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生物能夠在火星上存活 科學家稱這是一個奇蹟

2020-12-04 科學百分百

據報導,火星上的惡劣條件可能導致許多生命無法存活,但是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至少微型產甲烷菌有一種微小的物種能夠適應紅色星球的溫度變化、缺氧環境以及非常低的大氣壓力。

如果現在有某種形式的生命可以同時在火星和地球上存活,這可能就是微型產甲烷菌 —— M.formicicum。這是一種產甲烷微生物,可以在在地球上的許多其他地方以及一些奶牛的腸道中找到。

來自阿肯色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不同種類的產甲烷菌放置在溫度在零下80攝氏度和22攝氏度之間的環境中,並使其經歷了48小時類似火星上的溫度波動。

「凍融循環對這種生物體的生長几乎沒有影響,」阿肯色州空間和行星科學中心的前研究生Rebecca Mickol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並沒有死亡,有些細胞可能有,但考慮到之後產生的甲烷量,還有存活的產甲烷菌。」這項新研究在《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期刊上發表。

微型產甲烷菌特別有希望,因為它是唯一的產甲烷菌,在50和100毫巴的非常低的大氣壓下也表現出活躍的生長,因此科學家認為這可能存在於火星地表之下。

該研究指出:「這些實驗表明,火星上的低壓環境可能不會是某些品種產甲烷菌的致命因子,這提高了該星球上存在可居住的地下環境的可能性,這或許會是個奇蹟」

產甲烷菌對尋找火星上的生命特別有啟發,因為科學家已在火星上發現了甲烷,它們也被認為能夠在極端條件下生存,包括海底地熱通風口和永久凍土層,研究人員將其描述為「在火星上滅絕或現存生命的理想候選生物」。

