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韓國國土海洋部表示,擬將暖炕技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聯想起以往「泡菜申遺」、「端午申遺」之爭,部分網友認為韓國又是跟中國爭搶「申遺」資源。對此,有網友調侃道,「如果東北大炕都是韓國的,那《鄉村愛情故事》不就成了韓劇? 」說起來,東北的火炕有著上千年歷史,其不僅僅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更早已融入東北人的生活和骨血。如今,韓國要給「炕」申遺,我們不妨好好探究一下:韓國暖炕跟中國火炕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胡慧雯
雙「炕」PK
PK之概念
倆「炕」是不是一回事兒?
首先,我們來明確個最基本的定義:啥叫「炕」?
中國的漢字「炕」字,按照字義解釋,是中國北方住宅裡用磚或土坯砌成,上面鋪席,下有孔道與煙囪和鍋灶相通,可以燒火取暖的床。又稱暖炕、火炕等。而據韓國門戶網站介紹,所謂的「韓國暖炕」是指一切從地底加熱的方式,或者按照傳統方式,在地板上睡覺吃飯的房間。
大連民俗學者李光祿指出,從上述定義就能看出中韓兩國的「炕」形式略有差異:中國的炕一般高出地面,高度約為70-80釐米。韓國則是地炕,一般進屋就是「炕」。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組成員曹保明介紹說,相比韓國的炕,中國的炕具有多樣性:比如,在東北,經常被提及的就是滿族常用的「萬字炕」,即滿族民居中所築南、西、北三面相連的「拐彎炕」,形成南北大炕和西炕,其中南炕最寬,西炕和北炕相對較窄。三面圍合空出房間的東向作為入口和堂地;漢族的炕,多為「一字炕」,農村房子的主房通常為坐北朝南的一排三間或四間,其中有兩間帶有火炕的房間。在進門那間靠近兩扇門的外門的門後東西處各有一個三四尺見方的灶臺。與「萬字炕」不同,有「一字炕」構造的房間更近於開放型的「會客室」,適於大家上炕嘮家常。
PK之歷史
「炕」到底是由誰發明的?
關於韓式暖炕的起源時間,現在比較主流的說法是三國時代(距今1700~1800年),據《舊唐書高麗傳》中記載:「窶民盛君多,冬月皆作長坑,下燃?火以取暖。 」
韓國在其宣傳中介紹,「韓國暖炕」的英文拼音「ondol」被載入《大英百科全書》。而在韓半島等地的許多暖炕遺蹟也成為其發明炕的「證據」。
那麼,中國火炕的歷史有多久遠?從《詩經小雅瓠菜》中,可管窺一斑:「燔之炙之」。而到了漢代,有個叫毛亨的人,將其注釋為「炕火曰炙」可見「炕」至少漢朝已有。而最有力的證據是2006年在河北省徐水縣東黑山遺址發掘出一處西漢時期的火炕,將火炕的歷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
曹保明進一步介紹說,火炕源於古代的「火窩子」,古人在農墾、耕種、遊牧、狩獵時,常常在野外露宿,就地掘土挖坑,坑內點燃柴草,待柴草燃盡,地面受熱後,鋪上獸皮、草葉睡覺。這樣,「火窩子」既可取暖,又可防止野獸偷襲。隨著人們住所的安定,「火窩子」迅速演變為火炕,跟著人們進入了村舍。
記者翻閱一些考古資料發現,在黑龍江省東寧縣團結村挖掘的東北先民「沃沮族」遺址中,被考古學家稱作「低火牆」或「煙道大牆式」的其實就是早期的火炕。後來,人們把「低火牆」從中間移到某一側靠一邊,又將煙道加寬、加多,這就逐漸形成了真正的火炕。
故而,在有證可考的前提下,中國火炕的歷史要比韓式暖炕要早。
PK之原理
倆「炕」用法是否相同?
