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限量瓶裝氮氣等氣體道路運輸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通知》),對符合包裝及數量條件的氮、氦、氖、氬、氪、氙6種不燃、無毒、無腐蝕、無氧化性氣體(簡稱低危氣體)實行豁免,允許其按照普通貨物進行道路運輸。這一政策出臺的背景是什麼?將給企業帶來哪些好處?請看——
低危氣體就在我們身邊。在醫院,分析生化指標的儀器用到了氬氣;在咖啡館,冰淇淋和咖啡被注入了氮氣;那冒著水泡的碳酸飲料、飄向遠空的氣球、街頭閃爍的霓虹燈,以及充氣榨菜、糧油等,都是惰性氣體帶來的奇妙。這些氣體從工廠運輸至使用地點再來到我們身邊,每個環節都離不開物流。
據北京氦普北分氣體工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趙俊秀介紹,像星巴克這樣的餐飲商戶消耗二氧化碳、氮等低危氣體周期很快,但是按照規定並不能多量存儲。大學實驗室的儀器儀表運轉對氮、氬等氣體更是硬性需求,而單次需求量卻極小。
業內人士表示,在末端配送上,氣體用戶大多分布在繁華的商業中心,人口密集。「由於嚴格限制危險品運輸車輛的進城時間、路線、交貨地點,很難及時響應客戶的需求。」趙俊秀說,「由於市內通行限制,去年起北京五環內很多地方無法辦理通行證,貨物交接過程中經常發生違規事件,安全難以保障。」
蘇州金宏氣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金向華介紹說:「危險氣體運輸車輛一般都是載重20噸到30噸的大車,而用戶對氮、氦等低危氣體的需求不僅頻次多且單次數量少,為了保證時效性,幾百公斤重的氣瓶只能用大車運輸至目的地,極大的浪費了社會資源。」
金向華介紹,由於危險貨物運輸對車輛、人員要求嚴格,成本投入高,物流業內鮮有企業可以提供此項運輸服務,因此都是氣體生產商自建物流系統,配備自有車輛或整合社會車輛,經營成本高企。
據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貨運與物流管理處處長餘興源介紹,基於市場實際需求而產生的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等問題,今年交通運輸部進一步對符合包裝、標籤使用要求和數量限制條件的氮、氦等氣體在道路運輸環節豁免按照普通貨物進行管理。
《通知》指出,若滿足單個無縫氣瓶公稱容積不超過50升,每個運輸單元所運輸的壓縮氣體(氮氣、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氣瓶總水容積不超過500升;單個無縫氣瓶公稱容積不超過50升,每個運輸單元所運輸的氙氣淨充裝質量不超過500千克;單個氣瓶公稱容積不大於175升,每個運輸單元所運輸的冷凍液化氣體(冷凍液態氮、冷凍液態氦、冷凍液態氖、冷凍液態氬)淨充裝質量不超過500千克等情況,在道路運輸環節可被豁免為按照普通貨物運輸。
2016年4月11日,交通運輸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限量瓶裝二氧化碳氣體道路運輸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對於解決限量瓶裝二氧化碳運輸氣體不便問題,取得了很好成效。據中國商業聯合會測算,規定數量內的二氧化碳氣瓶按照普通貨物運輸後,將為使用二氧化碳氣瓶的商業零售企業每年節省物流成本約20億元。
金向華算了一筆帳,危險氣體運輸運費一般為每公裡8元—10元,一批貨物從江蘇運到北京,大概需要2萬元。「按照普貨運輸後,公司可以請第三方物流提供運輸服務,運費也就1000多元。而解放了的部分自有運力,可轉向其他規模化的危險氣體商品運輸,貨車裝載率提高的同時也提升了運輸效率,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金向華介紹。
據了解,氮、氦等低危氣體被限量豁免為普通貨物運輸之後,隨著運輸成本的下降,氣體需求方的使用成本也會隨之調整。
據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初步估算,此項政策出臺將為工業領域氣體經營企業節約100億元的成本,商業零售部分數字更加龐大。
趙俊秀介紹,此次對氮、氦等低危氣體實行限量豁免,時間成本意義大於運輸成本。氮、氦等低危氣體變成普通貨物運輸後,上遊企業將及時響應、快速滿足中小客戶的使用需求,提高貨物周轉率,促進相關行業的良性發展。
同二氧化碳一樣,氮、氦、氖、氬、氪、氙這些低危氣體極不活潑,危險程度低,以往20多年來其道路運輸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國內外使用的安全性已被實踐證明。「按照《危險貨物國際道路運輸歐洲公約》等國際規則,這些氣體都屬於危險貨物。但在少量運輸的情況下,只要做到使用國家標準的氣瓶盛裝、在氣瓶上黏貼標籤、對駕駛員進行培訓等要求,並做到輕裝輕卸及妥善應急處置等,便無需使用普通貨運車輛即可以實現其安全運輸。」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主任工程師吳金中說。
根據《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關於「交通運輸部可以根據相關行業協會的申請,經組織專家論證後,統一公布可以按照普通貨物實施道路運輸管理的危險貨物」的要求,交通運輸部組織相關管理部門、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及相關企業代表召開豁免論證會。會議認為參考《危險貨物國際道路運輸歐洲公約(ADR)》等國外有關管理制度,對瓶裝氮、氦等低危氣體少量運輸豁免要求可行。
據餘興源介紹,隨文印發的《限量瓶裝氮、氦、氖、氬、氪、氙道路運輸指南》(簡稱《指南》)從限量瓶裝氮氣等氣體運輸全鏈條、全要素角度,對零散的法規標準要求進行了梳理匯總,進一步細化了託運人、承運人及駕駛員的安全責任,細化了氣瓶規格、承運車輛要求,細化了託運、裝卸、運輸作業、應急處置環節操作要求,將為貨主企業、運輸企業規範化操作提供指導。
(作者 :張英賢)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獲取《通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