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小丑魚的彩妝靈感|BMC Biology

2021-01-07 施普林格自然OA

原文作者:Pauline Salis, Bruno Frédérich & Vincent Laudet

珊瑚礁魚類以其色彩斑斕的各式花紋著稱,然而直到今天,控制這種表型多樣性演化的發育機制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在BMC Biology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Vincent Laudet、Pauline Salis和Bruno Frédérich等解釋了他們如何將系統發生和個體發生研究方式結合,並以小丑魚為代表揭示了珊瑚礁魚類花紋多樣性的形成過程。

珊瑚礁中的小丑魚

熱帶海水水域中居住著許多漂亮多彩的熱帶魚。除了顏色多樣性之外,它們還具有醒目的色素沉積形式,例如斑點、眼斑、條紋、重複線條、網格等等,這些花紋可能在物種識別、偽裝、擬態、警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雖然這多樣的色彩與花紋十分賞心悅目,但對於這種多樣性的演化過程我們仍然沒有研究透徹。

小丑魚,以迪士尼皮克斯電影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尼莫為代表,為研究顏色與花紋的演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系統。

在雀鯛科(Pomacentridae)中有30種不同小丑魚,這些小丑魚之間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外表的花紋顏色和圖案上,即在它們黃色、紅色、棕色甚至黑色的身體上有幾條縱向的白色條紋。

圖1

圖1. 四種小丑魚(雙鋸魚屬),展示了四種不同的白條紋圖案:無白條紋、一條、兩條和三條縱向白條紋。拍攝者J. E. Randall,依據知識共享許可有所改動。

為了找出影響珊瑚礁魚類花紋演化的因素,我們需要一種體型適中的單源進化枝物種(單源即由單一祖先演化而來),此外該物種需進行集群生活,並在一些簡單的顏色特性上有明顯差別。同時我們還希望這個選定物種已經有一套比較有說服力的系統發生理論框架,例如有關該物種進化關係強有力的假說。而小丑魚的系統發生已經研究得比較清晰,因此它能夠為我們研究白色條紋圖案的多樣性提供絕佳機會。

亮白條紋妝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在近期對條紋演化過程的研究中,我們根據成體魚的白色條紋圖案對小丑魚種類進行了分類,分類標準包括條紋的數量以及出現在身體上的位置。通過將系統發生信息和性狀進化模型相結合的方法,我們發現現存小丑魚的祖先很可能有三條白色條紋。之後在演化過程中,部分種群失去了條紋。

我們發現演化中白色條紋的消失並非隨機。相反,白色條紋是從尾部向頭部依次逐步消失的。在只有兩條白色條紋的種群中,保留的都是頭部和軀幹的條紋,而尾柄部位(緊靠尾部前面)的條紋則消失了。凡是只存在一條白條紋的種群,條紋都位於頭部而不是軀幹或尾部。

進化和發育的平行性

為了解釋這種演化出的花紋,我們採用了演化發育生物學(evo-devo)的一種觀點,研究了白色條紋的個體發生學(即生物體的發育歷史)。

近幾十年中,大量的研究都表明表型多樣性的起源可以通過個體發生軌跡的改變來解釋,而形成不同花紋背後的原因可能在進化過程中基本類似。因此我們假設小丑魚的白色條紋多樣性會隨著每一次變異得到加強。

15天的公子小丑魚(A. ocellaris)幼體

有趣的是,不論成年後有幾條條紋,每個小丑魚種群在幼體過渡期時都具有三條條紋。在發育的最初期,條紋的產生從頭部開始逐漸到尾部。之後,那些成年後少於三條條紋的小丑魚,條紋會從尾部到頭部依序消失,與進化研究中觀察到的類似。這些結果意味著小丑魚白色條紋的進化受到發育過程的限制。

化了卸卸了化的高光有什麼用?

色彩圖案可能有很多種作用,特別是在珊瑚礁環境中,物種之間及個體之間都有大量的相互作用。所以,在發表於BMC Biology文章中的最後一部分,我們檢驗了各種不同的假說中影響條紋圖案的自然選擇因素。

我們觀察了來自同一區域同一群落的小丑魚,以及隨機選取自不同群落的小丑魚組成的模擬群落,並將花紋圖案相同的種群稱為種群對。通過對比自然群落和模擬群落白色條紋圖案的多樣性,我們發現在自然群落中形成的種群對數量明顯低於模擬群落。這一結果意味著白色條紋可以用於標記不同種群,對於可見標記的社會選擇可能推動了小丑魚的表型分化。

揭示珊瑚礁魚類花紋多樣性之謎,理解它們的進化過程以及多樣性的產生,能幫助我們理解更複雜的表型是如何形成的。後續的深入研究可能會挑戰或補充我們目前的研究,並有助於解答有關多樣性產生的未知問題。

