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量子傳送剛剛實現了 90% 的精度,在總距離為44公裡範圍內

2021-02-08 騰訊網

數據保真度和傳輸距離對於構建真實、工作量的網際網路都至關重要,在這些領域取得任何進展都值得慶賀地構建我們的下一代通信網絡。

在這種情況下,該團隊通過量子信息實現了超過 90% 的保真度(數據準確性)級別,並發送它通過廣泛的光纖網絡,類似於那些構成我們現有網際網路骨幹網的網絡。

"我們為這些結果而激動不已,"來自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費米實驗室粒子物理和加速器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帕納吉奧蒂斯·斯潘祖裡斯說。

"這是構建技術的關鍵成就,將重新定義我們如何進行全球溝通。

量子網際網路技術使用量子位;未測量的粒子,保持懸浮在可能狀態的混合,如旋轉骰子尚未解決。

被引入彼此的 Qubit 有他們的身份 "糾纏" 的方式變得明顯, 一旦他們最終被測量。想像一下,這些糾纏的量子位是一對骰子——雖然每個骰子都可以降落在任何數字上,但無論它們相距多遠,它們都保證會增加七個。一個位置的數據會立即反映另一個位置的數據。

通過巧妙地安排三個量子位,可以迫使一個粒子的狀態通過它們相互糾纏的夥伴採用另一個粒子的"骰子滾"。在量子地陸上,這和把一個粒子變成另一個粒子一樣好,在眨眼間傳送它的身份。

然而,糾纏仍然需要在開始時建立,然後隨著量子位通過光纖(或衛星)發送到最終目的地而保持。

然而,量子信息不穩定、細膩的性質使得在沒有幹擾的情況下,在長距離上發射糾纏的光子變得棘手。較長的光纖只是意味著更多的機會讓噪聲幹擾糾纏狀態。

總共,用於通道每個幼崽的光纖長度增加了44公裡,為我們可以發送糾纏量子比特多遠,並且仍然成功地使用它們傳送量子信息建立了新的限制。

它從來沒有被證明在如此長的距離工作如此準確,它使一個城市大小的量子網絡更接近現實 - 即使還有多年的工作,使這成為可能。

"通過這次演示,我們開始為芝加哥地區大都市量子網絡的建設打下基礎,"Spentzouris說。

量子糾纏和數據傳送是一門複雜的科學,即使是專家也無法理解它最終如何被用於量子網絡。不過, 我們得到的每一個概念證明都讓我們更接近於使這樣的網絡發生。

除了承諾在速度和計算能力上得到巨大提升外,量子網際網路也將是超安全的——任何黑客攻擊都像摧毀被挑選的鎖一樣。至少就目前目前來說,科學家認為量子網際網路網絡將作為傳統網際網路的專業延伸,而不是完全的替代品。

研究人員正在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處理量子網際網路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研究中提到的各種距離——他們並不是都在用同樣的設備測量相同的技術來測試相同的標準。

使這項研究特別的是量子糾纏傳送的準確性和距離,以及使用的"現成的"設備 ——從理論上講,使用我們已經到位的硬體來擴展這項技術應該相對容易。

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瑪麗亞·斯皮羅普盧說:"我們非常自豪在可持續、高性能和可擴展的量子傳送系統上實現了這一裡程碑。

