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地一體、數字孿生、全息交互:十年後,我們或將與6G相遇

2021-01-20 澎湃新聞

圖源/東方IC

30秒快讀

1、5G商用還在普及階段,6G研究已經提上日程。

2、普遍觀點認為,6G將在10年後到來,多數性能指標比5G提升10倍。

2018年美國移動世界大會上,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一位官員首次在公開場合展望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2019年11月,中國科技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信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召開6G技術研發工作啟動會。

近日,美國、日韓、歐洲等紛紛投入6G研究計劃,而中國移動、紫光展銳、vivo、賽迪智庫等國內機構相繼發布了6G系列白皮書。普遍觀點認為,6G將在2030年左右到來。

還有十年,我們或將和6G相遇,6G的關鍵詞有哪些?當6G來臨,我們的生活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

01

空天地一體化的網絡覆蓋

運營商行動網路專家許浩認為,6G和5G的主要區別是更大的範圍和更強的網絡能力:「後者代表更高的帶寬、更低的時延、更多的連接數,而前者指的是天空地一體通信。」

按照芬蘭奧盧大學發布的全球首個6G白皮書《6G無線智能無處不在的關鍵驅動與研究挑戰》,6G的大多數性能指標相比5G將提升10~100倍,比如峰值傳輸速度將達到100Gbps-1Tbps,而5G僅為10Gbps。

除了傳輸能力顯著提升,無線網絡不再困於地面,而將實現地面、衛星和機載網絡的無縫連接,可以說,6G幾乎沒有「盲點」。

6G頻譜和kpi目標
圖源/《6G無線智能無處不在的關鍵驅動與研究挑戰》

5G和衛星網際網路均已納入我國「新基建」範疇,探索兩大新基建的融合、實現空天地一體化發展是6G趨勢之一。

SpaceX公司計劃在2024年前發射1.2萬顆衛星,組成一個龐大的星鏈網絡,為全球所有地區的人提供網際網路服務。而在6G網絡下,衛星通信終端和地面通信終端正朝著一體化方向發展,空天地海一體化、立體化的融合網絡將成為現實,6G還可為深空通信的探索和發展提供支持。

6G將頻段擴展到了處於整個電磁波頻譜的最後一個跨度太赫茲。「太赫茲通信是6G的新型頻譜資源技術,如同5G將頻譜資源擴展到了毫米波。」電子科技大學通信抗幹擾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少謙教授解釋,太赫茲頻段(0.1-10THz)頻譜資源具有100Gbps以上大容量傳輸能力,帶寬更大,在傳輸信號時速度更快。

圖源/Research Gate

中國移動研究院在白皮書中指出,6G網絡發展的重要趨勢是集中與分布式的網絡架構。5G及前幾代網絡架構設計是集中式控制,隨著空天地多樣化的場景與網絡性能需求,集中式網絡架構無法滿足所有場景,6G網絡設計需要考慮分布式架構。同時,6G網絡需要識別出不同類型終端所處的環境,選擇合適的空口技術為其服務。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標準所副所長萬屹認為,實現空天地一體化,一是要打通專業壁壘,實現技術互通、業務互補、人才互動和產業鏈互融;二是以商業化需求為牽引,引導系統設計,通過需求分析、場景定義、技術指標梳理,推動標準制定;三是聯合起來共同推動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建設,同時積極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發聲並形成智慧財產權。

02

數字孿生、全息交互成新應用場景

除空天地一體化的網絡覆蓋,6G的應用場景又有哪些?數字孿生、全息技術是多本6G白皮書共同提到的應用場景。

生產流程數字孿生模型 圖源/德勤大學出版社

孿生虛擬世界是物理世界的模擬和預測,它能精確反映和預測物理世界的真實狀態,對物理世界進行預測性維護,避免其偏離正常軌道。

數字孿生在5G時代已經有所應用,在今年的工博會上,三大運營商展出了工業場景下起到模擬分析和產品監測功能的數字孿生。而在6G時代,數字孿生將被應用到數字孿生人、孿生農業、孿生工業等更多行業。「例如一個獨居老人,可以通過數字孿生人監測他的健康狀況,如果發現異常,及時告警家人。」運營商行動網路專家吳強說。

