186

相關焦點

  • 死亡是什麼感覺?科學家:其實死亡並不可怕,而且過程很愉悅
    如果從人生的最終點來說,每個人的死亡是註定的,因為世上沒有長生不死的人,只是時間不同而已。儘管每個人在這個過程中的經歷都不同,但最終仍然是死亡的終結。即便死亡是註定的,但是我們大部分人對死亡仍然知之甚少。
  • 死亡是什麼感覺?其實死亡並不可怕
    儘管每個人在這個過程中的經歷都不同,但最終仍然是死亡的終結。即便死亡是註定的,但是我們大部分人對死亡仍然知之甚少。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一個即將死亡的人的鏡頭是這樣的,那個人咽的最後一口氣好像十分痛苦,最後一口氣仿佛會卡在即將死亡的人的喉嚨上一樣,就是人們所謂的咽最後一口氣。
  • 科學家發現死亡的秘密,死亡或許能夠進化成高級模式!
    死亡是無法避免,這更像是天道規則。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才會有人這麼害怕。但是死亡真的很可怕嗎?死亡究竟是什麼呢?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表明死亡或許不是完全的,可能是進化到更高級的模式。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解釋人死亡之後會變成什麼。科學家在研究後,推測死亡或許能夠進化到更高等級的模式。眾所周知,宇宙中的任何生物和非生物都會經歷生死,比如說太陽,太陽也有生命,也會死亡。如果宇宙沒有生死輪迴,那麼宇宙便不會發展。
  • 愛因斯坦曾說時間或許並不存在,事實是這樣嗎?看看這一實驗!
    愛因斯坦曾說時間或許並不存在,事實是這樣嗎?看看這一實驗!太陽東升西落是亙古不變的定律,這些都是通過時間來決定的,時間非常重要,我們每天都按照時間來過活,上下班都要看時間,晚上看時間睡覺。到了一定時間,太陽就會下山,很多人都認為時間只是年月日,並沒有其他任何的含義,而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卻不這樣想,他表示時間和空間都只是人類思維上的錯覺。如果人類在主觀意識上對時間認知有錯誤的話,那麼人類的生活即將顛覆。言簡意賅,這句話的含義就是時間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 黑暗森林法則存在巨大漏洞,情況或許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嚴重
    因此外星文明的存在一直是人類熱點話題,人們開始想像宇宙間的交流,近年來黑暗森林法則開始興起,這對於人類探索宇宙或太空無疑是一種消極的影響。所謂的黑暗森林法則指的是人類向外太空文明發射探索信號,在被外星接收到後,出於對其它文明發展可能對自己生存的威脅恐懼,因此採取了最簡單而有效的措施,直接將該文明毀滅。
  • 看看科學家是怎麼說的
    生死是人類乃至地球生命的必須歷經的階段,但是因為對塵世的戀戀不捨,所以有些人怕死,即使是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唐太宗,還是現代商界巨鱷等等人士都曾想辦法讓自己永生,長壽,就是為了躲避死亡,但是死亡就如剛剛所說,是無法躲過的,如果我們躲過了死亡,那麼勢必面臨一個難題--宇宙法則,萬物都有法則
  • 量子力學究竟「可怕」在哪?科學家的懷疑或許是對的
    他所以現在我們可以說愛因斯坦錯了,事實證明上帝不僅擲骰子,並且它還擲得非常熟練。有科學家曾指出,只要你懂一點量子力學,那麼你就比90%的同齡人更能看清縹緲的未來。蘭薩在研究中發現,當然人類的肉體因死亡停止活動時,意識信息其實仍在活動,這些量子信息或許就是所謂的「靈魂」。當肉體走向終結時,意識將會在另一個世界重新開始。
  • 量子力學究竟「可怕」在哪?科學家的懷疑或許是對的
    他所以現在我們可以說愛因斯坦錯了,事實證明上帝不僅擲骰子,並且它還擲得非常熟練。有科學家曾指出,只要你懂一點量子力學,那麼你就比90%的同齡人更能看清縹緲的未來。 他指出,死亡是無法被描述和定義的,它只存在於人類的意識中。
  •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待死亡的態度!
    我們都聽說過很多鬼魂附體的故事,我的一個同事的嶽母身體一向都很弱,常常被死去多年的小叔子的鬼魂附體,那時她的表情突然變得古怪,說話聲音也變成男人,說話內容非常有條理,非常合邏輯,奇怪的是連他死後的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有時候站在大門外不進院子,家人問她為什麼?他說那個房間裡有東西(闢邪的),他不敢進……所有說話內容都符合他的身份,家人們毫不懷疑。我聽的是毛骨悚然……當然這只是一個毫無科學依據的玩笑。
  • NASA探測器:宇宙或許並不如我們想像的擁擠
    1月13日消息,雖然我們可能會把太空看成是一片漆黑的海洋,但只要我們在夜晚仰望,就會發現它布滿了無數的星星。宇宙中的恆星數量一直是未知的。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普遍認為宇宙中約有2000億個恆星系統,經過不斷探索,這個數字擴大到約2萬億。然而,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宇宙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擁擠。
  • 死亡本身並不存在?科學家:因為死亡其實是人類自己定義出來的
    文/行走天涯死亡本身並不存在!科學家:因為死亡其實是人類自己定義出來的一直以來,人類都非常的畏懼死亡,因為人類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可是如果有一天人類發現倘若死亡並非是一個人的終點,他只不過去了另外一個時空繼續生活的話,終有一天所有人還會繼續相遇,那也許人類就不會像如今一樣,視死亡如洪水猛獸般了。
  • 死亡真的可怕嗎?科學家坦言:死亡過程可能很舒適,甚至感到愉悅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最終歸宿,卻又是所有人都不願面對的現實。但死亡真的那麼可怕嗎?最近,一位在全球享有盛譽的醫學教授解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死亡」,並聲稱死亡的過程並不像普通人想像的那樣痛苦、煎熬,反而是平和的,甚至是令人愉快的。這是真的嗎?
