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初,住在中國溫州的英國短毛貓「大蒜」開始嘔吐、食不下咽,他的飼主黃雨本不以為意,沒想到大蒜卻在送醫後被診斷出尿道堵塞,不久後便離開人世。
黃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三隻貓中它是最有靈性的,」他對大蒜的死深感懊悔,要不是自己觀察不周,錯失治療時機,大蒜也不會就這樣離開。
得知噩耗不久後,黃雨想起不久前在微博上看過的複製狗新聞。抱著暫且一試的心情,他打電話連繫了當時看到的複製技術公司。掛斷這通電話後,黃雨做了兩個決定:一是立刻取樣大蒜的細胞樣本,二是給付25萬人民幣給負責複製工程的希諾谷公司。
從實驗室到商業化 基因複製不再是想像
1996年,世界上第一個成功複製的哺乳類動物桃莉羊誕生,揭示基因複製時代的來臨。這個技術工程浩大,科學家先是以懷孕母羊的乳房細胞作為DNA來源,再取用另一隻羊未受精的卵子,把卵內的細胞核替換成懷孕母羊的細胞核,當胚胎成長到一定程度時,再將其植入代理孕母的子宮內。整個複製工序,起碼涉及三隻動物個體(DNA、卵子、子宮),過程十分不容易,且失敗率極高,當年桃莉羊即是實驗277個胚胎中唯一發育成功的案例。
「小大蒜」現已滿月,且將在一個月後回到主人身邊,代替已經死去的「大蒜」陪伴主人。生命自有長短,面對生死分別,我們往往感到巨大悲痛。現代人將寵物視為人生良伴,重要程度不亞於家人、戀人,只是寵物壽命較短,飼主幾乎無可避免、必得面對喪失愛寵的苦痛。在「克隆」技術商業化後,許多飼主將此視作寵物生命的延續,將自己的思念投注其中,彷佛坐上時光機,再陪伴寵物活一次。
讓我想到了《忠犬八公的故事》裡的小八,一個暖心又戳心的故事,每天早上五點零五分,總會有一隻狗狗端坐在火車站門口,等它的主人;這個片子戳到了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現實生活中的人情冷然,更讓這部片子中所體現的那種單純的真摯的感覺,尤為彌足珍貴。我是個很喜歡動物的人,尤其狗是我最喜歡的小動物,小時候曾經養過一隻,後來被狗販子抓走了,傷心了很久。狗的一生很短,不像人類那麼長,但是狗一旦認定了一個主人就會一直深情的愛下去。它們的愛很單純很單純,也許你陪不了它一生,但是它的一生卻都用來陪你了。
現在養小寵物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更多的可能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吧,我不敢說每個養寵物的人心理都是一樣的內心深處需要人陪或者需要被人認同,但是存在這種心理的應該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