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鐵森林般的城市待久了,難免懷念童年的院子。
北方的胡同、四合院,南方的弄堂、裡巷。老媽種的花,老爸養的魚,雨季搬家的螞蟻,深秋成熟的金桔。雖然高樓裡有過去看不到的城市景致,可也比不上院落的時光旖旎。
城市發展得越快,流失的東西越多,能夠抓住的,僅僅是那些觸手可及的溫度。
在幸福梅林,大多建築為磚混的傳統農家樂,改造前做著小賣部和茶坊生意,老房子交叉錯落,半數房間荒廢。
改造後整個院子由4棟主建、3個小院組成。主建為客房樓、套房樓、餐廳、花房,3個小院為餐廳內院、客房樓小院、1個草坪
設計圖紙及模型
施工期間及最終呈現效果
在空間規劃上,為了把孩子的世界還給孩子,在室內準備了一間兒童休息繪本室,配有矮桌。戶外草坪準備了遊樂設施、帳篷、草墊。
「小孩不需要太多電子玩具的,只需要有一片安全、舒適、跑得開的區域,他便能自己發現生活的樂趣。」
「要讓每家的孩子能有院子玩兒。」這是英國女王就倫敦發展時提出的。後來,倫敦逐漸成為了最適合孩子生活的「花園城市」。有著800多萬人口,卻至今沒有一條高架路。
這個社會還遠遠不夠好,它不能讓孩子無憂無慮成長,隨心所欲吃喝。
如今,身處「危機四伏」的城市中,自由奔跑和無拘無束的玩耍,對於我們和孩子來說都是頗為奢侈的事。而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在城市的角落,給孩子們留下點什麼。
當今若有院子,對於孩子來講,生活不再只有動畫片、塑料玩具、電視廣告、電動玩具,書上的魚。 而是泥土、樹葉、枝頭歡叫的鳥、清晨竹林的窸窣聲,早上洗乾淨的衣服晾在大自然的藍天白雲裡,傍晚像收果實一樣抱回醇香的空氣。
太陽下跑出一身汗的孩子,挖土找到了蚯蚓,飽嗅院子的泥香後,接著追趕歸巢的螞蟻。
這一切,不能僅是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