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有一位號稱自己是「太陽王」的君主,他哪來那麼大的勇氣把自己比作天上的太陽呢?
這位君主就是法國的路易十四,一個極端自負又極其勇猛的囯王。
路易十四的全名為路易·迪厄多內·波旁,他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
長壽的路易十四在位時間長達72年110天,是歐洲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確切記錄在世界歷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權國家君主。
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長子,出生於法國聖日耳曼昂萊。
路易十四的母親是奧地利的安娜。
1615年,在瑪麗·德·美第奇王太后的主導下,路易十四的父親路易十三與西班牙公主安娜(因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出身於奧地利,所以習慣上稱安娜王后為奧地利的安娜)結婚。
1643年,路易十三因病去世了。
1643年5月14日,王太子路易十四即位,成為法國的新國王。
還是孩子的路易十四即位之初,法國貴族重新活躍了起來,他們形成了以孔代親王、謝弗勒斯夫人、隆格威爾夫人為核心的投石黨人。
由於路易十四即位時尚不滿5歲,太后安娜代替兒子攝政。
太后安娜也只是一個擺設,掌握實權的是黎塞留的忠實接班人馬扎然。
這個黎塞留在1617年嶄露頭角,得到了路易十三的賞識。
後來的黎塞留一路青雲直上,被任命為樞機主教。
黎塞留在內政方面推行君主專制。
1642年,手握實權的黎塞留雖然去世了,可朝政又歸他的接班人馬扎然。
這個馬扎然不僅是路易十四的宰相、教父,同時也是攝政太后的情人。
馬扎然權傾朝野,無人不曉……
馬扎然接受朝政之時,恰恰是法軍在三十年戰爭中決勝關鍵時刻。
馬扎然為了應付戰爭的需要,向金融家預支款項,並以允許他們徵收捐稅和收取國家的收入作為交換條件。
馬扎然的隨便承諾,讓包稅商從中獲得巨利,這自然引起了貴族的嫉妒和人民的憤怒。
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這個火藥桶終於爆發了。
1648年8月26日,巴黎爆發了人民武裝起義。起義者一夜之間就築起了1200個街壘,他們用「福隆德」射擊馬扎然擁護者的住宅。
不久之後,法國的外省也爆發了反政府的起義。
1648年10月,介於當時的情況萬分危急,國王路易十四從京城出走,而馬扎然則被第一次流放。
此次法國的暴亂一直到1652年10月21日才算平靜下來。
逃亡幾年的路易十四終於可以返回巴黎了。
這次暴亂就是法國歷史上第一次「投石黨運動」。
各地的暴亂使法國陷入嚴重的內憂外患之中,法國的國力被嚴重削弱,從而導致了它原本稱霸在即的事業,被硬生生的中斷了。
叛亂平息之後,法國的國力短時間內仍難以恢復,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暫時下降至二流國家。
可以說這場叛亂不但造成了法國社會的大混亂,還使得政府的稅收大減,軍力更是從15萬衰退到5萬多。
第一次「投石黨運動」後,孔代親王因謀取馬扎然的職位未成,便聯合了對宮廷不滿的孔蒂、貢蒂、隆格維爾公爵夫人等親王顯貴,密謀推翻馬扎然政府。
然而此事還未發起,消息便已經走漏了。
1650年1月此時的馬扎然已經回到了巴黎,他拘捕了孔代親王及親王的兄弟孔蒂和其妹夫隆格維爾公爵。
此事之後,孔代親王的擁護者在外省暴動,教士也與貴族聯合對抗宮廷。
叛軍由蒂雷納子爵率領,聯合西班牙軍隊進攻法國。
1650年12月,杜普萊西斯公爵在戰役中擊敗蒂雷納。
與此同時,在1651年3月至4月期間,其他地方叛軍也被逐步被鎮壓。
叛亂雖然被鎮壓了下去,不過迫於各方的壓力,孔代親王等貴族被釋放,馬扎然則第二次被流放。