全息技術是一種通過錄製物體的三維圖像、網絡傳輸最終在目標空間內呈現出具有立體視覺效果的影像方法。理想的全息顯示應該是基於裸眼實現的,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藉助頭顯並通過 AR/VR 等技術輔助實現。

依託6G網絡,全息技術將會融入通信、遠程醫療、辦公設計、軍事和娛樂遊戲等應用場景,並實現投影內容和用戶之間的互動,大大拉近傳播信息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建立以「人的體驗」為核心的信息傳播方式。就像電影《鋼鐵俠》中的場景一樣,只要手在空中滑動,就能實現顯示內容的切換,還能組裝一些數字機械器件,並測試其性能。

圖源/電影《鋼鐵俠》

但吳強認為,6G的這些應用本質上還是5G應用的深度發展,而其核心在於AI。「6G目前沒有很革命性的新技術(比如不再用OFDM,而是用命的多址方式、資源承載方案),而是在現有5G技術框架內的技術精細化使用,6G就像是AI的『最後一公裡』。」

吳強同時表示,大數據是驅動6G發展的動力,「大數據需求會讓6G更早到來,大數據需要高算力、大帶寬,從大數據的角度來說,假如全網所有的汽車都要自動駕駛,對算力的要求極高,那就需要6G的演進」。

03

5.5G,是一個過渡嗎?

在2020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華為常務董事汪濤提出了「5.5G」概念。5G有ITU定義的三大標準場景,即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和URLLC(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當前,5G的三大場景中,主要應用場景是eMBB,URLLC在無人駕駛、無人機中有所應用,mMTC還沒有太多案例。

華為提出的5.5G,在5G基礎上擴展了三大新場景,包括UCBC(上行超寬帶)、RTBC(寬帶實時交付)、HCS(通信感知融合),把5G場景定義的「三角形」變成5.5G的「六邊形」,支撐萬物互聯到實現萬物智聯。

圖源/網絡

UCBC實現上行帶寬能力10倍提升,滿足企業生產製造等場景下,機器視覺、海量寬帶物聯等上傳需求,同時也能大幅提升手機在室內深度覆蓋的用戶體驗;RTBC場景支持大帶寬和低交互時延,打造人與虛擬世界交互時的沉浸式體驗,比如XR Pro和全息應用等;HCS融合感知通信助力自動駕駛和無人機兩大場景,通過M-MIMO的波束掃描技術,使HCS場景下既能夠提供通信,又能夠提供感知,如果延展到室內,還可提供高精度釐米級低功耗的定位服務。

對於華為提出的5.5G,許浩認為,5.5G是對現在5G應用的一個細分,更像是「5G+」,「不論是5.5G還是6G,目前還沒看到革新技術」。

作者/IT時報記者 錢奕昀

編輯/挨踢妹

排版/馮誠傑

圖片/Research Gate 德勤大學出版社 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原標題《10年後6G到來,多數指標是5G的10倍》

