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子文信仰也是我國民間特有的信仰。事實上,蔣子文並不算什麼傑出人物,但在宗教界,他的信仰卻延續了一千多年,特別是六朝時期,蔣子文的信仰還進入了國家祀典,如今在中國臺灣地區,他仍有許多信徒。那麼它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段分裂時期,當時人民極度渴望和平,但在現實中他們卻看不到希望,只能求助於神來尋求庇護。在此期間,儒、釋、道相互交融影響,使民間信仰也變得多樣化,湧現出一批極具特色的神祇,厲神。
在《楚辭》中就有「吾使厲神佔之兮」的記載,在《左傳》中也有「晉侯夢大厲」的記載。我們所說的厲鬼,即殤鬼,可見厲神指死於生前異常,死後成為厲鬼。由於害怕或者同情,人們開始祭祀這些厲鬼。古代人把人死為鬼,但這些鬼變成民間信仰的神後,厲鬼也變成厲神。在厲神的解釋中,「厲」字解釋為惡、兇,可見這些厲神經常以兇相出現在人的印象中。
魏晉時期,蔣子文信仰的興起
《搜神記》對蔣子文作了較詳細的描寫,記載了他「嗜酒好色,挑撻無度」,卻總以為自己骨子裡是清純的,死後必成神仙。因追擊賊人至鐘山腳下,身為秣陵尉,被賊人傷到前額
蔣子文被埋葬在鐘山腳下,變成了厲鬼,他自封為地神,請求當地人民為他祭祀,或者降災給他們。一開始大家都不太重視,這一年果然爆發了疫情,所以當地的人都要建祠堂來祭祀他。但是蔣子文並不滿足,他還想得到孫氏集團的認可,又說如果孫氏給我立廟,我會庇佑他們,不然就「使蟲入人耳為災」,果然蟲子入人耳致死,但是孫氏仍然認為不過妖言惑眾,蔣子文又說如果不祭祀他,就會出火,然後火勢蔓延到宮中。孫氏集團只好為蔣子文立祠,封蔣子文為中都侯,改鐘山為蔣山。出於不同的原因,南京鐘山
蔣子文可以從厲鬼變成厲神。一是骨相說,上面提到蔣子文認為自己骨質清奇,將來當上神仙。兩漢後期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骨相之術非常發達,民間民眾也多相信骨相之說。假如蔣子文生前真的經常說自己骨質清奇,那些相信骨相之說的人必然會據此創造出蔣子文的神跡。假使蔣子文不曾如此自言自語,則說明「骨清神明」已成為當時社會普遍接受的一種觀念,相士們利用大眾對此的信任,創造了蔣子文成神的故事。
第二個主張主要強調政治考慮,孫權剛在此建都,首先要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以此獲得江東民眾的認同。當蔣子文下巫祝時,說「吾將大啟佑孫氏,宜立我祠」,將蔣子文立為神靈,更能說明孫吳政權的建設是「承天命」。
還有就是孫權個人對旁門左道的迷戀,他自己也接觸過不少術士,這些術士為了投其所好,故意對蔣子文大做文章。雖然孫權一開始對這件事有些猶豫,但最後還是立蔣子文為神。
《禮記》中說:「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以死求事,以勞定國;從蔣子文的生平來看,他顯然不符合祭祀的標準,所以百姓最初都沒有祭祀他的意願。只是因為害怕蔣子文,人們才偷偷地給他做了個祭品。
蔣子文祭拜的淫祠未獲官方承認。「淫祠」和「正祠」區分的標準,就是看是否祭祀這位神靈,以及祭祀這位神靈的人是否具備一定的資格。很快,蔣子文神得到了東吳政權的承認,他們為蔣子文立了祠堂,蔣子文神也由淫祠變為官正祠。
蔣子文的神信仰在東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根據《宋書》記載,晉成帝時期,立天郊六十二神和地郊四十四神,其中蔣山為地郊之一,因此,與蔣山有關的蔣子文自然也成為東晉的保護神。晉書中還記載了司馬道子在孫恩叛變時向蔣子文求援。
蔣子文的神信仰在進入劉宋以後,經歷了從淫祠到正祠的轉變過程。宋武帝劉裕一向樸素,出於「費財」的考慮,將蔣子文神信仰列為淫祠予以禁止。宋元帝劉劭發動叛亂,向蔣侯神求援。至宋孝武帝時開始轉向支持蔣子文的信仰,至宋明帝時,又加封蔣子文為相國,又封他為鐘山王。此後,蕭齊、蕭梁、陳,對蔣子文的信仰都被置於較高的位置。
隋唐末年,宋武帝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兩難局面,實現了大一統,蔣子文在中央祭祀活動中失去了光環,蔣子文信仰再次被納入淫祠之列。但在民眾心中,他仍然保有一方安寧的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