不過這次馬扎然流放時間並不長,1651年12月他又被召回了京城巴黎。
憤怒的孔代親王聯合西班牙大公入侵法國。
法國再次陷入內戰的困境之中……
1652年2月至4月間,叛軍取得一系列軍事上的勝利。
波旁王室與路易十四再一次逃離巴黎。
這時候,巴黎反叛的人民組建政府,而老奸巨滑的馬扎然再次使岀以退為進的手腕,宣布自己引退流亡。
馬扎然離職後,孔代親王失去民眾支持,投石黨的權貴們立即陷入了內鬥。
此時的馬扎然又利用路易十四的神聖君權,在1652年底讓厭倦大孔代「暴政」與投石黨內鬥的巴黎市民,以歡欣鼓舞的心情迎接路易十四母子重返巴黎,重建中央集權的王室政府。
在1653年初,路易十四的下令召回馬扎然,重新委以大權。
至此投石黨運動完全結束,馬扎然在國內建立屹立不倒的統治地位。
勢單力孤的大孔代在1652年9月流亡西班牙。
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授權孔代指揮西班牙軍隊與法國作戰,並把盧森堡賜封給他。
可是得不到法國民眾支持的大孔代節節敗退,不得不滯留在西班牙。
大孔代的流亡期一直到1659年才結束。
1659年,大孔代在獲得路易十四的原諒後,得以回到了故鄉法國。
當然這是後話了……
1652年10月,14歲的路易十四被人民迎回了巴黎。
叛亂分子奧爾良公爵加斯東·讓·巴蒂斯特被貶他鄉,第二次內戰逐漸平息了下來。
年幼的路易十四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中被撫育成人,他與母后兄弟在暴亂中先後兩次倉皇逃離巴黎,這樣艱苦的經歷讓路易十四知道了權力的重要,軍隊的厲害。
兩次被巴黎人民拋棄而被迫逃亡的慘痛遭遇給路易十四留下了深深的陰影一一
「巴黎不安全,人們不愛戴我。」
路易十四從此不再相信人民,他什麼都不信,只相信自己,相信權力。
「我絕不會讓暴亂再次發生!」
路易十四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抓緊權力,掌控軍隊。
軍隊只能忠於國王一個人,朕即是國家,國家即是朕。
1661年3月,馬扎然因病逝世,24歲的路易十四親政。
親政後的路易十四不再設立宰相,他凡事都要親力親為,他實在是太強大了,也太缺乏安全感了。
精力旺盛的路易十四毎天工作8小時以上,他以無比的熱誠與智慧來治理國家,創立了有史以來無與倫比的絕對君主制。
路易十四藉由天才宣教士博旭哀主教的口才,積極向全囯宣傳君權神授與絕對君主制,另外還反覆強調路易十四為法國所做出的努力。
不久之後,路易十四徹底地馴服了法國貴族與教會主教,並重用有非凡才幹的中產階級作為治國的中堅力量。
路易十四將貴族們變成了他的宮廷成員。
路易十四解除了他們作為地方長官的權利,藉此削弱了貴族的力量。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路易十四建造了凡爾賽宮。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搬進這座位於巴黎城郊巨大而豪華的宮殿。
法爾賽宮廷的規矩迫使貴族們為了衣裝費用而花費了大量的開支。
這些貴族們從早到晚都得待在宮殿裡參加各種舞會、宴席和其他的慶祝活動。
據說路易十四記憶驚人,當他進入大廳後,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在場,誰缺席。
因此每個希望得寵於國王的貴族都必須每天在場。
精明的路易十四用這一招,讓這些貴族們終日沉溺於博取國王的寵幸,而沒有時間去管理地方上的問題。
貴族們就此漸漸地喪失了統治地方的權力。
狡猾的路易十四,他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剝奪了貴族對君主的控制與監督。
從今往後,貴族、軍隊,人民的命運都掌握在路易十四一人的手中了。
無論是誰都要服從路易十四的命令,否則他就會成為國家的公敵。
