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福島核電站水井銫活度達上次的920倍 創新高

2021-01-09 搜狐網

  中新網10月25日電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4日公布了福島第一核電站廠房附近水井中地下水的水質調查結果,稱其中一口井中的放射性銫活度高達每升46萬貝克勒爾。該數值為去年11月上次回調查時的920倍,為水井中測到的最高活度。

  水井上蓋著苫布,東電解釋稱:「可能是廠房上的放射性物質隨雨水流入了井中。」

  據東電介紹,高輻射地下水是於22日在2號機組核反應堆西側的井中採集到的。因發現其旁邊井中的地下水也含有每升42.4萬貝克勒爾的銫,將暫停從這兩口井中取水。

  東電計劃從廠房附近水井等中抽取地下水淨化後排放入海,將此作為解決汙染水問題的方法之一。但此舉遭到當地漁業人士的反對,尚未確定何時可以排放。

http://news.sohu.com/20141025/n405454934.shtml news.sohu.com false 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10-25/6716750.shtml report 424 中新網10月25日電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4日公布了福島第一核電站廠房附近水井中地下水的水質調查結果,稱其中一口井中的放射性銫活度高達每升46萬貝克勒

相關焦點

  • 福島核電站地下水檢測結果令人憂--上觀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反應堆已停止運轉,廢水是從哪裡來的?把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有過先例嗎?對核廢水的科學處理方式又是什麼?對此,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首席專家劉新華。廢水中氚等核素活度濃度超排放限值自2011年3月1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以來,核反應堆停止運轉距今已有9年時間了。
  • 日本福島核電站附近海域驚現「輻射魚」:銫元素超標
    位於震中附近的福島核電站也受到嚴重衝擊,發生了設備損毀、堆芯熔毀、輻射釋放等一系列核災害事件,是1986年車諾比之後最嚴重的核事故,也是國際上第二起第7級(最嚴重等級)核事故,核輻射洩漏更是讓人談之色變。時至今日,日本311大地震、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7年了,影響依然未能消除。
  • 漁產品檢出超標2倍的銫元素
    這種擔憂也蔓延到了食品安全的領域——東京電力公司近期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的大熊町進行調查,竟然在離岸約4公里海域的魚身上檢出放射性的銫元素,超出日本國家標準逾2倍!   2月2日調查顯示,每1公斤的小鰭紅娘魚含358貝克勒爾的銫,多於日本國家標準的100貝克勒爾。   目前,日本仍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10公裡的海域外開展試驗捕魚。
  • 日本東京首都圈被曝每逢3月放射性銫含量飆升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女性自身》雜誌3月14日報導稱,日本東京都健康安全研究中心透露,將根據新宿區百人居民區所設觀測設施結果,公布當地2011年後每月每平方米放射性元素銫134及銫137的含量是否有所下降。據悉,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事故發生後,釋放出8000多貝克勒爾的銫134及銫137。
  • 福島核電站檢測出史上最高輻射強度值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3年10月15日,日本福島,福島縣知事佐藤雄平考察福島核電站。該核電站在本月初造成核汙水洩露,汙水流入太平洋。中新網10月24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確認23日從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外連接外海的排水溝中採集的水樣,經檢測其中鍶等釋放β射線的放射性物質,最高輻射值每升的輻射強度已經高達14萬貝克勒爾。這是有史以來,此處檢測到的輻射強度的最高值,與前一天相比竟驟升了2.3倍。
  • 福島核電站內部輻射值估測再創新高,外圍輻射值無明顯變化
    福島核電站內部輻射值估測再創新高,外圍輻射值無明顯變化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東電)2月9日晚說,根據分析推斷,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最大輻射值達每小時650希沃特,超過月初推測的每小時530希沃特,再次刷新了反應堆內部輻射情況的最高推測值
  • 研究稱日本洩漏的放射性銫主要沉積在北太平洋
    研究稱日本洩漏的放射性銫主要沉積在北太平洋 原標題 [研究稱日本核事故洩漏的放射性銫主要沉積在北太平洋]
  • 日本擴大海水放射性物質活度測定範圍
    原標題:日本擴大海水放射性物質活度測定範圍 據日本共同社10月22日報導,針對日本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洩漏問題,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21日表示,將於本年度內在距福島縣1000-3000公裡的北太平洋約60個地點測定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活度。
