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會喝水嗎?
「你會喝水嗎?」向100個人提出這個問題,估計你會收穫99個類似於「你有病啊」的問候,剩下一個連話都懶得回答,直接甩你一個純天然無汙染的大白眼。
不過,如果你真會喝水,回答一下這些問題:
1.自來水、瓶裝水、過濾水、分質供水、桶裝水哪個才是日常用水的最好選擇?
2.超市裡天然礦泉水、純淨水、涼白開、天然水……哪種水質最好?
3.如何快速了解瓶裝水的信息?
4.進口水那麼貴,真的比國產水更好嗎?
5.水有口感嗎?和茶、咖啡之間關係真的那麼玄妙嗎?
用虎跑泉水泡龍井茶是杭州人的講究(虎跑泉水張力大到可以讓硬幣漂浮)
先上結論:
1.自來水、瓶裝水、過濾水、分質供水、桶裝水每種水都有成為日常飲用水的資格,當然自來水、過濾水還是要燒開了再喝。如果對生活有需求,日常飲用水可以選用大廠的瓶裝天然礦泉水,其他生活用水用什麼水,大可視錢包的情況而定。
2.水質最好的是天然礦泉水。
3.看水的商標,商標上標註了瓶裝水的類型、水質成分含量、PH值、生產日期、水源地等信息
4.不一定,主要看水中各種成分含量
5.不同的水口感不同。不同的水搭配茶或咖啡,確實會產生不同的風味,主要遵循的原則是當地水泡當地茶,不過能感知這種神奇聯繫的前提是,你必須有足夠敏感的味蕾,如果你確實天賦異稟,建議你多買幾種水泡茶然後決定。
2
中國目前水體汙染有多嚴重?
2017年,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在一次講座中提到,「我國每年大約有2000多億噸汙水廢水要排放,其中排放量最大的是農業用水,目前全國每年要收穫超過6億噸的糧食,但是為了種這些糧食,要投入3000多億噸的水、6000萬噸化肥以及大約250萬噸化學農藥,這些化肥、農藥,實際上真正被農作物吸收進去的也就是30%到40%。換句話說,一大半的水還有化學品,都會隨著排水回到環境中。」
馬中指出,地表水中,北方的河流汙染比較嚴重。北京、天津所處的流域,海河的壞水已經有將近60%了。更糟糕的是東北地區的遼河,它貫穿了遼寧、吉林、內蒙,還有山西部分地區,「遼河現在幾乎百分之百的水都不能喝了,都是處於Ⅳ類以下,汙染程度非常嚴重。」
地下水的情況也不樂觀。「2015年,國家環保部做了一個常年連續的監測,監測對象是兩種水:淺層地下水和中深層地下水。結果是,淺層的地下水,一般都是農村打井喝的水,汙染程度已經佔到了67%——2/3不能喝了。城裡地下水,北方中深層的地下水現在不能喝的比例也已經超過了50%。」
這些能喝的、不能喝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是我們自來水的水源,它們通過供水廠的淨化、殺菌最終流入千家萬戶。
那麼,「這種自來水到底能不能喝?」我曾經把這個問題拋給已經修煉成食品科學博士的朋友,得到的答案是「可以用,喝也沒有太大問題。如果北京的自來水都不能保證安全,那全國的水就都沒治了。」
3
自來水之外,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不過,他也承認,自己是不喝自來水的,因為「有更好的選擇」。比如,分質供水,其實就是把自來水中生活用水和直接飲用水(將自來水再過濾、純化)分開,另設管網,有些直通住戶,有些直接設在小區空地上,需要自己接水入戶,「不過,分質用水存在兩個問題,比如管道的汙染問題,另外,你自己接水入戶,使用的容器如果處理不乾淨,也可能造成二次汙染。」
分質供水圖解
有例為證,一家礦泉水廠曾經接到一位日本客人的投訴,「你們的礦泉水不乾淨」。水廠很重視,派技術人員上門檢測,才發現,日本朋友檢測手段很神奇,他把礦泉水倒進了自己的杯子,然後用那種最不靠譜的TDS檢測筆測了一下……搞技術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城市給水系統布置形式