路易十四堅持認為,要獲得無上的權力,就必須統一法國的宗教信仰,所以一定要禁止宗教的自由。
路易十四特別討厭新教,他利用職權,對新教徒施加壓力,燒毀了胡格諾派的教堂。
新教的學校迫於壓力,被迫關閉,多數胡格諾教徒被迫改信天主教。
1715年3月,路易十四在一項聲明中重申了他的粗暴政策一一
剝奪新教徒的一切合法地位,新教徒繼續居住在法國就被認為「證明他們已經信奉羅馬天主教」。
無數不願改變信仰的新教徒受到了迫害,還有很多新教徒被逼流亡海外。
路易十四執政期是歐洲君主專制最嚴重的時代,敢於反抗路易十四的外省貴族都遭到了無情鎮壓。
當一切的憂患塵埃落定之後,路易十四決定重振雄風。
對「遺產戰爭」中叛變的荷蘭,路易十四一直懷恨在心,他於1672年發動了復仇性的法荷戰爭。
路易十四是個軍事天才,在他的領導之下,法軍重創荷蘭、名震西歐,從此以後荷蘭衰落了下來。
法荷戰爭不但造成荷蘭的「災難年」,更打響了路易十四「太陽王」的名號。
1680年的路易十四,決定繼續對外徵服,以完成法國在歐洲徹底稱霸的夢想。
但是,路易十四在1685年廢除南特詔令、迫害國內胡格諾教徒的政策卻激起了歐洲新教國家的廣泛敵意,嚴重破壞了法國的外交成果。
原來法國盟友普魯士與瑞典,就此疏遠了法國,並且舉戈相向。
狂傲的路易十四絲毫不在乎,他戎馬倥傯,四處徵戰。
在此後的30年戰爭中,法國在西班牙不斷獲勝,法國的國力達到了巔峰。
路易十四在位期間採取了海陸並重,但以陸為先的軍事策略。
路易十四通過組建海軍和修築海港、堡壘等方式加固海防,確保了法國海外貿易的正常運轉。
海洋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法國,一方面繼續在陸地上同西班牙等路上鄰國作戰,另一方面則開始同海洋強國英國、荷蘭等爭奪海外市場。
戰爭是一項燒錢的事業,在路易十四統治朝間,國內收支嚴重不平衡。
為了解決囯庫虧空問題,路易十四任命柯爾伯為財政部長。
柯爾伯是一位非常有才幹的人,在他的主持下,法國採取重商主義政策,大力鼓勵商業流通和工業建設,使得商業稅成為法國重要來源。
當時的法國實行的是舊的包稅制,這導致財政體系內部的官員出現營私舞弊、中飽私囊橫行的情況。
法國各地官員肆意對農民徵稅,造成了無數的農民傾家蕩產,淪為難民。
為此柯爾伯改革了稅制,讓國家統一徵稅、並裁撤冗餘稅官人數,這樣一來,反倒提高了法國中央的財政收入。
不過法國的貴族和教會僧侶仍是特權階層,他們可以不用交稅。
於是土地稅和商業稅、鹽稅等就完全落入了農民和新興的中產階級(主要是城市的手工業、商業者)身上了。
法國雖然在路易十四的帶領下,邁入歐洲強國之列,但是人民卻沒有得到一點實惠,反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承受了超負荷的稅收。
可是路易十四沒有看到這一點,他好大喜功、奢靡荒度,不可一世。
「我是太陽王,我永不墜落!」
除了愛打仗,愛權力外,路易十四還是個藝術家。
路易十四將文學、藝術和科學等各個文化領域收納到國家的控制之下,以免影響到自己的政權。
1661年3月,路易十四頒發特許狀,建立了皇家舞蹈學院。
路易十四從幼年開始就極其喜愛跳舞,他特別喜歡跳的是芭蕾舞。
可惜路易十四個頭不高,據說只有1.64,為了顯示出君主的權威,他別出心裁地發明了高根鞋。
所以現在女人們穿著的高跟鞋是路易十四的傑作,只不過當時的高跟鞋僅屬於路易十四所有……
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法國的音樂、舞蹈,雕塑、繪畫,建立都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不過這些藝術要順利發展,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不可違背國王的旨意。
路易十四的王后瑪麗亞·特蕾莎是西班牙公主,他們一共有三男三女,但除了王太子路易(大太子)長大成人以外,其餘都不幸早夭了。
