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辦2020年度最後一場發布會。與以往不同,這次發布廳的「新聞發言人」是城市副中心的居民、建設者、創業者代表。9名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發布人,以身邊的視角、接地氣的語言,分別講述了自己眼中城市副中心日新月異的變化。
滿處找景變一步一景
「以前是沒得拍,現在是拍不夠。以前是滿處找景兒,現在是一步一景、四季有景。」發布會上,土生土長的老通州人郭建華分享了他的感受。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20年間,他背著相機跑遍了通州的大街小巷,用鏡頭記錄著家鄉的發展變化。
「您瞧這張,原來的東方化工廠變成了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看到照片,老郭回憶起兒時,「小時候每次路過這裡,總能聞到一股刺鼻的化學製劑味道。現在,化工廠變成了森林的海洋、動物的樂園,成了周邊居民周末休閒的熱門景點,也成了我這個攝影愛好者的日常打卡地。」
多年來,郭建華走遍了大運河森林公園、西海子公園、運潮減河公園,還有圍繞副中心周邊的宋莊文化公園、臺湖公園等諸多公園。「它們串聯起來就像副中心的一條綠色項鍊,讓副中心變得更多姿多彩、美麗動人。」老郭說。
感受到身邊一步一景的還有蘇學軍,作為通州區永樂店鎮老槐莊村的一名普通村民,這幾年她親身經歷了老槐莊村的環境巨變——通過拆違騰退、修建公園,老槐莊從私搭亂建的髒亂差村,搖身一變成了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建設者成「榮譽村民」
來自北投集團通州分公司的張杰是全國勞模,2015年被派到城市副中心工作。「五年來,副中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的荒地變成了高樓林立的辦公區,停產多年的化工廠變成了市民休閒的公園……可以說,目之所及皆是變化,心之所向滿是欣喜。」張杰深情說道。
發布會上,張杰分享了一個發生在2017年東方化工廠棚改拆遷項目中的故事。一天早上,指揮部突然來了不少村民,投訴「執行政策不公平」。張杰站到村民面前,做出承諾,「東方廠棚改徵拆『一把尺子量到底』是我們的原則,給百姓辦實事是我們的做事準則,我們絕不讓任何一個老百姓的利益蒙受損失。」張杰隨即組織再次入戶,向村民進行政策解釋,真正化解村民心中疑慮。10天後,9個村一萬餘村民全部籤約,張杰還因此獲得了「榮譽村民」稱號。
看到副中心一批標誌性工程建設得熱火朝天,城市框架正有序拉開,北苑街道文化志願者周鳳傑還用自己的所思所感創作了一首詩歌《勞動者》,「我們看到電焊的火花、流水線的奔忙,看到疾馳的腳步和堅毅的面龐,這是用靈魂和意志雕刻出的勞動獎章,它沉甸甸,熠熠閃光!」
雪中送炭助企紓困
「回想起一年前,集團落戶副中心的情景仍歷歷在目,面對紛繁複雜的落戶政策、文件和流程,副中心第一時間為我們指定了企業服務管家,指導幫助我們解決落戶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為我們提供『一對一』服務。」特斯聯北京分公司總經理趙立說。
特斯聯科技集團是中國光大集團和光大控股旗下孵化的核心科技平臺,成立後快速躋身人工智慧物聯網行業頭部企業。2019年初,集團根據業務發展需要,計劃將總部外遷,後經多次考察、慎重考慮,最終確定城市副中心作為集團新的發展地,同年四季度正式遷入運河商務區,並完成了工商註冊和稅務落地「雙落戶」。
「落戶一年來,我們有幸趕上了副中心密集出臺的各項優企惠企政策,尤其是『通八條』的實施,讓我們切實享受到了政策帶來的實惠。」趙立介紹,「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副中心雪中送炭,及時兌現了獎勵資金600萬元,幫助集團加速產品研發,為集團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州區被定位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後,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和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各項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紛紛向副中心匯集。「我們集團落戶在運河商務區,可以預期不久的將來,『兩區』政策的疊加必將為我們這些遷入企業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趙立說。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孫雲柯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