2016年8月 在展示火星吉萊斯皮湖床的照片中,地質學家諾拉-諾菲克發現了令人吃驚的沉積結構,與地球上的微生物形成的結構類似。

現在科學家們進一步驗證了地球上的微生物會適應火星上的相似環境,說明了火星上的環境說不定人類可居住。

相關焦點

  • 地球生命來自火星?科學家:可能性很高,我們或許是火星生物
    最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認為:地球上的生物可能並非是土著,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生物祖先,可能來自於外太空,也就是說,我們多年以來苦苦尋找的「外星人」,可能就是我們自己,這就是關於生命起源的著名理論——有生源說。其中,尤以火星最被關注,最有可能是地球生物的故鄉——我們可能都是「火星人」!
  • 火星上有一種物質,讓生命無法存活,還有必要繼續探索嗎?
    2020年是人類火星探測的大年,阿聯,NASA以及中國都有自己的火星探測計劃,目前各大探測器都已經成功發射,向著火星進發,預計明年春天就能抵達火星軌道。對於火星來說,人類一直希望從火星上能找到生命的痕跡,但火星上的一種物質,卻意味著火星上不大可能找到生命。
  • 如何在火星上製造氧氣?科學家:地球上有一種植物就能做到
    人類自從發現了地球以外的行星,便一直抑制不住太空的移民計劃,經過長時間的探索,科學家已經證實,人類目前最適合移民的星球是火星,但在移民之前有個最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人類呼吸所需要的氧氣。而現在科學家已經有了如何在火星產生氧氣的構想。在最新的「科學」雜誌上就詳細講述了在火星生產氧氣的構想,這主要得益於一種植物——藍藻,說到藍藻,大家一定聽說過,它因其旺盛的生命力,往往一不小心就成為湖泊殺手。在前些年我國還對藍藻泛濫進行過直接整治。
  • 火星液態湖有那麼大意義?能夠使得上百位科學家稱:下一個地球
    能夠使得上百位科學家稱:下一個地球自從蘇聯人將腳步踏上了太空之後,人類的太空探索旅程就已經開始了,後來美國人又將足跡印在了月球的土地上,就使得人類在太空隨意的漫步的夢想越來越膨脹了,然而比較現實的是,太空中的環境跟我們地球上的環境相差太大了,也就使得人類想要再無任何藉助的前提下
  • 人類還在吃,科學家發現一種「肉罐細菌」,能在太空存活一年以上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細菌,能夠在太空強力生存,這是來自地球的一種細菌,並且能在太空存活一年以上,我們來看看情況。應該不會有問題,不然早就被報導出來了。它的生命力非常的頑強,能在國際空間站增壓艙外一個特殊設計平臺生活一年以上(太空存活一年以上)。大家都知道,國際空間站外的環境基本是屬於「極端性」的條件,就算是人在國際空間站內,都需要機械來進行維持。
  • 科學家認為火星上面存在過生命,根據探測衛星發現更揭露了這一點
    如果火星存在生命,那麼生命又是以什麼樣的形態存活下來的呢?科學家指出,火星不僅在太陽系內的宜居帶裡面,火星的地下層裡面存放有巨大的冰凍水。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源泉。而在火星地下層裡面發現了大量的冰凍水,是不是就有可能存在生命呢?
  • 有一種中國生物,最適宜到火星開拓「生命空間」
    「至此,論文作者認為,這些『生命』的生長及集體趨光性,均是行為生物學的跡象,並就此推斷:地衣、蘑菇、藻類、真菌等生物也許已『定居』火星,並在火星上進行光合作用,可能正在釋放著氧氣!」突然,王立松蹦出了地衣領域一個專業學術詞彙——羊角淡盤衣。「不可思議的是,論文作者竟認為火星上這一疑似『生命』,是地球上的物種『羊角淡盤衣』!」
  • 探尋地球上的極端生命:高壓蒸煮10小時仍存活
    北京時間6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不斷探索宇宙的奧秘,試圖在周圍的星球上及太陽系內尋找能夠適宜生命存在的環境。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在努力研究地球上生命的極端形態,希望發現能夠在其他星球的惡劣環境下存活的地球生命。
  • 研究:普通細菌可存活於火星放射性惡劣環境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冰冷溫度不利於生物存在,但一些極微小的細菌卻除外,科學家最新研究稱,一些能複製自身DNA分子的細菌可潛伏在地球或者火星冰凍環境之中。  近期一項實驗顯示,一種細菌在放射性原子或者宇宙射線的自然損害條件下,仍能在零度以下的溫度狀態中通過修復損傷的DNA分子保持新陳代謝活躍性。這項研究的研究對象是P. cryohalolentis細菌,它生存於永久凍土和南極海洋冰層之中。研究人員之所以選擇這種細菌是由於它不具有任何超常的修復DNA能力或者擺脫放射性功能,這更具有研究普遍適應性。
  • 有一種中國生物,最適宜到火星開拓「生命空間」
    「至此,論文作者認為,這些『生命』的生長及集體趨光性,均是行為生物學的跡象,並就此推斷:地衣、蘑菇、藻類、真菌等生物也許已『定居』火星,並在火星上進行光合作用,可能正在釋放著氧氣!」  突然,王立松蹦出了地衣領域一個專業學術詞彙——羊角淡盤衣。「不可思議的是,論文作者竟認為火星上這一疑似『生命』,是地球上的物種『羊角淡盤衣』!」
  • 林草科普|有一種中國生物,最適宜到火星開拓「生命空間」