李光祿指出,無論是韓國暖炕還是中國火炕,原理基本一致:利用廚房或屋外設置的灶坑燒柴,火煙順管道而行,將炕均勻地加暖,從而烘暖整個房間。
至於區別,從表面看,韓國暖炕是一個房間,可直接或坐或躺地板上取暖;而中國火炕是一個靠牆或窗的高臺,需要脫鞋爬上去。簡單點說:把東北火炕擴大至整個房間就變成韓國暖炕了。
也正因為在韓國管道是埋在地下的,韓屋內地面的建築會比一般的地平面高,為了保存暖氣,房間的設計不能大。此外因為地熱(暖炕),所以不使用床和椅子,採用坐式文化,一直延續到現在。
事實上,這種「暖炕」也不是韓國獨有。早在300多年前,「地熱」取暖方式就為瀋陽故宮所採用。比如清寧宮地下的煙道,呈魚刺形,中間是空的,當鍋灶處有火燃起時,餘溫就會沿著煙道烘熱地面看起來是不是跟「韓國暖炕」一個樣兒?當然,這確實是不折不扣的「貴族產物」,單是鋪設地下煙道一項,就要耗費不少人力物力,所以這種「地熱」只在皇室住所和寺院中才有發現,而一般的老百姓更多採用東北老人熟知的「火炕」。
炕上禮儀
輩分高或尊貴客人睡「炕頭」
有喜歡《紅樓夢》的人肯定都對「炕」有很深的印象:《紅樓夢》的背景就是清朝,賈府也是影射「清朝」貴族的生活。所以,整部小說裡「炕」幾乎隨處可見到了冬天,屋子裡是很冷的,晚上睡覺必須要燒炕取暖。而伴隨「炕」這一場景,也衍生出很多特色習俗和禮儀。
比如,在北方去別人家做客,主人是否熱情,從「炕上」就能窺知一二:冬日裡,如有客人來臨,主人迎客的第一句話就是,「快脫鞋上炕,坐炕頭熱乎熱乎……」
不過,炕也不是隨便說坐就坐的。炕上就座,那也是有禮儀的:不能像坐沙發、太師椅那樣「蹺二郎腿」,而是需要掌握「盤腿功」。你如果嫌盤腿費勁,執意耷拉兩腿坐在炕沿上,那就顯得外道、生分。
還有句老話叫「老婆孩子熱炕頭」。由此可見,「熱炕頭」在居家生活裡的位置有多重要:一個人在家中的地位和受重視程度,從他在炕上睡覺的位置就能看出來。一般來說,最暖和的「炕頭」都留給家中輩分最高的主人或尊貴的客人寢臥,而年輕人則在「炕梢」寢臥。
火炕技術
「盤炕」絕對是個技術活
在北方地區,由於寒冷天持續時間長,作為人們日常起居、休息、就餐甚至是生產勞動場所的炕面,也就成了屋內最重要的設施。故而,家裡有一口好火炕,絕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那麼啥叫好炕呢?熱得均勻,餘熱持久,屋裡不反菸,灶上不倒灌回火。所以,要想「盤」一副好炕,就得找盤炕的好手藝人這樣的能人,民間統稱之為「炕神仙」。
資料顯示,盤炕人的手藝一般都是祖上秘傳。按照實際盤炕的大小長短等具體特徵,手藝人要根據自己的經驗「走磚」,搭出符合技術要求的炕,走磚方式不同,炕的名稱也不同:萬字炕、連二炕、花洞炕等等,特別是搭到了顯示技術的排搭炕洞「走磚」時,甚至要把無關人等全都請出去,只留手藝人一個,以求技不外洩。
山東民俗學會會員解煥新,其常年研究並收藏膠東民俗物品及老家具。故而對「炕」文化也十分了解。據他介紹,早期的炕是用土坯搭的:把乾草和泥攪拌在一起,按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一塊塊土磚。
盤炕的關鍵則是煙道。一般一個炕有2-3個排煙道,下連灶坑,上通牆裡的煙道,煙道直通屋外房頂的煙筒。搭好煙道後,上面再用一層單土坯蓋上,土坯上面再抹上黃泥,然後從大炕的灶坑裡填柴火燒炕,一會兒就會看到整個炕面煙霧繚繞,不過炕面有些縫隙還會往外冒煙,這時還得用黃泥勾縫填泥。待火炕的炕面燒乾了以後,鋪上用高粱稈編的炕席,在炕的最外邊緣處釘上一整根木頭,為炕沿,就可以睡人了。
專家呼籲
東北火炕申遺當仁不讓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目前我國除了東北和膠東等地的農村地區,在城市裡幾乎看不到火炕的蹤影。「其實,韓國也消失了,現在取而代之的是地熱,但他們意識到了火炕的價值。 」曹保明指出。
眼下,針對我國網友關於「應搶先把火炕技術申遺」的呼籲,我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回應稱:中國暫不會將火炕技術申遺,「不會按照韓國的節奏走」。
對此,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組成員的曹保明有不同的意見:「這不是跟不跟著韓國腳步的問題,而是要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當年韓國將端午節申遺,我們保護。客觀地說,雖然端午節是我們的,但人家(韓國)至今卻保留了100多項端午習俗,而我們只剩下划龍舟和吃粽子。這也提醒了我們,要好好挖掘、保護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 」
釋疑
「申遺」「專利」
如果「暖炕」被韓國搶註「非遺」,是不是就代表「炕」是韓國的呢?
對此,曹保明解釋說,申遺和申請專利不同,並不是說韓國為「暖炕」申遺就代表它是韓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非遺申請的初衷是為合理保護和恢復全人類共同的遺產。
按照非物質遺產公約規定,當一項遺產同時在兩個或多個國家存在時,申報國必須和其他國家事先協商好以後,聯合申報非物質遺產。
據悉,一個項目申請 「非遺」,光走流程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而早些年每個國家一年只準申報一個非遺項目。而我國約有200個申遺項目,其中100個進入預備申遺清單,目前國內已有包括太極、24節氣等10多個申請項目在排隊。
各種各樣的炕
從炕在室內的位置和形狀上分:炕的長邊佔滿一間房前牆的叫前炕,佔滿後牆的叫後炕,佔滿山牆的叫順山炕。有一些住宅寬敞,靠房間前後牆兩面都有炕,稱為對面炕。有的房間較小,炕兩面靠牆,兩面炕沿,基本呈一個正方形,叫棋盤炕。從炕的結構上分:有分洞炕和花洞炕。從煙道的走向上分:有順洞炕和回洞炕。隨著時代的進步,出現了一種架空的炕,傳熱快、保溫時間長,稱為吊炕。
原標題[
韓國暖炕和中國火炕是一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