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採海洋礦產資源的可持續之道

2021-01-12 中國科學技術館

圖片來源:Pexels

人類所生存的世界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控制氣候變化和保證人人擁有負擔得起的清潔能源,而海洋則握有解決這些難題的鑰匙。

這些難題之一是如何滿足全球對關鍵礦物不斷增長的需求,以支撐基於可再生能源與技術的未來社會。全球人口預期將從如今的78億增長至2050年的96億,人口的持續增長使得尋求可靠和符合道德原則的礦物新來源變得至關重要。

如果以環境可持續的方式開採,那麼深海海底發現的金屬(例如鎳、銅、錳、鈷)有可能幫助我們實現全球清潔能源目標的潛力。但是為了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進行深海研究,以確定避免和減少潛在環境影響的必要措施。同時深海研究也能夠加深我們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過程的認識。

深海研究與創新是實現可持續開發海洋的關鍵。它同樣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關鍵,並且對履行發展藍色經濟(Blue Economy)的承諾至關重要。

近期,30名全球頂級科學家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f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法律專家參與了第26屆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ISA)法律與技術委員會年度會議。會議的首要議題是:我們該如何在確保保護環境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實現可持續地開發海洋礦產資源。

滿足清潔能源需求

世界銀行最近發表的報告估計,到2050年,全球將需要超過三十億噸礦石和金屬,以滿足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並且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

到2050年,僅鋰和鈷等電池金屬的產量就必須增加近500%,以滿足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技術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及過渡到低碳經濟所需要的能源存儲需求。

許多關鍵礦產都存儲在深海海底。目前確定的資源有三種:多金屬結核、多金屬硫化物、富鈷結殼。國際法授權國際海底管理局確保這些礦產能以可持續的方式得到開發:通過包含穩健保護措施的國際管理框架,以確保對海洋環境以及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全球資源

國際海底管理局(ISA)由167個成員國以及歐盟組成,還有92名觀察員,包括由30個觀察員國、32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和30個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授權ISA管理所有非國家司法管轄海域內礦產的相關活動。其管理範圍超過了全球海底大小的一半。

UNCLOS規定ISA所管理海域及其中的礦產資源為人類的共同財產,僅在ISA的許可下才可開採。開發這一海域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必須由所有國家平等共享。

在過去25年裡,ISA制訂了一套全面的法規體系,來管理所轄海域的礦產勘探。在此基礎上,隨著勘探技術的越發成熟,ISA將主要精力放在制訂開採這些礦產的法規上,即開採條例(Mining Code)。一旦生效,該條例將要求任何計劃在ISA管理海域內開展開採活動的礦業公司遵守嚴格的國際環境保護要求。

圖片來源:Pixabay

可持續夥伴關係

ISA正在與成員國、研究機構、勘探公司、國際組織和社會團體合作,確保開採條例能夠反映各方利益。隨著全球邁向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2021-2030),對建立新型的合作關係以推進深海勘探活動的需求又變得緊迫起來。

ISA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s 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 IOC-UNESCO)聯合起來充分發揮深海勘探的潛力,並且通過提高對海底地圖的繪製和加強海洋觀測網絡來促進實現上述聯合國十年計劃的目標。

通過建立廣泛的、新型的合作關係,ISA與IOC-UNESCO正在實現其戰略目標以及聯合國十年計劃的目標,從而促進全球性行動以促進利於全人類的海洋科學。這種多邊關係將會成為實現聯合國十年計劃的關鍵。

共享數據

在這一工作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是數據。ISA已經利用開展勘探活動企業的技術獲得了關鍵的科技能力以輔助決策進程。

在過去的30年裡,有超過800次駛向太平洋Clarion-Clipperton區的科研航行,在海上停留時長總計超過6000天。在經濟上這代表對海洋科學的投資達數億美元。

這其中包括對海底地圖的繪製,不僅有相當高的精度,還涉及一些最深和最遠的海底區域,以及收集和分析上千種巖石、沉積物樣本和生物物種。

我們在過去25年中所得到的大部分海底地質學以及其環境特性知識均來自於ISA授權的勘探活動。

這些研究數據通過ISA首次建立的深海動植物群資料庫DeepData在各方之間廣泛共享。正是這些研究讓我們能夠確定保護當下和未來的海洋環境所需的最佳措施。

圖片來源:Pixabay

DeepData存有根據ISA合同開展的深海勘探所獲取的生態系統信息。我們現在有機會能夠習得全新的海底生物多樣性知識,以及建立新的資料庫、創新工具和培訓方法來有效保護海洋環境。

