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分在植物體內的縱向運輸

2021-01-10 氨基寡糖

養分的縱向運輸主要在木質部和韌皮部中進行,木質部中養分的運輸是在死細胞組成的導管中進行的單向運輸過程,而韌皮部中養分的運輸則是在活細胞內進行的雙向運輸過程。

1. 木質部的養分運輸及其特點

木質部中養分運輸的驅動力是根壓和蒸騰作用,由於根壓和蒸騰作用只能使木質部汁液向上運動,而不可能向相反方向運動,因此木質部中養分的移動是單向的,即自根部向地上部的運輸。根壓和蒸騰作用在養分運輸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受植物生育階段、晝夜變化、養分種類、離子濃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1)植物生育階段

植物生育階段不同,葉面積差異很大,蒸騰強度也會相差懸殊,因而對木質部的養分運輸影響程度不同。在幼苗期,植物葉面積小,蒸騰作用弱,養分運輸主要靠根壓作用;在植物生長旺盛期,蒸騰強度大,木質部養分的運輸則主要靠蒸騰拉力。

(2)晝夜變化

葉片總蒸騰量中90%以上是通過氣孔進行的。白天氣孔張開,氣溫較高,蒸騰作用旺盛;晚間氣孔關閉,溫度低,蒸騰作用減弱,甚至幾乎停止。因此白天木質部養分運輸主要靠蒸騰作用,驅動力較強,且養分運輸量大;夜間主要靠根壓,其動力弱,養分運輸量小。

(3)養分種類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蒸除作用對養分運輸的影響程度與養分種類有密切關係。一般以質外體運輸為主的養分受蒸騰作用影響較大,而以共質體運輸為主的養分則受影響較小。結果表明,高蒸騰強度對K離子的木質部運輸速率影響不大,但能大幅度提高Na離子的運輸速率。這是因為K離子是通過主動吸收過程進入細胞內並轉入木質部,跨膜運輸是限制其運輸的主要因素。而Na離子主要是通過被動過程擴散進入木質部,蒸騰拉力決定的木質部汁液流速是其運輸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植物體內以分子態運輸養分。其木質部運輸也受蒸騰作用的強烈影響,最為典型的是硼和矽。通常,它們都以分子的形式被吸收和運輸。燕麥體內矽的吸收量與蒸騰量呈高度正相關。根據蒸騰量計算應進入其體內的含矽量往往與植物吸收矽量的實測值高度吻合。因此,有人用田間生長的小麥植株吸矽總量來計算小麥整個生育期的耗水量。鈣的木質部運輸與蒸騰作用也有密切關係。

(4)競爭離子

木質部汁液中各種競爭性陽離子會爭奪管壁上的負電荷位點,並將吸附的離子交換下來,促進其向上運輸。因此競爭性離子的濃度越高,則離子的吸附阻力就越小,向地上運輸的數量就越多。

(5)導管壁電荷密度

木質部組織含有非擴散性負電荷,因而對陽離子有交換吸附作用。其負電荷密度越高,則吸附陽離子的能力越強,離子運輸的阻力也就越大。雙子葉與單子葉植物之間在木質部導管負電荷密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一般雙子葉高於單子葉植物。因此離子在雙子葉植物本質部中的交換吸附量大於單子葉植物,從而導致離子的向上運輸比單子葉植物困難。

(6)再吸收

溶質在木質部導管運輸的過程中,部分離子可被導管周圍薄壁細胞吸收,從而減少溶質到達莖葉的數量,這種現象稱為再吸收,再吸收使得木質部汁液中的離子濃度,從下向上的運輸路途上呈遞減趨勢。其遞減梯度取決於植物生物學特徵和離子性質等因素。例如雜交三葉草根系對木質部N離子運輸過程的再吸收作用很強,致使大部分Na離子留在根中,運向地上部的數量很少;相反,黑麥草對Na離子再吸收作用弱,根系吸收的Na離子大部分運往地上部。由於多種牧草Na離子分布情況不同,而動物需Na離子較多,因此在種植牧草時,應考慮選用根系對Na離子再吸收能力較弱的牧草品種。

木質部運輸中離子再吸收的作用,對指導施肥有重要意義。例如鉬(Mo)在番茄植株從地下部往地上部運輸的過程中,再吸收作用較弱,所以葉片中鉬的含量較高;而菜豆由於鉬再吸收能力強,吸收的鉬多集中於根部。因此要使菜豆生長得更好,應適當多施鉬肥;而番茄中的鉬較易向上運輸,則可酌情少施或暫時不施鉬肥。

(7)釋放

木質部運輸過程中導管周圍的薄壁細胞不僅具有再吸收作用,而且還能將離子再釋放到導管中。因此對木質部汁液的成分起調節作用。例如當植物根部養分供應充足時,木質部汁液養分濃度高,再吸收作用強,部分養分儲存在導管的周圍細胞中;當根部養分供應不足時,導管中的養分濃度下降,此時,儲存在薄壁細胞中的養分又可釋放到導管中,以維持木質部汁液中養分濃度的穩定性。