相關焦點

  • 聯想展示未來教室全景:三維全息影像+數字孿生教師
    據介紹,沉浸互動教學將交互式全息應用於知識森林教學領域,以三維全息的方式呈現知識森林,用手勢互動的方式探索知識森林,並提供知識路徑導航和虛擬實驗學習,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遠程擬真教學將全景顯示、8K相機與全息投影應用於遠程教學的兩端,教師端能夠看到全景效果的學生,學生端能夠看到全息效果的教師,教學內容也會在學生端通過全息投影呈現出來,並可與教師疊加形成混合現實的效果。
  • 數字孿生體進化論
    在《數字孿生體技術白皮書(2019)》中,我們給出了數字孿生體的定義:數字孿生體是現有或將有的物理實體對象的數字模型,通過實測、仿真和數據分析來實時感知、診斷、預測物理實體對象的狀態,通過性能和狀態優化和指令發送來調控物理實體對象的行為,通過相關數字模型間的相互學習來進化自身,同時改進利益相關方在物理實體對象生命周期內的決策。
  • 如果我們有數字孿生城市,那會是一副怎樣的情景
    同時,智慧城市實施進程不斷加快,實施內容持續深入,其發展理念、推進模式和技術體系不斷更新和演進,建設虛擬服務現實、數據驅動治理、智能定義一切的數字孿生城市將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趨勢。二、數字孿生城市是深度學習自我優化的城市數字孿生城市的核心要義是,在網絡數字空間,再造一個與現實物理城市匹配對應的數字城市,通過構建物理城市與數字城市一一對應、協同交互、智能操控的複雜系統,使其與物理城市平行運轉,通過虛擬服務現實,數據驅動治理,智能定義一切等運行機制,實現城市全要素數位化和虛擬化、全狀態實時化和可視化、城市運行管理協同化智能化,形成物理維度上的實體世界和信息維度上的虛擬世界同生共存
  • 亞信科技攜手中國移動咪咕、數字孿生體聯盟聯合發布《中國5G城市...
    形象地將新型智慧城市比作畫卷,以數字孿生開發平臺為畫盤,以數字孿生場景構建平臺為畫筆,實現面向不同行業的數字孿生解決方案,助力行業沉澱數字資產。聚焦現階段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管理痛點,利用數字孿生平臺定義城市管理中的人和物,基於城市數字孿生體的組合、編排和運行規則的定義和操作,構建城市規劃、經濟生活、應急安防、綜合服務等應用場景。
  • 數字孿生體的「超級大腦」
    "是我們對數字孿生理解的一個基本判斷。模擬仿真過程提供了數字孿生體的"左腦"。模擬仿真是基於完整信息和明確機理計算未來,將"數化"過程建立的模型與物理機理相結合,包括材料性質、理論規律、工程規律等,根據完整和實時的邊界條件和物理狀態,來計算和預測數字模型的下一步狀態。
  • 一文看懂數字孿生—概述
    2011 年,美國空軍探索了數字孿生在飛行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並詳細探討了實施數字孿生的技術挑戰。2012 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美國空軍聯合發表了關於數字孿生的論文,指出數字孿生是驅動未來飛行器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越來越多的研究將數字孿生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包括機身設計與維修,飛行器能力評估,飛行器故障預測等 。
  • 數字孿生體爆發之謎
    數字孿生體系框架在《數字孿生體技術白皮書(2019)》中,我們給出了數字孿生體的定義:數字孿生體是現有或將有的物理實體對象的數字模型,通過實測、仿真和數據分析來實時感知、診斷、預測物理實體對象的狀態,通過性能和狀態優化和指令發送來調控物理實體對象的行為,通過相關數字模型間的相互學習來進化自身
  • 安世亞太田鋒:數字孿生體進化論
    物理場仿真的計算規模大、時間長,通常無法滿足數字孿生體與物理對象實時交互的需要;系統仿真則具有速度快的優勢,通常可以達到實時交互要求。因此,在數字孿生實踐中,往往需要把物理仿真過程進行降階(ROM),抽取物理仿真的某些特性和參數,轉換成系統仿真模型來參與計算。我們把模擬仿真過程稱為「先知」,該過程提供了數字孿生體的「左腦」。
  • 數字孿生與平行系統:發展現狀、對比及展望
    然而, 當前的研究僅僅局限在將3R 作為人機互動的手段或視覺呈現的接口[95100],沒有將3R 與數字孿生有效結合. 未來, 如何將3R 技術結合到數字孿生架構中, 為虛擬實體、物理實體和人的深度信息交互與協同提供支持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 數字孿生——起源的故事
    但Michael Grieves卻沒有想到,在十餘年後,數字孿生得到了各行各業各方人士的熱情追捧。,但令人驚訝的是,數字孿生這一概念在其誕生後近20年的時間裡,在內涵上卻遠遠沒有達成一致。
