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礦產大會在海南三亞開幕 探討海底礦藏可持續開發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圖為大會現場。 杜莉 攝

中新網三亞9月23日電 (記者 王曉斌)第四十八屆世界海洋礦產大會23日在海南三亞開幕,來自中、美、英、德等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名專家學者將在五天的會期中,針對環境,規程和技術等方面內容,就如何可持續開發海底礦產資源展開討論。

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一直是國際學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海底蘊含豐富的金、銅、錳、鈷、鉬、鋰等金屬礦藏,是精尖裝備、智能儀器和新能源電池發展的重要原料,各國普遍看好深海採礦市場和深海採礦產業並大力發展海底採礦技術,近五年已有包括法國、紐西蘭、庫克群島等超過十個國家籤署了海洋礦產勘探合同,海底採礦逐漸產業化。中國近年來隨著「蛟龍」「深海勇士」「海馬」「潛龍二號」等一批先進海洋裝備的成功研發,不斷在海洋礦產勘探和開發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在一些領域已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大會主辦方認為,推動深海礦產資源開發是未來中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深入實施科技興海,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的重要方向。此次大會既是匯聚全球海洋礦產研究與開發的交流平臺,也是中國科研院所和企業展示在這一領域成果,探討海洋採礦產業化發展的寶貴機會。

世界海洋礦產大會由總部在美國夏威夷的國際海洋礦產協會(International Marine Mineral Society,簡稱IMMS) 組織召開,是目前全球海洋礦產研究與開發領域參與範圍最廣,規模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會議,至今已有47年歷史,每年9-10月在不同會員所在國城市舉辦。

本屆大會主辦地三亞瀕臨深海,距1000米深度的海域航程僅80海裡,對於海洋礦產開發研究有著天然的優勢。近年來,三亞加速集聚國內優勢海洋開發利用相關資源,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優勢海洋開發利用相關單位相繼進駐,為海洋礦產資源開發注入了強大推動力量。(完)