喜歡浪漫愛情的路易十四對王后不感興趣,他與這個女人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後,就很少到她的房間來了。
路易十四擁有多名情婦,他更喜歡採集外面的野花。
這些情婦為路易十四生下了很多的孩子。
但是,路易十四隻承認首席情婦的子女,其他情婦生的都是私生子女。
路易十四不僅風流貪色,而且還是個享樂主義者。
路易十四在宮廷裡掀起了一股「金光四射」的奢華之風,並把這股風氣吹遍了整個法國大地。
在凡爾賽宮,國王使用的餐具都是金子做的,而王公貴族則用鍍金的餐具。
享受美食也是路易十四最大的樂趣,宮廷廚師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口味,不斷提升自己的烹煮技術,並且不斷地推層岀新,創造了很多新的美味佳餚。
從此以後,法式餐開始風靡天下,至今仍然獨領風騷。
路易十四與他的情婦們醉生夢死,法國的貴族們也是奢侈度日,他們不知道當時有多少老百姓三餐不濟,掙扎求生。
凡爾賽宮金壁輝煌,歌舞昇平……
貧民窟裡千瘡百孔,哭聲陣陣……
巨大的貧富差距讓整個囯家處於危險之地……
太陽雖然很強大,但他也有陰暗面。
路易十四對權力的過度渴求,讓他聽不進一點反對的話,所有反對他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於是,這位唯我獨尊的君主聽到的就只有好話了。
1683年,路易十四的原配妻子,特雷絲王后因病去世了。
這個女人一生都沒有得到丈夫的愛,在她死的時候,路易十四依然在想著別的女人。
妻子死後,路易十四仍然風流快活……
可是有一天,年到不惑的路易十四突然對這種生活厭倦了,那些鶯鶯燕燕再也不能讓他陶醉了。
這個時候,一個平民出身的女人吸引了路易十四的目光。
這個女人生於普瓦圖,1652年和作家保羅·斯卡龍結婚。
1660年丈夫死後,她寡居曼特農城堡。
此女美貌絕倫,而且富於同情心。
1675年路易十四賜她為曼特農侯爵夫人。
曼特農侯爵夫人原是路易十四情婦所生孩子的保姆,她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國王的情婦。
路易十四深深地愛上了曼特農侯爵夫人,他們相依相伴,走到了一起……
「凡爾賽宮太冷清了。」
年邁的路易十四坐在輪椅上喃喃低語著….…
「陛下,以前的法爾賽宮太奢侈了。」
這是曼特農侯爵夫人的聲音。
路易十四在三年內不幸失去了四個男性後裔,最後他的王位只能由年僅5歲的曾孫繼承。
晚年的路易十四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他慢慢地發現了戰爭的危害,民眾的疾苦,憤怒地反抗……
可是上帝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曾孫身上了。
可惜曾孫路易十五辜負了他的希望,法國波旁王朝正在走向末路。
路易十四沒想到盛極必衰的道理,過度的專制隱藏著滔天洪水。
路易十四這個「太陽王」終於落山了,世界上再強大的人也有老去的那一天,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不朽的。
隨著「太陽王」路易十四即將離去,波旁王朝也慢慢的日落西山。
彌留之際的路易十四的眼中閃過一絲淡淡的憂傷……
作者簡介一一婉兒(婉):一個喜歡讀書,痴迷歷史的女子,愛寫文章的小女子。什麼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寫文章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想寫的事。這就是我,一個塵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蘭自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