  • 什麼是全息投影數字沙盤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全息投影的技術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逐漸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像是數字沙盤也加入了全息投影的元素,讓數字沙盤變得更加吸引用戶前來體驗。全息投影數字沙盤是運用全息投影技術而衍生出來的應用形式,在傳統沙盤的基礎上,將沙盤放置在定製的全息投影成像展示櫃中,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控制技術,能夠控制聲音、視頻等信息同步顯示。全息投影數字沙盤將高科技多媒體技術與實體建築沙盤有效的結合在一起,然後使用觸控螢幕、電腦紅外、遙控燈先進技術來進行簡單快捷的操控。
  • 你知道,那些全息投影是怎麼實現人機互動的嗎?
    那麼,互動全息投影究竟是如何構建人機互動的呢?使用互動全息投影講解什麼是互動全息投影:互動全息投影(簡稱:互動投影)是一種集合趣味性與商業價值為一體的先進全息投影技術的應用最先利用紅外線感應器對人體的身體動作進行捕捉拍照,再利用應用伺服器完成系統分析,進而在全息投影畫面上形成適當的動作反饋,產生嚴密細緻的交互效果。
  • 光輝城市的「數字孿生」,打的什麼牌?
    02切入「數字孿生」賽道,助力智慧城市建設關於數字孿生,宋曉宇告訴我們,其實光輝城市很久之前就已經在關注了,但是在當時那個時間節點,想要涉足並做好「數字孿生」相關業務,時機還遠不成熟。而要實現精細化和智能化的管理,首先需要的是將城市的三維物理信息轉換數字世界中,然後才能將這些信息與IoT、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相結合,最終實現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數字孿生的作用正是將城市在數字世界中進行重建,像人體的骨骼一樣對於智慧城市的建設起到基礎的支撐,為更多由信息技術驅動的城市管理方式鋪平道路。
  • 一文讀懂什麼是數字孿生?
    首先在數字空間建立真實飛機的模型,並通過傳感器實現與飛機真實狀態完全同步,這樣每次飛行後,根據結構現有情況和過往載荷,及時分析評估是否需要維修,能否承受下次的任務載荷等。三、如何應用數字孿生,有時候也用來指代將一個工廠的廠房及產線,在沒有建造之前,就完成數位化模型。
  • 全息投影3D電子數字沙盤的用途
    通過三維仿真技術為核心的新型科技手段孵化成逼真的虛擬三維圖像模型,藉助全息投影設備或其他三維可視化設備把3D電子虛擬數字沙盤,以數位化、信息化,圖文化、視頻化等技術表現的3D電子沙盤顯示到web端或電子屏幕上。統一來說,就是將虛擬的三維立體模型精準投影到實物場景的相應位置,與實際場景互動使3D電子虛擬沙盤的演示效果更加形象、生動。
  • 瑞立視2020新品發布,完成「全息3D智能立體交互系統」全品類布局
    發布會重點介紹了3款最新產品:RTS-3DHOLO全息3D智能交互數字虛擬沙盤、RTS-3DESK全息3D桌面交互系統以及RTS-DINO紅外光學定位雙目相機。所幸兩個場地距離較近,與會人員可在會後移步展臺進行親身體驗。
  • 51WORLD李熠:數字孿生應用場景僅被開發了不到1%
    這是51WORLD數字孿生世界的一大優勢與特點。另一方面,經過持續迭代的AES2021,具備了高度的產品成熟性。首先,AES2021具備高易用性。所有交互圍繞應用場景展開,沉浸且流暢。兼容適配多種終端,次部署即可多端使用。
  • 泰瑞數創數字孿生底座2.0發布 全產業鏈升級構建「平行世界」
    「平行世界」早被人們在科幻電影中所熟知,在虛擬空間也有一個與我們平行存在的世界。然而當數字孿生技術興起和普及之後,這些場景正在或者即將成為現實。11月12日,泰瑞數創發布了其數字孿生底座2.0產品以及生態合作夥伴計劃,將加速這些場景變為現實。據介紹,泰瑞數創在2019年4月提出了數字孿生品牌戰略轉型,是國內較早提出這個概念和技術應用的企業。
  • 數字孿生應用爆發,康雲科技如何克隆地球?
    成立於2017年的康雲科技,是一家聚焦於實時交互的數字孿生技術公司。他預言,這將長期影響人類社會的交流形態,「數位化接觸」趨勢被大大加速,2020成為數字孿生技術應用的元年。他舉例說,今年三四月份,人民日報曾頭版報導康雲科技推出的全新的企業3D名片的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德仁:智慧城市的未來是實現「數字孿生」
    所謂的數字孿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和利用網際網路、傳感器的技術採集全生命周期的運行歷史等數據,把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念的仿真過程。簡單來說,數字孿生就是在一個設備或系統的基礎上,創造一個數字版的「克隆體」。李德仁稱,「數字孿生是虛實之間雙向映射、動態交互和實時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