大家需要一起行動起來,必須努力加強對海洋的理解,幫助全球建立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撰文:Michael W. Lodge

翻譯:常灝傑

審校:曾小歡

引進來源:科學美國人

引進連結: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to-mine-the-oceans-sustainably/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礦產資源分布、深海開採最新情況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採「冰」——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也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比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實現試採。「海洋是人類巨大的資源寶庫,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
  • 越界越層開採礦產資源行為如何定性
    ◇越界越層採礦是指在採礦許可證的水平標高、拐點以外開採礦產資源,其行為與礦產所有權息息相關。  ◇就盜竊罪和非法採礦罪而言,二者雖然侵犯的對象都是公私財物,但是侵害客體或者法益卻不盡相同。盜竊罪侵犯的主體法益是財產所有權,而非法採礦罪侵犯的主體法益是國家對礦產資源的管理制度。
  • 海洋中的礦產資源
    海洋中所貯存的各種礦物約500億噸。通常只要每平方米有5㎏的礦物,就有開採價值,而在太平洋東南部海域,每平方米的礦物竟有50㎏至70㎏之多,而且至今仍在不斷地生成和堆積,海洋每年可生成1600萬噸有價值的工業原料。  金屬鎂在工業、國防上佔有重要地位,製造飛機和快艇的主要材料是鋁鎂合金。
  • 神秘的海洋:種類繁多且分布不均的海洋礦產資源,科學家如何應對
    毫無疑問,佔地球表面70%以上的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礦產資源寶庫。從海岸到大洋深處,遍布著人類所需要的各種礦產,吸引著人們去研究和探索。但是海底礦產資源分布不均給能源的開發出了一道道難題,科學家將會如何應對呢?
  • 人類過度的地下礦產資源開採給地球帶來危害
    文:彭斐  地球花了46億年時間為我們孕育的礦產資源,我們只用了幾百年就差不多開採殆盡。  尷尬在延續。2012年底,中國煤炭學會透露出這樣的信息煤礦損毀的土地面積每年還在以7萬公頃的速度飆升。  礦產資源是地球上重要的不可再生資源。
  • 廣東省湛江市礦產資源及勘查開發利用狀況
    本區礦產資源特點是礦產種類多,分布範圍廣,優勢礦產集中度高,儲量大、質量好,能源礦產中煤礦十分短缺,金屬礦產以中、小型為主。湛江市主要礦產資源儲量統計表見附表3。1、高嶺土高嶺土是本市優勢礦產,經地質評價的礦產地8處,資源總量達到2億噸(原礦),遠景儲量可超過5億噸。主要為兩種類型,即沉積風化型高嶺土礦床和花崗巖風化殘積型高嶺土礦床,前者賦存在第四系湛江組沉積地層中,儲量規模大,質量較好,深加工後可獲得質量較高的塗料級產品,如遂溪燕子窩高嶺土礦床。
  • 湖南省臨湘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
    主要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啟的改革窗口為經濟發展助力,國家宏觀經濟總體向好;經濟持續增長必將帶動礦業發展,礦業短期衰退帶來礦業調整機遇,2014年,臨湘市被列為全省唯一一個整縣推進礦產資源勘查工作的試點縣(市),臨湘市礦產資源雖然較為豐富,但大宗礦產相對不足,可利用的礦種較為單調。
  • 2500米海底開採大量礦產,出口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直以來,我國十分重視海底稀土資源,作為工業的維生素,稀土在航天、軍事、材料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陸地上的稀土終究會被開採完畢,海底的稀土將是未來稀土的主要來源地,為此,我國曾在多年前花費10億元獲得了大片公海海域的礦產開採權。
  • 我國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資源保證,但長期以來受市場利益的驅動,加上制度保障不力和人們認識不足,礦產資源的開發造成我國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要素。,這種「掠奪式」的亂採、濫挖使寶貴的資源遭到嚴重浪費,並且造成當地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 潼關縣礦產資源規劃(2001~2015年)
    為了切實貫徹和落實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促進我縣礦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對全縣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儘可能積極和長遠的影響,根據陝西省國土資源廳關於編制市、縣礦產資源規劃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以及《渭南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2001—2015年渭南市礦產資源規劃的通知》精神和縣委、縣政府的明確要求,特編制《2001—2015年潼關縣礦產資源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 到月球開採礦產為何甚囂塵上?
    該命令不認為月球上的礦產需要得到國際協議允許才能開始開採。此舉旨在為美國人在沒有任何國際條約許可的情況下開採月球上的礦產鋪平道路。探索太空的國際法律框架是以1967年籤署和頒布的《外層空間條約》為基礎的。該條約為各國如何探索太空制定了一系列寬鬆的指引。