    「不吃、不喝、抗寒、抗熱、抗幹、抗輻射,還有什麼生物能比地衣更適合上太空?」目前,我國的登陸火星計劃已進入倒計時。地衣專家王立松希望,在未來,青藏高原的地衣能有機會到火星一遊,做人類「移民」的「急先鋒」,去開疆拓土 「火星上發現有生命,是地-衣-!王老師,快來看……」王立松的碩士研究生故意把「地衣」這個詞做了拖音,大聲呼喚他。
  • 火星探測數據最新更新:地下湖不止一個,可能充滿生命
    2018年7月25日,MARSIS研究小組發現了火星存在一個地下湖,這一研究結果震驚了世界。可昨天,團隊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一篇論文,承認他們錯了:火星上不止一個地下湖,而是有多個。MARSIS最新數據揭示:火星南極地下有多個液態水報告中稱:2018年發現的20公裡長的巨大地下湖,它只是這顆紅色星球表面下一組湖泊的一部分
  • 科學家在火星上再次發現小湖泊,火星上面確實了有生命的存在
    科學家在火星上再次發現小湖泊,火星上面確實了有生命的存在火星曾經也有大量的水資源?
  • NASA在火星上發現不明物體,形似蘑菇,不排除是生物
    人類雖然還沒有登上過火星,但是通過衛星探測,科學家們給火星一些重要的位置起了名字。「機遇號」在「鷹坑」這一區域開展任務的時候,在火星的表面發現了一些疑似生物的物體。我們可以從圖片中看到,這些物體與蘑菇十分相似。根據專家的解釋,這些物體很有可能是火星的本土生命。
  • 鄭永春:科學家是如何證明火星上有水的
    科學家更實際一點,他們才不關心火星人玩什麼花樣,只希望發現一點點生命跡象。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火星上有生命。值得欣慰的是,科學家已在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俗話說,水是生命之源,既然有液態水,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也高了許多。聰明的你一定想到了,證明火星上有水的最直接證據,肯定是航天員登陸火星,親眼看到火星水,再帶一瓶回地球了。不過很可惜,暫時還沒能實現這一點。
  • 生命在宇宙中出現本身就是偶然,人類能夠誕生更是一種奇蹟
    ,地球能夠出現生命本身就是個巧合,生命體能夠演化成高等生物的概率更是無限接近於零,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需要地球與其他天體如木星、月球的距離適中,這樣一來地球內部環境穩定下來生命才有了演變的穩定環境,而木星引力大大強於地球也可以將原本衝向地球的隕石、小行星等吸引過去充當地球的「保鏢」。有了以上種種巧合作為基礎,加上地球本身足夠努力才能在距今30億年前孕育出藻類,藻類又經過30億年演變和進化最終誕生了高等生物——人類。
  • 美國發現一種神奇小蝦:冰凍在冰裡也能夠存活下來
    Stygobromus allegheniensis是充滿神秘感的生物。人們在美國東北部的山洞裡發現了它們的身影,這種小蝦雖然沒有眼睛,但它們依舊能夠檢測到光的存在。在極度寒冷的地區,人們幾乎見不到它們的身影,但它們依舊進化出了能夠在極冷環境中生存的能力。它們即便被冰凍在一塊冰裡,也能夠存活下來。
  • 探測器帶點厭氧生物到火星,它們能夠在那裡生存並繁衍後代嗎?
    有人認為火星上沒有氧氣,如果送些不需要氧氣的生物上去,比如地球上的厭氧生物,它們就有可能在火星存活下來,並繁衍出後代,甚至變異成為一種火星物種。這種事情真的有可能發生嗎?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厭氧生物如果是地球上的生物,在火星環境條件下是不能生存的,因為地球生物需要的不僅僅是氧氣。我們目前認定的所謂厭氧生物又稱厭氣生物,是指不需要氧氣也能夠存活和生長的生物,它們可以在無氧的條件下,分解糖和蛋白質等有機物,個體都很小,在地球上主要是細菌,如破傷風桿菌。
  • 火星上曾發現「啤酒瓶」,難道火星生物也喝酒?科學家給出答案
    雖說火星上的環境與我們想像的截然不同,仍有科學家認為火星上是存在生命的,大約44億年前,火星跟地球一樣擁有遼闊的海洋所以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這成為科學家們持續關注的問題,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學家們研製出一系列功能強大的探測儀器,夜以繼日地對火星進行觀測。
  • 科學家「復活」1億年前生物,實驗表明:地球對生命有了新的認知
    一些人們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猜測第六次的生物大滅絕已經發生了,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我們人類能夠做到的自保方式就是要好好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環境,只有這樣地球上的物種才可能能夠繼續存活下去。這種生物其實是一種微生物,一直以來都生活在地表之下,而這些生物這麼久以來一直都處於休眠狀態。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這些生物,才將它們給「復活」了起來,從這一現象也可以看出來這個生物的生命力的強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