  • 小學英語語法口訣,英語學習並不像我們想像那麼困難,請收藏列印
    作為一種語言,英語在我們的生活或工作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並且在我們的學習中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語一直是困擾著無數學生的學科,尤其是在小學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實際上,在小學階段,我們的英語學習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困難。許多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掌握好的方法。因此,我們希望孩子們學好英語,方法很重要。
  • 我們看看傳說中的可怕之處
    這真是活到老,學到老,沒想到,我記得滾瓜爛熟的順口溜,有一天會失去了作用,那麼,我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重溫那段發現冥王星的歷史,來看看被行星隊伍除名的冥王星有多可怕?那個時候,除了太陽和月亮之外,天空中還有五顆最亮的星星,被古人注意到了,古人分別為他們命了名,水星,古代叫它辰星,金星,我們稱之為太白或者啟明星,《西遊記》裡的太白金星就來源於此,火星,古代叫它熒惑,木星,古代叫它歲星,土星,古代叫做鎮星,所以在望遠鏡未發現之前,人們的眼中只有太陽、月亮和五個行星最為顯眼,那麼接下來被發現的行星又是誰呢?這顆行星是怎麼發現的呢?
  • 宇宙中的溫度:從可怕的寒冷到難以想像的高溫
    甚至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情況:一個撒哈拉的居民,不太可能想像北部嚴酷的冬天,反之亦然。現在讓我們看看其他行星的溫度,例如,在金星的表面(大約為+462℃,這足以融化鉛!),回憶一下,我們去過最熱的桑拿浴以及我們的感受,但這根本無法與金星表面溫度相比!或者說,冥王星的表面溫度(大約-220℃),同樣可以對比一下,在寒冷的天氣裡,我們站在公共汽車站等公共汽車的感受,很明顯,這是無法比較。
  • 蒙古「死亡之蟲」到底是什麼怪物?看專家怎麼說
    那麼,傳說中的蒙古「死亡之蟲」是否真的存在,又是什麼怪物呢?接下來,我們就看專家怎麼說了。當我們很多人第一次聽到蒙古傳說中的「死亡之蟲」時,都會認為這只是一個杜撰的玩笑而已,它就如同科幻電影和連環漫畫中的怪異大蟲一樣。
  • 「社會性死亡」或許只是一廂情願的想像
    在這些事件裡,不乏有提出指控和受到指控的人是我熟識的網友,乃至現實中認識的人。這類事件的開端,幾乎總是有人受到了難以由法律途徑追責的侵害,因此只得訴諸於道德控訴,試圖以曝光對方個人信息的方式,讓對方付出代價。而被以「社會性死亡」相威脅的人,往往也會做出激烈的回應,以證明自己在聲譽上的「清白」。面對這樣的場景,我知道,很多人都迫切地想要分出黑白。
  • 被黑洞吞噬的東西都去哪裡了,我們聽聽科學家是怎麼說的
    在以前的時候,牛頓力學的理論認為光是不受引力的影響的,所以按照這個理論來說光本不應該被任何物質吞噬,但根據愛因斯坦後來提出的相對論來看,就算是光也會受到引力影響,後來經過實驗證明了這個理論,人們明白了只要這個物體具有特別強大的引力,那麼它就有能力讓光永遠也跑不出它的這個引力場。
  • 豆瓣9.1《尋夢環遊記》:死亡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被人遺忘
    該片的驚妙之處,是講述的活人與亡靈兩個世界之間的往來聯繫,通過亡靈節這一節日,使二者在現實畫面中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亡靈節,與我們的清明節類似。看該片,更能引發我們對清明節的尊重。)明明是墨西哥風情,卻讓人湧起鄉愁。亡靈節堪比中元節,墓地花海恰似放河燈,還有開頭的剪紙和結尾的陰陽團聚,好電影果然是能突破文化壁壘的。從溫馨恬靜的小鎮暮色到光怪陸離的冥界舞臺,光線和色調的運用極棒。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精確
    2018年7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如今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醫學和生物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的變化,相比以往的基因編輯技術而言,該技術能幫助科學家們以更高的準確性和穩定性來對DNA進行編輯;但最近一項研究報告中就質疑這項基因編輯技術的精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