  • 日本欲在衝之鳥礁延伸大陸架 將推進海洋資源開採
    日本欲在衝之鳥礁延伸大陸架 將推進海洋資源開採  日本欲在衝之鳥礁延伸大陸架將推進海洋資源開採  日本政府9月9日通過內閣會議,決定在衝之鳥礁(日本稱衝之鳥島)北部的「四國海盆區塊」(17.4萬平方公裡)和衝大東島以南的「大東諸島區塊」(0.3萬平方公裡)兩處海域做出延伸大陸架的政令,涉及面積達17.7萬平方公裡。該政令將於10月1日起開始實施。
  • 礦產、礦產資源基礎知識
    什麼是礦產?礦產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於地表的)可供人類利用的天然礦物或巖石資源。紅寶石主要產地是緬甸,產於太古代結晶片巖或結晶灰巖中,為高鋁質沉積巖之「變成礦床」。礦化浸染狀。與尖晶石共生。在原生礦床的地表及附近河流衝積層中有砂礦存在。原生礦開採困難,很易在開採時把紅寶石震壞,砂礦則淘洗後用手選出紅寶石。紅寶石可以人工製造,我國早在1958年即已正式生產,目前人造的紅寶石晶體可長至幾十釐米,但人工製品不能用作寶石,只在工業上廣泛使用。
  • 中國五礦成立海底礦產資源開發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日前,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在長沙正式成立「海底礦產資源開發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該中心依託中國五礦所屬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和長沙礦山研究院建立,是我國在海洋礦產開發領域唯一經科技部認定的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2020中國礦產資源報告發布 我國礦產資源管理進一步完善
    原標題:2020中國礦產資源報告發布,我國礦產資源管理進一步完善   自然資源部日前發布《中國礦產資源
  • 雲南省紅河州礦產資源
    小龍潭煤礦儲量12億噸,該礦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已形成68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成為全國大型露天開採煤礦之一。紅河州礦產資源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一是礦種多,資源配套程度高。已探明儲量的30餘種礦產具有資源結構上的綜合優勢,主要金屬礦產共、伴生組合多,綜合利用價值和就地配套程度高,有利於相互結合發展礦產品化工業、精深加工等礦業延伸產業。
  • 嶽陽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
    以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根本點,從市情、礦情出發,確立礦產資源發展戰略,統籌市域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節約和綜合利用以及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明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 RCEP成員國礦產資源巡禮:印尼,中國也要大量進口礦產的國家
    RCEP協議國家與我國在礦產資源方面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礦產出口大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這些國家歷年向我國出口各類礦產資源。我國也從RCEP國家進口多種礦產資源,例如,受疫情影響,2020年1-10月,我國從巴西、印度進口鋁土礦的渠道中斷,在RCEP國家的鋁土礦進口量達52%。
  •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
    第三節  規劃目標     加強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資源可供能力和保障程度進一步提高。合理調控礦產資源開採總量,優化礦業結構,強化資源保護與節約集約利用,礦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切實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礦山地質環境狀況明顯改善。
  •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 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城鎮化基礎建設深入推進,對能源、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礦產品原料的需求持續上升,礦產資源的剛性需求持續旺盛。按照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和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要求,結合安徽資源稟賦特點,加強綜合地質調查,協調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合理布局,全面實施兩淮煤炭開發基地轉型升級,大力推進皖江經濟帶鋼鐵、有色金屬勘查開發基地建設,積極推進綠色礦業建設,優化供給側礦產品結構性改革,全面提升礦產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緩解資源約束瓶頸,促進和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設「五大發展」的美好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