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春:科學家是如何證明火星上有水的

2020-08-28 悅讀名品


火星人是經久不衰的科幻主角,科學家也一直努力尋找著火星生命的證據。而液態水的發現是關鍵一

環。火星和地球相距那麼遠,人類還沒有登過火星,他們是如何確定有水的呢?水是固態還是液態的?

「火星上有水」這一發現,對人類的深空探測又有什麼重要意義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從很多方面來說,火星與地球很相似,屬於類地行星。正因為火星與地球相似,離得又近,人們很早

就推測存在火星人。火星人一直是科幻小說的熱門主角,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長著大大的黑眼睛和小細腿兒。科學家更實際一點,他們才不關心火星人玩什麼花樣,只希望發現一點點生命跡象。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火星上有生命。

值得欣慰的是,科學家已在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俗話說,水是生命之源,既然有液態水,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也高了許多。聰明的你一定想到了,證明火星上有水的最直接證據,肯定是航天員登陸火星,親眼看到火星水,再帶一瓶回地球了。不過很可惜,暫時還沒能實現這一點。但是,通過間接方式也能證明火星上有水。簡單說,他們通過火星探測器上的光譜儀,發現了土壤中含有高氯酸鹽,從而證明了水的存在。

什麼是光譜呢?光在世界上非常常見,可謂無處不在。有些物體能發光,例如太陽;有些物體能透光,

例如玻璃;還有的物體能反射光,例如鏡子。這世上不同的東西會發射或反射不一樣的光。赤、橙、黃、綠、青、藍、紫,不同顏色的七色光,實際上是因為光的波長不同,才會有不同的顏色。科學家掌握了其中的規律,將之記錄下來轉變成像樂譜一樣的數據,就是光譜。

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特徵光譜,光譜就像人的指紋一樣,可以幫助科學家確定物質的成分。如今,

光譜分析是探測行星表面物質的常用手段。

「從光譜數據中又是怎麼分析出火星表面有水的呢?」

首先,利用火星表面的高解析度照片,選定那些由於水流作用形成的特殊地形。其中有些斜坡上會出

現一種奇怪的暗色條紋,這種條紋於春夏季開始顯現,在秋冬季慢慢消失。考慮到火星上的溫度與氣壓,這種條紋很可能與水的溶解和凍結有關。接著,科學家測量了這些條紋的光譜,發現它們與水的光譜具有相同的光譜特徵。於是確認,火星上確實有水。

火星離太陽遠,所以比地球冷得多。它表面乾燥、寒冷,且大氣稀薄。各位如果要入住火星酒店的話,建議住在南半球,盛夏是最好的出行季節。因為火星南半球的最高溫度比北半球高約 30 攝氏度,夏季時中午有 20 攝氏度。嚴冬時節可就不好玩了,因為南極的最低溫度會降到 -133 攝氏度。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火星上的溫暖夏日也是短暫的。火星表面的溫度大部分時候都低於 0 攝氏度

(即低於水的冰點),大氣壓也很低。換句話說,火星上幾乎不可能存在河流。但幸好還有一種名為高氯酸鹽的奇特物質,它溶解在水中,能夠降低水的凝固點,使原本應該在 0 攝氏度結冰的水,可能零下幾十攝氏度都能繼續流動。冬天,在北方城市的街頭,經常能看到環衛工人撒鹽除雪,利用的也是這個原理。

不過,是藥三分毒,高氯酸鹽也好,其他任何試劑也罷,可都別由著性地隨便灑著玩。

是啦,除了高氯酸鹽之外,科學家在火星表面還發現了多種鹽類物質,但有些鹽是有毒的。你覺得奇

怪嗎——幾乎每次做飯都少不了鹽,可現在卻說它有毒?其實,食用鹽只是鹽類家族中的諸多成員之一,只因為最常見,才被籠統地叫成「鹽」。實際上,「鹽」這個字,可以代表從堅硬的大理石,到藕粉般黏糊糊的鋇餐等一系列東西。

前段時間,我去了一趟青海省海西州的德令哈,這也是我第一次進入青藏高原。德令哈是一個小城,城

市很乾淨,但出了城就是沙漠。我原本以為這個地方特別缺水,但實際上,青海和西藏都有大量的湖泊,其中大多是鹹水湖,淡水湖不多。所以,即便有很多水,仍然很少有生物。水就是水,湖裡沒有螃蟹和魚,湖邊也沒有楊柳。土裡不長東西,是一片片白花花的鹽鹼。這樣的環境與火星上很像。因此,中國第一個火星模擬基地也就建在了海西州。當然,火星上漫山遍野流淌著滷水基本不可能,但局部地區有滷水流出是可能的。

對未來的火星探險甚至開發來說,有水總比無水好。哪怕是有毒的,也比付出高昂代價從地球上運水

要強得多。因為成熟的海水淡化技術和國際空間站的水循環利用技術,大大增加了人類在火星上取水的可能性。在空間站裡,不會有任何一滴汗水、眼淚或尿液被浪費,它們會在太空艙內被收集起來,過濾、淨化後循環利用。火星上的滷水也可以這樣加工——可我沒說倒進我的杯子,再倒進你的杯子就能喝了啊!