BMC Biology

doi: 10.1186/s12915-018-0559-7

相關焦點

  • BMC Biology | 近期研究精選
    郵箱:bmcbiologyeditorial@biomedcentral.com。 其他文章 評論文章 Open questions: how to get developmental biology into shape? 如何使發育生物學成型 Timothy E.
  • 「小丑魚」緣何有大本領?揭秘中國最先進自主潛水器
    新華社「大洋一號」4月20日電 題:「小丑魚」緣何有大本領——揭秘我國最先進自主潛水器的別致設計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我國最先進的自主潛水器——「潛龍三號」20日凌晨進行首次下潛,開始闖蕩深海世界。沒想到,「潛龍三號」的外形像條「小丑魚」;更沒想到,「小丑魚」的五官長相全都非同一般,各帶神功絕技。
  • BMC Biology | 九月內容更新
    在本月的重點推薦中,包括了 「從演化的視角出發」專題中有關小丑魚條紋圖案進化以及「神經生物學新工具」專題中有關陣列斷層掃描的最新文章。表觀遺傳也是本月的一大主題。相關研究主要包括piRNA如何介導應激反應和代際適應性,組蛋白變體在控制胚胎幹細胞基因表達中的作用,以及父系遺傳中的多梳抑制複合體2。其他的文章包括海葵中刺細胞的轉錄,以及帕金森氏病相關突變如何損害神經元信號傳導等。
  • 「小丑魚」緣何有大本領——揭秘我國最先進自主潛水器的別致設計
    新華社「大洋一號」4月20日電題:「小丑魚」緣何有大本領——揭秘我國最先進自主潛水器的別致設計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我國最先進的自主潛水器——「潛龍三號」20日凌晨進行首次下潛,開始闖蕩深海世界。
  • BMC Biology | 近期要文及特刊更新
    點擊了解BMC Biology的最新內容: https://bmcbiol.biomedcentral.com/goings-on/?Social_media_organic&utm_content=XuWan-BMC-BMC_Biology-Biology-China&utm_campaign=BMCF_USG_BSCN_BBTOC_XW_1010 期刊介紹: BMC Biology (https://bmcbiol.biomedcentral.com
  • BMC Biology 最新內容目錄
    期刊:BMC Biology BMC Biology 最新內容目錄 閱讀原文: https://bmcbiol.biomedcentral.com
  • 小丑魚的品種介紹
    據目前統計,小丑魚品種有28種,常見小丑魚的品種有很多,下面就讓小編給你們來介紹一下吧。  一、公子小丑魚  公子小丑魚的生命力是非常強的,主要產於中國的南海、菲律賓、西太平洋的礁巖海域,它的體長10~12cm,體色是橘紅的,而且是橢圓形,而且它擁有的三條銀白色環帶主要位於眼睛後,背鰭中央以及尾柄處,非常受水族愛好者的歡迎。
  • 在掌握了這些,飼養小丑魚的技巧之後,飼養小丑魚其實並不難
    在海水缸中,最受歡迎的海水魚莫過於小丑魚。很多魚友都喜歡在海水缸養幾條小丑魚,但因為缺乏飼養小丑魚的技巧導致小丑魚生長狀態不好或生病,甚至有些小丑魚莫名的死去。究竟小丑魚怎麼養才能健康的生長?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飼養小丑魚的技巧。
  • 小丑魚能夠變性?教你認識小丑魚的真正面目
    一般來說海葵都是有毒刺的,這些毒刺能夠很好的保護小丑魚不被傷害,而小丑魚也會幫助吃下它們消化以後殘留下來的東西,幫助他們做清理,所以這兩種生物之間是互利共生的關係。小丑魚很有領域觀念,而且他們像極了人類的母系社會,一般一對小丑魚夫妻進入了海葵以後,就不允許其他小丑魚進去。除非海葵特別大,小丑魚是極具領域觀念的,通常一對雌雄魚會佔據一個海葵,阻止其他同類進入。如果海葵特別大,小丑魚也會同意一些比他們弱小的魚進來生活。雌性小丑魚掌握著這個家庭的主權。時常給予弱小一定的壓迫用來宣示主權。
  • 小丑魚種類綜述
    小丑魚與海葵有著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因此又稱海葵魚。帶毒刺的海葵保護小丑魚,小丑魚則吃海葵消化後的殘渣,形成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已知小丑魚有23種,一種來自棘頰雀鯛屬,其餘來自雙鋸魚屬。海水之巔為熱愛小丑魚的玩家收集了目前最常見的小丑魚種類的詳細資料,包括小丑魚的名稱、分類、產地和習性等知識。
