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大的自然界裡,生長著高等、低等的各種各樣的生物,使地球處處洋溢著生機。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是漫長歷史發展、演變的結果。在生物的演化過程中,它們各自所需的食物、氣候條件及生活方式大不相同。
2017年5月13日上午,在北京自然博物館4D影院,由我館研究人員殷學波為大家講述「不勞而獲」的海底動物們。
一般我們認為,陸地上所有植物都會在同一個地方發芽生長,開花結果,也就是說幾乎原地不動地度過一生。與植物相反,絕大多數的動物為了覓食、避敵或別的原因,經常跑來跑去處於運動狀態。可海水生態環境不同於陸地生態環境。在陸地上,平時的空氣流動根本無法把適宜大小的食物帶到眼前。而在海水裡就不同了,海水中有無盡的的浮遊生物,水流的力量又比空氣大得多,這樣水流就給海底動物們提供了「不勞而獲」的機會。
熱帶海洋的珊瑚礁生態系統是這類「不勞而獲」海底動物們集中存在的地方。附於海底的海綿動物,依靠過濾海水生活。海底最常見的有石珊瑚類,還有軟珊瑚、海葵,以及海羽星、豎直生長的海參類、從管孔中探出觸手的管蟲類動物等。當然有些海底動物們為了食物更充分,生長得更快,也會在體內共生蟲黃藻來製造營養。
想近距離欣賞這些海底生物嗎?那就去我國的西沙、南沙群島吧。去之前,可以先到我館了解一下南海固著生長的海底生物,館內整修一新的水生生物館東廳,正在繪製一幅14.5米長的超長圖版,表現的也是這一內容。想像一下,我們戴著潛水鏡在海水裡潛水,俯瞰欣賞各式各樣美麗的珊瑚礁生物,那得是多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