液態水的發現,增加了火星上存在宜居環境的可能性。而且,根據生物學的經驗,只要有液態水和熱量,幾乎肯定可以有生命存活。這樣看,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還是不小的。

「學水利工程專業的,你可以考慮在火星上開個自來水廠,前景看好哦。」

(本文選自卡爾·薩根獎得主鄭永春獨家授權出版的《太空地圖:火星叔叔帶你遊太空》)

相關焦點

  • 火星上真的有水!!這事兒中國科學家怎麼看
    美國航天局(NASA)28日宣布在火星表面發現有液態水的證據後,中國科學家對火星探索以及能否在火星上發現生命展開熱烈討論。新華/路透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星際穿越》中文版譯者團成員苟利軍說:「依照我們對地球生命的理解,有液態水的存在,那麼生命,或現在或過去,存在的可能增加,儘管我們依舊不知道生命如何在火星上存活。」
  • 火星上有水,能說明火星存在生命嗎?
    而此前,已經有相關研究在火星表面發現有水流動的痕跡。而液態水是科學家們尋找系外生命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那發現液態水是否可以證明火星存在著生命呢?火星存在生命嗎?和地球一樣,火星也誕生了40多億年,而且在40多億年中,火星的環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 「火星叔叔」鄭永春回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帶來的8個「天問」
    火星上有高山、有峽谷、有江河湖海,但這些江河湖海都已乾涸,留下了河道、衝擊扇三角洲以及湖泊的沉積物。 火星的北半球曾有巨大的海洋,但現在海水都沒了,只留下乾涸的海床,我們還可以識別出海岸線。其實把地球上的植物、河流、海洋、液態水全都去掉,你會發現火星和地球其實非常相似。 我們地球是一顆藍色行星,一方面是因為藍天,一方面是因為藍海。
  • 火星上的尋水之旅,細說科學家們如何在火星上發現水
    不過就在去年,科學家已經在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俗話說水是生命之源,既然火星有液態說,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也高了很多,今天蘇蘇就和大家說一說,科學家是怎麼在火星上發現液態水的。聰明的你一定想到了,想要證明火星有水的最直接證據,肯定是太空人乘坐宇宙飛船到火星親眼看到火星水,帶一瓶回地球。
  • 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為何只有地球上有液態水?
    本報記者 姜 靖關於地球水的來源有許多各不相同的認識,各有各的道理,但真相究竟如何,還有待於科學家們收集更多的客觀證據,以揭開這個謎。那麼,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外源說」和「內源說」。不過,「兩種說法都缺乏充足的證據。」鄭永春說。地球上的水是彗星小行星「撞」出來的?所謂「外源說」,顧名思義,認為地球上的水來自地球外部。而外來水源的候選者之一便是彗星和富含水的小行星。
  • 鄭永春:火星!火星
    而最近的行星離我們至少有5500萬公裡。但到了月球,我們發現,那兒既沒有大氣,也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的痕跡。因此,科學家繼續向更遠的星球進行探索——金星和火星。到了金星,科學家發現這個地方環境更加惡劣,就像是地獄一般。金星上的溫度是460℃,大氣壓是地球的90倍,天上下著硫酸雨,地上流著熾熱的巖漿。
  • 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火星上能種土豆嗎?快報對話「火星叔叔」鄭永春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還有科幻吃貨最關心的問題,等移民到了火星,能像電影《火星救援》裡一樣種土豆嗎?快報特別聯繫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第一位卡爾·薩根獎得主鄭永春,為大家科普你想知道的火星。在微博上,鄭永春擁有30多萬的粉絲,是國內知名的科普大咖。
  •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行星科學家、卡爾薩根獎獲得者談...
    眾所周知,成為一名科學家很不容易,成為一名宇宙探索這種看似遠離「煙火生活」的科學家更是需要興趣和機會,很好奇您是在何種契機下選擇成為一名「行星科學家」的呢?可以講講這背後的故事嗎?鄭永春:現在大家對月球探測和火星探測都耳熟能詳,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可謂是「網紅」一族。
  • 專訪鄭永春:胸懷宇宙天地寬 ——行星科學家、卡爾•薩根獎獲得...
    眾所周知,成為一名科學家很不容易,成為一名宇宙探索這種看似遠離「煙火生活」的科學家更是需要興趣和機會,很好奇您是在何種契機下選擇成為一名「行星科學家」的呢?可以講講這背後的故事嗎?  鄭永春:現在大家對月球探測和火星探測都耳熟能詳,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可謂是「網紅」一族。但是十六年前,月球研究可謂個大冷門,甚至比現在北大的古生物專業更冷,幾乎沒有人願意學跟月球相關的專業。
  • 作業幫名家講堂|鄭永春博士帶你飛上太空,探索宇宙的終極奧秘
    但是,當聽了火星叔叔鄭永春博士於4月26日在作業幫名家講堂「少年科學季」中的一堂精妙絕倫的演講後,更加明確了鄭博士「網紅科學家」的名號實至名歸,論語速和音調,「火星叔叔」絲毫不輸李佳琦不說,他的研究方向和課堂中展露給同學們的各種知識,更是「撩人」!
