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冬寒火炕暖
火炕屬於寒冷的北方,曾經遍布中國北方的城鄉,歷史悠久,至今依然是北方農村民眾最重要的取暖和休息場所。每一個北方人,對於火炕的的熟悉和眷戀,不亞於對父母的熱愛。
新房子剛捂上頂子,門窗還未安裝,娃娃們鬧嚷著要住新房子,父親也樂呵呵地答應著,砌圍牆,支柱子,安放上炕面子,抹上頭遍泥,大火燒乾,再抹上二遍泥,慢火烘乾,炕面上撒一層麥糠或者谷糠,甚至幹灰都成,目的是吸乾炕面上的水分,人睡在上面沒有潮溼感。如此,一面火炕就算做好了。至於火炕上鋪的是竹篾蓆子還是蘆葦蓆子,是由自家的經濟狀況決定的。
火炕大致的類型有兩種:平原川區的火炕全部由泥土構成,牆、柱子、炕面都是土坯;山區的火炕是石板和泥的組合。土坯是經過專門加工的,方方正正,有稜有角,組織起來容易得多,而盤好一面石板炕就費事多了。
石板炕的炕面是用比較平整的石板組成的,但保溫效果遠不及土坯砌成的火炕,熱得快涼得也快。石板炕還費蓆子,動輒烙一個窟窿。我家的炕席經常被燒,大點的窟窿被母親用布塊縫補上,小的就像幾隻頑皮的眼睛,狡黠地瞅著我們。在我的記憶裡,買蓆子、補火炕是最令父親頭疼和熬煎的。
在鄉村,坐火炕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份榮譽。左鄰右舍,三親六友來了,主人家如果熱情地招呼你上炕,說明你是受歡迎的;誰家有了紅白喜事,能夠在炕上坐席吃酒的,除了娘舅家之外,必是奉為上賓的貴客。好多城裡人不習慣坐炕,堅持要坐在地上的席桌上,主人則固執己見,一定要客人上炕就坐。寒冷的冬日裡,城裡人到鄉下轉親戚,睡在燙熱的火炕上,身子熱得焦躁,頭卻凍得受不了,只好戴著棉帽睡火炕,可笑又滑稽,傳出去的笑話就是:身下入伏,身上交九。
鄉村人家,生死都和火炕有關。只有在鄉村出生並生活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一個北方人對火炕的眷戀,尤其是寒冷的季節,除了必要的勞作外,農人的白天和黑夜都是在火炕上度過的!
城鎮化的飛速發展,民眾生活質量不斷地提升,火炕快要淡出人們的生活了,想扯展睡一回火炕已經成了奢望。搬進了移民新村的農人,要麼住進了樓房,要麼是磚木結構紅磚瓦舍。為了整潔,火炕已經被逼進了犄角旮旯——老年人離不開火炕,就在隱蔽的角落,修建一座小房子,泥一盤火炕給他們,寬敞明亮的地方,沒有了火炕的蹤影。
前一段時間,山東濰坊的一位朋友在網上發來她家樓房裡火炕的圖片,火炕牆上貼著華麗的瓷磚,美觀、潔淨,很令人羨慕,這應該是新時代火炕的改版了,我心裡欣慰而嚮往。
□劉 傑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