"隨著系統升級,我們預計在 2021 年第二季度完成,結果將得到進一步改進。

相關焦點

  • 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跨越44公裡完成高精度量子傳送
    科學家們正在逐步接近實現超安全、超高速的量子網際網路:他們現在已經能夠將高保真量子信息"傳送"到44公裡(27英裡)之外。 數據保真度和傳輸距離對於構建一個真正的、有效的量子網際網路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在這兩個領域中的任何一個領域取得進展,對於構建我們下一代通信網絡的人來說都是值得慶祝的。
  • 量子網際網路取得突破性進展,量子信息以90%準確度傳送44公裡
    科學家們正在逐步實現超安全、超高速的量子網際網路:他們現在已經能夠將高保真的量子信息 "傳送"到44公裡外的地方。當想建立一個真實的,有效的量子網際網路時,數據保真度和傳輸距離都是至關重要的。而在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取得進展,都是值得我們這些正在建立下一代通信網絡的人慶祝的。
  • 在44公裡的距離內實現90%的準確度的量子隱形傳態
    科學家們正朝著實現一個超級安全、超級快速的量子網際網路邁進:他們現在已經能夠在44公裡(27英裡)的總距離上「傳送」高保真的量子信息。數據保真度和傳輸距離對於構建一個真正的、可工作的量子網際網路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在這兩個領域取得進展對於那些構建我們的下一代通信網絡的人來說非常值得慶祝。在這種情況下,該團隊利用其量子信息實現了90%以上的保真度(數據準確度),並通過普通的光纖網絡(類似於構成我們現有網際網路主幹的光纖網絡)發送信息。
  • 科學家已經實現44公裡距離的量子傳輸,量子網際網路可能即將到來
    #量子通信#科學家們正在逐步接近實現超安全,超快速量子網際網路的可能性:他們現在已經能夠在44公裡(27英裡)的總距離上「傳送」高保真量子信息。當要建立一個真正的,有效的量子網際網路時,數據保真度和傳輸距離都至關重要,而在這兩個領域中取得進展對於建立下一代通信網絡的人們來說都是值得慶祝的。
  • 空間跳躍有望實現:可持續量子隱形傳態已達44公裡
    這個研究量子隱形傳態的團隊是由美國能源部的費米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卡爾加裡大學和AT&T鑄造廠等合作夥伴組成的,他們宣布了對長距離持續的高保真量子隱形傳態的首次展示,傳送距離已達44公裡。
  • 量子傳送真的能實現嗎?
    網易科技訊9月20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星際迷航」式的人類瞬間傳輸(Teleportation)還很遙遠,但科學家們已經在量子旅行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兩個研究團隊已經可以在城市光線網絡中將量子信息傳送出數公裡遠的距離。
  • NASA和費米實驗室實現44公裡長量子隱形傳態
    科幻片中,人類可以實現瞬間位移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是現實中我們目前還無法實現。偉大的科學家們在為人類未來的量子網際網路做出巨大突破,未來我們還真有可能瞬間到達想要到達的地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帶領下,來自費米實驗室,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哈佛大學,卡爾加裡大學和AT&T的協作團隊,現已成功將量子比特以近90%的精度在長達44公裡的光纜中成功傳輸。背後的原理是由於量子糾纏現象,在這種現象中,神秘地「糾纏」在一起的量子粒子即使相距很遠也表現出完全相同的行為。量子隱形傳態是量子態從一個位置到另一個位置的「無形」轉移。
  • 量子傳送!實現人類"瞬移"不是夢!
    今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雖然「星際迷航」還很遙遠,但科學家們已經在量子旅行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據稱,中國科技大學在合肥市進行的研究以及卡爾加裡大學在加拿大卡爾加裡市的研究,均已經證明利用光纖進行量子隱形傳輸的可行性。
  • 量子隱形傳態成功了,《星際迷航》中的人體傳送或將成為現實
    出品:放牛班的秘密花園(ID:CDXBN1)來源:BigThink編譯:sail2008責任編輯:sunnisky 根據BigThink網站的一篇文章,最近一項實驗實現了43公裡量子隱形傳態(quantum teleportation)的超高精度,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再添一筆成功案例,隨著能處理海量數據的科技取得進展,著名科幻美劇
  • Nature 重磅:潘建偉團隊實現數十公裡遠程量子儲存器糾纏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潘建偉、包小輝及其同事利用一種名為腔增強的量子效應,來製備糾纏原子和光子,再將這些糾纏原子和光子轉換為適合於電信傳輸的頻率,最後在兩個由 50 公裡長光纖連接的節點之間實現了糾纏。研究結果表明,與糾纏光子相比,多節點之間的原子–光子糾纏可能更適合量子糾纏的遠距離傳輸。本項研究演示了兩個相距 50 公裡的量子存儲器的糾纏,這一距離足以連接兩座城市,並比之前報導的距離要遠得多,或為實現多節點、遠距離糾纏鋪平了道路,有助於量子網際網路的開發。