  • 火星主流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火星上並不存在過液態水
    自從1996年人類第一臺火星車成功在火星上著陸,人類對於火星的了解也就變得越來越具體、全面。通過火星車傳回的照片,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原來火星上的地貌特徵,和地球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火星上同樣擁有平原山谷、丘陵溝壑。那麼,火星上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
  • 火星主流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火星上並不存在過液態水
    通過火星車傳回的照片,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原來火星上的地貌特徵,和地球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火星上同樣擁有平原山谷、丘陵溝壑。那麼,火星上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在過去的40多年時間裡,研究認為,火星上的地貌特徵或許和地球一樣,都是由液態水的流淌衝刷而形成的。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從月球到火星
    這是月球上的一塊巨石,這是科學家研究的對象,為什麼上面有裂紋?為什麼上面有這麼多白點? 這是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歷史上登陸月球背面第一次刻下的痕跡,幾萬年、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之後,它會一直在月球上不會消失,因為上面沒有風霜雨雪。
  • 火星上存在生命?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給出了答案
    美國在登月計劃完成後,就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地球的鄰居——火星。從1946年到現在,美國向火星發射了約有20次的火星探測器對其進行探索。火星上到底有什麼讓人如此著迷呢?據外媒報導,火星是整個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跡象的星球。
  • 科學家發現月表存在水冰證據 水從哪兒來仍需探索
    —冰的近紅外吸收光譜特徵,證明那是月球上的水冰。  月球上真的有水嗎?如果有水又是從哪來的呢?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本報記者 操秀英  月球存在水冰設想已提出30餘年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月球上有沒有水,如果有水,又是以什麼方式存在的?一直以來,這些問題在學術界爭論不休。
  • 維持生命活動的關鍵元素,火星上的水是如何消失的?
    現在我們知道的是未來人類移居的紅色星球-火星,它曾經是肯定存在液態水的,並且還有完整的水流動系統,這是被驗證了的結論,但尚不能搞清楚的是火星上的水為什麼會消失?又是如何消失的,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了科學家們很長時間。
  • 火星上發現了大量的冰!移民火星可以就地取水啦?
    在未來幾年內,中、美、印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的登陸探測器也將紛紛造訪火星。如果有一天,火星的探索者們成功登陸,他們面對的將是一顆荒漠遍野、塵暴漫天的紅色星球。他們將如何生存?人類是否能夠成功徵服火星?在《奇幻科學城》節目中,鄭永春博士介紹了「八大行星」以及它們的自然環境。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在火星生存的難度要遠遠低於其他星球。他引用了卡爾?薩根和火箭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對話,描述了一幅關於未來星際旅行的藍圖,讓博士團和孩子們心馳神往。根據以往大量真實的探測數據,讓我們相信火星是人類未來的希望。   人類未來居住計劃:20年後移民火星?
  • 火星是如何失去水的?科學家:原因很簡單,被灰塵帶走的
    火星上曾有過河流 人類是如何判定火星上曾經存在過水的呢?主要有兩種途徑,第一是通過流水的痕跡和侵蝕作用來判斷;二是通過火星上的巖石成分來判斷。 NASA最新的關於火星的照片顯示出了火星上一個古代的三角洲河流,這是一個火山水流遺蹟。據說這個地方是火星上最有可能存在微生物化石的地方。
  • 天問一號要出發了,鄭永春和你聊聊火星那些事兒
    火星叔叔鄭永春在家裡,如果聽到隔壁有人在大聲嚷嚷,心裡一定很惱火,恨自己有個火氣太大的鄰居。月球上的一天比地球上長很多。但在火星上,這個問題大家不用太擔心:因為火星上的一天是 24 小時 37 分鐘,跟地球上幾乎一樣。天高皇帝遠,越遠離太陽這個大領導,行星們的工作節奏就越慢。火星繞太陽一圈需要 687 個地球日,相當於地球上的 1.89 年。
  • 火星上不僅有水,還可能有氧氣?來看看科學家是怎麼推斷出來的
    對於地球以外的星球,人類除了對月亮熟悉之外,估計就是對火星最為熟悉了。隨著許多國家開啟了探索火星的計劃,火星的面目逐漸地展現在人類面前。人類之所以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探索火星,是因為我們在它身上看到了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