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們都宅在家裡,跟個「小瘋子」似的,到處磕磕碰碰,一個不留神就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了,也很容易發生一些小意外。剛才麗麗發信息過來,和我說了一件非常傷心的事情。
她家孩子一歲多,正學走路呢,不知道怎麼的,就走到了飲水機旁邊,然後打開了熱水開關,家人也沒注意,聽到哭聲之後才看到寶寶被燙傷,孩子的肌膚肯定是受不了這種刺激的,起了一個大水泡,特別可憐。她簡單處理了一下,等孩子安靜下來之後,直接找我訴苦來了,說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寶寶被燙傷,刺痛著每一個家長的心,特別是看到那個大大的水泡,恨不得長在自己身上才好。
我之前看到一個新聞,有位媽媽將燒好的開水隨手放在餐桌上結果釀成了悲劇,一整壺開水直接翻倒下來,澆在了女兒小小依身上,孩子左側脖子和兩腿嚴重燙傷。依媽媽又著急忙慌地給孩子解開衣服,把小小依兩大腿的皮肉貼著衣物撕了下來,導致女兒出現了休克症狀。
我不再希望聽到這些不好的消息,今天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寶寶被燙傷之後的處理方法,我這裡講的只是輕微燙傷,如果燙傷比較嚴重,記得找專業醫生來診治。
好了,話不多說,孩子不小心被燙傷之後,家長們一定要鎮靜,記住下面這五個處理方法,簡稱「五字口訣」。
衝——發現寶寶被燙傷之後,我們可立即用流動的冷水衝洗傷面,給燙傷部位降溫,避免高溫進一步滲透,使得組織損傷加重。(註:衝的時間越早越好)
脫(剪)——衝洗完畢,等寶寶舒服一些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並保留衣物粘住皮膚的部分,儘量避免將水泡弄破。(註:千萬不要像依媽媽那樣強行剝去衣物,以免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泡——如果孩子一直難受,將其燙傷部位浸泡在冷水中,持續10-30分鐘,可緩解疼痛。
蓋(敷)——使用乾淨或無菌的紗布或棉質的布類覆蓋於傷口,並加以固定。家裡有蘆薈的話,我們可以用蘆薈汁敷燙傷部位,可補充丟失的水分、緩解組織炎症,冰過的蘆薈汁效果更好。
送——在疼痛被緩解的情況下,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切勿拖延病情。
當然,我希望你們永遠也用不上這「五字口訣」,希望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但是,如果一不小心發生了燙傷事件,我們也不要太著急,先將熱源脫離,再採取冷療方式,比如用自來水衝淋、局部冷敷、用蘆薈等,平時多給寶寶補充營養,多觀察寶寶,讓他保持愉快的心情,只要過了感染期,就不用太擔心。
大家可以再仔細查看一下我文中的配圖,都是寶寶被燙傷之後的實拍,從長泡再到結痂,最後傷口癒合,是不是很快呀?所以,我們要相信寶寶,他們的力量真的非常強大。
小調查:你家寶寶被燙傷過嗎?你是怎麼處理的呢?
我是愛笑、愛分享、愛旅遊、愛寫作的自媒體原創作者——丹丹媽咪,【愛笑寶媽歐丹丹】就是我,專注分享育兒小知識第N年,獲得過多個平臺的獎勵,嘻嘻~本文原創,禁止任何無授權的轉載,一經發現,堅決維權。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
(註: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特此致謝,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