對於某些養分來說,再吸收與釋放作用不僅可調節導管中養分的濃度,而且還能改變某些養分形態(如氮素)。向非豆科植物供應硝態氮時,隨著運輸路途的加長,木質部汁液中硝酸鹽的濃度下降,而有機態氮尤其是穀氨醯胺的濃度則相應增加。這表明,導管中的氮素一方面以硝酸鹽形態不斷地被再吸收;另一方面導管周圍細胞又可以將氮素以穀氨醯胺等有機形態不斷地再釋放進入導管。

相關焦點

  • 你知道養分在植物體內是怎樣橫向運輸的嗎?
    (1)質外體運輸途徑 質外體是指植物體內由細胞壁(微孔)、細胞間隙、細胞壁與細胞膜之間的孔隙所構成的空間或連續體,它與外部介質相通,是一個養分和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的開放系統,養分遷移速率快。(2)共質體運輸途徑 共質體是指由穿過細胞壁的胞間連絲把細胞與細胞連接起來的原生質整體(不包括液泡)。
  • 作物韌皮部的養分運輸及其特點
    韌皮部中的養分運輸是在活細胞內進行的,而且具有兩個方向運輸的功能,但以下行運輸養分為主。與木質部中養分運輸不同,養分在韌皮部中的運輸受蒸騰作用的影響很小。篩管是由一些管狀活細胞縱向連接而成的,組成篩管的每一個細胞稱為篩管分子。篩管分子最重要的特徵是端壁上有一些小孔,稱為篩孔;具有篩孔的端壁稱為篩板,縱向相鄰的篩管分子通過篩板連接起來,篩孔是溶質的運輸通道。成熟的篩管分子中有一薄層細胞質緊貼於細胞膜上。篩管行使運輸功能時,篩孔張開,一旦篩管遭受損傷,就會有大量的黏膠狀韌皮部蛋白(稱為P蛋白)沉積在篩板上,堵塞篩孔,從而阻止韌皮部內溶質的流失。
  • 種植基礎|養分在作物體內的運轉和利用
    通過根部或根外器官吸收的養分進入植物體後,除了滿足自身生長發育需要外,大量的養分要進行短距離運輸(即養分由表皮、皮層運至根中柱方向的截面運輸過程)和長距離運輸(即物質通過植物周身的維管系統在根部與地上部之間進行運移的過程),以提供植物其他器官和組織對養分的需要,實現這一目的最重要的途徑是木質部運輸和韌皮部運輸
  • 植物是如何通過根系和葉片吸收養分?根系如何吸收養分的
    通過植物根系吸收養分,植物所獲得的養分大部分是通過根系的吸收穫得的,根部營養使作物獲得高產的前提與保證。這使得根系能夠通過共質體的主動轉運及對離子的選擇性吸收控制離子的運轉,共質體是指植物體內細胞原生質體通過胞間連絲和內質網等膜系統相聯而成的連續體,溶質經共質體的運輸以主動運輸為主。
  • 種植基礎|基因型差異對植物吸收養分的影響
    對植物營養基因的研究方興未艾。目前關於一個基因控制某種元素的吸收運輸和利用的研究已被植物營養學者和植物遺傳學者所關注,成為世界研究熱點之一。根系的離子交換量與植物吸收養分有關。如Ca2+和Mg2+,隨著根系陽離子交換量的增大,植物對它們的吸收也增加。2、酶活性 植物吸收養分是個能動的過程,是根據體內代謝活動的需要而進行的選擇性吸收,因而與植物體內的酶活性有一定的相關性。米切利克(1983)報導,植物對磷的吸收速率與植物體內磷酸酯酶活性的相關係數為0.97。
  • 植物根外器官是怎樣吸收養分的?你知道嗎?
    植物除了可以通過根部吸收養分外,也可以通過葉片、莖等地上部器官吸收養分,並進行代謝,這種營養方式稱為根外營養。由於在植物地上部分中葉片是吸收礦質元素的主要器官,所以又稱為葉片營養或葉面營養。根外營養的一種方式,但只是一種輔助方式。
  • 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和利用
    分在裸子植物的莖杆中向上運輸是沿著導管進行的。具有形成層的植物的木質部內都有導管,主要負責輸送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等,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作用。植物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主要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管狀結構。
  • 作物根系如何吸收養分?
    作物根系如何吸收養分?作物生長過程中為了維持其生命活動,必須從外界環境中吸收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分,植物體生長所需的化學元素稱為營養元素。根系是作物吸收養分的主要器官,也是養分在植物體內運輸的重要部位;根系獲取土壤中礦質養分的方式主要有截獲(根系生長中遇到養分)、質流(養分隨著水分流動到根系附近)、擴散(土壤溶液中的養分離子,隨著濃度梯度向根系運移)三種方式。
  • 你知道植物的根系是怎樣吸收養分的嗎?
    1、根系對無機養分的吸收養分遷移至根表面後,還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過程才能進入植物體內,養分種類不同,進入植物的部位和機制也不同,一般認為養分進入根細胞的過程可分為被動吸收和主動吸收兩種方式。(2)主動吸收 主動吸收 為膜外養分逆濃度梯度或電化學勢梯度、需要消耗代謝能量、有選擇性地進入原生質膜內的過程,又稱為代謝吸收。
  • 「養分濃度對植物根系親緣識別作用的影響」文獻綜述
    摘要:為探明作物養分濃度對植物根系親緣識別作用的影響,通過大田試驗,研究鄰株身份、種植密度和土壤養分水平的交互效應對植物根系親緣識別作用的影響。由此推斷,植物根系親緣識別,且這種能力受種植密度和土壤養分水平的調控。
  • 種植基礎|作物根系吸收養分的部位及方法
