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麗霞 文/李麗霞
作為傳統民俗,在春節時給孩子發壓歲錢不僅是家人對孩子親情的表達,更是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的好時機。
——中國完形教育陳焰
完形教育的陳焰老師認為,人們獲得金錢的方式無非幾種,勞動所得,投資生意,儲蓄所得,還有一種就是親人之間感情的互相表達所得。壓歲錢就是親情表達的一種。
從小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塑造孩子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要從小事著手。新年伊始,為孩子遞上寄託著家人濃濃愛意的紅包也可以有所講究。父母可以讓孩子準備小禮物,在收到壓歲錢時送給對方。如果沒有禮物,那麼一個擁抱也是表達感謝很好的方式。讓孩子懷有感恩之心接受長輩們的這份心意,學會與人相處時的基本禮儀。
當然,給孩子壓歲錢時如果能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用心挑選禮物來替代壓歲錢,會比直接給錢的效果更好。因為孩子能直接感受到長輩的用心付出,情感比金錢可貴得多。
許多父母都有替孩子保存紅包的習慣,要麼是數額太大怕孩子亂花,要麼是孩子太小,也有用孩子
的壓歲錢貼補家用的。陳焰老師說,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應該讓孩子自己決定壓歲錢該怎麼花。可以引導孩子列一個消費計劃,從必需品到特別喜歡的,從想要的到可買可不買的,讓孩子根據自身情況來做選擇。如果怕孩子亂消費,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安全的選項,比如購買書籍、生活必需品等,但是最終的決定權還是要交給孩子。
「要給孩子通過花錢學會正確花錢的機會,允許孩子花錯錢。讓孩子在花錢的過程中,明白錢的來源和價值,讓他知道金錢不是神秘的。」陳焰老師說。
孩子3歲時,可以教他認識硬幣;4歲時,讓他購買簡單的東西;5歲開始,嘗試管理零花錢,讓他明白錢是需要掙的;六七歲時,就能教孩子辨別大額紙幣,識別商品的價格標籤……從生活細節中著手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讓孩子學會理性消費。
陳焰老師認為,除了日常消費外,剩餘的壓歲錢還有很多種花的方式。比如為孩子買保險,存教育基金,或者在孩子允許的情況下,將壓歲錢「借」給家長用來投資。但是家長要向孩子支付利息,讓孩子感受到壓歲錢是他的,自然要得到充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