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發現了大量的冰!移民火星可以就地取水啦?

2020-12-05 騰訊網

  中國網娛樂1月23日訊「矽谷鋼鐵俠」馬斯克曾提出了舉世矚目的2030年火星殖民計劃,將一波「火星熱」推向高潮。在未來幾年內,中、美、印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的登陸探測器也將紛紛造訪火星。如果有一天,火星的探索者們成功登陸,他們面對的將是一顆荒漠遍野、塵暴漫天的紅色星球。他們將如何生存?人類是否能夠成功徵服火星?

  火星——人類未來的希望

  近日出版的《科學》雜誌刊發研究報告稱,美國科研團隊觀測8個火星地區冰層橫截面,其不僅含水量可觀,且冰層距地表僅1米,最重要的是,它們看起來非常純淨。這就意味著,火星的水資源其實相當豐富,而且開採利用的難度不大。在《奇幻科學城》節目中,鄭永春博士介紹了「八大行星」以及它們的自然環境。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在火星生存的難度要遠遠低於其他星球。他引用了卡爾?薩根和火箭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對話,描述了一幅關於未來星際旅行的藍圖,讓博士團和孩子們心馳神往。根據以往大量真實的探測數據,讓我們相信火星是人類未來的希望。

  人類未來居住計劃:20年後移民火星?

  文學博士鄭毅講到,數萬年前,先民們駛著一葉小舟抵達了太平洋的孤島亞當斯頓,發現了孤懸在茫茫大海中的史前遺蹟。這就像如今人類再次駕駛著宇宙飛船探秘火星,我們勇於發現未知的腳步從不停息。同時,鄭永春博士也明確提出了「人類在未來20年將成功登陸火星和建設火星」的暢想——如果解決了運輸成本昂貴的食物與水的問題,我們在火星的定居成功率將大大提升!如果說水資源能夠「就地取材」,那火星移民者的食物如何解決呢?

  強子吃土驚呆眾人,火星種植是否可行?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被困火星後,運用各種遺留物資種植土豆的情節讓很多人印象深刻。那麼,火星到底能不能種植物呢?節目中,博士團與萌娃團對此進行了驗證。首先,土壤的選擇尤為重要,博士團準備了地球土、月球土和火星土,讓孩子王強子和萌娃團選擇哪一杯為火星土。因為只憑肉眼看顏色和手測無法作出準確判斷,強子親身上陣「吃土」,品嘗了火星土壤的「色香味」。隨後,鄭永春用三種改造後的土壤做了模擬種植實驗,證實改造後的土壤完全能夠成功種植植物。

