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摹古、仿古見稱。民國年間以摹古造贗本無數,得金甚夥,有「贗本大家」、「多金畫人」之謂。
作為國畫研究會的領袖人物、宗旨提倡者,趙浩公在美術史的地位仍未「名如其實」。
趙浩公:(1881 -1947年),一名秀石,號牛口,又號浩公,齋名有無所容居山南畫舍,廣東臺山人。 擅山水、花鳥、佛像。好藏古磚,精植盆栽。著有《花鳥畫之研究》。
少時從王根學畫,曾辦裱畫店,閱覽廣博,故精鑑賞。專研北宗畫派。曾設山南畫社,廣授門徒。1923年與黃般若、盧振寰等創辦癸亥合作畫社,1926年創辦廣東國畫研究會。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又任教於廣州市立美術學校。
趙浩公既是國畫研究會的元勳,也是諸家中成就較為突出者,朱萬章老師介紹,「他曾師事以摹古為專長的名家王竹虛,浸淫於古畫,於宋元諸家尤能得其神髓。據說他所臨摹古畫,以假亂真,能蒙蔽不少行家。」
歷代不少名家以摹古起家,其後亦引發美術史上對他們的不同評價。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畫保存有年限限制,只有歷代摹古大家的作品才能讓後人一睹古畫風採;也有觀點認為摹古者只懂臨摹,喪失了畫家自身的價值。
........................................................
對於趙浩公的評價也有此兩種,而大部分行家仍是贊同其以及歷代摹畫名家在美術史上起到的承前啟後的「接力」作用。
........................................................
近年來,中國畫中興起復古之風,許多名家也曾反覆提出青年畫家要重新回到傳統中國畫中,重視傳統筆墨的基礎作用。趙等舊時名家的摹古不無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