  • 核電站事故知識四問
    即使最壞的情況發生,核反應堆內的核燃料棒熔毀爆炸,它也不會變成核彈,因為核電站使用的核燃料濃度非常低,其有效成分鈾-235含量約為3%,而核彈中鈾-235含量高達90%,這麼低的含量不足以引發核彈那樣的劇烈爆炸。正如啤酒和白酒都含酒精,白酒因酒精含量高可以點燃,而啤酒因酒精含量低不能點燃一樣。但不能因此說氫爆炸不危險,主要的擔心是它可能炸毀保護核燃料的護罩,導致放射性物質洩漏。
  • 日本團隊發現放射性銫可能長期停留於土壤3釐米內表層
    據日本共同社6月21日報導,該團隊在福島縣內阿武隈山地的兩處,從2013年至2017年測定了山林的降雨、落葉和流淌於地表的水等中所含銫137,觀測了銫在土壤表面的流入與流出。5年來,流入表面的銫量逐漸減少,流出量幾乎不變,但流入和流出均為沉澱於森林的銫整體的約1%或未滿1%,幾乎沒有變化。因此,核事故時釋放的銫可能長期留在森林環境中。
  • 福島核電站洩露300噸強輻射汙水 海底鯰魚已變異
    資料圖:因地震損壞的福島核電站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近日宣稱,福島第一核電站儲水罐洩漏了大約300噸強輻射汙水,他們已考慮把事件程度從表示「異常」的1級上調至表示「嚴重」的3級。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長田中俊一說,福島核電站如同「鬼屋」,問題不斷。兩年前,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發生後,為了給2號核反應堆洩漏的高放射性汙水騰出存儲空間,東京電力公司先後向太平洋排放了大約11500噸的低放射性汙水,汙水中碘131的濃度約為安全值的100倍,銫134和銫-137的濃度則為安全值的50倍~70倍。
  • 16號颱風來襲 福島核電站輻射水流入大海風險劇增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餘鵬飛】據日本NHK電視臺9月21日報導,第16號颱風「馬勒卡」伴隨的大雨已經導致福島核電站附近的地下水水位上漲,當地被汙染的輻射水流入大海的風險正在增加。報導援引東電公司的消息稱,為了防止大雨導致的地下水位上漲,東電方面已經啟動包括增加水泵抽水等方式予以阻止。
  • 孟加拉水井含砷量高 每年中毒死亡人數達4.3萬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國《費加羅報》4月7日報導,目前孟加拉國絕大部分水井都遭到砷汙染,這一現象在1993年被發現,但問題至今仍未解決。在孟加拉國,每年有近4.3萬人因上述砷汙染死亡。報導稱,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4月6日發布報告,揭露了孟加拉國目前有近2000萬民眾都存在砷中毒的現象,每年死亡人數高達4.3萬人。
  • 車諾比大火是否會燒化核電站「石棺」
    早在4月5日,烏克蘭生態檢查部門負責人菲爾索夫(Yegor Firsov)就在Facebook稱,當地輻射量很不幸超過了正常閾值,並公布一段視頻,顯示探測輻射量的蓋革計數器數值比正常值高16倍。但烏克蘭官方後來否認這一說法,並表示該地區「在正常範圍內」,菲爾索夫也撤下他的言論。西南風將裹挾著煙塵向白俄羅斯方向飄動,4月14日風向突變,煙塵朝著烏克蘭首都基輔方向襲來。
  • 放射性廢水中銫去除方法
    其中137Cs不僅是銫的同位素中半衰期很長(T1/2=30a)的高釋熱裂變產物核素,還是β和γ射線的主要放射源,其放射性在裂變產物總放射性中所佔比例隨衰變時間的延長而增大。對於含放射性元素的廢水,任何水處理方法都不能改變其固有的放射性衰變特性。
  • 日本東京灣海床20釐米淤泥檢出放射性銫
    環球網駐日本特約記者王婧報導,據日本新華僑報網2月8日消息,東日本大地震,尤其是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發生之後,民眾對於核輻射一度非常恐慌。為了安全,日本政府及各機構投入了很大力量用於檢測放射性物質及擴散情況,並不定期進行結果公示。
  • 「銫土」存放讓日本為難
    經初步測算,去汙作業集聚含放射物質的「銫土」將達到2878萬立方米。眼下最緊迫的問題是「銫土」放在哪裡。福島第一核電站半徑30公裡圈內選擇了兩處「銫土」暫時存放場,經與當地居民協商後都被拒絕。當地居民反對的主要理由是,存放「銫土」將影響當地農產品聲譽,而且農產品銷售若受到影響政府也未表示是否給予農戶賠償。
  • 日福島核電站事故對我國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
    東方網3月22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組織會商專家對國際原子能機構昨天(21日)提供的最新數據進行了分析,認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狀況趨於穩定。  截至昨天16點,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根據最新氣象分析,未來三天日本核電站事故釋放的放射性物質對我國沒有影響。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結果沒有發現異常,海洋環流分析福島附近海流緩慢向偏南方向移動。未來三天日本核電站事故對我國海域環境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