「如果小區沒有預設分質供水系統,還可以在家安裝中央過濾器,對自來水中的重金屬離子以及鈣、鎂離子進行過濾。「博士介紹,目前家用過濾技術包括活性炭、離子交換、超濾膜等,有些還能通過KDF處理介質(微生物抑制裝置)以及銀離子達到抑菌殺菌的作用。
不過,這些淨水器包括純淨水廠採用的70%以上都是反滲透技術,純淨水產水率只有20-30%,另外70-80%的「廢水」就被白白浪費流失了。也就是說,家用淨水器或者純淨水廠,每生產1杯純淨水,就會浪費3杯自來水。
「這很不環保,而且水費會很高,此外這種設備要裝在家裡的主入水管上,過濾效果好必然會限制一部分水流速度,家住高層或者小區本來就水流不暢的用戶,買前要多聽多看多問,然後謹慎下單。」
除此之外,家庭飲用水還可以選擇桶裝水和瓶裝水。原則上,瓶裝水和桶裝水只是容器大小的區別,不過,桶裝水需要外接在飲水器上,也有二次汙染問題。此外,如果家裡人口少,桶裝水一時喝不完,要比小容量的瓶裝水更容易產生微生物超標問題。
此外,如果你關注質檢新聞,也會發現相比瓶裝水,桶裝水的制假概率會高一些。最後還有一點也需要注意,礦泉水講究的是一處水源一個水種,每個水源地出產的水質量都是不一樣的。但市場上有些品牌的桶裝水和瓶裝水水源地是不同的,水質也是不同的。
總結起來,家用水到底選用哪種方案真的沒有標準答案,取決於你對生活的要求有多高,小區有沒有預安裝分質供水系統,當年裝修時有沒有給過濾器騰地,以及以後能不能按時更換濾芯。
那麼博士自己怎麼用水?他給出的方案,入口的水全用瓶裝礦泉水解決,其他生活用水全用自來水解決。「至於某些生活在北方的南方同學,追求追求沐浴、洗頭時絲滑柔順的感覺,大可以用一個好的沐浴液和護髮素解決。「
4
瓶裝水怎麼選?
超市裡天然水、涼白開、嬰兒水、山泉水、純淨水、天然礦泉水、竹根水,富氧水,礦物質水……到底哪個才是真命天子?答案也很簡單,國家制定的標準中,飲用水只有兩類,一類是天然礦泉水,不符合天然礦泉水標準的,統稱為包裝飲用水。
成為天然礦泉水是很難的。2018年6月2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准發布了飲用天然礦泉水新標準GB 8537-2018中,天然礦泉水必須同時具備四大基本素質:
1.水源必須是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的或者是經人工揭露的、未受汙染的地下礦水;
2. 界限指標包括鋰、鍶、鋅、硒、偏矽酸、游離二氧化碳和溶解性總固體,礦泉水中必須有一項或一項以上達到界限指標的要求。
3. 銀、錳、鎳等八種金屬元素,以及溴酸鹽、氟化物、氰化物等指標不超過上限。
4. 大腸菌群等四種微生物指標不超過上限。
另外在生產環節,新國標中在「為了保留天然礦泉水裡的有益物質,必須採用最小限度的加工「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在水源點附近進行包裝,不應用容器將水源水運至異地灌裝」的規定,對水質的要求更加嚴格。
5
其他的包裝飲用水都是什麼?
如果按水源區分:
純淨水、礦物質水、蒸餾水、涼白開,水源都是自來水。其中,純淨水、蒸餾水、涼白開其實都是指經過RO反滲透、電解析或蒸餾等工藝生產出來的水。礦物質水並不是指富含礦物質的水,而是指在純淨水中添加少量硫酸鎂和氯化鉀的合成水,這幾年已經很少見了。
天然水、山泉水是指不符合天然礦泉水標準,但採用天然水源純化後的水。某嬰兒水則是在天然水的基礎上,人為把水中的TDS(溶解性總固體)調低為20-100mg/L。為什麼這麼調?只能說是出於廠家推廣的考慮,因為國際上並沒有所謂的嬰兒水標準,只是德國兒科學會有這樣的規定,鈉≤20mg/L,硫酸鹽≤200mg/L,才能在瓶身標註「適合嬰幼兒飲用」。
至於竹根水,如果仔細看水商標,其實是山泉水。
所以,水的質量並不是由產品名稱(嬰兒水,竹根水,礦物質水…)決定的,而是由水源、生產和流通渠道共同決定的。
6
同樣是天然礦泉水,有沒有區別?