  在本周二晚21:20播出的遼寧衛視《奇幻科學城》節目中,作為中國首位卡爾?薩根獎的獲得者「神奇大教授」鄭永春,將帶領觀眾們體驗「宇宙生活」,開啟神秘而恢弘的火星篇章。宇宙的浩瀚遠遠超乎人類想像。哈勃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到的數據刷新了天文學家對宇宙中星系的認知。天文學家估計,宇宙中至少有2萬億個星系,這比之前預計的1000-2000億個星系多了數十倍。而人類作為浩瀚宇宙的幸運兒,從未停止對未知宇宙的探索,這種堅持會讓人類不斷進步。就像鄭永春博士開場時引用卡爾?薩根的名言:「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火星上發現了大量的冰!純水的!移民火星是不是可以就地取水啦?
    火星地表的水冰火星的南北極地區就常年有大量的水冰暴露在表面上。火星的自傳軸傾角和地球差不多(接近25°),所以和地球一樣,火星也有鮮明的四季變化,也有終年冰封的南北極。只不過,火星的南北極冰蓋裡不僅有水冰,還有乾冰(固態二氧化碳)。
  • 人類是否可以移民火星?首先,我們要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但人類登陸火星卻是必須要做的事,其一,這可以展示人類文明的先進,作為大國之間科技競爭發展的動力;其二,登陸火星,人類就可以了解它的「移民條件」。以現在的太空科技發展狀況來看,登陸火星在50年內有可能實現。當人類了解清楚火星後,就擁有了移民的可能性。但這是全人類的事,且成功的可能性不高,因為很難先回答那個「為什麼?」 要移民火星這個大問題。
  • 探測器在火星上的這些發現,讓科學家堅信:人類移民火星能實現
    奧德賽號上的伽馬射線光譜儀,發現南極和北極的地表之下有著大量的水冰,這一發現被隨後的鳳凰號火星探測器所證實,如果冰層全部融化,火星將不再貧瘠。2004年,機遇號火星車發現了一種藍彈珠形狀物體,被形象稱為火星藍莓。
  • 移民火星——不僅僅只是設想
    我想,優先的選擇還應該是火星,畢竟月球上的環境太過於惡劣,白天陽光直射溫度可以達到127攝氏度,晚上就可以冷到零下170攝氏度,相比較月球而言,火星有稀薄的大氣層,雖然沒有氧氣,但是在火星的極冠之下存在大量的水冰,這是一種水固結成的冰與沙土的混合物,位於地下1.6公裡處,有的地方淺一些,儲量豐富。
  • 去火星就不痛苦了嗎,火星移民意義何在?
    因為活動上並沒有大氣層,只有一些稀薄的氣體,而且氣溫很低不適合生存,科學家在研究之後給出了幾個可行性方案,其中一個就是製造溫室氣體,經過科學家探測研究發現,火星的凍土層內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只是被冰凍起來無法釋放,所以將火星加熱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案。
  • 火星有一個隕石坑,有大量的水冰存在,這是火星有水的又一個證據
    相信大家也可以真切感受到現在地球的生態惡化是越來越厲害,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讓全球的氣溫不斷升高,南北極的冰雪在不斷融化,冰封了數千萬年之久的永凍土也在不斷融化,其中的遠古細菌和病毒也在不斷復甦,還有佔全球面積達71%的海洋中,也開始不斷汙染,甚至科學家在萬米以下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發現了不少的塑料垃圾。
  • 科學家:有大量水冰物質,可滿足移民需求
    雖然新的探測器還沒到達,但是此前探測器發回的數據及照片向我們展示了火星的面貌。從探測器發回的照片中,我們看到的火星景象是很荒涼的,但是有研究表明,火星依舊存在水。歐洲航天局(ESA)的「火星快車」在環繞火星飛行時,拍攝到了火星北極附近的科羅廖夫火山口畫面。根據探測器測量的數據,科學家表示,在這個科羅廖夫火山口依舊存在大量的水冰物質,在火星最寒冷時候,這些水冰物質的厚度可以接近2公裡。
  • 科學家在火星赤道附近發現大量水冰,給氣候科學家帶來難題
    > NASA的奧德賽探測器發現了火星上的地下冰,其緯度遠低於火星的極地冰蓋。
  • 人類移民火星還要多久?
    在太陽系中,人類如果想要完成星際移民的壯舉,火星可以說是第一選擇了。如今人類向火星發射了很多探測器,而更多的探測器也蓄勢待發。那麼,我們距離實現移民火星,還需要多久呢?為什麼選擇火星呢,我們來看看火星的真實情況,火星上的光照只有地球的43%,而且沒有磁場,沒有臭氧層來阻擋宇宙射線,平均溫度為零下60攝氏度。而且晝夜溫差極大。沒有液態水,以目前情況的人類根本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所以,最初級的辦法就是在火星建設封閉的基地。
  • 馬斯克為何執著於上火星?100萬人移民火星現實嗎?
    ,並將帶領100萬人移民火星時,你多半會認為這個人有精神類疾病。  如果只是登陸火星,那馬斯克的火星夢確實更近了一步,但想要實現100萬人移民火星,恐怕還相距甚遠。雖然馬斯克在暢談移民火星計劃時,說的天花亂墜,描述大型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助推器,以及人員和貨物運送到火星的巨型運輸車等,但馬斯克在所有採訪、論壇、發布會等場合,從來沒有就移民火星的細節給出答案,比如移民乘坐飛船內部生活細節、如何避免太空射線、避免太陽耀斑等,這些統統沒有。
  • 火星曾是另一個地球?人類為何要移民火星?
    火星曾是另一個地球?人類為何要移民火星?提到火星,很多朋友會想到一顆赤紅色星球上毫無人煙。但你知道嗎?火星是一顆類地行星,之前曾遍布河流和液態水,和地球相似。火星兩極都有水冰和乾冰組成的極冠。根據美國發射的眾多火星探測器顯示,火星是有大氣的,但比較稀薄,有沙塵。
  • 中國將於2020年登陸火星,我們離火星移民還有多遠?
