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新年前夕,曾經大名鼎鼎的理財平臺「錢寶網」,終於翻了船。
新華社2017年12月29日播發消息稱,警方籲請各地錢寶網用戶到本人戶籍地或實際居住地公安機關經偵部門或派出所報案,配合調查取證。
交易金額超500億
2017年12月27日,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南京」發布公告稱,錢寶網實際控制人張小雷因涉嫌違法犯罪於26日向當地警方投案自首,警方正在開展調查。目前,錢寶網網站已無法打開。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發大量關注,對於錢寶網2億的用戶來說,張小雷的自首行為無疑是致命的。事發突然,不少人表示不相信這是真的,甚至化身柯南,尋找蛛絲馬跡證明這條發布是假的。
最後「平安南京」不得不再次發文確認身份。即使發現官網無法正常打開,很多自稱「寶粉」的用戶依然不死心。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官方確認張小雷已經自首之後,錢寶網的員工還在努力地發微博推廣。
錢寶網騙局,被認為是繼「e租寶」後第一大非法吸儲、非法集資案件,據錢寶網介紹,截至2017年8月底,錢寶網已經投資30多家公司、遍布全國10餘省市,用戶註冊量已超過2億。根據錢寶網官方公布的數據,其交易金額已經超過了500億。
據《法治周末》披露,張小雷此次投案自首,其實是他「二進宮」。在張小雷創辦錢寶網以前,曾因2003年泛美亞事件,以詐騙罪被判入獄。
《新京報》報導稱,除控制錢寶網外,張小雷名下還控股、參股了數十家公司。按照第三方企業信息查詢平臺「天眼查」的信息,張小雷在72家企業擔任法人代表,是54家公司的股東,其中,與錢寶網相關的企業至少有47家。此外,這54家企業中有16家註銷或被吊銷。
花樣繁多的包裝方式
據《新京報》報導,從2012年創立到2017年創始人落網,涉嫌非法集資的錢寶網存續5年才東窗事發,得益於張小雷對主業花樣繁多的包裝方式。
2012年,錢寶網宣稱其收取商家廣告佣金,以「看廣告、賺外快」的形式吸引用戶註冊,點擊廣告,從而起到宣傳商家及推廣產品的效果。最終實現廣告商家、錢寶網、註冊會員的「三贏」局面。
「『寶粉』可以去任務大廳領取任務,任務類型有填問卷、分享等,但大部分是看廣告。」2017年12月31日,投資錢寶4年的南京「寶粉」劉女士說。
劉女士介紹稱,看廣告做任務的前提是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保證金,根據保證金金額的不同,任務的獎勵也不同。以「錢寶酬謝任務」為例,領取該任務需繳納500元保證金,任務內容為看一條5分鐘的廣告,任務天數5天,收益2.25元。劉女士稱,只要在5天內看完5遍廣告,就算任務完成。
錢寶網此前宣傳,這屬於「點擊廣告,收取商家廣告佣金」的模式。2015年,錢寶網發布了3.0版APP,植入了社交和購物功能,宣傳口號也變成「一家專門做微商的平臺」。錢寶網稱,微商可以在平臺發布「推廣任務」,讓「寶粉」點擊廣告來為自家產品做推廣。
那麼,5次點擊2.25元的收益,賺的真是商家的錢嗎?
曾在錢寶網做過推廣的微商表示:「錢寶網承諾開店只需要繳納2萬元的抵押金,如果未來店不做了,這2萬元可以退回。做推廣不需要支付『寶粉』點擊的費用,這筆錢是錢寶網出的。」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看來,錢寶網所謂的「做任務、賺佣金」更像個幌子。用戶通過做任務賺錢,但實際上賺錢多少並非多勞多得,而是與投入的總資產成正比,總資產越高,做同樣的任務,賺的錢也就越高。一旦收益與總資產成正比,就帶有「賺取資本收益」的意味了。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錢寶網的收益組成很複雜,除任務收益外,還有籤到收益、搶紅包收益和推廣收益等。
但這些收益是以「錢寶幣」的形式體現在錢寶平臺。「100錢寶幣等於1塊錢,我帳戶裡還有2300多萬錢寶幣,其中有2000萬是用20萬元保證金兌換的。如今平臺關閉,都提不出來了。」劉女士對《新京報》記者說。
錢還能追回來嗎?
「你看中他的收益,他看中你的本金。」家住福建的李慶(化名)稱,自己算是一個「幸運兒」,提前看透了這種騙局的本質,在出事前兩個月就撤了出來。
「仔細想想,有什麼合法的模式可以長時間、大規模地賺取這麼高的收益率呢?僅依靠商戶的廣告投放便足以支撐起如此高的投資回報率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遲早會崩盤。」李慶介紹,其實媒體和業內對錢寶網涉嫌集資詐騙、龐氏騙局的指責一直存在。
《新京報》援引中天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姜萬東律師的話表示,錢寶網事件可以說和此前的e租寶事件如出一轍,但不同的是錢寶網通過看廣告等模式對非法集資行為進行了包裝,再加以高收益引誘,從而調動了投資者的興趣,令其「中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根據涉案數額的不同,非法集資可能面臨最高無期徒刑的處罰。目前,南京警方還在對錢寶網案進行審理,由於該案件涉及的投資者眾多,預計警方進行統計調查需要一兩年的時間,而對張小雷的量刑則需要依照最後統計的結果來認定。
另據《法治周末》報導,最近,在諸多錢寶網維權群中,有投資人在發布這樣的任務,要求每個投資人在微博上發表讚揚張小雷的帖子。
「我們不報警,也不配合公安調查,如果報案了,無非是像e租寶那樣兩年了還杳無音信,不報案的話,或許證據不足就放人了!」「報警,錢也會被國家沒收的。」群裡一些投資者抱有這樣的想法。
2017年12月28日,江蘇省公安廳網絡安全保衛總隊官方公號「江蘇網警」發布《@錢寶投資人錢寶的錢還能回來嗎?如果能,會回來多少?》,解釋稱:「追回的錢會按比例退還的,不會被國家沒收的。唯一的問題是,這些錢被揮霍的還剩下多少?能追回來多少?如果追回來多,返還比例肯定就高。」
對此,京師律師事務所網際網路金融法律事務部主任左勝高表示,投資人所認為的「充公」,是缺乏法律常識和依據的。以「e租寶」案件為例,公安機關曾開放過「e租寶案」投資人信息登記系統,最終追繳回來的投資人資金將按比例返還,所以進行過信息登記的投資人,在所有程序完成之後是能夠得到部分返還資金的。
推薦閱讀
@所有人,這些民生大事件件與你相關!
e查到底丨知名進口奶粉被曝有活蟲!(附問題奶粉品牌名單)
e查到底丨這些醫療廣告是假的,千萬別信!
策劃:胡璇絢
作者:高騰
編審:趙嘉麟
校對:唐力
綜合:新華社、新京報、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