    根系是植物吸收養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植物體與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根系來完成的。因而,植物的根系粗壯發達、生活力強、耐肥耐水是植物豐產的基礎。氣態養分主要通過擴散作用進入植物體內,也可以從多孔的葉子進入,即由氣孔經細胞間隙進入葉內。植物根吸收各種離子態養分。土壤中能被植物根吸收的分子態養分種類不多,而且也不如離子態養分易進入植物體,植物只能吸收一些小分子的有機物。如尿素、胺基酸、糖類、磷脂類、植酸、生長素、維生素和抗生素等,一般認為有機分子的脂溶性大小,決定著它們進入植物體內部的難易。
  • 植物營養診斷儀-植物養分測定儀的功能特點是什麼
    打開APP 植物營養診斷儀-植物養分測定儀的功能特點是什麼 tpyn2020 發表於 2020-11-18 16:13:55
  • 硼在植物體內作用
    硼是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硼能促進根系生長,對光合作用的產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轉運有重要作用,對受精過程的正常進行有特殊作用。促進作用硼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運轉,植物體內含硼量適宜,能改善作物各器官的有機物供應,使作物生長正常,提高結實率和坐果率。特殊作用硼對受精過程有特殊作用。
  • 世界公認六大植物激素,作物體內含量都很少,個個作用卻很強大!
    作用特點:1、頂端優勢;2、細胞核分裂、細胞縱向伸長;3、葉片增大;4、插枝髮根;5、愈傷組織;6、抑制塊根;7、氣孔開放;8、延長休眠。二、赤黴素別名:920。1938年日本藪田貞治郎和住木諭介從赤黴菌培養基的濾液中分離出這種活性物質,並鑑定了它的化學結構。命名為赤黴酸。
  • 植物體內磷的含量與分布、功能及缺磷反應
    一、植物體內磷的含量與分布 植物體內磷的含量一般為植物乾重的0.1%~0.5%。其中有機態磷約佔全磷的85%,無機態磷僅佔15%左右。
  • 科普:植物激素並不可怕,植調劑也沒那麼神奇!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體內各器官分泌的一些數量微少而效應很大的有機物質,也稱內源激素,它從特定的器官形成後,就地或運輸到別的部位發揮生理作用,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
  • 什麼是植物的木質部?玉米木質部汁液蛋白組的情況是如何呢?
    木質部是植物體內水分、養分長距離運輸的通道。木質部汁液中除了含有水分和礦質養分之外,還含有植物激素、多胺、碳水化合物、有機酸、胺基酸和蛋白質,其組成成分隨植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半胱氨酸增強玉米抗昆蟲侵襲的能力,加速細胞程序化死亡,另外, Germin-like蛋白和過氧化物酶增強植物抗乾旱鹽害、紫外線傷害的能力。氮素不平衡時,引發玉米體內對生物和非生物脅迫的一般性脅迫反應,這種脅迫反應通常由許多參與病原菌侵害、抗非生物脅迫、代謝相關的酶和蛋白組成,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各種植物中的非特異性脅迫反應。
  • 土壤對植物生長有什麼作用
    土壤供給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肥、氣、熱的能力,稱土壤肥力。土壤的這些條件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如水分多了,土壤的通氣性就差,有機質分解慢,有效養分少,而且容易流失;相反,土壤水分過少,又不能滿足藥用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同時由於好氣菌活動強烈,土壤的有機質分解過快,也會造成養分不足。各種植物對土壤酸鹼度(pH)都有一定的要求。多數植物適於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長。
  • 史上最全植物肥料知識,建議收藏!
    3、植物所需的必要元素的分類: 大量元素:含量> 0.1% 中量元素:0.01% 微量元素:含量 二、植物對養分的吸收特性:(一)最小養分律、(二)報酬遞減律、(三)養分歸還學說、(四)同等重要律、(五)不可替代律
  • 植物需要什麼養分?常見的氮、磷、鉀三要素
    在居家養花中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水肥」,水大家都知道和我們人一樣,植物也是需要水分,可謂是必需品但是肥呢?就是肥料,養分,我們不光要喝水還是補充營養,而植物也是如此,而植物最大的需求就是:氮磷鉀圖片來源網絡氮、磷、鉀,也稱之為植物三要素,因為在土壤中經常會出現供應不足的現象,所以我們還需要用肥料的形式給植物補充吸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還要定期的去施肥了其實在植物需要的元素中,遠遠不止氮磷鉀這三種,還有鈣鎂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