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一種看似虛無縹緲,卻又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什麼是信仰?總的來說,信仰就是一種精神依賴,可以是信仰一種思想、一個宗教、一個人或一個物體。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宗教信仰。比如說在國外有大量的人信仰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甚至很多國家把某個宗教定為自己國家的國教。
雖然現代中國也有一部分人信仰宗教,但是大部分人的中國人並沒有宗教信仰。因此有一些外國人就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是十分空虛和枯燥的」。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並不是!
中國人的思想信仰
中華文明作為古代四大文明之中唯一一個沒有被中斷的文明,在其漫漫歷史長河之中,湧現了無數璀璨的思想。其中最輝煌的思想盛典當屬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爭鳴。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以孫子為代表的兵家,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這些先哲們的思想或是通過書籍或是通過世世代代的教誨流傳了下來。
我們中國人信仰道家的自在超然,因此不會強迫別人信仰自己的思想;我們中國人信仰墨家的兼愛非攻,因此不會滿世界地搞殖民掠奪。所以當我們中國人對待朋友時,會想到儒家的仁義;對待敵人時,會想到兵家的智勇;當我們取得努力的成果時,我們感謝的是自己而不是神的賜予;當我們遭遇挫折時,我們想的是效仿先人努力拼搏而不是祈禱神的庇護。
或許我們並不能具體的說出自己信仰的是哪一些思想,但它們早已經融於我們祖祖輩輩的血脈之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無時無刻地踐行著先哲們的教誨。這不就是我們的信仰嗎?難道這不比所謂的神來得更真切實在嗎?
中國人的人物信仰
除了思想信仰外,中國人還有人物信仰。我認為中國人的人物信仰主要表現為對聖人的崇拜。我們所說的聖人並不是虛構出來的,而是在中國歷史上真真實實的存在的。比如教師們所崇敬的孔子,武者們所崇敬的關公,包括商人們崇拜的財神爺也是以歷史上的巨商範蠡為原型的。
中國人拜這些聖人一方面是說祈求他們的保佑,而另一方面則是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偶像、榜樣,以此來作為自己的精神信仰。比如我們稱孔子為萬世師表、我們稱讚一個人勇猛會說他是關公附體、還有些人不追星卻以某個歷史人物作為自己的偶像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從古代先輩身上獲取精神力量的表現。
還有人會說:「我不信天也不信地,我只信我自己!」這也是一種人物信仰啊,只要能夠讓自己有一個精神依靠,在面對困難時有勇氣去解決,取得成功時會有幸福感和成就感,這就足夠了。
結語:在五千年的歷史中,中華民族經歷了多次的危亡時刻,經歷了無數次的困難與挫折,正是因為中國人有著自己獨特的信仰才能長久地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相信在未來中國的復興之路上,我們的信仰將會繼續鼓舞著我們不斷前進!
你對中國人和外國人的信仰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