答案是有的。如上所述,當我們討論一瓶水的質量好不好,實際上我們討論的是三件事:
1、源頭水質量怎麼樣
2、工廠品控怎麼樣,流通渠道如何
3、價格跟質量是不是成正比
源頭水質量,決定了礦泉水的水質和類型,比如恆大冰泉、農夫天然礦泉水、泉陽泉礦泉水、統一愛誇礦泉水等都是在長白山保護區設廠,上遊水源是一樣的,只是下遊分支形成了不同的泉眼,所以水商標上的特徵指標也差不多。
類型上,目前,我國市場上,大部分礦泉水屬於鍶(Sr)型和偏矽酸(H2SiO3)型。長白山地區的礦泉水主要是偏矽酸型,景田礦泉水也是偏矽酸型,嶗山礦泉水則是鍶——偏矽酸型,崑崙山是鍶型礦泉水,法國依雲也是鍶型礦泉水。
至於工廠品控,如果關注每年的質量監督報告,就會發現,礦泉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水源地水質不合格,對此國土部門會不定期對水源地環境進行檢查,此外,礦泉水企業每年都必須向國土資源局遞交水樣,原因有二:第一,水質是不穩定的,要每年監測;檢查水裡的汙染物指標。這份水質檢測表,檢測項目在75項左右,其中包括輻射汙染指標。
第二則是生產環節造成的微生物超標和溴酸鹽超標問題。無印良品和河北某水廠就曾被檢出溴酸鹽超標問題。這點也要靠質監部門不定期檢測。
7
消費者該怎麼選礦泉水?
關注食品質檢新聞應該成為現代人生存必備技能之一。除此之外,謹慎對待水源汙染比較嚴重地區以及城市周邊地區的水產品,相對而言,處於遠離人類汙染,自然環境和地質條件獨特的自然保護區中的水源品質會可靠一些。
另外,大品牌水廠在品控方面以及流通環節確實更有優勢,儘量選大廠吧。
誰算大廠?根據尼爾森數據,2018年我國瓶裝水行業品牌集中度CR3、CR6分別達到了57.9%、80.5%,市場被農夫山泉、怡寶、百歲山、康師傅和冰露六大品牌所壟斷,六大品牌合計佔比80.5%,壟斷了市場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具體來看,農夫山泉和華潤怡寶的市佔率略微領先,均在20%以上,分別達到26.5%和21.3%,其它四大品牌的佔比均在10%以下。請注意,這裡提到的數據是整個瓶裝水市場而非礦泉水,如果選礦泉水還是要綜合水源地和品牌知名度考慮。
8
礦泉水價格和質量是不是成正比?
不一定。決定一款礦泉水是否高端的首要條件是水源地。水廠要取得水質優良、汙染少的礦泉水,只能到偏遠、交通落後的地區,尋找礦泉資源。偏遠地區的礦泉水水源地,要承擔當地環境保護問題,要圈很大的地,不能讓周邊人員的活動影響其水質,此外礦泉屬於礦產資源,國家對其徵收礦產資源費用,同時礦泉水要經過長途運輸,除廣告營銷外,售價自然相對較高。不過,如果是同一片區域內的不同品牌的礦泉水,水源的水質都是一樣,加工處理工藝也沒有多大的成本差異,價格的高低企業自己說了算。
但如果比較的雙方是國產水和進口水,情況又有不同。舉個例子,盒馬上,一瓶500毫升的依雲礦泉水售價是6.5元,一瓶535ML的農夫天然礦泉水2.5元,水質差別有那麼大嗎?
