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家發現的各種深海生物
發現深海生物的海底峽谷位置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進化綜合中心的生物學家發現在北美洲太平洋加州海岸蒙特利海底峽谷1000米深處存在微小的生命體,它們將自己隱藏在海底沉積物中,並將附屬肢體伸出以獵取食物為生。這些小生物的生命周期依靠海洋生物屍體的碎屑或者「雪」為生,這些「雪」便是海洋表面死亡的浮遊生物、排洩物、菌體等像雪花那樣從水體表面遷移沉降至海底,其也被科學家稱為「海洋雪」。
圖中顯示了這片海域中的深海「常駐居民」,樣本來自約7釐米直徑、5釐米厚度的海洋底泥。海洋生物學家驚訝地發現在微小環境中存在的生物多樣性,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態位,僅隔數米便能感受到生物群落的強烈變化。海洋表面沉降至海底的「海洋雪」,大部分是海洋生物的排洩物以及浮遊生物死亡後的沉降,這些物質沉降在海底並不會均勻地分布累積。在蒙特利海底峽谷,底部坡度的變化使得沉積物的分布發生改變,甚至在有些較平的海底區域,沉積物的分布積累也是各不相同的。
「海洋雪」沉降過程涉及到表層海水的流動、浮遊生物數量的增長以及沉降、漂移的運動情況。幼小的雙殼類動物和蠕蟲生活於存在足夠「海洋雪」的沉降位置,以滿足自身的生長需要,當它們死亡後,剩下的物質便匯入「海洋雪」中,一起沉降漂流,美國國家進化綜合中心的生物學家克雷格·克萊恩(Craig McClain)最近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研究海洋雙殼類動物在海底分布的差異性。
該論文通過比較各種模式下海底生物樣本數據與計算機模擬結果,克萊恩的研究小組發現儘管這些能隨洋流飄離的生物能散布至離自己棲息地750公裡之外的地方,但海底生物群落的複雜性還是顯著地依賴於食物的供給能力,在表面浮遊生物沉降較多的區域,分布著更豐富的海底生物群落。某一特定區域海底生物群落似乎以平均量的「海洋雪」為自己提供食物來源,即便它們隨著洋流飄離了數百公裡遠,其所消耗的「海洋雪」積累量也不會超過一勺子的量。(來源:騰訊科技 Everett)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