    近幾年,人類接連發現了火星上存在液態水的證據。去年,NASA更是宣布在火星上發現了有機物存在的切實證據。這為火星可能孕育生命提供了基礎。NASA公布的火星地表廣角照片3)雖然人類已發現了大量火星上存在水的證據,但也僅限於"有"而已。火星上的水以什麼形式存在、能不能長久穩定存在、能不能喝、如何開發都很成問題。
  • 太空探索之路充滿挑戰:從《火星救援》看如何移民火星
    馬克其實並沒有死,醒來時發現自己成了「火星魯濱遜」,要面對如何在火星自救這個艱難命題。樂觀堅強的馬克開始絕地求生,在火星上開啟了自給自足的農夫生涯,想盡辦法發出求救信號,終於聯繫上地球總部。在歷經549個火星太陽日後,馬克安全回到了地球。影片中對火星的探索設想並非完全虛構,擁有強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人類,早已將目光投向這個除金星之外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 曾在火星上有重大發現,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未來在火星上生活!
    曾在火星上有重大發現,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未來在火星上生活!宇宙當中的行星數量是非常多的,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星球找到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物質,比如說像天然氣石油等等,同時也希望找到第2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我們找到了非常多的類地行星,在所有的星球當中,科學家認為火星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一顆。甚至埃隆馬斯克更是放出豪言,要在未來的幾年時間內實現真正的火星移民,將第1批人類送到火星上生存,但是我們知道想要在一顆全新的星球上生存,並非是易事,要滿足人類身體的需求才可以,首先就是厚重的大氣層,其次要有充足的氧氣,最為重要的是水資源。
  • 人類會移民火星嗎?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昨日正式啟航,引發廣泛關注。火星探測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哪一步最難?火星移民還有多遠?如果有大量液態水存在,就表明人類有可能在上面居住。判斷一個行星對於人類是否宜居,第一個標準就是表面必須有大量的液態水流動,即河流海洋。其次,是大氣裡必須有氧氣,即使大氣裡沒有氧氣,只要有水,可以用水製造出氧氣。現在已基本知道,在過去幾十億年裡,火星表面的液態水逃逸到行星際空間去了。所以我國的火星探測,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是水是怎麼通過大氣層逃逸的?
  • 火星移民不再是夢,「2020漫遊者」將為火星移民研究鋪平道路
    其將在以往機器人探測器的基礎上收集火星的首批樣本,這些樣本將在稍後送回地球。在科學方面,科學家也在考慮我們可以在火星表面做出的新發現,當取回樣本時,這些新發現將為科學家提供有用信息。這與從軌道上拍攝的圖像提供的地圖相匹配,創建了一個可以識別隕石坑、山脈和其他地標的嚮導。該系統通過使用地圖對登陸地點進行安全排名,從而提供安全的目標選擇。著陸器可以尋找最安全的地點著陸,甚至在發現危險時轉向特定地點。在著陸階段收集到的所有圖像都將發送給地球上的團隊。2021年2月登陸火星「2020漫遊者」將為該系統提供測試。它以後可能會被用來讓人類登陸月球和火星。
  • 花20萬美元移民火星?馬斯克火星移民詳細計劃來襲!
    馬斯克稱,人類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選擇待在地球面臨滅亡,或是成為太空文明的一份子。火星移民計劃的目的,是使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這也是馬斯克創立SpaceX公司的初衷。各位親,準備好了咩?宇宙飛船要起航啦!
  • 火星有水!人類真的可以「回」火星了嗎?
    據麥克尤恩介紹,即使火星表面真的有液態水,也不會是滔滔江河,而會是以「溼潤土壤」的形式存在。研究人員在火星斜坡上發現這些「奇特溝壑」,通過數據分析得出溝壑中含有含鹽礦物質,而這類礦物質的生成離不開水。
  • 科學家在火星上有一個重大發現,讓人類對火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可是,科技的快速發展也讓地球的生態環境不斷破壞,大量植被的消失,沙塵天氣不斷,各種自然災害也慢慢多了起來,再加上全球氣溫不斷升高,地球正在快速消耗生命。可能用不了多久,地球將變成一顆不再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那個時候,我們不得不做出選擇,離開地球移民到其它星球生活。
  • 馬斯克和他的火星移民計劃
    根據外國媒體最新的報導,馬斯克最近一次在新聞媒體會議上公布了他未來的火星移民計劃,他表示未來十年裡將會有100萬人被送上火星生活。事實上,如果火星本身的條件太差,沒什麼用處,那麼即使有錢,也不可能在火星上建立移民基地。然而,從美國宇航局近年來對火星的探索來看,火星上的情況並不像預期的那樣糟糕。長期以來,人類沒有發現火星表面存在液態水,大氣中幾乎沒有氧氣。然而,在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的聯合探索之後,他們發現在火星的一些隕石坑區域可能還有一些水冰物質。這些水冰物質是否能被人類利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