答案是並沒有。從水源地看,農夫礦泉水的水源來自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依雲水源是歐洲阿爾卑斯山,二者加上俄羅斯的高加索地區,構成了世界三大黃金水源地。
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肖長來曾經對比過長白山和阿爾卑斯山的生態環境,得出的結論是,阿爾卑斯山的植被不如長白山保護區好,如果以水中天然存在的環境同位素來標記和確定水的年齡,長白山的礦泉水水齡能夠達到60年,而依雲宣傳語中強調自己「從法國阿爾卑斯山原始峰的雨水經過山上豐富的礦物含水層的過濾,最後到達依雲小鎮整個過程超過15年」,由此可見長白山的礦泉水比依雲的「旅程」更長。
另外,從口感上來講,飲用水所含的礦物質中鈣、鉀、矽酸根這三種是改變飲用水口感的主要成分,鈣離子的含量越高,水的口感越厚重,適量的鉀離子能讓水更加甘甜,二氧化矽也有利於提升水的口感,而鎂離子和硫酸根含量過高會使水變苦變澀,捷克產的薩奇苦味水,鎂離子含量高達5177mg/L,味道絕對非同凡響。只有當這五種離子的含量處於一個相對平衡的範圍時,水才會甜、厚重、好喝。
此外,水質硬度通常以Ca2+、Mg2+含量計算,一般硬度小於200mg/L就是軟水,大於200mg/L就是硬水。依雲水鈣鎂離子含量較高,分別達到了80mg/L,26mg/L,算下來硬度為306.6mg/L屬於硬水,口感上並不是最好的體驗。
9
不同礦泉水味道會不同嗎?
會不同。如上所述,水的硬度和水中離子都會影響水的口感,鎂離子多了,會有苦味兒。鈉離子含量低了,鹹度低了,水也會甘甜,鈉離子含量高了,鹹度就會高,所以「味道有點甜「的絕不僅僅是XX山泉,鈉離子低於20mg/L的低鈉水皆是如此。
硬度指標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人體對水的硬度是有一定適應性的,可耐受的水的硬度超過500mg/L。因為硬水對人體無害,所以WHO沒有提出飲用水中硬度的給出健康值。但是,如果突然改用高硬度的水,可能會引起胃腸功能暫時性紊亂,適應之後則無大礙。
水中的包括TDS 值的高低也是一個指標。TDS代表的是溶解性固體總量,測量單位為毫克/升(mg/L),表明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固體,高 TDS 的水體厚、礦物感強,低 TDS 的水體薄(日本的國家飲用水標準中,規定TDS濃度為30-200mg/L。也就是說,水的TDS濃度在這個區間,最適口,可以作為參考)。
水的溫度也是影響因素。在歐洲,天然礦泉水與葡萄酒一樣,是高端餐飲的標配。侍水講究水溫。
無氣泡的天然礦泉水(still water),推薦的侍水溫度是12°C。
溫和氣泡的天然礦泉水(light sparkling water), 推薦的侍水溫度是14°C。
強烈氣泡的天然礦泉水(bold sparkling water), 推薦的侍水溫度是17°C。
所以,符合國標的瓶裝礦泉水,直接涼喝,沒必要燒開,更方便,更好喝。
還有一個指標則是新鮮度:
自來水經歷的工序多,周期長,算不得活水。
純淨水是將自來水抽取到水廠,進行反滲透處理,再包裝銷售。純淨水也不是活水。
真正的活水是以天然水為水源,按國家標準以最小限度處理的天然水和天然礦泉水。
物流運轉周期也決定了水的新鮮度。當年,愛馬仕哥為了 「一處水源供全國」,專門拿出1.44億人民幣鋪設了鐵路運輸專線,讓恆大冰泉成為繼農夫山泉之後,長白山靖宇地區擁有鐵路運輸專線的僅有兩家水企之一。這其實也是建議消費者謹慎挑選進口水不太適合成為主打水的原因,從海外水廠經海運抵達國內,周期要超過一個月,水的新鮮程度不免也要打折扣。
文 | 生活研究生
圖 | 部分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