  • 研究人員實現了持續、高保真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
    近日,芝加哥大學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的科學家們與五家機構的合作夥伴在實現量子網際網路的方向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發表在PRX Quantum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該團隊首次展示了一種由保真度大於90%的光子(光粒子)構成的量子比特的持續遠程傳送實驗。
  • 量子隱形傳態,實現安全地傳送量子信息!
    橫濱國立大學研究人員實現在鑽石內安全地傳送量子信息,這項研究對量子信息技術(共享和存儲敏感信息的未來)具有重大意義。其研究成果於2019年6月28日發表在《通信物理學》上。橫濱國立大學工程學教授、該研究作者小坂秀夫(Hideo Kosaka)說:量子隱形傳態允許把量子信息轉移到一個原本無法進入的空間,它還允許將信息傳輸到量子內存中,而不會洩露或破壞存儲的量子信息。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升空 將傳送不可破解的密碼
    新華網酒泉8月16日新媒體專電 題: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升空 將傳送不可破解的密碼  新華社記者 喻菲 王聰 楊春雪  中國16日凌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它將在太空向地面發送不可破解的密碼以建立最安全保密的量子通信,並將對微觀量子世界最離奇詭異的現象開展科學實驗研究。
  • 全球導航衛星與地面站之間的量子通信在2萬公裡的距離內得以實現
    ,在2萬公裡的距離內,單光子水平的交流得以實現。這一裡程碑式實驗證明了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安全量子通信的可行性。來自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的朱塞佩·瓦隆博士說:&34;這些系統的核心是將信息和數據從軌道衛星安全地傳輸到地球上的地面站。因此,保護這些渠道免受惡意攻擊,對軍事和民事行動都至關重要。
  • 星地量子通信網構建 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量子傳送在13英裡內實現了90%的高精度 未來可能實現量子網際網路
    量子計算是一個引人入勝且有不斷發展的領域,最近又成為了熱門話題。量子計算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調控量子信息單元進行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雖然說從計算的角度來看,量子計算機只能解決傳統計算機所能解決的問題,但是從計算的效率上看,由於量子力學疊加性的存在,某些已知的量子算法在處理問題時速度要快於傳統的普通計算機。但量子計算機再怎麼發展,我們還是使用傳統的網際網路進行通訊。為了嘗試量子網際網路的可能,費米實驗室以及其他機構的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於將量子物理學應用在計算機網絡中,實現最終的量子網際網路目標。
  • 「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再獲突破!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6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科學家在50公裡光纖上實現了光-物質量子糾纏
    神秘的量子力學,有朝一日會成為更快、更安全的網際網路的一部分。 來自因斯布魯克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的研究團隊,剛剛設法將一對糾纏態的光-物質量子,發送到了一條 50 公裡(31 英裡)的光纖上。 據悉,量子糾纏的現象,特指一對粒子可在超遠距離內維持糾纏態。
  • 【科技日報】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國際期刊《自然》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發表了成果論文。  量子密鑰分發主要有光纖和自由空間兩種實現方式。整個網絡覆蓋我國四省三市32個節點,包括北京、濟南、合肥和上海4個量子城域網,通過兩個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相連,總距離4600公裡,目前已接入金融、電力、政務等行業的150多家用戶。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是目前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基於可信中繼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乾線。
  • 「墨子號」衛星再迎突破: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這一重大突破的成果論文,於北京時間6月15日深夜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