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的好處就是在什麼地方都有人聽得懂,語言交流無障礙。但是在很多時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和土話,聽起來也比較有趣。
搞水產養殖和生活在農村的人。大部分時候都對各種魚蝦螺螄和河蚌不會陌生,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土味叫法,有的地方的方言還很有內涵,也比較有趣,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們這裡的叫法:
哈子_小龍蝦:
我們這裡管小龍蝦叫哈子,主要是因為小龍蝦的兩個鰲足比較大比較突出,比較顯眼,所以哈子其實也就是爪子的意思,在傳統習俗裡面,我們這裡農村常見的淡水蝦子的鰲足都很小很細。至於海裡的龍蝦我們一般叫鐵將軍把門。
還有一層含義是哈在湖北湖南和四川這些地方是笨和傻子的意思,而小龍蝦遊泳能力很差,行動緩慢,笨笨的,所以就像個哈兒。
胖孩_螃蟹:
螃蟹在我們這裡叫胖孩,橫著走路,行動緩慢,圓圓的,就像個長的發胖的孩子。所以叫胖孩還是比較形象的。
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大閘蟹在我們這裡其實不多。更多的是一種比較小規格的螃蟹,以前在河邊非常多。那時候河邊栽著很多楊樹,樹下面全部是這種螃蟹打的懂,一個洞裡最多有10幾個,少的也有5個。小時候經常10幾分鐘就抓一桶,拿回家玩,或者鍋裡煮著吃,不過現在好像看不見了,具體什麼種類的螃蟹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不是蟛蜞。
米蝦_蝦米:
其實現在看起來,我們這裡農村的米蝦有兩種。一種是真正的米蝦,我們這裡叫蝦米,稻蝦田裡面有很多,夏季河邊漲水的時候有很多。
還有一種是那種鰲足很細很長的,我們這裡也叫河蝦,其實真正的名字叫青蝦,我們統一叫蝦米。這種淡水蝦10年以前在河邊比較常見,但是現在很少見了,不過現在人工養殖青蝦的人比較多。而米蝦一直都很多,七月月初,長江大水,河裡漲水,我們連續在河裡推了半個月的米蝦,足足有70多斤。賣掉了一部分,然後曬乾了之後放在冰箱裡面儲存起來,留著以後吃。如果你沒有印象,包面和餛飩上面漂浮的就是米蝦。
鰟鮍_鰟鮍魚:
別的地方鰟鮍魚有很多叫法,有叫天堂魚的,有叫菩薩魚的,我們這裡比較簡單就叫鰟鮍。這種魚其實是一種寵物魚裡面非常有名的原生魚。魚鱗在陽光反射之下是彩色的,非常漂亮,所以喜歡養寵物魚的人都喜歡去外面打野捕撈這種野生鰟鮍魚。而我們這裡很少養鰟鮍魚做觀賞魚,主要還是吃。
鰟鮍魚最經典的吃法有兩種,一是用菜籽油油炸,完事後,一口一個,非常酥口,因為魚刺都油炸的酥軟了,直接入口即化。還有一種吃法是用湖北和湖南特產的雜胡椒來烹煮,出來的鰟鮍魚雜胡椒非常美味。由於鰟鮍魚極度需要溶解氧,而且對環境變化的應激反應非常大,所以出水之後非常容易死。
麥惠魚_狼母子:
麥惠魚也是一種原生魚,可以用來做寵物魚。它的外表很像迷你型的草魚。只有小拇指大。但是它的行動速度很快,又是在水底生活。所以就叫狼母子。它的生活習性和鰟鮍魚差不多而且也是美味,做法也和鰟鮍魚差不多。這裡我就不再多說。
蝦虎魚_金泥鰍:
我們這裡的河裡面也有少量的蝦虎魚,我們這裡稱之為金泥鰍。蝦虎魚有很多種,但是我們這裡的屬於比較小型的那種。蝦虎魚是比較貴重的寵物魚,在我們這裡數量不多。但是我們這裡人基本上都不怎麼重視,發現了當然是吃掉。
蝦虎魚和泥鰍差不多大,但是身上有金色的花紋,所以我們這裡俗稱金泥鰍,也有叫老虎魚的,因為有時候花紋有點像老虎身上的花紋。
沙塘鯢_土憨包:
沙塘鯢以前在我們農村比較多,但是現在明顯感覺比較少了,主要原因還是環境汙染導致的。今年年初在河裡放地籠每天都還能鑽幾條土憨包進去,攢了幾條才能夠好好吃一頓。
土憨包實在是美味,刺少,幾根大刺,然後就是一團肉,雖然看上去粗糙黑不溜秋,虎頭虎腦的,卻是魚裡面非常好吃的一種,因此才會叫它土憨包。其實現在市場上已經有人工養殖的沙塘鯢,不過由於是吃飼料長大的,所以味道要差一些。
中華鬥魚_粗殼魚:
鬥魚是最有名的寵物魚。好養,生命力頑強,什麼都吃。汙水裡面也能夠生存,乾淨的水裡面也能夠生存,河裡面有,臭水溝裡面也能夠發現它的蹤影。所以我們叫它粗殼魚。
我記得,小時候農村家家都種植了不少黃麻,黃麻收割之後,放在溝渠裡面浸泡很長的時間,非常汙染環境。被黃麻泡過的水非常臭,裡面連小龍蝦鬥很少,但是最多的是鬥魚。所以說鬥魚比小龍蝦更加厲害。
粗殼魚沒有什麼肉,而且非常粗糙。又不大,和鰟鮍差不多。所以沒有任何人吃它,但是放在清水裡面養,表面和鰟鮍魚一樣,五顏六色,作為觀賞魚很不錯。
小結:
以上就是我所列舉的幾種魚蝦的方言或者說是土話叫法,你們那裡是怎麼說的,歡迎分享!