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緋胸鸚鵡。
緋胸鸚鵡
Psittacula alexandri
脊椎動物,鳥綱,鸚形目,鸚鵡科,鸚鵡屬。別名鸚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棲息於熱帶或亞熱帶開闊林區。國內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及海南等地,照片攝於瑞麗。
緋胸鸚鵡是一種中型鳥類,體長約為22~36釐米,體重約為85~168克。體色方面,緋胸鸚鵡也和大紫胸鸚鵡差不多,全身大部分羽毛為綠色,頭部為淺藍紫色,有時紫中帶綠,兩眼間有一黑帶相連,下嘴兩側有一大形黑斑經下頰達頸側。兩者主要區別在於胸部顏色,緋胸鸚鵡的胸部為葡萄紅色,這也是它的名稱的由來,而大紫胸鸚鵡則為紫色。
和上一期介紹的大紫胸鸚鵡一樣,緋胸鸚鵡成年雄鳥與雌鳥長相相似,最明顯的區別在於上鳥喙,雄鳥上鳥喙為珊瑚紅色,雌鳥則呈黑褐色。
緋胸鸚鵡喜歡扎堆活動,野外通常數十隻成群結隊,哪怕是覓食也要「一哄而上」在樹上啄食堅果、漿果、其他果實或幼嫩枝、芽;晚上在樹上棲息,也常與八哥、鴉類等混在一起。
尤其是它們鳴聲粗厲響亮,像尖聲喇叭發出的聲音,是國內各種鸚鵡中聲音最響亮者,往往在森林間吵嚷不休。
緋胸鸚鵡也是能夠模仿人類簡單語言的鳥類之一,科學推測其發聲時,與人類聲帶結構完全不同的鳴管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通過鳴管中氣流的作用以及舌頭的顫動,陰差陽錯發出來類似人類的聲音。
很多人一定認為鸚鵡「說」人話很好玩,其實,學習「說」人話對於鸚鵡來說完全就是一部血淚史。
因為有需求就有市場,一些違法分子為了利益去野外大量盜獵,在盜獵過程中和運輸過程中,因為被粗暴的對待導致鸚鵡受傷甚至死亡率極高。
其次在學「說話」的過程中,人們使用的是條件反射的方式進行訓練,即鸚鵡說一句,人給一定的食物。因此為了換得食物,鸚鵡需要重複枯燥的「學習」。而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導致鸚鵡繁殖成功率較野外低了很多。
鄭山河,雲南省德宏州民族初級中學教師,自然影像中國攝影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生態影像文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菲氏葉猴最大種群發現者。
統籌:連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報設計:鄭弼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