  • BMC Biology很高興與您分享我們6月的最新研究、約稿以及期刊的...
    本月的研究論文帶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有絲分裂時細胞內膜和微管的行為、細胞對不同濃度過氧化氫的反應以及改進的類器官模型。 三大專題系列的最新內容如下:「進化論」專題中介紹了家犬馴化的基因組學;「神經生物學新技術」專題中介紹了亨廷頓病的一種精細的共培養模型;「膜蛋白質量控制」專題中介紹了與線粒體蛋白分解相關的研究和評論。
  • 了解新手養小丑魚,應該注意什麼,只是新手飼養小丑魚的第一步
    小丑魚是海水魚中比較好養的品種,屬於新手魚,也有很多魚友選擇小丑魚來做闖缸魚。但很多初學者還是想知道小丑魚怎麼養,很多新手在飼養小丑魚過程中會疑惑新手養小丑魚應該注意什麼才能夠讓小丑魚健康的在海水缸中暢遊。提到新手養小丑魚應該注意什麼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小丑魚的生活環境。
  • 人工小丑魚 野生小丑魚,你能分得清嗎?看準這幾點很重要!
    海精靈的小夥伴們大家好,看到這一期,我們的小丑魚專題已經準備告一段落了,但是這個時候,又有一個問題被魚友們拋了出來,那就是我們說了這麼久的人工繁殖小丑魚和野生小丑魚,那到底該怎麼去分辨呢?其實並不複雜。
  • 小丑魚種類多,並非只有動畫中的「尼莫」,這些小丑魚你們認識嗎
    小時候只知道「尼莫」的原型就是小丑魚,但沒有想到小丑魚的種類這麼繁多,「尼莫」代表著最常見的公子小丑,生命力頑強,繁衍數量多,這是不少新人入海缸的第一選擇。其實小丑魚還有很多漂亮的品種,大家都認識嗎?,不過它們又被稱作黃晶小丑魚,就體色來說它們的體色沒有公子小丑那麼豔麗橘紅色,而是偏黃的桔色。
  • 回到最初的起點,BMC Biology關注些什麼?
  • 關於小丑魚的那些事
    因為海葵的保護,使小丑魚免受其它大魚的攻擊,同時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給小丑魚,而小丑魚亦可利用海葵的觸手叢安心地築巢、產卵。對海葵而言,可借著小丑魚的自由進出,吸引其它的魚類靠近,增加捕食的機會;小丑魚亦可除去海葵的壞死組織及寄生蟲,同時因為小丑魚的遊動可減少殘屑沉澱至海葵叢中。小丑魚也可以借著身體在海葵觸手間的摩擦,除去身體上的寄生蟲或黴菌等。
  • 小丑魚你不了解的知識點!
    尼莫是一隻小丑魚。說到小丑魚,大家是不是以為這種魚就是特別醜呢?其實並不是,之所以命名為小丑魚,是因為大多數的小丑魚它身上的條紋呈橘紅色白色條紋相交。像極了京劇裡面的丑角。當然不同的小丑魚種類不同,身上的顏色也不同。但是大多數都是呈橘紅色白色條紋相交,所以命名為小丑魚。在剛出生時,小丑魚都沒有分性別的,準確來說是雌性同體。那麼是不是就說明小丑魚是可以互相變性別呢?
  • 小丑魚並不醜,能用淡水養小丑魚嗎?小丑魚的餵養方式你知道嗎?
    有人喜歡安靜的動物,有人喜歡吵鬧的動物……,小丑魚是魚類的一種,也是和常見的一種動物。它長得一點都不醜,相反,它還能給你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大多數的小丑魚都是鮮豔漂亮的橙色,也有其他顏色的小丑魚,從外表看起來都特別的漂亮。
  • 小丑魚怎麼養?養殖是注意以下幾點
    小丑魚養殖 小丑魚養殖是注意以下幾點海水越來越受到眾多魚友的喜愛,而小丑魚也隨著海水缸的發展,開始進入海水魚友的視線。小丑魚受歡迎度日益高漲,那我們就需要進一步了解小丑魚怎麼養?在養小丑魚之前最好了解一些小丑魚的分類、小丑魚吃什麼、飼養小丑魚的技巧、小丑魚的飼養環境以及小丑魚的飼養方法。
  • 專欄 | 小丑魚竟然是變性魚!?
    已知有28種,一種來自棘頰雀鯛屬(Premnas),其餘來自雙鋸魚屬(Amphiprion)。小丑魚與海葵有著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因此又稱海葵魚。      2013年CNN評選的世界最可愛物種排行榜上排名第十一。(摘自:百度百科詞條【小丑魚】)      海葵(Actiniaria)是對腔腸動物門珊瑚綱海葵目的動物的總稱。是的你沒看錯,它是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