相關焦點

  • 海底礦藏量巨大,誰能開採,由它說了算
    海洋礦產資源蘊藏量巨大 海洋不僅覆蓋著71%的地球表面,也覆蓋著極為豐富的海底礦產資源。所有能叫上名字的礦產資源,海底都有,目前流傳度較廣的有煤鐵等固體礦產、海濱砂礦、多金屬結核、富鈷錳結核、熱液礦藏、可燃冰等。
  • 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暨三亞市院士聯合會成立大會圓滿結束
    層次高端 主題鮮明 務實合作 影響廣泛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暨三亞市院士聯合會成立大會圓滿結束8月23日17時,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暨三亞市院士聯合會成立大會圓滿結束。在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阿東說,本次論壇有近50位「最強大腦」齊聚一堂,圍繞「智慧海洋·未來農業」主題,共同探討科學領域最前沿話題,為海南為三亞的發展出謀獻策,與眾多產業精英暢談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第五屆海中全省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召開 海南10所學校參會
    &nbsp&nbsp&nbsp&nbsp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8月19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胡麗齊)8月19日上午,海南中學舉行第五屆海南中學全省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海南10所中學約100多名學生代表參會。在3天時間裡,大會將通過特色學術沙龍、專家講座、社團領袖論壇等形式展開。
  • 海南三亞:探秘水族館
    海南三亞的亞特蘭蒂斯水族館匯聚著數萬尾海洋精靈,遊客可走進「海底」與海洋生物近距離接觸,探索海洋的奧秘。↑2020年5月31日,遊客在海南三亞的亞特蘭蒂斯水族館參觀。CICPHOTO/蒙鍾德 攝↑2020年5月31日,遊客在海南三亞的亞特蘭蒂斯水族館與海洋動物親密接觸。CICPHOTO/蒙鍾德 攝↑2020年5月31日,遊客在海南三亞的亞特蘭蒂斯水族館參觀。
  • @三亞「雙百」人才在園區 | 中國工程院院士帶頭團隊 研製開發海南海洋食品
    ,努力為海南省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團隊以海南省特色海洋水產品與農產品資源為對象,以團隊前期所獲國家級獎勵、授權專利技術為基礎,以現代的食品營養與健康理論為核心,致力於區域特色海洋食品的研製與開發,力爭通過3-5年建設成為世界一流人才團隊。
  • 開採海洋礦產資源的可持續之道
    圖片來源:Pexels人類所生存的世界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控制氣候變化和保證人人擁有負擔得起的清潔能源,而海洋則握有解決這些難題的鑰匙。這些難題之一是如何滿足全球對關鍵礦物不斷增長的需求,以支撐基於可再生能源與技術的未來社會。
  • 中國五礦成立海底礦產資源開發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日前,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在長沙正式成立「海底礦產資源開發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該中心依託中國五礦所屬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和長沙礦山研究院建立,是我國在海洋礦產開發領域唯一經科技部認定的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開幕 慎海雄宣布開幕 沈曉明致辭
    12月1日晚上,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開幕。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致辭並宣布開幕,省長沈曉明致辭。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宣布 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慎海雄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電影的繁榮。新時代中國,正在從一個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立足三亞,擁抱世界,站位獨特,前景無限。
  • 神秘的海洋:種類繁多且分布不均的海洋礦產資源,科學家如何應對
    毫無疑問,佔地球表面70%以上的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礦產資源寶庫。從海岸到大洋深處,遍布著人類所需要的各種礦產,吸引著人們去研究和探索。但是海底礦產資源分布不均給能源的開發出了一道道難題,科學家將會如何應對呢?
  • 2500米海底開採大量礦產,出口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直以來,我國十分重視海底稀土資源,作為工業的維生素,稀土在航天、軍事、材料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陸地上的稀土終究會被開採完畢,海底的稀土將是未來稀土的主要來源地,為此,我國曾在多年前花費10億元獲得了大片公海海域的礦產開採權。
  • 三亞市長阿東:海洋問題決定著國家的興衰
    三亞要發展深海產業,因為我們海南面對廣闊的南海,南海最深度達到五千多米,在三亞可以很快達到海水深度三千米的水域,所以我們三亞在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產業方面,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有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優勢。對於海南來說,大家知道我們海南海洋管轄面積很大,海洋經濟佔全國比重較少,但海洋經濟在海南佔全國地方生產總值的三倍,就是說我們的發展速度還是非常快的。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入海統籌,在2018年11月13日,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三十年大會上,要求海南要由海南大省向海南強省轉變,這就給我們提出了非常大的要求,如何由大省向強省轉變是我們確實需要考慮的相關問題。
  • 第三屆海洋知識競賽題庫42:海洋油氣開發
    贏取南極旅遊大獎 點擊進入答題頁面>>   http://www.china.com.cn/education/node_7099851.htm411.當前制約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的因素主要是什麼?
  • 海南自貿港未來科技投資研討會順利閉幕,共建三亞濱海明珠
    本次活動由招商三亞深海科技城開發有限公司及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有限公司共同主辦,方升研究承辦。本次會議、招商三亞深海科技城領導與新興產業專家「零」距離交流,共話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產業生態圈;高科技企業投資選址思路現身說法,為推進海南海油工程和科技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的同時也為招商局三亞科技城相關產業鏈構建出謀劃策。
  • 身負特殊使命 侶行夫婦奔赴海南三亞幹大事!
    11月20日,他們出發美麗的「東方夏威夷」海南三亞,完成了一項特殊使命——「珊瑚海圓夢計劃」。 面對日益嚴重的珊瑚礁白化,張昕宇梁紅再出發 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為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場所,同時,珊瑚礁也被認為是非常敏感的生態系統之一。在過去的30年間,全球變暖導致的珊瑚白化現象,已經使世界範圍損失了19%的珊瑚礁。
  • 海南:十年珊瑚保育 再現美麗「海底世界」
    【解說】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一島嶼景區,開發前周圍海域因粗放、無序捕撈方式而滿目蒼夷,經過十餘年的珊瑚保育,如今這片海域成為珊瑚、魚群、螃蟹、海螺等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吸引許多遊客慕名前來觀賞。近日,記者走進該景區,一探這片獨具特色的「海底世界」。
  • 三亞市資訊|三亞海棠灣酒店攻略,天房洲際海底餐廳用餐,水族館潛水...
    當然如果沒有證的話,洲際酒店內有潛水俱樂部,有潛導可以帶你下去,很淺一點都不危險,各種熱帶海底生物,還是非常值得一試的。天房洲際酒店在親子活動方面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光親子主題套房擁有138平方米經典空間格局。三亞海棠灣的這家天房洲際酒店就大的特色就在於海底餐廳。酒店斥資打造出國內酒店首家美麗的海底海鮮餐廳,比亞特蘭蒂斯早一些,這樣與眾不同的用餐環境也吸引了不少遊客。
  • 為圓珊瑚保護夢,這對夫婦奔赴海南三亞幹了件大事!
    11月20日,他們出發美麗的「東方夏威夷」海南三亞,完成了一項特殊使命——「珊瑚海圓夢計劃」。珊瑚礁白化日益嚴重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為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場所,同時,珊瑚礁也被認為是非常敏感的生態系統之一。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海底採礦機遇與挑戰並存
    據悉,7月2日~27日,國際海底管理局第24屆年會在牙買加金斯頓召開,與會各方繼續就制定深海底礦產開採規章進行商討。會議期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了這份名為《深海底採礦:一個正在崛起個正在崛起的環境挑戰的環境挑戰》》的研究報告,論述了深海底採礦技術發展、管理規章完善及其環境影響等方面的情況,旨在全面概述深海底採礦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 三亞環保志願者李波潛心淨海十八年:是珊瑚衛士,海底清潔工
    李波在清理海底垃圾。資料圖片中秋節第二天,三亞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志願者李波早早便來到離家6公裡外的大東海景區,清理海洋垃圾。李波是吉林人,今年40歲。每當大風浪經過,就是他最忙碌的日子,大東海、海棠灣後海……他追隨洋流和風向,足跡遍布三亞的各大珊瑚礁區。「哪兒魚多,漁民的活動就會頻繁,廢棄的漁網也會增多,我就去那兒。」李波說。每次下水,少則十幾斤,多則幾十斤,18年來,李波無數次潛下海底,不知道撈起了多少漁網,挽救了多少珊瑚礁。海南全島的珊瑚生長海域,他幾乎都去過,對海底植被及海洋生物的生長、活動情況一清二楚。
  • 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發布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十大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濟南9月2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邢婷)今天,以「創新海洋科技 引領產業發展」為主題的世界海洋科技大會在青島舉行,會上同時發布了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來自20個國家的近百名海洋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高校和科研機構700餘名專家學者相聚青島、共謀發展。世界氣候研究計劃國際組織向大會發來賀信。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致辭,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